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科长,您那会儿不是建议我们考虑一下胡建国同志的话么,您说,他说的很有可能是真的。
我们就根据胡建国同志说的做了个推测,假如他真的看到枪套上的暗扣当时是扣着的,那么就说明那时候武器还在,是在混乱中丢失的。
当时围观的人群以及后来将童光耀抬到医院去的人,都是那个单元里的邻居,我们就猜,会不会是哪个邻居好心给收起来了,只是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他不好往出拿,才搞成如今的局面。
于是,我们就挨家挨户的做工作,果不其然,二楼西南户那家上初中的小孩看到我们后变得有些紧张的情绪,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通过我们做思想工作,他承认童光耀身上的武器是他拿走的,那孩子说他当时就是觉得好奇,所以才趁乱将武器从枪套中拿了出来。
后来保卫处的人过来后发现武器丢了,当时表现的特别严肃,那孩子害怕,一直没敢吭声,他跟我们说,他原本是打算晚上偷偷将那把武器丢到楼前的花池台里的。”
还好!
沈跃在心底暗自松了一口气,还好,还好石山刑警队的同志过去的早,要是真让那孩子丢到花池台里,再被其他人发现,那人要是没什么坏心眼,直接报保卫处或者报公安了还没啥,要是起点什么歹心思,那可就真不一定会发生什么了。
就在他刚准备说什么的时候,电话听筒里曹队长的声音又传了过来。
“还有一个好消息,沈科长,我们发现了当时胡建国同志为什么听到脚步声后,追下去却又没看到人影的原因,因为那个凶手那会儿就没跑出那个单元,他躲在了一楼的楼梯
不知道您记得不,一楼楼梯
“对,我记得,曹队长你的意思是,胡建国追出来的时候,那个人就在楼梯下的那堆杂物后面藏着?”沈跃的语气中充满了诧异。
“没错”电话那头的曹队长十分肯定的回道。
“我们在那堆杂物后发现了血脚印,还发现了十分完整的血手印。”
接连两个好消息,让电话这头的沈跃有些激动的握了下拳头,和曹队长又交流了一些地方的细节后,这才挂掉电话,抬起头,他就看到两位领导正目光灼灼的盯着他。
电话声音虽然非常大,跟往后的电话开免提几乎一样了,但这时期电话中的杂音也非常大,不凑到跟前的话,其实也听不太清楚。
李言诚和万政委二人当然不会凑过来,所以也只听到了断断续续的一点内容,知道在这通电话中石山的曹队长一共说了两个好消息。
第一个是丢失的武器找到了,怎么找到的不清楚。
至于第二个好消息,似乎是发现了凶手的线索。
“李局,政委,首先武器找到了,混乱中,被住在死者童光耀家所在的二楼西南户的十三岁小孩给拿走了。
这孩子自己说他就是好奇才拿过去看看,本来想的是随后还回去,可后来因为害怕承担责任,就没敢还。
他爸妈今天都是大连班没在家,基本可以排除这孩子是受别人撺掇。”
这确实是一个好消息,小孩子因为好奇拿走,相比被别有用心的人拿走算是最好的结果了。
“第二个好消息是什么?我刚才听到似乎是发现了凶手的踪迹?”消化掉这个好消息后,万政委追问道。
“确实发现了凶手的踪迹,就在十二号楼东单元一楼的楼梯时候,钢厂保卫处的人说查看过杂物后边,人没办法进去,那堆杂物确实多,所以老曹他们也就没在意。
等到刚才从那个孩子家出来准备离开的时候,老曹手下一名侦查员打着手电钻到杂物后边去了,发现那堆杂物后边的空间虽然非常小,但钻进去一个瘦小一点的人还是没问题的。
并且,这名侦查员还在那里发现了血脚印,在其中的一个箱子上发现了一个完整的血手印,是右手留下的,血迹看上去都很新鲜,应该是童光耀的血。
根据脚印和手印初步判断,曾经进过那里的人应该是一位成年男性,身形偏瘦、矮小,老曹他们推断,留下脚印和手印的那个人,很可能就是杀害童光耀的凶手。
当时胡建国确实听到了脚步声,他一边喊一遍追,凶手那会儿应该是刚准备出单元楼洞,听到喊声后,情急之下躲到了那堆杂物后边。
所以,那谁追出单元楼洞后,没有看到任何可疑的人。
至于他后来离开,应该是趁着后来混乱,混进人群中离开的,那时候帮忙抬童光耀的人不少,有很多人身上和手上都沾染了血迹,在那种情形下,那个人身上的血迹并不会显得突兀。
老曹还说,他判断,这个人应该也在钢厂家属院里住着,所以他的出现才没有引起其他人的注意。
现在有脚印,有手印,还推测出了他的体型,距离找到这个人不过就是时间问题。”
钢厂家属区非常大,里边总共居住了职工和职工家属近两万人,在有线索的情况下想找到那个人确实不算难,况且还有手印和脚印可以提供比对。
如果说这个沾血的手印和脚印是在其他地方被发现的,那还真不好说什么,因为现场留下痕迹的太多了,可偏偏此人留下痕迹的地方一般人根本不会去,只这一点,就不好解释。
你说你去现场看热闹,帮忙了,好啊,那你告诉我,你跑到那堆杂物后边干什么去了?玩捉迷藏吗?
这个案子到现在,可以说差不多已经被破了,接下来就是按图索骥,抓人就行。
看这个样子,应该是寻仇没跑了,唯一还有个疑点,就是童光耀在被行凶者用刀捅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发出任何声音,他当时如果大声喊叫,楼里的邻居肯定会出来,这样的话,他极有可能就死不了。
还有,他身上可是带着武器的,在那种情况下,他又为什么没用武器反抗呢?
