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98章 献俘

作者:飘落的记忆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万古神州,泱泱华夏!”


    “分崩离析数百载,朝纲不振,战乱不止,致田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


    宇文衍居高临下,望着城下臣民开口说道。


    所有的目光全都聚集在这个十四岁的少年天子身上。


    “朕上承皇天之命,下秉高祖遗志,为国为民,举王师一统华夏,再造乾坤!”


    “今天下一统,万民归心,然百业待兴,四夷皆在,当重农桑,兴商贸,训兵马”


    “创我大周之富足,壮我华夏之雄威,再造神州强汉之荣光!”


    配合稍显夸张的肢体语言,宇文衍极具感染力的话语通过扩音喇叭落入现场每个人的耳中。


    官员百姓的情绪显然被带动起来。


    “陛下威武,大周万胜!”


    “华夏荣光,闪耀天下!”


    这时。


    王鹰振臂高呼,带头喊出了口号。


    深得捧哏的精髓。


    长街西头。


    整齐列队的方阵一个接着一个,一眼望不到头。


    听到王鹰喊出的口号后,也跟着呼喊起来。


    雄壮的声音在京城上空回荡。


    这气势直接让一众陈朝俘虏嘴巴微张,震慑当场。


    百姓闻言,也跟着高喊起来。


    看个热闹还顺便做一回群众演员,大家也很是开心。


    感觉气氛烘托得差不多了,宇文衍双手下压,现场马上安静下来。


    “下面,由行军元帅,郯国公宣读献俘名单!”


    说着。


    他往旁边移了两步,让王轨站到了扩音喇叭后面。


    “吾皇继承武帝遗志,高瞻远瞩,布局数年,今一战功成,完成统一大业,功绩光耀古今,名垂千秋万代!”


    “此役,陛下诏令爱惜百姓,严禁滥杀无辜、擅自毁坏建筑,建康城等城池得以免于战火!”


    “王师进城,秋毫不犯,俘陈朝国主,皇室成员百余人,在朝官吏上千”


    王轨手执一份名单,将一众俘虏的重要人员一一念读出来。


    每当念出一个人的身份及名字,城楼下的百姓就发出阵阵欢呼。


    这些人往昔可都是建康城有头有脸的人物。


    如今却成了大周的阶下囚。


    让官民感受到,国家强大是何其的幸运!


    大周官员、百姓欢呼雀跃,陈朝一众俘虏却是羞愧难当。


    特别是陈叔宝,头颅低垂,凌乱的头发遮住了脸颊。


    此时。


    谁也不知道他内心想着的是什么?


    其他皇室成员也是面如死灰,毫无光彩。


    陈朝旧臣大多是唉声叹气,情绪低落。


    王轨花了些时间才宣读完毕。


    当最后念出陈朝后主陈叔宝的名字时,大周官民的情绪达到高潮。


    全都踮起脚后跟望向一处,想要看看这位“名声在外”的亡国之君长何模样!


    这时的陈叔宝如芒在背,头俯得更低了。


    紧握他左手的沈婺华感受到自己男人的身体在微微颤抖,让她心疼不已!


    王轨说完,退回到宇文衍身后。


    小皇帝望着群情亢奋的官民,还有漫天舞动的周字龙旗,伸出双手在空中轻按几下。


    喧嚣的人群很快肃静下来。


    “统一之战,出征将士功勋赫赫,天地可表,日月同鉴!”


    “郧国公,国之柱梁,随朕出征,掌控大局,劳苦功高,加封太师!”


    韦孝宽本就是国公,上柱国。


    小皇帝亲政后。


    又尊其为“三老”,名望地位无人能出其左右。


    太师乃“三师”之首,属正一品的名誉之职。


    “三师”、“三公”一般都用于加官或追赠,不具实权。


    对于这位“大周战神”,着实是封无可封了!


    “老臣拜谢陛下!”


    韦孝宽一脸平和,躬身谢恩。


    国家统一,心中夙愿已然实现。


    有无封赏对他个人来说不是那么重要了。


    加封太师,让他名望更上一层楼,对于“京兆韦氏”却是受益良多。


    “郯国公,朕之肱股,挂帅出征,牵制有功,拜左卫大将军,加封太傅!”


    王轨一样位居国公,上柱国。


    作为小皇帝的近臣,其声望地位是韦孝宽之下第一人。


    “臣谢陛下隆恩!”


    王轨出列,朝宇文衍长揖谢礼。


    左卫作为十二卫之一,大将军是统领府兵的实权人物,非皇帝亲信不可任。


    朝臣都很清楚,皇帝这是要将郯国公推到与韦孝宽比肩的地位。


    毕竟。


    郧国公已经年近八旬。


    一旦他驾鹤西去,朝中也还有撑得住场面的人。


    宇文衍向着王轨微笑点头,又接着说道:


    “杨素,于永安三峡打造战舰,训练水军,挂帅出征,所向披靡,拜上柱国,封开国郡公!”


    上柱国是武将的最高封号,不过也是名誉之职。


    除此之外,宇文衍在建康就任命了杨素为江南道总管。


    那是可奉诏调动一道军马的实权人物。


    他这绝对算是加官晋爵,一步登天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


    “王鹰,元胄,元威,以行军总管出征,军令严明,英勇善战,拜上柱国,封开国郡公!”


    三人在宇文衍亲政后就拜柱国了,如今是更进一步。


    “来护儿,李安,周法尚,王世积,于仲文拜柱国,封开国郡公!”


    郡公是比国公低一级的爵位,正二品。


    “李药师,少年先锋,作战勇猛,屡战屡胜,战功卓越,封宣威将军,开国县公!”


    宇文衍对出征将领一一封赏。


    此次封赏规格,加官进爵稍显保守,没人获封国公。


    对于李药师的封赏宇文衍也是慎之又慎。


    毕竟他才十六岁,以后获得战功的机会还有很多,不宜封得太高。


    他的祖父李崇义,终其一生也就获得个县公的爵位。


    从二品勋爵,食邑一千五百户,已经不错了。


    “臣等谢陛下封赏!”


    王鹰,元氏兄弟,李药师等在京将领单膝跪地,行礼谢恩。


    得以加官晋爵,每个人都是喜笑颜开。


    除了官爵,另外还有大量财物赏赐。


    金银钱帛,珠光宝气的俗物成车成石地打赏。


    此次灭陈,得一国之财富,可以说是金山银山,不可胜数。


    因而,出征的三军将士获得财物赏赐格外丰厚。


    特别是那些战死沙场,以及荣立战功的勇士,更是数倍的封赏。


    宇文衍的大方令户部尚书于翼肉痛不已。


    那可是价值数千万贯的财富,比征收商税前一年的国库收入还要多得多。


    这些财物都是缴获所得。


    哪怕小皇帝大肆封赏,也只是其中一部分。


    于翼心痛之余也只能这样自我安慰。


    喜欢。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