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里,叶默艰难的深吸了一口气。
这个故事,果然和他推理的一样。
虽然已经找不到任何证据,但叶默还是想知道,这个故事的过程。
于是,叶默看着秦思明问道:“故事里那名藏族男孩,是不是被查出了脑瘤?”
闻言,秦思明缓缓点了点头:“是的……命运从未停止它的戏弄。法医和藏族男孩甚至还来不及去做那份或许能证实血缘关系的亲缘鉴定,男孩的头部Ct检查报告就出来了——脑瘤,晚期,位置凶险,无法手术。医生私下告诉法医,以当时的医疗条件,男孩的寿命……最多只有半年,甚至更短。”
“所以!”叶默接续着故事的逻辑问道:“这个得知自己身患绝症、时日无多的男孩,就准备在没有任何确凿证据的情况下,直接去找朱青扎布问个明白,甚至……做个了断,是吗?”
“是的。”秦思明肯定道,眼神飘向远方,仿佛看到了那个绝望而决绝的身影,“藏族男孩在得知自己患了绝症的情况下,反而有一种奇异的释怀。他觉得,生命既已进入倒计时,反而可以彻底放开一切束缚,不再顾忌法律、后果、甚至家人的牵绊,一心一意只为桑玛报仇。而且……想到自己很快就能在另一个世界和心爱的女孩重逢,他当时……甚至笑了出来,只是那笑容,充满了无尽的悲凉和绝望,看得法医心头如同刀绞。”
闻言,叶默的心也随之一沉。
他能够想象那种被命运逼到角落、反而生出一种破罐破摔般勇气的心理状态。
他接着追问最关键的行动细节:“那么,法医和那个藏族男孩,具体是怎么实施杀死朱青扎布这个过程的?朱青扎布并非毫无防备之人。”
秦思明调整了一下坐姿,仿佛要更清晰地回忆那段黑暗的往事,他的声音压得更低,确保只有叶默能听见:
“法医明确地告诉藏族男孩,朱青扎布这个人恶贯满盈,十恶不赦,无论桑玛是不是他杀的,这个人活在世上本身就是一种罪恶,都必须被清除。如果桑玛真是他杀的,那就由男孩亲手刃仇,告慰亡灵;如果不是,那法医也会以‘替天行道’的名义,将他处决,为民除害。男孩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欣然答应了。他觉得,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能做这样一件铲除恶魔的‘功德’,或许能洗刷一些世间的污秽,也值了。”
“于是,”他继续描述,语气变得如同军事行动般清晰冷静,“两人开始了对朱青扎布长达半个月的秘密跟踪。他们像幽灵一样潜伏在朱青扎布可能出现的地方,摸清楚了他的行为习惯和生活规律。他们发现,朱青扎布虽然嚣张跋扈,但和他哥哥日青多吉那种前呼后拥的风格不同,他更喜欢独来独往,身上随时都带着一把用于威慑和自保的手枪,自信于自己的凶悍和武器,身边通常不会跟着保镖或者打手。这种自负和孤僻,对于决心下手的法医和藏族男孩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就这样耐心跟踪、等待了半个月之后,时机终于成熟。那天天色阴沉,飘着淅淅沥沥的冷雨,高原的夜晚来得特别早,能见度很低。法医和藏族男孩提前埋伏在朱青扎布从外面玩乐后返回住所的必经之路上。两人精心准备,在马路中间巧妙地放置了一个用坚韧藤蔓做成的绊索,两端分别握在埋伏在马路两侧灌木丛中的他们手里。”
“等到朱青扎布骑着那辆轰鸣的摩托车,带着酒意高速经过时,两人看准时机,同时用力猛地拉起了藤蔓!高速行驶的摩托车瞬间被绊倒,朱青扎布根本来不及反应,连人带车直接飞了出去,重重摔在泥泞的路面上,摩托车滑出去老远,发出刺耳的摩擦声。”
