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五十八章久别的人,盼重逢

作者:笑看风云再起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庄园里面!


    李根和学院的少年,自然也听到了长安城,震耳欲聋的欢呼和呐喊声。


    李根微笑着走到学堂外面。


    他知道,这场大战,终究是大唐完胜。


    历史上,在没有望远镜和滑雪板的加持下,唐军依然是大胜。


    更何况,现在有了望远镜和滑雪板的加持,再加上适逢突厥遭遇百年不遇之暴雪。


    这本就是一场大人与小孩的较量。


    还未开始,就注定大人赢了。


    午膳前,程处默兄弟俩,骑乘骏马奔驰而来。


    “七弟,俺爹大胜而归,活捉突利狗贼。”


    “今日俺当与七弟痛饮几杯!”


    “对,处亮也当与院长痛饮几杯!”


    请功酒跑去别人家蹭吃蹭喝,还说的如此理直气壮。


    也只有程处默兄弟俩能干的出来。


    李根闻言微笑着点点头,不过是多两双快子而已。


    午宴上,李根从处默和处亮口中得知,征东大军和征西大军的辉煌战果。


    李渊和孔颖达都激动的浑身颤抖。


    这可是了不得的大胜。


    难怪长安城的欢呼和呐喊,一阵又一阵的传来。


    “处默哥,你知道东西突厥,加在一起的土地有多大吗?”


    “七弟,俺听俺爹说,他俩加在一起,比咱们大唐的土地还要大呢。”


    李根深以为然的点点头说道。


    “是啊,比现如今大唐的土地还要辽阔,虽然多为苦寒之地,但也不乏水草肥沃之处。”


    “西突厥更是丝绸之路必经之路,战略和经济地位不容小觑。”


    “眼下,我军大胜固然可喜可贺,可是未来如何治理和管辖,北方广袤的土地,也是一件破费脑筋的事情。”


    “蓝田侯可有良策?”


    孔颖达不等程处默开口,自己便率先发问了。


    做为李世民安排在李根身边,最接近李根的卧底。


    孔颖达已经预感到,李根肯定心中有了打算。


    “孔院长,上次晚辈曾经跟程伯伯,说起过一旦大胜以后,如何治理北方广袤大地,突人自治是缓和之策,同化才是最终的目的。”


    李根的话,让孔颖达郑重的点点头。


    “想要实现最终的目标,朝廷需要大量的文化教育人才,去普及和传递大唐的文化知识和理念。”


    “如此看来,现如今,科举考试改革,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最佳捷径!”


    “哦,老夫愿闻其详!”


    “孔院长,自从大军出征后,晚辈便利用闲暇时间,写下这些。”


    “若是陛下能够采纳其中的一些建议,晚辈以为,大事可成也!”


    李根走到桌子前,取下一沓纸张,递给了孔颖达。


    “此事,老夫毕竟尽力而为之!”


    孔颖达简单翻阅了几页,便深知,陛下十有八九,会全盘采纳。


    下午授课完毕,孔颖达便直奔皇宫而去。


    御书房里,李世民和孔颖达相对而坐。


    仔细看完李根的建言以后,李世民瞬间龙颜大悦起来。


    今日李世民率领文武百官,和百姓们同庆大军德胜。


    高兴之余,做为大唐的扛把子,李世民心中更多的,在思索如何治理那片广袤的土地。


    上次和程咬金前往庄园,李根所言的治理之法,李世民已经付诸实施,程咬金和李靖分别带着圣旨前往。


    目的就是先实施,突人治突的政策。


    首先稳定好当地局势,方为上策!


    “陛下,臣以为,大皇子,之所以接连推出唐数和拼音教学法,或许早就想到了有这么一天……”


    听了孔颖达的话,李世民深以为然的点点头,开口说道。


    “仲达言之有理,朕也有此猜测。”


    “朕的大皇子,属实不简单啊。”


    “明日,朕便与百官商议此事,科举改革,朕以为势在必行!”


