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33章 减震器

作者:飘落的记忆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宇文衎,宇文术,萧瑀三人跳着叫好。


    其他人也跟着拍手。


    “陛下,您要是力量再增加两成,臣就不是对手了!”


    王鹰抹了一把额头的汗珠,露出钦佩的眼神说道。


    “岳王枪法攻击凌厉,臣也感觉有些防不胜防。”


    “防守也是滴水不漏,除非能够力量压制,否则很难破解”


    元氏兄弟也由衷地说出了内心的看法。


    “朕远还没达到人枪合一的境界”


    宇文衍摆了摆手。


    接过墨言端上的温水一饮而尽。


    他当下的岳王枪法比起后世巅峰时确实还有相当的距离。


    不过和同龄时比却略胜一筹,毕竟两世累积的感悟要深刻许多。


    宇文衍这种追求极致的精神无形中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数年如一日,不是谁都有这份坚持下来的毅力。


    众人钦佩之余,也暗中鞭策自己要努力上进,持之以恒。


    辰时。


    光禄寺送来早餐。


    众人晨练了大半个时辰,正好停下来歇息下,补充点能量。


    如今,光禄寺的早餐品类越来越丰富。


    豆浆,油条,包子,粥,面条,麻圆,肠粉,蒸饺,泡馍,胡辣汤。


    各种好吃的,应有尽有,差不多和后世一般无二。


    用过早膳。


    休息了一柱香的功夫。


    “好了,你们抓住机会,好好向三位将军请教请教”


    小皇帝看向宇文衎,宇文术和萧瑀说道。


    “遵命!”


    三人对宇文衍的话言听计从,笑着走到王鹰和元氏兄弟身旁。


    对于两位小王爷和萧世子,大家也是爱屋及乌,但凡有问,不吝赐教。


    “朕练力量去,你们自行安排!”


    训练力量的器具有传统石锁,以及按小皇帝绘制的图纸打造的哑铃,扛铃等。


    对于军武之事,宇文衍一直没有懈怠。


    自身武力值是冷兵器时代的一大生存之道,特别是战乱时期。


    众人闻言没再打扰他,各自练去。


    直到巳时(10点)。


    完成一天的晨练,这才离开演武场。


    沐浴更衣后。


    宇文衍一袭便服出宫了。


    墨言,元氏兄弟,李药师随行,以大牛为首的百十名龙武卫侍卫护送。


    大牛作为吴公公的侄孙,小皇帝曾赐下宅子,已经在京城安家。


    家里和老吴分别给他娶了一房媳妇,各自生下个大胖小子。


    吴勇这房族谱上后继有人,名义上也算是延续香火了。


    马上过年了,宇文衍准备去冶铸工坊看看。


    冶铸工坊园区大门有侍卫把守,围墙四周设有哨塔,还有巡逻队沿着外围警戒。


    这里的防务等级一点都不比军府低。


    没有事先通传,工坊并不知道小皇帝要来。


    进入园区后,马匹交由门房管事。


    管事和一众侍卫看到皇帝驾临,全都单膝跪地见礼。


    “平身!”


    宇文衍挥了挥手,一行径直前往办公区。


    “前辈,前辈”


    人还在屋外,小皇帝就扯开嗓子喊叫起来。


    很快。


    一个戴着老花镜的皓首老者匆匆走了出来,手里的毛笔都没来得及放下。


    一同出来的还有吴公公,以及其他一些工作人员。


    “啊,真是您来啦。”


    “老臣有失远迎,望陛下恕罪!”


    “老奴参见陛下。”


    “小人拜见吾皇”


    綦毋怀文,吴公公,其他人等全部上前行礼。


    “前辈免礼!”


    宇文衍上前托住他的双手,给予这位科技老人足够的尊重。


    每次见面。


    都是以“前辈”称呼,綦毋怀文能感受得到小皇帝对他的尊崇。


    “老臣恭贺陛下一统神州,凯旋归来!”


    老人望着已经和他一般高大的少年天子,内心感慨不已。


    自己的决定果真没错。


    当初的正阳宫幼帝,如今已是名副其实的天下共主了。


    “神州本一体,乃民心所向,众望所归,非朕一人之功”


    两人客套了几句。


    小皇帝转而看向吴公公,笑道:


    “老吴,恭喜你做太爷了啊,贺礼朕一定给你补上。”


    “全托陛下洪福,老奴,老奴”


    吴勇话说一半,便感喉管发硬,刹时红了双眼。


    “这么些年来,你和大牛的表现朕都看在眼里,这是你们应得的。”


    宇文衍拍了拍老吴的肩膀,抬脚向屋内走去。


    皇帝向一个太监恭喜其做太爷,画风虽有些另类,却透着一丝温情。


    茶室坐定。


    綦毋怀文向他汇报了冶铸工坊的近况。


    在宇文衍的多次要求下,七十有八的他不再亲自动手了。


    把精力花在整理编纂冶铸工艺相关经验技术上。


    闲暇休息之余。


    他还是经常到工坊一线去走走看看。


    如今工坊由其儿孙,徒弟们负责,众人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金色的天元横刀、弯刀、陌刀,锥枪,天元剑等神兵利器的铸造,已经有了成熟的制作工艺,产量也在逐步提升。


    工坊制作一部、二部的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随着原始水力手工车床的日趋成熟。


    越来越多的铁质工具和相对精密的零件问世。


    其中就有依照小皇帝的描述制造出来的“减震器”。


    这种原始的“减震器”并不复杂。


    就是两个套筒,内外安置一根高强度弹簧。


    另外还有两组极具韧性的板簧。


    将其安装在马车的轮轴之上。


    能够极大程度的缓冲路面不平给车厢带来的颠簸。


    使得马车舒适度有了质的提升。


    如今已经开始普及。


    新鲜事物的出现,总会成为一些人显摆的资本。


    特别是贵族子弟,豪门小姐,要是自己的座驾没有“减震器”,都不好意思出门。


    小皇帝让工坊以“减震器”技术入股,与多家马车制造行合作,进军造车行业。


    宇文衍这么做,主要是普及技术,顺便赚点钱,两全其美。


    新技术,新东西,都会引发相关人士的兴趣。


    从而进行模仿,改进,无形中推动这个事物不断地完善。


    就像水力摧动的原始车床,随着工匠的不断改善,零件加工的精度越来越高。


    最能体现出来的就是台式钟的变化。


    在宇文衍制作出第一台钟后。


    天文馆的刘焯与一众同仁,以及作坊工匠一起制作出了航海钟。


    其后。


    钟的形态越做越小巧,已经能造出成人巴掌大小的钟了。


    计时精准度也随之提高,误差逐步缩小。


    如今,一众贵族府上的堂屋都摆放了一台钟,俨然成了豪门的标配。


    不过,价格也挺感人,每台售价一千贯。


    相当于两千石粮食,够五百人吃一年的口粮。


    至于只有巴掌大的小巧钟,可以放在床榻前,也可随身携带。


    价格就更加感人了。


    是台式钟的十倍,一万贯钱才能带回家。


    水力车床被宇文衍推向了民间,所有技术全面放开。


    冶铸工坊不但提供相关工具,零件,还毫无保留地传授技术。


    小皇帝就是要这个超前的事物在民间生根发芽。


    利用百姓无穷的智慧。


    让其发挥出更多、更大的作用来。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