“见到朱青扎布倒地一时无法动弹,两人立即从藏身处冲上去,用事先准备好的麻袋套住他的头,用绳索迅速捆绑住他的手脚,不顾他的挣扎和咒骂,将他塞进一辆事先准备好的、没有牌照的破旧面包车里,然后迅速驶离现场,将他带到了荒无人烟的深山密林之中。”
听到这里,叶默紧皱眉头问道:“朱青扎布这个人欺软怕硬,特别怕死,落在你们手里,应该不可能轻易承认桑玛就是他杀的。他肯定会百般抵赖。”
“你说的非常对。”秦思明点了点头,眼神中闪过一丝冰冷的光芒,“所以,法医动用了一些……特别的手段。他利用他的法医知识和对人体极限的了解,进行了一场……超出常规的‘审讯’。过程不必细说,总之,在极致的生理和心理折磨下,朱青扎布最终精神崩溃,忍受不了那种比死还痛苦的煎熬,将他酒后起意、侵犯最终杀害桑玛,并抛尸的整个过程,原原本本地承认了。并且为了求得一个痛快,他告诉法医,桑玛的尸体最初被他们埋在涵洞,但后来怕被发现,他又独自一人偷偷挖出来,转移埋在了贝陀寺山下一棵标志性的老核桃树旁边。”
“真相大白之后,法医便将那把属于藏族男孩的、象征着复仇的藏刀,递给了男孩。男孩接过刀,看着在地上瑟瑟发抖、哀求饶命的朱青扎布,他并没有马上动手。而是强压着立刻手刃仇人的冲动,坚持让朱青扎布带他们去桑玛最终遇害和埋尸的地方——他要在那个让桑玛蒙难的地方,完成这场祭奠式的复仇。”
“到了那个偏僻、荒凉、仿佛还残留着罪恶气息的目的地之后,藏族男孩看着这片桑玛曾经遭受侵犯并被残忍杀害的土地,他的眼中没有泪水,只有一种冰冷到极致的平静和决绝。他没有丝毫犹豫,手起刀落,就像他们在草原上处置罪恶的牦牛一样,干净利落的一刀,直接刺穿了朱青扎布的脖子,结束了他罪恶而肮脏的一生。”
秦思明描述得异常平静,却让人感到不寒而栗。
听到这里,叶默继续追问后续,这也是理清真相的关键:“杀了朱青扎布之后,法医和男孩,是不是立刻就贝陀寺挖出了桑玛的尸体?”
“没错。”秦思明道:“法医心思缜密,他事先就准备了几罐快速喷漆。他们用喷漆将朱青扎布那辆显眼的红色摩托车迅速喷涂成了黑色,改变了它的特征。然后由法医骑着这辆摩托车,带着男孩,连夜赶往北陀寺。凭借朱青扎布之前的描述,他们很顺利就找到了那棵孤零零的老核桃树,并且在树下发现了明显近期被挖掘过又回填的痕迹。”
“于是两人趁着夜色深沉,用带来的工兵铲,小心翼翼地开始挖掘。没过多久,铲子就触碰到了硬物……一具被简单包裹的女性骸骨显现出来。虽然尸体已经部分腐烂,但从残留的衣物和饰品上,男孩一眼就认出了那就是他日夜寻找的桑玛……那一刻,这个身患绝症、刚刚手刃了仇人的藏族男孩,再也抑制不住情绪,跪在坑边,泣不成声,哭声压抑而绝望,在寂静的山林中回荡。两人强忍悲痛,将桑玛的骸骨仔细地收敛起来,装进了一个事先准备好的大口袋里,然后迅速离开了现场。”
“在那之后呢?”叶默追问,“处理完桑玛的遗骸,法医和藏族男孩,又做了什么?他们如何分道扬镳?”
“在那之后,两人就再没见过面。”秦思明的回答简洁而肯定,带着一种故事告一段落的终结感,“据法医所知,男孩带着桑玛的部分骸骨,返回了他的家乡,他要和女孩的骸骨葬在一起。而法医本人,则继续进行着他未完成的复仇计划,他的目标,还剩下那两名劫匪和一车的冷漠看客。”
闻言,叶默微微眯起了眼睛,他继续问道:“我想知道,法医具体是怎么操作,才能将朱青扎布的死,精准地嫁祸到那两名深山劫匪身上的?”