    第二日,一大早,李世民神采奕奕的直奔显德殿而去。


    显德殿里,百官们,人人红光满面。


    胜利的喜悦,足以让人们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而这一切,不过是才刚刚开始,程咬金和李靖大军,押解的突利狗贼和颉利狗贼,抵达长安城,将会达到一个高潮。


    “臣等,参见陛下!”


    “众卿,免礼平身!”


    “谢陛下!”


    李世民正襟危坐,微笑着扫视群臣。


    “众卿,昨夜,朕一夜未眠,一直在思索一个问题。”


    李世民又一次,要将李根的功劳据为己有。


    反正是自己儿子想出来的主意,老子拿来用用,也是天经地义之事。


    “众卿,我军大胜固然可喜可贺,可是接下来如何让那片广袤土地,真正成为我大唐的土地?”


    “如何让那里的子民,真正成为我大唐的子民?”


    “众卿,这是一个我们不得不慎重考虑的问题啊!”


    “一旦治理不当,造反随时都可能发生,若是如此,我们又要投入大量的兵力和财力,去再次讨伐。”


    “长此以往,朕的国库,即便是有再多的金银财宝,也经不起战争的消耗。”


    李世民话音落地,显德殿一片安静。


    李世民看着皱眉思索的文武百官,知道是时候,展现自己真正的计策了。


    “众卿,朕一夜无眠,终于思得良策。”


    李世民一挥手,内侍总管李德禄,将宣纸送上。


    李根所有策略,全部被李世民重新抄录在宣纸上。


    如此,才能更加确定无疑,这些策略,都是他李世民熬夜苦思冥想而来的。


    “众卿,若想让北方广袤土地长治久安,朕以为,文化和思想灌输是关键。”


    “从少年做起,从娃娃抓起,让他们学习唐数,学习汉字,学习我们的拼音教学法,学习我们大唐的文化思想,如此以来,多年以后,等这些娃娃和少年长大后,他们骨子里都会把自己做为一名唐人,做为一名大唐的子民……”


    “……”


    李世民侃侃而谈,说到精彩处,神采飞扬,表情也叫一个精彩。


    文武百官们,也是个个激动不已!


    他们知道,陛下所言,绝对是一条可行之路。


    一旦付诸实施,未来北方草原将会真正的融入大唐文化,而到时候,他们的后代子孙,自然也会以唐人自居!


    “陛下,臣有事要奏!”


    李世民精彩的演讲,竟然被人打断。


    这让李世民心里很是不爽。


    当看到是,一脸激动之色的魏征时。


    李世民开口询问道。


    “玄成,有何事启奏?”


    “陛下,臣以为,您刚刚所言,确实是一个极好的办法。”


    “可是,如此下去,要派遣多少大唐的教员啊?”


    “如今,我大唐的教书先生,仍处于捉襟见肘之状。”


    “陛下,想法固然美好,可是实施起来,那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啊!”


    魏征的话,让文武百官们齐齐俯首点头,魏征此言可谓是一针见血。


    李世民自然看到了百官们的反应。


    李世民嘴角弯起一抹弧度,脸上绽放出灿烂的微笑。


    魏征这番话,说的太好了,正好给了李世民,继续展示自己真正才华的机会。


    “玄成,所言甚有道理,可是,朕既然能想到解决之道,自然也就想到了,如何让这件事情顺利的开展下去。”


    “哦……”


    魏征闻言,瞬间一愣,继而开始若有所思起来。


    “众卿,刚刚玄成,说的很好,这件事情,朕的想法固然美好,可是实施起来,难度甚大。”


    “朕,岂能不知,这里面的难度。不过,朕已经有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朕以为,从今科科举开始,朕便要有所改变。”


    “而这个最重要的改变,便是从科举考试开始!”


    呼!


    呼!


    呼!


    群臣齐齐倒吸一口凉气,有些人已经想到了些什么。


    比如房相杜相等人,瞬间便猜测到了陛下所言何意。


    就连魏征,也能猜测个八九不离十。


    “陛下,您的意思是,今科科举录取人数,开始大幅度提升?”


