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1章 药王孙思邈

作者:飘落的记忆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难得遇上这等上品养生酒。


    宇文衍也是连喝三杯。


    顿时脸蛋红扑扑的,整个人像是置身于暖阳之下,说不出的舒坦。


    饭后。


    小皇帝陪道人在院子里歇息。


    仰头看到皓月当空,繁星点点。


    山谷沐浴在皎洁的月色中,祥和又宁静。


    隐逸风云出我辈,


    世若江湖岁月催。


    逍风如意人如水,


    遥望人生一场醉。


    宇文衍低吟着记忆深处的诗句。


    道人听罢,看着眼前的八岁孩童,沉吟良久,而后嘴角上扬。


    ……


    一夜无话。


    翌日,卯时(凌晨五点)


    宇文衍习惯性醒来。


    推开房门,墨言和元氏兄弟已经在院子里晨练了。


    “早啊,大叔。”


    这时,道人也从房内走了出来。


    小皇帝笑着打招呼。


    随后开始晨练。


    先是打了一遍“十禽戏”,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道人笑着回应,见其动作后,不禁驻足观望起来。


    紧接着。


    宇文衍又打了一遍“军体拳”。


    收势后,小皇帝看了道人一眼,打起了太极拳。


    只见拳法动作轻柔,张弛有度,看似绵软无力,却又忽地瞬间暴发,有如猛虎下山,转而又变得云淡风轻。


    举手投足之间,透露出一股奇妙的韵味。


    道人原本淡然的眼神,逐渐放出奇异的光彩,整个人都有些痴了。


    脱胎于道家的太极拳,对于道人来说,直接产生了心灵上的碰撞。


    一盏茶的功夫。


    宇文衍收势吐气,凝神片刻!


    “敢问贵人,所施拳法何以称谓?”


    道人看向宇文衍,小心翼翼问道。


    “大叔,此为太极拳,蕴含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意……”


    “他强自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自他横,明月照大江!”


    小皇帝直接就说了。


    其实。


    他对这套具备实战能力的太极拳,理解也不是很深。


    与他之前教授王轨,颜之仪他们的养身太极有些不同。


    后世也就跟着族中长者练习了几年时间。


    他最钟爱的还是岳王枪,以及那些搏击、刺杀之术。


    “太极拳,太极……”


    道人嘴里呢喃,手上还比划着。


    “大叔要是有兴趣,可以随我练习几遍……”


    宇文衍没有直接说把太极拳教给他,而是让他跟着练。


    “当真?”


    “那太好了……”


    道人满脸期待之色,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于是。


    小皇帝重新拉开架式,一边做动作,一边强调其中要领。


    道人站其身后,跟着练习。


    一共打了三遍,没做任何保留。


    在宇文衍看来,这就是一套拳法而已,算不得什么!


    道人收势后,凝神静气,闭眼感悟良久。


    过了好一会。


    这才缓缓睁开眼睛,眼神中露出欣喜之色。


    “多谢贵人!”


    道人拱手作揖,真诚地表示感谢。


    “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我等要下山了,还未请教大叔尊姓大名。”


    离开之际。


    宇文衍终于问起他的名号来。


    “劳贵人过问,一介白身,贱名孙思邈!”


    道人话音落下,宇文衍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果真同他猜想的一样。


    村民嘴里精通医术的道人,便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药王孙思邈。


    后世很多历史资料,都称其是唐代医学家。


    其实。


    他出生于541年,与小皇帝任命为并州总管的高颎同年。


    那时北周尚末立国,还是宇文泰掌权的西魏。


    他一生经历了西魏、北周、隋、唐四朝。


    一直活到了唐高宗李治在位末期。


    于682年与世长辞,享年142岁。


    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长寿之人。


    当下,他虚岁四十。


    历史上,他这个年岁时,就是隐居终南山。


    也正是杨坚掌控大周军政大权的时候。


    杨坚数次召孙思邈任国子博士,他均以无意仕途功名,一心致力医学为由,坚决不接受。


    可见,他确实对仕途毫无兴趣。


    穿越一回。


    错过了农学家贾思勰,数学家祖冲之,甄鸾。


    但却与伟大的医学家孙思邈相逢了。


    这是何等幸事!


    “见过孙大叔。”


    小皇帝拱手,作了个长揖。


    这是对历史上的神医表达自己的敬意。


    “不敢当,不敢当,贵人客气了。”


    孙思邈连忙作揖回礼。


    昨日。


    宇文衍让那个青年请村民下山,他肯定知道了皇帝驾临之事。


    加上当今天子的年纪,还有墨言这个小太监。


    显然。


    他也猜到了小皇帝的身份,要不然也不会一直以贵人相称。


    只是大家都没说破而已。


    “孙大叔,以后还能来此找您喝茶清谈不?”


    “寒舍随时欢迎贵人光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一番客套后,小皇帝为以后再次登门打好了招呼。


    临走,孙思邈送给他一坛药酒。


    盛情难却,宇文衍便收下了。


    告别孙思邈,离开谷中小院。


    四人小心下了那道险崖,回到山脚。


    龙武卫看到皇帝返回,立即拔营。


    一行人翻身上马,返回京城。


    回到长安城。


    皇帝怒斩县令,恶绅的事情,已经在京城传开了。


    城门和街道坊市全都张贴了榜文,还有专人上街宣讲。


    昨天分开时。


    小皇帝便吩咐颜之仪回京后,马上将此事下发各州,张榜以告天下。


    并下诏:


    所有官绅,一律不得以开荒垦田的名义兼并土地,一经发现,以抄家论处。


    并把王宝升的罪状,送发给益州的庸国公王谦。


    宇文椿已经查实了。


    国公府并不知晓他在长安县的种种罪行。


    之所以主动告诉王谦,就是让他知道,朝廷不是针对他王家。


    但是,凡违法乱纪,破坏朝廷政策者,都将受到严惩。


    事情一经传开。


    朝野内外,引发了不小的轰动。


    对于京城官员及贵族来说,内心是极为震撼的。


    意识到小皇帝不是在玩虚的。


    如果有人不信邪,那就摸摸项上人头够不够硬。


    而百姓也看到了朝廷的决心,皇帝在民间的威望进一步提升。


    在宇文衍看来。


    以农为本的封建王朝,粮食产量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否。


    粮食充足,就意味着能养活更多的人口。


    有人有粮,就意味着承担战争的风险能力更强。


    国家必须实现南北统一,与南陈一战在所难免!


    南北两朝,你死我亡,没有任何和平统一的可能性。


    因而。


    小皇帝从现在开始,就得着手准备这一战。


    还有北方心怀鬼胎的突厥。


    如今。


    历史进程已经发生改变。


    暂时,谁也不知道突厥还会不会如历史上一样发生内部分裂。


    对于这个草原势力,大周也不能不防。


    还有,西部的吐谷浑。


    宇文衍想要重新打通丝绸之路,紧挨着河西走廊的吐谷浑势力也是不稳定因素。


    吐谷浑和西域,本就属于中原汉王朝的疆土。


    以后,必然要重归中原王朝版图之下。


    实现统一,收回旧土。


    都得建立在大周拥有强大国力的基础上。


    这也正是宇文衍如此重视“减免赋税,休养生息”这一决策的主要原因。


    喜欢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请大家收藏:()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