秦思明似乎对这个问题早有准备,解释道:“法医本来就是机关内部人员,他有权限接触到数据库,那里面存有那两名劫匪多年前因其他案件被捕时留下的指纹档案。所以,法医利用职务之便,极其小心地获取了他们的指纹样本。然后,他选择了一把从黑市上买来的、没有任何登记记录的普通藏刀,作为‘凶器’,并巧妙地将那两名劫匪的指纹用技术,转移印在了这把藏刀的刀柄上。”
“当时朱青扎布死了之后,他的哥哥日青多吉果然如同预料的那样发了疯,动用所有黑白两道的力量,不惜一切代价要找出凶手报仇。他命令手下小弟掘地三尺,到处寻找任何可能的证据和线索。法医就利用自己参与办案的间隙,选择一个恰到好处的时机,将那把精心准备好的、印有劫匪指纹的藏刀,‘无意间’扔到了距离案发现场不远处的一个水沟旁,并且确保它看起来像是匆忙逃跑时遗落的。”
“就这样,没过多久,这把‘关键证物’就很‘自然’地被日青多吉那些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搜寻的小弟发现了。日青多吉一开始本来就高度怀疑是那两名胆大包天的通缉犯做的案,加上他在警方内部也有‘保护伞’,可以很容易地绕过正规流程进行指纹比对。没多久,比对结果‘确认’了,刀上的指纹就是其中一名劫匪的!日青多吉立刻开始发布高额悬赏,动用所有地下力量,疯狂通缉那两名劫匪。到此,法医的计划成功了,他知道,以日青多吉在当地庞大的黑社会网络和复仇的决心,找到那两名劫匪,只是时间问题。”
听到这里,叶默却敏锐地发现了故事里一个明显的不对劲之处,他看着秦思明,开口道:“但是,我认为,故事的后续,不应该是一个叫赵天刚的黑社会老大,派人将两名劫匪抓到,然后送给日青多吉索要悬赏金吗?”
听到叶默指出这个矛盾点,秦思明看着叶默,缓缓地摇了摇头,眼神变得有些微妙:“你说的对,但也不全对。故事里的这个‘赵天刚’,可不是你后来抓到的那个赵天刚,更不是……我的岳父赵天刚。你知道的,这只是我编造的一个故事,一个我临走前,你想听到的故事。”
这个回答有些绕口,充满了暗示。
叶默眉头紧锁:“那我想知道,故事里的这个‘赵天刚’,他又是通过什么途径、怎么找到那两名如同人间蒸发一样的劫匪的?这似乎比日青多吉找到他们更难。”
秦思明似乎早就料到会有此一问,他平静地给出了一个版本的解释:
“你别忘了,故事里的这个‘赵天刚’,他的大女儿,正是被这两名劫匪害死的!日青多吉在疯狂找他们报仇,失去爱女的‘赵天刚’,自然也无时无刻不在动用自己的力量寻找他们!日青多吉有多恨他们,‘赵天刚’就有多恨!那两张罪恶的脸,早就已经深深烙印在了‘赵天刚’的脑海里,一刻不曾忘记。”
“或许是天意,或许是仇恨带来的某种‘缘分’。”秦思明的语气带着一种宿命式的感慨:“在一个极其偶然的日子,‘赵天刚’在一个路边不起眼的小面馆吃面,他不经意地抬头,目光扫过门口,居然就一眼认出了那两个虽然经过伪装、但化成灰他都能认出来的凶手!他就这样戏剧性地发现了他们。”
“当时,‘赵天刚’内心经历了巨大的挣扎。他无比想立刻冲上去亲手杀了他们为女儿报仇,但理智告诉他,这样冲动行事,后续处理尸体和掩盖痕迹会非常麻烦,容易引火烧身。同时,他也知道日青多吉正在悬赏巨款要这两个人的命。于是,他最终选择了一个更‘划算’也更彻底的方式:干脆卖一个大人情给日青多吉,将劫匪抓住后,完好地送给日青多吉,既能拿到那两百万悬赏,又能借日青多吉的手,用更残酷的方式折磨死他们,为自己女儿报仇。他知道,劫匪落到了正处在丧弟之痛、行事毫无顾忌的日青多吉手里,绝对会死得惨不忍睹。这是一举两得。”
听到秦思明所说的这个版本,叶默却缓缓摇了摇头,脸上写满了不认同:“你这个故事编得……太牵强了。这两个劫匪是经验丰富的通缉犯,深知自己犯下的是死罪,他们躲在深山里,吃喝拉撒都应该极其谨慎,绝对不可能轻易下山,更不可能大摇大摆地去人来人往的面馆吃面。如果他们敢这样,早就被警方或者仇家抓了无数次了。而且,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巧合,偏偏就在那个时候,被被害女孩父亲偶然遇见?这概率太低,不符合犯罪心理和逻辑。”听到这里,叶默艰难的深吸了一口气。
这个故事,果然和他推理的一样。
虽然已经找不到任何证据,但叶默还是想知道,这个故事的过程。
于是,叶默看着秦思明问道:“故事里那名藏族男孩,是不是被查出了脑瘤?”