    听闻魏征的话,李世民微笑着点点头,开口说道。


    “玄成,提高录取人数只是其一,达到人尽可用,才是最终的目的。”


    “何谓人尽可用?就是每一位破格录取的科举考生,都是用一技之长之人,他们或专攻唐数,或汉字拼音擅长,或策论考试,有其独到见解之处。”


    “而这些人,都是大唐未来的希望,都是让整个北方彻底同化的根基所在!”


    “………”


    群臣彻底被李世民的话给惊呆了。


    难怪人家能够当上皇帝,这智商绝对甩他们一条朱雀大街。


    而李世民的高光时刻还在继续。


    “众卿,朕以为,从地方各州府开始,就要降低科举录取门槛。”


    “让更多的有志之士和青年才俊,齐聚我大唐长安城。”


    “朕也知道,此举也许会让整个长安城人口剧增,客栈爆满,甚至是让许多考生找不到客栈居住。”


    “困难只是暂时的,这些问题,咱们可以再想办法,比如长安城周边空置的军营,或者长安城周边的百姓家也可以借宿吗。”


    “陛下,若是如此,贡院考场,根本就容不下这么多考生。”


    魏征再一次,成功打断了李世民表演。


    群臣闻言也是频频点头示意,确实如此,若是这么多考生齐聚长安城,即便是贡院考场挤爆,也塞不进去这么多考生。


    “玄成,言之有理,对此,朕早就有了解决之道。”


    李世民对于魏征,接二连三打断他的表演,并没有生气。


    相反,魏征的疑问,更让李世民越发的从容起来。


    “众卿,贡院考场,肯定容不下这么多考生,届时国子监也会做为考场。”


    群臣闻言,纷纷点头,对于陛下这个决定深表赞同。


    “若是贡院考场和国子监,还是容不下这么多考生的话,朕会视具体情况,而延长科举考试时间。”


    “务必让所有前来参加科举的考生,都能走进考场,都能参加科举考试。”


    “相应的,今科科举,吏部会工作量倍增,阅卷考官和考场考官的工作量也会大增,对此朕也有所准备,届时在座的每一位官员,都要做好巡视考场或批阅考卷的准备。”


    李世民的话,让百官们都不约而同的点点头。


    做为朝堂重臣,他们义无反顾的,服从陛下的管理和分配。


    “今科科举考试,还有一个重大的不同之处,那就是,朕决定,所有考生都必须考满三场考试。”


    李世民话音落地,显德殿满堂皆惊。


    这是一个他们任何人,也没有想到的结果。


    殊不知,这正是李根决策里面,李世民最为看重的决策。


    “众卿,自从科举考试以来,每场考试都要张榜公示,此举不但让众考生压力倍增,也无形中增加了朝廷的负担。”


    “而贴经,诗赋和策论,之所以让所有考生参加,因为只有如此,方能最大可能的发掘人才。”


    “众卿,如今朝堂之上的马周,便是最好的例子,前年科举考试,马周便是第二场诗赋考试落榜,让朕差点失去一位人才啊!”


    “朕今科科举,不仅要连考三场,而且落榜考生还可以再考两场!最后两场是唐数和拼音字母考试。”


    “而最后两场考试合格者,就是朕心中,派往东西突厥文化的传播者,他们将会成为第一批,在那片土地上,刻下大唐烙印的根基所在!”


    显德殿里的文武百官,算是彻底听明白了。


    原来陛下真的从一开始,就想到了解决之道。


    一夜未眠,能想到如此良策。


    那也只有陛下这脑子里,才有如此智慧。


    “陛下圣明!”


    “陛下圣明!”


    短暂的安静以后,百官们齐声高呼起来。


    文武百官们,能不激动的欢呼吗?


