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85章 弘文馆

作者:飘落的记忆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关于总管的人选。


    宇文衍把杨素调任至江南道。


    改任李安为湖北道总管。


    任命周法尚为湖南道总管。


    任命王世积为江西道总管。


    任命于仲文为福建道总管。


    任命来护儿为岭南道总管,至于刺史一职,由冼夫人自行决定,上报朝廷即可。


    本来考虑给元氏兄弟一个职位,但两人强烈表明希望继续待在小皇帝身边。


    ……


    南陈平定的消息很快传到京城长安。


    人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


    激动兴奋之情如同过年一般。


    自从朝廷出兵。


    这几个月来。


    大家茶余饭后说得最多的就是统一之战。


    特别是小皇帝亲自活捉陈叔宝一事。


    被长安百姓广泛传颂。


    政事堂和六部都堂的诸位大佬齐聚一堂。


    脸上洋溢着无比灿烂的笑容。


    他们一直与前线保持密切联系。


    整个战事如此顺利,也让众臣颇为意外。


    好消息一个接着一个。


    大家成天乐得合不拢嘴。


    皇宫内。


    两位太皇太后,朱太后,以及宇文衍的三个媳妇,听到统一的消息更是喜极而泣。


    宇文娥英,宇文衎,宇文术,还有萧瑀蹦蹦跳跳,欢呼万岁!


    “那皇帝哥哥岂不是很快就能班师回朝,太好了……”


    宇文娥英高兴地抱着三女就是一通吧唧。


    “你个死丫头,亲我一脸口水……”


    三女擦了擦俏脸,剜了小公主一眼。


    围住她就是一通挠痒痒,大殿响起阵阵银铃般的嬉闹声。


    朱满月和两位太皇太后也是松了口气。


    心里悬着的石头总算落地了。


    四月初十。


    南方新的行政区划,以及道、郡、县的官员任命诏书已经下达。


    各级官府的运行机制将在三省六部机构下逐步确立起来。


    接下来要做的是鼓励开荒垦田,大力推行均田制。


    把从贪官污吏,地方豪强手中收缴的田地分配给自耕农。


    这些人大多是依附于门阀贵族和地方豪强的荫户佃农,私奴部曲。


    另外。


    在建康和广州两地建造铸币作坊,并开始筹建各地的钱庄。


    南北分离太久。


    钱币,度量衡都得统一标准。


    官道和驿站也得按照北地的标准进行修缮,扩建。


    经过几天的熟悉了解。


    萧摩诃,鲁广达,袁宪,周罗睺四人各自走马上任。


    开启全新的人生篇章。


    第二日。


    宇文衍接见了儒学博士潘微,法漕参军虞世南,庶人欧阳询。


    潘微不像溜须拍马的江总之流,是真正的大儒。


    在南朝士子当中享有很高的声望。


    虞世南是历史上唐初时期着名的文学家、书法家。


    也是李世民“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他4岁丧父,由叔父抚养成人。


    当下二十九岁的他名声未显,只是个法漕参军。


    做些检定律法,审查案件的文书工作。


    而同样是大名鼎鼎的唐初书法家欧阳询,眼下却只是个庶人。


    他的祖父欧阳颁,父亲欧阳纥都是梁朝的将军。


    因被陈文帝怀疑有二心被逼反。


    兵败被杀,家族诛连。


    年仅七岁的欧阳询因年幼幸免于难,被他父亲的好友江总收养。


    没错。


    就是善于溜须拍马,写艳诗的陈叔宝近臣,宰相、大文豪——江总。


    因为出身的缘故,若是陈朝不灭,欧阳询穷其一生都不会有出头之日。


    哪怕江总权倾朝野,也不敢让一个叛将之后出人头地。


    他比虞世南大一岁,至今都是白身,一介庶民。


    直到此时站在大周天子面前,他都怀疑这是不是在梦境之中。


    “潘卿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乃当世大儒,士林魁首!”


    “伯施和信本亦是青年翘楚,才华横溢之辈!”


    君臣见礼后。


    小皇帝客套了几句。


    当即让二人展示一下他们的书法作品。


    两人都是幼年丧父,官宦家庭出身。


    但一个是良臣之子,一个是“叛将”之后。


    成长境遇大为不同。


    观二人之书法。


    虞世南运笔稳健,骨力深藏,意气平和,遒逸内敛,颇具“二王”晋韵之风。


    欧阳询汲取魏碑浑朴雄厚之气,笔力苍劲,惊奇跳骏,险劲外露,变化自如。


    虽境界远未达到历史上二者传世之作的水准。


    但已经有了各自的风格,放在当下算是上乘了。


    潘微,韦孝宽,王轨,元氏兄弟,王鹰,李药师,萧摩诃等人全都近前观看。


    “陛下,这两幅作品确属佳作,和您写的不相上下!”


    王轨对小皇帝的书法水平最清楚不过了。


    他自己本身也有些功底,对于书法品评还是有一定眼光的。


    一旁的韦孝宽也点头称是。


    “好,很好,名不虚传!”


    作为书法爱好者,宇文衍后世对两人的传世碑帖研究颇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现场只有他才清楚自己所说的“名不虚传”指的是什么?


    听到两位国公和当朝天子都夸自己的作品好。


    虞世南和欧阳询也是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不过。


    听说小小年纪的皇帝,书法水平竟然和他们不相上下,着实令两人惊讶!


    对于自己的书法水平,两人还是相当自信的。


    此时。


    他们也在仔细欣赏对方的作品。


    两个同龄人相视一眼,露出了惺惺相惜的目光。


    “朕有心设立弘文馆,聚天下有才之士,弘扬华夏文化,传承神州底蕴!”


    “想请潘卿任馆主一职,总领馆务,如何?”


    为了安抚南方士子,原本宇文衍是想任命潘微为国子监祭酒的。


    但其中阻力不小。


    国子监作为贵族专属高等学府,北方士族豪门肯定不愿将其交给南方大儒。


    而南方的士人自“衣冠南渡”后。


    以华夏正统文化传承自居,对北方儒者颇为不屑。


    历史上。


    隋灭陈后,对陈朝旧地实行了高压管辖之策。


    不但苛罚频出,还让南方人“不论长幼悉使诵五教”,教南方百姓如何做人。


    所谓“五教”即:


    父义。


    慈母。


    兄友。


    弟恭,


    子孝。


    这让自认为文化正统的南方士族、民众感受到赤裸裸的歧视。


    让人心生反感。


    宇文衍设立弘文馆,让潘微来做负责人,


    就是表明他重视南朝传承的文化,安抚士人阶层。


    “弘扬华夏文化,乃儒者使命,义不容辞!”


    “承蒙陛下高看,那老夫恭敬不如从命,愿以残躯略尽绵薄之力。”


    潘微闻言大喜,毫不迟疑地应了下来。


    “那就太好了。”


    “潘卿高德必定名垂青史,华夏之幸也!”


    小皇帝握住他的双手,张口就是一顶高帽戴其头上。


    读书人好面子,哪怕是花甲之年的老夫子也不能免俗。


    潘微一听,果真乐得合不拢嘴。


    “伯施和信本也到弘文馆任学士吧!”


    “谢陛下!”


    虞世南和欧阳询也是喜出望外。


    皇帝钦点的学士,前途一片光明。


    天大的恩典砸在自己头上。


    两人都有些晕乎乎的。


    喜欢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请大家收藏:()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