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京城乃至四周,早晚买一份报纸,已经成了一些人的习惯。</p>
通过报纸,平头百姓可以在喝酒吹嘘的时候,表现出自己知道的比别人还多的优越感。</p>
当然,商会这类可以通过报纸上对政策的一些解读,避免自己发生误判,这方面,朝廷官员也是如此。</p>
因为出自通政司,报纸所代表的就是朝廷,也没有人会拿着报纸直呼妖言惑众什么的。</p>
“如此的话,倒也是不难。”</p>
高谷所想并没有朱祁钰那么多,不过是再城里一版刊登物价的报纸,最多也就是让人多去市井走走。</p>
想到这,高谷突然灵光一闪。</p>
意见征集本为政事,通政司改主动为被动,虽然大大减轻了官吏的工作量,可同时也让官吏变相脱离了百姓。</p>
而圣人反手就甩出与百姓生计相关的物价报纸,这不就是在告诫他,勿忘本吗?</p>
“陛下,臣明白了。”</p>
高谷当即起身,朝着朱祁钰弯腰,恭敬行礼道。</p>
闻言,朱祁钰还以为高谷明白了自己的心思,顿时满意说道:“那就去办吧,都察院那边,朕会让舒良走一趟。”</p>
“是,陛下。”</p>
高谷回应之后,便道:“那臣这便告退。”</p>
像是报纸这种东西,当前还属于朝廷垄断,有着基础销量支持,朱祁钰相信,新版的报纸,很快就能遍布京城。</p>
到时候,通过舆论来影响物价,可比那些暗地里造谣来的简单多了。</p>
“舒良,去传陈镒过来景仁宫一叙。”</p>
反正都见那么了几趟人,朱祁钰也不介意多见几个。</p>
“是,陛下。”</p>
舒良在一旁躬身退出景仁宫。</p>
而朱祁钰则是开始换茶水,这法规发布,最忙的就是自己这个当皇帝的,也是朱祁钰没想到的。</p>
可谁叫自己本来的产业就多,而且很多新东西,并不是那些官员可以举一反三的。</p>
等舒良离开,朱祁钰靠在沙发上休息,侧头问兴安道:“西边的锦衣卫,可有消息传回?”</p>
闻言,兴安垂首,道:“回陛下,尚未有消息。”</p>
甘肃百废待兴,而哈密更是被忠顺王哈密屠戮一空,锦衣卫没有那么快进入帖木儿汗国。</p>
“那南边呢?”</p>
比起军团大战,锦衣卫所负责的,多是那些没有摆在台面上的事情。</p>
“也没有,陛下。”</p>
兴安再次回道。</p>
南边主要是抓拿蒲氏,马卫国入了安南,就更加没有消息了。</p>
没摆上台面的活动就是如此,甚至有时候死了都没人知道。</p>
朱祁钰重新烧水泡茶,没多久,陈镒就小跑着来到他面前。</p>
“臣,拜见陛下,陛下金安。”</p>
除了朝会外,陈镒很少受圣人的召见。</p>
今日被圣人传唤,可以说是诚惶诚恐。</p>
“起来吧。”</p>
朱祁钰开口,道:“通政司上呈建议,在报纸留版建议栏,所收回执,由通政司与都察院一同审核,分出民间有效建议,供国事之用。”</p>
大概说了下高谷的建议,朱祁钰就闭口等陈镒的回应。</p>
收集民间民意,本来就是御史的职责,而陈镒作为都察院一把手,听到之后的第一反应,便是圣人觉得最近御史有些懈怠了。</p>
随着皇权的权力日益膨胀,文人御史也不是悍不畏死,否则王振也不能做大。</p>
像是目前在外的将领,换成以前,这些御史就算没事也要找点事弹劾,可现在这种弹劾都少了许多。</p>
一旦御史失了锐气,那么都察院就会重新回到王振擅权的时候,成为一柄人人可用的枪。</p>
“回陛下,此事臣以为极好,会同通政司建立沟通,保证信息相通,确保审核无误。”</p>
陈镒垂首说完,才半屁股坐到椅子上。</p>
“如今御史无往日之锐气,是否是因总宪之位悬而未决?”</p>
看向陈镒,朱祁钰推过茶杯,问道。</p>
原本要捧茶的陈镒,手一晃,滚烫的茶水洒在手指上,但是面不改色,强行忍了下来。</p>
“陛下,是臣失职,还望陛下降罪。”</p>
将茶杯放回桌面,陈镒起身麻利跪在地上叩首。</p>
“御史,掌监察百官,又为三法司之一,如今一个个畏事如畏虎,你觉得合适吗?”</p>
没有让陈镒起身,朱祁钰就开口,缓缓说道。</p>
“回陛下,不合适,臣已改革都察院风气,清退那些无能之人,相信不久后,便能有效果。”</p>
陈镒额头贴在冰凉的地面,开口抢救道。</p>
圣人动了六部,改革了军制,甚至连锦衣卫和缉事厂都大刀阔斧改革,只有都察院,动都没动过,甚至连陈镒自己的位置也没动。</p>
可正因为如此,相比之下,其他部门展现出了蓬勃的朝气,而都察院则是暮气沉沉。</p>
本来就是经历了正统年间的糜烂,御史之中,能人在外,如之前的于谦、王翱等等,留在朝堂的,那是经过王振认证的好御史。</p>
圣人的放任,又让总宪悬而未决,导致陈镒的话语权越来越低,这也是陈镒后面才体会到的。</p>
“哦?”</p>
朱祁钰扬起嘴角,笑道:“清退无能之人,就能一改都察院风气?”</p>
这种小打小闹的改革,在朱祁镇时期就没有丝毫用处,所谓将熊熊一窝,但现在皇帝是朱祁钰,陈镒觉得,先给都察院换换血,将外面那些能臣给换回来,如此便可让都察院重整风气。</p>
可是,这样做的弊端也很明显,那就是时效短暂。</p>
所以,圣人的问话,陈镒还真不好回答。</p>
“先起来,别紧张,朕不过是心忧都察院长此以往,御史之职会被他人看轻。”</p>
“谢陛下开恩。”</p>
陈镒再叩首,起来坐回位置上,抿了抿嘴,道:“陛下,臣也知如今朝堂御史失职,需刮骨去毒,可臣实在不知从何处入手。”</p>
闻言,朱祁钰抬眼看向陈镒,现在的陈镒,已经没有了当初午门时的意气风发,整个人都显得有些萎靡。</p>
“不知从何处入手,无非就是名不正,若朕给你总宪之职,你可有信心?”</p>
朱祁钰也觉得是时候,就没再想将都察院放在一旁,没看陈镒都现在这模样了,再下去,说不定都察院就烂了。</p>
似乎听到了什么幻听,陈镒猛然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