    跟着这样一位英明神武的陛下混,他们以后的好日子还在后头。


    李世民龙颜大悦的,享受百官们的欢呼。


    “众卿,既然如此,接下来,咱们一起商议一下,具体的,今科科举细节问题。”


    李世民将手中的宣纸,交到房玄龄手中。


    示意房相看过以后,逐一让百官们传阅观看一番。


    百官们逐一观看完毕后,对陛下佩服的,那叫一个五体投地。


    接着来,显德殿进入议事阶段。


    针对此番科举考试之改变,百官们也都尽情的各抒己见。


    有了李世民的大方针,剩下的便是诸多细节方面的问题。


    对此,李世民非常满意。


    所有官员的献言献策,李世民尽皆仔细聆听。


    有许多都被采纳了下来。


    最终,今科科举考试的详细计划,尘埃落定。


    李世民当机立断,立刻宣布旨意。


    一道道圣旨,从长安城,传向大唐十二省道的各个府县。


    今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各地刚刚获悉,大军大胜的消息,如今再次收到科举考试改变的圣旨。


    各地布告一出。


    举世皆惊,最为激动的,莫过于今科参加科举的考生。


    相比于以往,今科科举无论录取的比例,还是考试的规则,都有所改变。


    考生不再担心一场考试便落榜。


    即便是三场考试落榜以后,他们还有一次考唐数和拼音的机会。


    而布告里面,明确公示,三场考试落榜者,若是唐数或拼音特别优异,也可直接被朝廷任命为官身。


    母容置疑,这里明确公示,只要唐数或拼音考试,有一门特别突出,他们这次科举考试,就可以成功上岸。


    各地考试的难度降低,录取门槛放大,让诸多少年都信心倍增,彻夜难眠。


    而,此时长安城,最为兴奋的,无疑是平康坊的姑娘们了。


    往年只有数千名考生,她们都忙的不可开交,以至于夜不能寐,双腿发软,莫处红肿。


    今科科举,布告一出。


    至少有数万考生蜂拥而至长安城。


    她们不得不做好,日夜开战的准备。


    万人大战,想想都让人激动的浑身颤抖。


    而,状元学院里。


    李根听闻消息后,甚感欣慰。


    因为,他知道,陛下最终还是采纳了他的建议。


    如此一来,不但能广纳人才,更重要的是,会让更多的少年看到,科举不再是一条难如登天的道路。


    又是一个休沐日。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坐着马车来到了庄园里面。


    “根儿,陛下亲自诏见为父,对你的建议深表赞赏,为父也很高兴啊,因为你接连立下大功,为父很快也要升职了。”


    李世民的话,让李渊嘴角使劲抽搐一下。


    至于李渊心里作何感想,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李跟闻言,自然非常高兴,自己所做所为,不就是为了父亲能有个好前程,这个家能一直兴旺下去吗!


    长孙皇后怀抱里的李治,看到李根就伸手,让抱抱。


    已经九个月的李治,伊伊呀呀的声音,很是讨人喜欢。


    看着李根抱着李治,兄弟俩开心的模样。


    李世民心里也非常高兴。


    毕竟这可是实打实的亲兄弟。


    虽然不是一母同胞,可都是他李世民的皇子啊!


    午膳过后,李世民终于将此行的目的,开口说了出来。


    “根儿,陛下希望你能为大唐培养更多的人才。”


    “眼下东突厥和西突厥,尽数归我大唐所有,人才,是当今陛下最为头疼的问题啊。”


    李根早就想到,这一天迟早要来。


    “父亲,现在玄策和君买,也完全可以授课,多开设几个学堂,也是无妨!”


    听了李根的话,李世民颇为惊讶的开口询问道。


    “根儿,他们二人,莫非不参加此次科举?”


    “父亲,孩儿已经征询过他俩的意思了,他俩想在孩儿身边,多学习几年。”


    “哦,既然如此,为父觉得可行!”


    三月十五日。


    天空飘起毛毛细雨。


    可是,长安城的大街上,依然是行人如织,热闹异常。


    诸多科举考生,已经赶到长安城,聪明的人,早就料到,会发生一房难求的局面。


    所以提前订下一间客栈,也有利于自己的科举考试。


    就在这蒙蒙细雨中,两匹骏马,从金光门奔腾而入。


    “喜报,喜报……”


    “突利狗贼和颉利狗贼,被凯旋大军押解会长安城,此时距离长安城不足十里。”


    “喜报,喜报,佂东大军和征西大军凯旋归来,凯旋队伍此时距离长安城,不足十里。”


    呼!