闻言,秦思明缓缓点了点头:“是的……命运从未停止它的戏弄。法医和藏族男孩甚至还来不及去做那份或许能证实血缘关系的亲缘鉴定,男孩的头部Ct检查报告就出来了——脑瘤,晚期,位置凶险,无法手术。医生私下告诉法医,以当时的医疗条件,男孩的寿命……最多只有半年,甚至更短。”
“所以!”叶默接续着故事的逻辑问道:“这个得知自己身患绝症、时日无多的男孩,就准备在没有任何确凿证据的情况下,直接去找朱青扎布问个明白,甚至……做个了断,是吗?”
“是的。”秦思明肯定道,眼神飘向远方,仿佛看到了那个绝望而决绝的身影,“藏族男孩在得知自己患了绝症的情况下,反而有一种奇异的释怀。他觉得,生命既已进入倒计时,反而可以彻底放开一切束缚,不再顾忌法律、后果、甚至家人的牵绊,一心一意只为桑玛报仇。而且……想到自己很快就能在另一个世界和心爱的女孩重逢,他当时……甚至笑了出来,只是那笑容,充满了无尽的悲凉和绝望,看得法医心头如同刀绞。”
闻言,叶默的心也随之一沉。
他能够想象那种被命运逼到角落、反而生出一种破罐破摔般勇气的心理状态。
他接着追问最关键的行动细节:“那么,法医和那个藏族男孩,具体是怎么实施杀死朱青扎布这个过程的?朱青扎布并非毫无防备之人。”
秦思明调整了一下坐姿,仿佛要更清晰地回忆那段黑暗的往事,他的声音压得更低,确保只有叶默能听见:
“法医明确地告诉藏族男孩,朱青扎布这个人恶贯满盈,十恶不赦,无论桑玛是不是他杀的,这个人活在世上本身就是一种罪恶,都必须被清除。如果桑玛真是他杀的,那就由男孩亲手刃仇,告慰亡灵;如果不是,那法医也会以‘替天行道’的名义,将他处决,为民除害。男孩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欣然答应了。他觉得,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能做这样一件铲除恶魔的‘功德’,或许能洗刷一些世间的污秽,也值了。”
“于是,”他继续描述,语气变得如同军事行动般清晰冷静,“两人开始了对朱青扎布长达半个月的秘密跟踪。他们像幽灵一样潜伏在朱青扎布可能出现的地方,摸清楚了他的行为习惯和生活规律。他们发现,朱青扎布虽然嚣张跋扈,但和他哥哥日青多吉那种前呼后拥的风格不同,他更喜欢独来独往,身上随时都带着一把用于威慑和自保的手枪,自信于自己的凶悍和武器,身边通常不会跟着保镖或者打手。这种自负和孤僻,对于决心下手的法医和藏族男孩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就这样耐心跟踪、等待了半个月之后,时机终于成熟。那天天色阴沉,飘着淅淅沥沥的冷雨,高原的夜晚来得特别早,能见度很低。法医和藏族男孩提前埋伏在朱青扎布从外面玩乐后返回住所的必经之路上。两人精心准备,在马路中间巧妙地放置了一个用坚韧藤蔓做成的绊索,两端分别握在埋伏在马路两侧灌木丛中的他们手里。”
“等到朱青扎布骑着那辆轰鸣的摩托车,带着酒意高速经过时,两人看准时机,同时用力猛地拉起了藤蔓!高速行驶的摩托车瞬间被绊倒,朱青扎布根本来不及反应,连人带车直接飞了出去,重重摔在泥泞的路面上,摩托车滑出去老远,发出刺耳的摩擦声。”
