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59章 毫无阻力的倡议

作者:天心不二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几位大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之色跃然而出。


    怨不得此次小聚没见到李乾佑呢(御史大夫,御史台话事人),原来是存心的。


    “咳咳,这个事,老夫原则上是赞同的,可是陛下,您也得考虑到国库不是?眼下我大唐百废待兴……”


    “嗯?详细说说,朕这永徽朝,哪里废了?关国库什么事,一应花销朕自己包了。”


    褚遂良纯粹是走个过场,反正老夫已经反对过了,到时候若是惹出问题,老夫问心无愧,至于借口,你管蹩脚不蹩脚,就说劝没劝吧?


    反正他现在是无官一身轻,说不得还能混上公费旅游,何乐而不为。


    长孙无忌沉思一番说道:“陛下若要封禅泰山,老臣倒不是反对,只是陛下要以什么理由封禅呢?


    秦始皇封禅,乃因统一六国,功盖三皇五帝,并首次以皇帝身份完成我华夏大一统,自认超越上古圣王。


    因此通过封禅,通过封禅向天下证明秦取代周是天命转移,这种封禅,明显是政治意义要大于形势,对于稳定天下有不少好处。


    再说汉武帝,北击匈奴,开疆拓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解除边患,奠定汉朝强盛版图。


    强化中央集权,推行推恩令、盐铁官营等,巩固皇权。


    宣扬汉承天命,借封禅神化统治,确立汉朝正统性。


    至此,我华夏民族正是确定族名,以星汉之辉耀,指代国人。


    也算意义大于象征。


    然后就是汉光武帝,人家是复兴汉室,再造统一,结束王莽之乱与军阀割据,重建大汉王朝。


    以刘氏宗亲身份登基,需借封禅昭示汉德再受命。


    并利用谶纬学说《河图会昌符》制造天命舆论。


    身为中兴之主,也能说的过去。


    那么,请问陛下,您呢?您要要向上天表达什么呢?”


    长孙无忌的意思不算含蓄,就差指着鼻子问,你凭啥啊?


    许敬宗、高季辅等人纷纷点头,赵国公说的对啊。


    李承乾胸有成竹的说道:“朕的功绩倒也不算什么,也就是平定辽东,攻灭倭国,说来不值一提。


    不过,朕的爹爹,天可汗陛下,尔等何人敢言他老人家不够资格?


    说起统一六国,想他始皇帝还是奋六世之余烈才收拾了烂摊子。


    可我父皇呢?说是单枪匹马,那是有些过了,可在诸位贤良的辅佐之下,不过区区几年,便再造山河。


    那可是十八路反王呐!


    孰强孰弱,想来就不用朕细说了吧?


    再论汉武,他北击匈奴,难道我父皇没有打的突厥没有还手之力吗?虽说是李靖老大人操刀,可他汉武还不是靠着卫霍?


    他汉朝解除了边患,难道我父皇没有打的四夷称臣?天可汗的名号怎么来的?他刘彻能比吗?


    至于刘秀,朕承认他天命加身,再造大汉,也算是强行续命成功,可那厮干什么都要和稀泥,这没跑吧?


    崔尧,你给朕说说,这门阀世家都是怎么起来的?他刘秀多少要担点责任吧?”


    崔尧摸摸鼻子答道:“好好的,你提我作甚?世家怎么了?世家吃你家大米啦?没有世家传承有序,大唐那么多典籍都是怎么来的?难道都靠挖坟掘墓吗?


    看人多看点好处行不行?”


    “哟,这当上家主了,就开始人模狗样了?你是不是忘了初心了?你仔细回想回想,当初是谁在甘露殿大言不惭的说要消弭世家的超然地位的?”


    “谁还没个年少轻狂的时候?那年我才八岁,能把一个道理说明白就不错了,先皇都夸我是神童,你敢质疑你……我岳父?”