    西市场周边,瞬间沸腾起来。


    “陛下,陛下,陛下!”


    震耳欲聋的呐喊和欢呼,响彻整个长安城。


    李世民和显德殿的百官,瞬间知道外面发生了何事。


    这是,李靖和程咬金,率领的凯旋大军,归来了。


    “众卿,随朕摆驾出宫!”


    “大军出征之日,朕曾经亲口许诺将士们,待他们凯旋归来时,朕会率领文武百官,出城相迎!”


    李世民命李君羡驾驶天子座驾,长孙皇后也来到了显德殿外。


    两匹骏马此时恰好拍马赶到。


    “报,程将军和李将军,二路大军在豳州汇合,此时押解突利狗贼和颉利狗贼,距离长安城不足十里。”


    “好,告诉众将士们,朕和文武百官,前去迎接他们去了。”


    李世民话音落地,二位传信兵,应允一声,翻身上马,奔驰而去。


    李君羡驾驶天子座驾,从皇宫经过皇城,禁卫军大统领杜君卓,率领五百禁卫军分两侧保护天子座驾。


    因为此次不同以往,大军凯旋归来,可以想象百姓们会何等激动。


    陛下和皇后娘娘的安危,永远是第一位的。


    天子座驾出朱雀门,便算是正式离开了皇城。


    此时不管是朱雀大街上,还是长安大街上。


    百姓们聚集的越来越多,凯旋大军返回的消息,彻底让整个长安城沸腾了起来。


    “陛下,陛下,陛下!”


    看到天子座驾从朱雀门出来。


    百姓们激动的施礼欢呼!


    李世民心情何尝不激动。


    禁卫军阻止了试图靠近天子座驾的百姓,也不是他们试图靠近,因为人群实在是太拥挤了。


    天子座驾和文武百官,得以顺利的往金光门而去。


    百姓们知道,陛下这是率领文武百官,迎接凯旋大军去了。


    也不知是谁吼了一嗓子,咱们回家拿上干粮和鸡蛋,也去迎接凯旋的将士们!


    是啊,这一走就是四五个月,将士们不知道受了多少苦。


    百姓们,纷纷开始行动了起来。


    如今家家都有余粮,再也不是以前,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年代了。


    天子座驾出金光门,一路西北而上。


    春风拂面,细雨绵绵!


    官道两旁的柳树已经绿意盎然。


    心情大好的李世民,无暇顾及这大美的春景。


    取出千里眼,举目远眺而去。


    嘿!


    狗日的程咬金,此时也手持千里眼向这里张望着。


    李世民嘴角弯起一抹弧度。


    因为程咬金,非常利落的收起了千里眼。


    看来,这家伙已经看到自己了。


    咦!


    那铁笼里关的两人,为何如此面熟?


    披头散发,好像很可怜的样子。


    李世民定睛仔细观看,原来是突利和颉利,两位突厥的可汗。


    李世民笑了,非常开心的笑了。


    两年半前,你俩率领二十万骑兵,兵临我长安城下。


    可曾想过会有今天?


    “君羡,加快速度!”


    李世民一声令下,李君羡挥舞着马鞭。


    六匹骏马彻底在官道上奔腾了起来。


    天子驾六。


    六匹骏马一旦奔腾起来,速度还是很可观的。


    细雨绵绵打湿了地面,正好让官道上的尘土无法飞扬。


    很快,飘扬的唐字军旗,迎风招展,出现在李世民和文武百官面前。


    李君羡勒住马缰绳。


    六匹骏马齐齐停下!


    长孙皇后挽住李世民的胳膊,二人一起从天子座驾上下来。


    “大唐的将士们!”


    “朕来迎接你们了……”


    “陛下,陛下,陛下!”


    凯旋归来的大军,发出响彻云霄的呐喊。


    “将士们,你们是英雄,是整个大唐的英雄!”