“见到朱青扎布倒地一时无法动弹,两人立即从藏身处冲上去,用事先准备好的麻袋套住他的头,用绳索迅速捆绑住他的手脚,不顾他的挣扎和咒骂,将他塞进一辆事先准备好的、没有牌照的破旧面包车里,然后迅速驶离现场,将他带到了荒无人烟的深山密林之中。”
听到这里,叶默紧皱眉头问道:“朱青扎布这个人欺软怕硬,特别怕死,落在你们手里,应该不可能轻易承认桑玛就是他杀的。他肯定会百般抵赖。”
“你说的非常对。”秦思明点了点头,眼神中闪过一丝冰冷的光芒,“所以,法医动用了一些……特别的手段。他利用他的法医知识和对人体极限的了解,进行了一场……超出常规的‘审讯’。过程不必细说,总之,在极致的生理和心理折磨下,朱青扎布最终精神崩溃,忍受不了那种比死还痛苦的煎熬,将他酒后起意、侵犯最终杀害桑玛,并抛尸的整个过程,原原本本地承认了。并且为了求得一个痛快,他告诉法医,桑玛的尸体最初被他们埋在涵洞,但后来怕被发现,他又独自一人偷偷挖出来,转移埋在了贝陀寺山下一棵标志性的老核桃树旁边。”
“真相大白之后,法医便将那把属于藏族男孩的、象征着复仇的藏刀,递给了男孩。男孩接过刀,看着在地上瑟瑟发抖、哀求饶命的朱青扎布,他并没有马上动手。而是强压着立刻手刃仇人的冲动,坚持让朱青扎布带他们去桑玛最终遇害和埋尸的地方——他要在那个让桑玛蒙难的地方,完成这场祭奠式的复仇。”
“到了那个偏僻、荒凉、仿佛还残留着罪恶气息的目的地之后,藏族男孩看着这片桑玛曾经遭受侵犯并被残忍杀害的土地,他的眼中没有泪水,只有一种冰冷到极致的平静和决绝。他没有丝毫犹豫,手起刀落,就像他们在草原上处置罪恶的牦牛一样,干净利落的一刀,直接刺穿了朱青扎布的脖子,结束了他罪恶而肮脏的一生。”
秦思明描述得异常平静,却让人感到不寒而栗。
听到这里,叶默继续追问后续,这也是理清真相的关键:“杀了朱青扎布之后,法医和男孩,是不是立刻就贝陀寺挖出了桑玛的尸体?”
“没错。”秦思明道:“法医心思缜密,他事先就准备了几罐快速喷漆。他们用喷漆将朱青扎布那辆显眼的红色摩托车迅速喷涂成了黑色,改变了它的特征。然后由法医骑着这辆摩托车,带着男孩,连夜赶往北陀寺。凭借朱青扎布之前的描述,他们很顺利就找到了那棵孤零零的老核桃树,并且在树下发现了明显近期被挖掘过又回填的痕迹。”
“于是两人趁着夜色深沉,用带来的工兵铲,小心翼翼地开始挖掘。没过多久,铲子就触碰到了硬物……一具被简单包裹的女性骸骨显现出来。虽然尸体已经部分腐烂,但从残留的衣物和饰品上,男孩一眼就认出了那就是他日夜寻找的桑玛……那一刻,这个身患绝症、刚刚手刃了仇人的藏族男孩,再也抑制不住情绪,跪在坑边,泣不成声,哭声压抑而绝望,在寂静的山林中回荡。两人强忍悲痛,将桑玛的骸骨仔细地收敛起来,装进了一个事先准备好的大口袋里,然后迅速离开了现场。”
“在那之后呢?”叶默追问,“处理完桑玛的遗骸,法医和藏族男孩,又做了什么?他们如何分道扬镳?”
“在那之后,两人就再没见过面。”秦思明的回答简洁而肯定,带着一种故事告一段落的终结感,“据法医所知,男孩带着桑玛的部分骸骨,返回了他的家乡,他要和女孩的骸骨葬在一起。而法医本人,则继续进行着他未完成的复仇计划,他的目标,还剩下那两名劫匪和一车的冷漠看客。”
闻言,叶默微微眯起了眼睛,他继续问道:“我想知道,法医具体是怎么操作,才能将朱青扎布的死,精准地嫁祸到那两名深山劫匪身上的?”