这些疑点看来只有等凶手被抓住后才能得到答案了。
好在现在不用担心那把武器会响,这就将危害性降到了最低。
要是联合行动刚展开第一天就又丢武器又响的,那才真是乐子大了。
“行了,你们值班吧。”李言诚有些疲惫的挥挥手,他今天结结实实的在外边跑了一天,本来第一次主持这种大型行动,对他来说就是千头万绪,又碰到一个杀人的恶性案件,这会儿脑袋都有点发胀。
既然石山那起新发案件已经有眉目了,他觉得自己得抓紧时间回家好好休息,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不会轻松的。
见领导要走,万政委和沈跃二人一起陪着走到了值班室外。
刚才跟着过来的管卫东在听到领导话里有要走的意思时,就已经跑到后院开车去了。
站在值班室门口,李言诚又跟万政委交代了一下,在这次联合行动中,总队这边一定要做好配合各县(分)局的工作,等车过来后,便坐上车离开了总队。
“政委,您给李局通报的石山区发生的案子?”
大门口,看着黑色红旗小轿车驶离后,沈跃转头看向万政委问道。
“不通报不行啊,谁知道丢的武器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万一凶手就真是冲武器去的,拿到武器后准备再干一个大案子,提早准备了总要好一点,好在只是虚惊一场。”
“是啊,这真是不幸中的万幸。”沈跃心有余悸的点了点头。
凶手要真是冲着武器去的,那么武器到手后,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联合行动刚开始就来这么一下,这是打所有人的脸,尤其是李言诚的。
万长友已经能想到,接下来他们那位李副局长一定会向总部建议,要求加强管理各单位自用的安保武器。
单位的安保武器,在全国范围来讲,出事儿的已经不在少数了,确实有加强管理的必要。
“政委”
“嗯?”
“这次的联合行动由李局主持,这是不是说明上级领导有意培养,下一届……”
“慎言!”
不等沈跃将话说完,万长友就开口打断了。
“自己琢磨就行了,有些话别往外说,更别讨论,那些事情不是咱们应该考虑的事情。
你只要记住,李局现在还兼任着咱们总队长,但刑侦工作非常重要,李局又是市局常务副,这个职位的工作本身就非常忙,所以不可能一直都兼任着总队长一职。
等到真的不再兼任咱们总队长后,再想见李局一面可就不容易喽,沈跃啊,趁着现在机会难得,要学会把握机会。”
沈跃当然知道政委说这话是什么意思,总队现在还缺一个副总队长,最有可能的就是他们这几位科长,当然,也不排除局里从
“我刚才跟李局说,石山的案子派的是你过去协助,你知道李局听了后怎么说的吗?”
万长友的话并没有停。
“政委,李局怎么说的?”沈跃有些忐忑的问道。
“李局说,我对沈科长还是非常放心的。”
沈跃的眉毛都快飞起来了,被领导表扬,而且还是这么正面的表扬,这让他感觉跟吃了一口蜂蜜一样,心里甜滋滋的。
“谢谢政委。”
“谢我干什么,又不是我表扬你的。”万长友不在意的摆了摆手。
“好好干,机会多的很,李局年轻,更喜欢用年轻干部,前提是要做出成绩,以后李局就算卸任总队长职务,但估计应该依然会分管刑侦,就还是我们的直属领导,所以啊……”
话没说完,万政委抬手拍了下沈跃的胳膊,转身走进大门,不过没再进值班室,而是向办公楼走去。
沈跃站在那里没动,今天他值班,前半夜他打算就呆在值班室,看看石山那边有没有可能前半夜就取得什么突破。
命案侦破,一般七十二小时之内是黄金期限,在这个时间段内,现场痕迹相对新鲜,目击者的记忆也较为清晰,各种证据尚未被破坏或者遗失。
因此公安能够趁热打铁,迅速展开调查,收集线索,追踪嫌疑人,从而大大提高破案的成功率。
如果超过了这个期限,案件侦破的难度就会逐渐增加。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在实际情况中,可能会因为案件的性质、现场的条件、以及公安的资源等等等等因素而产生变化。
在一些复杂或者案情比较特殊的案件中,所谓的破案黄金期限可能会被延长至数天甚至更长时间。
另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公安能够使用的收集和分析证据的手段也会越来越多,这使得有些案件在超过黄金期限后仍然能够被成功侦破。
只是当前这时候,能用在破案上的科技手段,除了那些正常的化验之外,其他的辅助手段非常少,各项工作都需要依靠人力去完成,所以命案发生后的七十二小时之内非常关键。
站在大门口吹着寒风,沈跃感觉自己的头脑愈发的清晰,对于万政委刚才说的那番话,他已经都抛之脑后了,能当上副总队长当然最好,当不上他也不会太过在意。
他现在考虑的是石山那起案件。
丢失的武器被找到了,凶手的踪迹也摸到了,貌似案件的侦破就只剩下时间问题,可这会儿被冷风吹过后,他忽然就感觉似乎有点不太对劲。
到底是哪里不对呢?
此时此刻,李言诚坐在车上也在考虑这个问题,案发不到十二小时就即将要告破的激动情绪褪去后,他想到了一个关键问题。
那个人在楼梯下方的杂物后能留下血足迹,为什么当时就追出来的胡建国没看到地上的血脚印呢?
那个人总不能是扛着脚走路,所以在楼梯上没留下痕迹,知道有人追自己,躲到楼梯下方后,才把脚放下来,所以留下脚印啦?
这不是开玩笑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