    “朕会记住你们的功劳,大唐的百姓,也会永远铭记你们的功劳!”


    “你们的名字,注定会流芳千古,世代受人敬仰!”


    不得不说,李世民这嘴上功夫,绝对是超一流的。


    一番话,就让凯旋大军,诸多将士,激动的泪流满面。


    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所有的努力都值得了。


    “陛下,陛下,陛下!”


    震耳欲聋的呼声,再次响彻云霄。


    “将士们,朕,不会让你们的血白流,也绝不会让为之付出性命的将士,白白为大唐,为这场战争付出性命!”


    “朕,已经在你们出征之日,便准备好了庆功酒!”


    “待庆功宴过后,所有将士,将会论功行赏。”


    “但凡阵亡或重伤者,朕,宣布赏赐加倍,若是家中有老人需要赡养,妻儿孤苦无依者,赏赐再加倍……”


    “陛下,陛下,陛下!”


    许多将士都哭了。


    这些流血流汗不流泪的,铁打的大唐士兵,此时一个个泪流满面。


    每一场战争,都注定有人要牺牲在战场上。


    即便是此战,他们具有压倒性的优势,依然难以避免伤亡。


    而,陛下如此厚待伤亡者家属,让众将士彻底被感动了。


    “药师,知节。将那两位人犯,给朕带过来。”


    李世民已经将突利和颉利,升级到人犯的地步,可见此二人,是多么的让李世民憎恨。


    突利可汗和颉利可汗,被李靖和程咬金的亲兵,押解到距离李世民,十步之外的距离。


    “无妨,再让他俩靠近朕一些,好久不见,朕甚是想念啊!”


    颉利可汗和突利可汗,直接就跪了。


    “天可汗,天可汗……”


    “您大人有大量,就给我们二人一条生路吧,我俩一定会帮助天可汗,管理好草原上的各部落的。”


    事到如今,颉利和突利,依然在幻想着可以重头再来。


    若是李世民没有听闻李根一席话,也许真有可能,给他俩一条生路,可是现在吗?一切都不可能了。


    “哦,天可汗……”


    “听起来很不错的样子哦,朕非常喜欢做这个天可汗。”


    李世民的话,让突利和颉利看到了希望和生机。


    “天可汗,你就是天下独一无二的主宰,我等愿意听从天可汗的调遣。”


    “哈哈哈哈,颉利,突利。两年前,你们是如何待朕的?”


    “二十万突厥骑兵,兵临我长安城下,莫非也是朕让你们来的不成?”


    李世民每每想起此事,就恨不得将颉利和突利,碎尸万段。


    “天可汗,当时我们听闻天可汗,初登大宝,特意来长安城恭贺天可汗登基称帝的。”


    有些人啊,到了性命攸关的时候,是可以放弃所有尊严的,现在的颉利可汗和突利可汗,就是最活生生的例子。


    为了活命,已经达到如此不要脸的地步。


    让李世民闻言都感到脸红。


    “李世民冷冷的看着,蓬头垢面的两位突厥可汗,两年前他们让自己在渭水河畔,斩白马,签订了让自己感到屈辱的条约。”


    可是,即便如此,他们依然不遵守约定,突袭陇右盐场,抢掠边塞百姓。


    “颉利,突利。不是朕不给你们机会,是你们自己不知道珍惜机会而已!”


    “突袭我陇右盐场,造成北方盐道中断,掠夺我边塞百姓,让我边塞百姓苦不堪言,这些都是你们干的好事。”


    “朕,可以给你们一次机会!”


    “可是,你们问问大唐的将士们,他们答应吗?”


    “答应吗?”


    “不答应,不答应,不答应。”


    李世民话音落地,凯旋大军,包括跟随李世民前来的禁卫军,齐齐高呼起来。


    “我大唐百万百姓,他们会答应吗?”


