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03章 车同轨

作者:哟吼吼吼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按照天津发展需求,当前的人力还不够。


    而水路码头这,有一处属于朝廷漕运卸货点。


    高脚吊架从船上吊下大量的物资,可却没有放到空地,而是直接卸在方形车厢内。


    牵引车厢的是铁岭挽马,力速兼备、适应性强、耐粗饲、富有持久力,极具适合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


    在辽东完全纳入治理之后,挽马便成了京畿地区最好的畜力资源。


    当然,光这样并不行。


    李贤主要视察的便是官方的漕运卸货点。


    从码头到官仓,有一条奇怪的路线,和普通路面不一样,其上铺制着铁条。


    拉货的马车,轮子也是由钢铁制成,相比砖石路,铁轨和轮子能运载更多,更沉重的货物。


    而且因为是轨道,赶马车的人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只要会挥鞭子,挽马拉动车厢就会按照既定路线移动。


    如此便减轻了官府对徭役脚夫的需求,释放出来的劳动力,可以去满足天津其他劳动需求。


    虽然是专车专用,可简单的结构,就能发挥如此大的作用,让李贤不得不重视,考察能否运用在其他方面之上,释放更多的劳动力。


    运河总督跟在李贤身侧,看着畜力轨道车,道:“吊架和轨道车,极大缩减了卸货运货的时间和数量,以往从码头运往仓库,高峰需要百余人,现在也就多几匹挽马,多加几节车箱,便可。”


    “若是这轨道连接至海边港口,铺到北京城,岂不是可以节省很多人力?”


    李贤看着来往的马车,悠悠问道。


    闻言,河道总督摇头苦笑,每个看到畜力轨道车的人都会这么觉得,可现实并非如此。


    虽然朝廷控制了整个辽地,可马匹的主要供应对象是军队,若是要铺制如此长的轨道交通,那就需要不少马力,还不如河运来的方便。


    “李知府,连接海边港口是可以,但工部研究觉得,应该绕过主城区,最好便是仓库搬迁,至于与北京城的轨道,当前还不如疏通运河来得方便快速。”


    天津的城市规划中,就没有考虑过轨道交通。


    而且,当前的轨道交通,主要是试验性质。


    北京城,王恭厂。


    经过机车的精加工,更加精致的蒸汽机被手搓了出来。


    蒯祥、王富贵等人皆在场见证该机器的启动。


    自从有了机床之后,王富贵的子弹有了更加清晰的方向,为此,他也需要学习操作机床。


    现在的王富贵,已经不仅是负责火药,为了配合他的子弹构想,王富贵也尝试亲自去改造现有的枪械。


    至于蒯祥,所负责的便是当初他所说的蒸汽机离合开关的机关设计。


    眼前的蒸汽机,拥有两副汽缸和活塞,通过连杆,提高了轴承的转动速度。


    随着炉火开始加热,活塞开始交替上下浮动起来,速度越来越快。


    众人观察着各个零件,徐工手里拿着水囊,看了一下,便往轴承和齿轮上倒。


    而水囊中,流出来的不是水,而是油脂。


    等新型蒸汽机运行了一段时间后,徐工抬手,用力压下一根拉杆。


    呜~


    一道阀门被打开,大量蒸汽释放了出来,发出绵长的汽笛声。


    气压得到一口气的释放,蒸汽机的转速开始下降,渐渐停止了下来。


    “好了。”


    徐工整个人紧绷的身体放松了下来,笑着面对蒯祥等人,道:“运行十分成功,事实证明,圣上所言的双缸结构,确实提高了蒸汽机的转速和扭力。”


    掌声逐渐响起,随后徐工抬手,才将掌声压了下来。


    “只不过,之前发现的磨损问题,虽然可以用油来减轻磨损,但高温状态下,润滑效果很快就会消失,需要不断添加。”


    随着功率的增加,铁和铁之间的摩擦必然产生无法修复的损伤,这也是为什么之前蒸汽机的零件需要不断更换的原因。


    当然,发现问题,再想办法解决就行。


    “这里,和这里,之后都要增加铁盖,避免尘土落入其中,损耗零件。”


    徐工又指了几处暴露出来的机械结构,这些也是在使用之中发现的问题。


    在有了开关之后,不该暴露出来的部位,就要封起来,保护好里面的零件,外加预留入油孔。


    “轴承连接车轮的问题,有什么想法?”


    蒯祥搓着下巴,看着轴承,在脑海中思考如何将其和车轮结合。


    作为大明的建筑工程师,天津的轨道交通设计图,他也是过过眼的,


    当第一眼看到的时候,他便想到了蒸汽机,正如不用指挥马匹拐弯,拥有轨道的车辆,只需要往前就行,抛开了人力和畜力,便是当初圣人所猜想的那般吧?


    闻言,徐工直接摇头,道:“其实不用轴承,轴承适合机床,若是要带动车轮,可以直接在活塞上安装连杆,只要调整角度,就可以


    带动圆轮。”


    一边说着,徐工从怀中掏出一张图纸,这是他自己画的构想图。


    蒯祥仅仅是看了一眼,就知道,这方法可行,而且靠着这样的连杆结构,圆轮之间也能形成联动系统。


    “轨道间距六尺,有没有问题?”


    六尺,是始皇帝统一六国后定下来的统一车辙,虽然各朝各代的尺寸有所差距,但是,和圣人提出的标准化一样,轨道交通必须保持相同,那样才能不断延伸开发。


    “没问题。”


    徐工点了点头。


    一旁的王富贵并没有问题,听着两人对话,也看到了新设计的结构,灵光在脑海中闪过。


    “要是没有什么问题,就上禀圣上,现在不少地方都在等着这蒸汽机。”


    蒯祥开口,笑道:“现在整体变小,更加方便运输了。”


    “再等等吧,现在厂里试用几天,外壳盖子都要加工一下,完全没有问题在禀报圣上。”


    想要稳健一些的徐工说道。


    正如蒯祥所说,大明的西山兵工厂、天津造船厂,甚至京城的制衣坊,都在等待蒸汽机,可正是如此,徐工才要慎之又慎。


    现在已经算是当前蒸汽机的完全体,自然要尽量减少问题才能投入使用。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