    李承乾老神在在的说道:“你这般说,朕很欣慰,说明你把我父皇看的很重,不错,不错。


    你们几位呢?对于朕代先皇封禅有意见吗?”


    长孙无忌婉转的说道:“先皇的功绩自然是不可抹杀的,可一个好汉三个帮,单单过于神话先皇,怕是过犹不及啊。”


    李积心中一动,遂言:“老夫早年投身翟让,入了瓦岗军,后随李密降唐。


    一生历事高祖、太宗、陛下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昔年也随太宗平定四方,两击薛延陀,平定碛北。后又大破东突厥,与崔尧一同剿灭辽东,收还辽东四郡……”


    李承乾大手一挥:“爱卿的功绩自然不可抹杀,其他人也一样,比如在座的诸位国之栋梁,朕都会一一勒书崖上,想必青史留名是肯定的。”


    崔尧提醒道:“我师父虽然致仕了,可人还健旺着呢。”


    “放心,忘不了,宿国公、翼国公等凌烟阁上客,一个都不会落下。”


    崔尧摆摆手道:“如此,微臣这里便没什么意见了。”


    许敬宗显得有些纠结,遂开言道:“其实昔年天策府十八学士也是劳苦功高的,比如房相、杜相,再比如褚大人……”


    “朕都记得,朕都记得,许爱卿莫要患得患失,朕对父皇的十八学士可是感念的很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


    许敬宗一脸正气的说道:“臣并非是因为自身出自十八学士,只是为了褚大人打抱不平。”


    褚遂良抬抬眼皮,淡淡的说道:“那老夫可谢谢你了,老夫的功绩想来这天下还是认可的。”


    身为前顾命大臣,褚遂良这点骄傲还是有的,不像许敬宗是个职业官僚,单单拎出来比较功绩的话,确实有些拿不出手。


    李承乾统一了战线,显得十分高兴,就说嘛,在座的都是既得利益者,哪有什么说不通的道理?


    若是在朝堂上公开表态,难免会碍于身份、地位,说一些违心的不中听的话。


    还是照儿的谋划好,先扔出个破绽,拉近关系,而后再忆往昔,找到共情点,逐渐统一战线……


    这皇帝当的一点都不难呢。


    李承乾闷骚的掐起了腰。


    “这一路行程呢,朕的意见是微服出行,一路漫游过去,一应仪仗、场面直接派遣去泰山脚下即可,诸位爱卿意下如何?”


    李积皱眉道:“为甚要微服呢?又不是偷偷摸摸的事,依老臣看,不如一路排开仪仗显得威仪。”


    李承乾看了一眼崔尧,然后说道:“朕也是体恤民力,不忍太过劳师动众,一路迎来送往,底下的官吏也不好做。


    安排的合不合心意,排场大不大,他们也没个标准。


    排场小了,饭食不合心意,我等不自在。


    排场过了,朕又要怀疑其中有没有贪渎之事,总之就很麻烦。


    还不如我等自行安排,也好看一下我大唐的大好河山,何乐而不为呢?


    怎么样?诸位有没有兴趣随朕走一遭?”


    崔尧率先说道:“臣要带家眷,臣早就说过要带新城她们游玩一番,一直抽不出机会,如今却是正好。”


    李承乾点点头:“如此的话,这一路的吃穿住行,就交给你了。”


    崔尧点头:“没问题,臣全包了就是。”


    李承乾满意的说道:“那仪仗、排场的花费,就内库出了。”


    许敬宗眨眨眼,你们这就定了?你要说不是早就安排好的,我把招子扣出来扔粪坑里。


    长孙无忌追问起细节来。


    “何时动身呢?今年吗?”


    “当然,中秋之后吧,届时,四方朝贺的各国使节都在,正好一路都发配到泰山去。”


    “妙!陛下胸有成竹啊。”


    “哪里,哪里,适逢其会罢了。”


    二人对视一眼,各自笑了起来。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