    李世民没有想到,身后突然想起震耳欲聋的呐喊。


    “不答应,不答应,不答应。”


    李世民转头望去,整个官道两侧,站满了百姓们。


    百姓们手中都拎着竹篮,想必这是给凯旋大军送食物的。


    颉利可汗和突利可汗彻底慌了。


    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二人已经在大唐军民心中,达到了人人共愤的地步。


    “颉利,突利。你们也听到了,也看到了。”


    “不是朕不给你们机会,是大唐铁军和百姓们,无法忘记,你们曾经带给大唐的伤害。”


    “你等二人,不配踏足我长安城,来人,带下去吧!”


    李世民话音落地,颉利可汗和突利可汗,浑身都哆嗦了起来。


    他俩自然明白,此话的意思。


    “天可汗,饶命,天可汗,饶命啊……”


    李世民一挥手,几位押解颉利和突利的士兵,立即像拖死狗一般,将二人拖到官道旁边。


    抡起手中的横刀。


    对准二人的脑袋,便直接砍了下去。


    噗呲,噗呲……


    曾经叱吒风云的两位突厥可汗,彻底告别了人世间。


    “陛下,陛下,陛下!”


    大军和百姓们,齐齐振臂高呼。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登上天子座驾。


    率领文武百官们,开始返回长安城。


    凯旋大军紧随其后。


    受到百姓们最热烈的欢迎。


    一篮篮的蒸饼和煮熟的鸡蛋,被百姓们送到将士们手中。


    人人眼中都闪耀着激动和欣喜的泪花。


    踏足金光门,西市场周边的商铺,所有售卖吃食的商铺,全部都百姓们抢购一空。


    他们要将美食,送给凯旋归来的英雄们。


    ………


    太极宫。


    凯旋大军,齐聚皇宫大道。


    没办法人太多了,不管是哪座宫殿,都不可能容下如此多人口。


    李世民和文武百官们,齐齐端起酒樽。


    与将士们,共饮庆功酒!


    李靖和程咬金,分别向李世民,奏报了此战的各自状况和战果。


    “陛下,俺这次攻打东突厥,那真叫一个痛快啊!”


    程咬金美滋滋的痛饮一樽酒,放下酒樽便开始白话起来。


    “陛下,征东大军抵达东突厥边界,好家伙,举目望去,一片都是白雪皑皑之色,那积雪,都他娘的能把人给埋了……”


    “俺带上五千先锋军,踏上滑雪板,一路直抵突利狗贼的老巢。”


    “俺举起千里眼,仔细观看一番,发现这狗日的突厥,都他娘的钻进帐篷里不出来了。”


    “就连他们帐篷的入口,都被积雪给挡的死死的。”


    “这他娘的不是送人头嘛?”


    “俺派几位亲兵,立即告诉后方大队,全部脚踏滑雪板,开始清理所有帐篷……”


    “后面突厥有所发现,可是他们都骑兵,都是废物啊,马都走不动,更别说骑马打仗了。”


    “我们脚踏滑雪板,个个都在雪地上飞行,打的突厥狗贼,那叫一个哭爹喊娘啊……”


    “俺他娘打了一辈子仗,就这一仗最有意思,跟他娘的捉迷藏似的……”


    程咬金的话,惹得李世民和文武百官们,纷纷大笑起来。


    相比于程咬金,李靖就严肃的多。


    李靖奏报起来,也首先肯定了千里眼和滑雪板,在此战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才让西征大军一鼓作气,生擒颉利可汗,取得完胜。


    “知节,药师。此战大军伤亡如何?”


    李世民问出了,自己最为关心的问题。


    程咬金和李靖,各自将伤亡名单呈上。


    李世民接过来一看,瞬间便瞪大了眼睛。


    “知节,药师。你二人没有隐瞒不报?”


    因为大军伤亡名单,明显低于李世民的预料之中。


    “陛下,臣等不敢隐瞒不报,将士们抛头颅洒热血,臣等岂能寒了将士们的心。”


    李世民郑重的点点头,扫视正在举杯痛饮的凯旋大军,疑惑的开口说道。


    “知节,药师,这人数明显不对啊!”