秦思明似乎对这个问题早有准备,解释道:“法医本来就是机关内部人员,他有权限接触到数据库,那里面存有那两名劫匪多年前因其他案件被捕时留下的指纹档案。所以,法医利用职务之便,极其小心地获取了他们的指纹样本。然后,他选择了一把从黑市上买来的、没有任何登记记录的普通藏刀,作为‘凶器’,并巧妙地将那两名劫匪的指纹用技术,转移印在了这把藏刀的刀柄上。”
“当时朱青扎布死了之后,他的哥哥日青多吉果然如同预料的那样发了疯,动用所有黑白两道的力量,不惜一切代价要找出凶手报仇。他命令手下小弟掘地三尺,到处寻找任何可能的证据和线索。法医就利用自己参与办案的间隙,选择一个恰到好处的时机,将那把精心准备好的、印有劫匪指纹的藏刀,‘无意间’扔到了距离案发现场不远处的一个水沟旁,并且确保它看起来像是匆忙逃跑时遗落的。”
“就这样,没过多久,这把‘关键证物’就很‘自然’地被日青多吉那些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搜寻的小弟发现了。日青多吉一开始本来就高度怀疑是那两名胆大包天的通缉犯做的案,加上他在警方内部也有‘保护伞’,可以很容易地绕过正规流程进行指纹比对。没多久,比对结果‘确认’了,刀上的指纹就是其中一名劫匪的!日青多吉立刻开始发布高额悬赏,动用所有地下力量,疯狂通缉那两名劫匪。到此,法医的计划成功了,他知道,以日青多吉在当地庞大的黑社会网络和复仇的决心,找到那两名劫匪,只是时间问题。”
听到这里,叶默却敏锐地发现了故事里一个明显的不对劲之处,他看着秦思明,开口道:“但是,我认为,故事的后续,不应该是一个叫赵天刚的黑社会老大,派人将两名劫匪抓到,然后送给日青多吉索要悬赏金吗?”
听到叶默指出这个矛盾点,秦思明看着叶默,缓缓地摇了摇头,眼神变得有些微妙:“你说的对,但也不全对。故事里的这个‘赵天刚’,可不是你后来抓到的那个赵天刚,更不是……我的岳父赵天刚。你知道的,这只是我编造的一个故事,一个我临走前,你想听到的故事。”
这个回答有些绕口,充满了暗示。
叶默眉头紧锁:“那我想知道,故事里的这个‘赵天刚’,他又是通过什么途径、怎么找到那两名如同人间蒸发一样的劫匪的?这似乎比日青多吉找到他们更难。”
秦思明似乎早就料到会有此一问,他平静地给出了一个版本的解释:
“你别忘了,故事里的这个‘赵天刚’,他的大女儿,正是被这两名劫匪害死的!日青多吉在疯狂找他们报仇,失去爱女的‘赵天刚’,自然也无时无刻不在动用自己的力量寻找他们!日青多吉有多恨他们,‘赵天刚’就有多恨!那两张罪恶的脸,早就已经深深烙印在了‘赵天刚’的脑海里,一刻不曾忘记。”
“或许是天意,或许是仇恨带来的某种‘缘分’。”秦思明的语气带着一种宿命式的感慨:“在一个极其偶然的日子,‘赵天刚’在一个路边不起眼的小面馆吃面,他不经意地抬头,目光扫过门口,居然就一眼认出了那两个虽然经过伪装、但化成灰他都能认出来的凶手!他就这样戏剧性地发现了他们。”
“当时,‘赵天刚’内心经历了巨大的挣扎。他无比想立刻冲上去亲手杀了他们为女儿报仇,但理智告诉他,这样冲动行事,后续处理尸体和掩盖痕迹会非常麻烦,容易引火烧身。同时,他也知道日青多吉正在悬赏巨款要这两个人的命。于是,他最终选择了一个更‘划算’也更彻底的方式:干脆卖一个大人情给日青多吉,将劫匪抓住后,完好地送给日青多吉,既能拿到那两百万悬赏,又能借日青多吉的手,用更残酷的方式折磨死他们,为自己女儿报仇。他知道,劫匪落到了正处在丧弟之痛、行事毫无顾忌的日青多吉手里,绝对会死得惨不忍睹。这是一举两得。”
听到秦思明所说的这个版本,叶默却缓缓摇了摇头,脸上写满了不认同:“你这个故事编得……太牵强了。这两个劫匪是经验丰富的通缉犯,深知自己犯下的是死罪,他们躲在深山里,吃喝拉撒都应该极其谨慎,绝对不可能轻易下山,更不可能大摇大摆地去人来人往的面馆吃面。如果他们敢这样,早就被警方或者仇家抓了无数次了。而且,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巧合,偏偏就在那个时候,被被害女孩父亲偶然遇见?这概率太低,不符合犯罪心理和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