    程咬金和李靖算是听明白了,陛下这是看到凯旋大军,归来的人数不对劲。


    “陛下,臣等按照您的旨意,各自留下一万大军,镇守东西突厥两地。”


    “众多缴获武器,战马,牛羊,金银财宝等物资,三日后,将会被大军押送回长安城。”


    李世民闻言,瞬间龙颜大悦起来。


    “好,甚好!朕心甚慰,朕心甚慰啊!”


    “来人,此名单上的将士名单,每人先送去各自家中十贯钱,待缴获物资抵达以后,朕还有赏赐。”


    “对了,问问他们家中有何困难,此事交由兵部统筹处理。”


    庆功宴过后,李世民也知道,众将士思家心切。


    现在算来,他们离开长安城,也有将近半年的时间了。


    家中有老婆的,还不得憋的嗷嗷直叫。


    “知节,药师,先让众将士各自回家团聚吧!”


    “明日早朝,再开始论功行赏!”


    程咬金和李靖,恭敬的起身施礼。


    程咬金思念夫人孙氏,李靖更想念红拂女啊!


    “夫人,俺回来了……”


    程咬金一路火花带闪电,离开皇宫,便直奔程府而来。


    “爹,您回来了。”


    处默和处亮,高兴的从房间里面走了出来。


    “你娘呢?”


    “爹,俺娘正在沐浴。”


    听了处默的话,程咬金心里那叫一个美滋滋啊。


    沐浴?


    嘿嘿,还是夫人最懂俺啊!


    “你们俩,赶紧去庄园一趟,告诉蓝田侯,老子要吃肉,最肥的那种,可把老子快馋死了。”


    “哎,爹,您就放心吧,俺保证速去速回!”


    程处默话音落地,脑门直接挨了程咬金一巴掌。


    “狗日的,午膳后再回来,老子馋了这么久了,还差这一时半会的?”


    看着处默和处亮离开,程咬金直奔房间而去。


    孙氏自然早就听到,老程再外面呵斥俩儿子了。


    听到外面地震似的脚步声,孙氏便知道是老程要进来了。


    于是赶紧让服侍自己的两位丫鬟退下。


    起身开始擦拭身子。


    “啧啧……真香……”


    程咬金闻到一股花香味道,不由使劲抽抽鼻子。


    “老爷,这都是蓝田侯送来的珍贵物件,妾身平日里也不舍得用呢……”


    “嘿,那就是专门等着老夫,回来的时候再用喽……”


    “夫人,赶紧的,让俺好好闻闻……”


    程咬金一把抱起来孙氏,便扔到了床榻上。


    正所谓,小别胜新婚!


    可是,这他娘的不是小别啊!


    程咬金,腰子都快憋出毛病来了。


    ………


    呼……


    不过盏茶时间,程咬金便大口喘气。


    没问题,失败乃成功之母!


    程咬金,继续开始埋头苦干。


    …………


    李靖的府邸,也是别有一番风景在床头。


    红拂女和李靖,乃是一见钟情,再见不行。


    虽然二人年龄上有所差异,可是架不住李靖身体倍棒。


    久别重逢,自然是你农我农。


    “处默哥,处亮哥,你俩又来了?”


    武曌这个又字用的好啊!


    让程处默和程处亮颇感尴尬。


    也是,二人三天两头的过来蹭饭,多少也有些难为情了。


    “武曌,这次是俺爹让俺们来的。”


    程处默不好意思的挠挠头开口说道。


    “嗯,程将军大胜归来,武曌都听到长安城的欢呼了呢。”


    “师长已经吩咐下去了,刚刚宰杀了一头猪,师长说,给程伯伯解解馋!”


    程处默兄弟俩闻言,瞬间眼放金光。


    一头猪啊,这可是一头猪,足够他们大快朵颐一段时间了。


    “处默哥,处亮,你俩来了。”


    李根授课完毕,从学院返回。


    “师长,不是他俩要来的,是程伯伯让他们来的。”


    武曌继续在一旁添油加醋。


    让程处亮兄弟俩,很是无语。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