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85章 太快了

作者:哟吼吼吼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反腐的开始,从来不是以小虾米为发令枪。


    这个对象,必须是还活着,且身居高位的人。


    比如石亨,比如金濂自己。


    拿自己献祭,金濂并非没有想过,可是,这么做又会出现一个问题。


    若是追溯过往的话,仅仅追溯整个正统时期,那么会有大面积官员落马,这是朝廷不愿意看到的。


    金濂脑中有一个想法,但需要上书,经过圣人认可才能实施。


    让人监禁陆奇和王逵,顺便派人去陆奇住处,搜查其所说的明细。


    两个官员表现出不同的反应,给了金濂一些依据,所以回到书房,金濂便开始书写奏折。


    以天命年开始,皇帝大赦天下为论点,阐述不溯及既往的依据,提交当前所知卷宗中涉及官员收受贿赂的时间,从而判断出如何有效且持续性反腐斗争。


    在此前提下,修改大明律,明确贪污罪的认定标准与量刑标准,让往后百官有法可依。


    挥挥洒洒,金濂的奏疏从白天直接写到黑夜,不断修修改改,终于在天亮之前完成。


    快马从昌国卫奔驰而出后,金濂才小眯了一下。


    一大早,金濂就被唤醒。


    缉事厂的动作很快,直接将黄萧养所提到的巡盐兵以及批验,甚至一些灶丁都带了过来。


    看着这些缩头缩脑的基层官吏和灶丁,对于士兵,他们似乎是天然的畏惧。


    “去把王逵和黄萧养带上来。”


    金濂下令,没一会儿,两人就被带了上来,然后直接跪在地上。


    随后,金濂便开始点名,开始核实黄萧养所提供的供词。


    在士兵的目光中,都不需要动刑,灶丁就把知道的事情一溜说了出来。


    至于官吏,就比较难,毕竟知法代表着知道后果。


    对于他们来说,那是坦白从严,抗拒从宽。


    可当金濂让人将他们分开审理之后,情况便发生改变。


    后世的囚徒困境,在现在被称为攻心为上。


    对于能臣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很稀奇的事情,唐朝的崔安潜就用过类似方法抓捕盗贼。


    一级一级往上透露,随着金濂桌上的卷宗变厚,王逵额头的冷汗就没有停下来过。


    确实,有时候抗拒能够逃避处罚,但是,相比坦白之后的从宽,抗拒之后再想从宽,就没那么容易了。


    “去宁绍运转司衙门,搜查证物。”


    金濂冷漠看着王逵,淡淡对着一旁的档头说道。


    闻言,王逵整个人都松软了起来。


    从看到这么多人被带来之后,其实王逵心中的侥幸就开始瓦解。


    毕竟人多事大,金濂让人带来这么多人,就代表着并没有要将此事低调处理的想法。


    用不了多久,整个宁波,都会知道钦差已到,并且在彻查盐政。


    王逵抬头,再次看向那柄悬挂在金濂身后的宝剑,想必这剑是这么用的。


    拥有督战权的钦差,可以名正言顺号令地方卫所。


    不是衙役,而是卫所士兵,也就是说,若是情况不对,金濂可以直接调动整个浙江的各级军官,堪比总兵官。


    除非浙江有人拉出一支足以造反的部队,不然在金濂面前,任何势力都不足为惧。


    当尚方剑进入浙江,金濂的皇权特许,才能够最大化。


    “大人,下官,下官招了。”


    王逵没有看到陆奇,对于陆奇的选择,他原本还不明白,但现在,他明白了。


    随后,便是王逵的招供,从正统九年至今,记得的受贿都坦白了出来,至于不记得的,那就得再想想了。


    而立功表现,就是直接招供了两浙都转运盐使司的一把手,并且提交证据。


    金濂也没有马上给其定罪,毕竟审理可不能草率。


    当王逵招供两浙盐运使之后,金濂也算是掌握了一只大老虎了。


    与此同时,徐州的石亨密切注意着从南直隶地方发回的情报。


    作为南直隶现在最高军事长官,石亨虽然期待战事,但也不想是在大明境内发生。


    可随着南京孙继宗等人被带走的消息,南直隶上下都有些哗然。


    浙江那边查的是私盐,而南直隶这边查的则是放贷。


    两处地方,虽然方向不同,但是整体上的本质有着相似性。


    那便是地方官员的腐败。


    扬州知府唐江可没有陆奇那样的优待。


    因为涉及民乱还有出现伤亡情况,对于唐江,缉事厂的人可没有客气。


    能用的刑罚都直接上。


    一开始,唐江还能靠着信仰支撑,可连日连夜,不间断的折磨,已经让他不成人样。


    现在的他,比汪万安还要惨。


    也正是如此,陈操从唐江的口中撬出了一些秘辛。


    一赐乐业教中,多数是术忽人,多数不主动向外传教,正因如此,他们经常是抱团取暖,最主要的地区在开封,那里有他们的教堂。


    北宋时期,他们进贡布料,得到皇帝“归我中夏,遵守祖风,留遗汴梁”的赦令,因此便以开封为居住地。


    至于教堂,是金王朝时期建立,当时金王朝延续了宋朝对他们的优待。


    直到大明时期,他们因为一些原因,他们开始热衷于科举考试,阅读四书五经,甚至开始与外族通婚,并且在教堂内也开始祀奉祖先,供奉“万岁牌”,也就是皇帝名字。


    而这个原因很简单,那便是因为蒲氏。


    老朱对于蒲氏的赶尽杀绝,其中一个简单的分辨方法,便是习俗。


    因为习俗的改变,几十年的通婚,现在很多术忽人已经和汉人没有太大的区别。


    当然,也是因为如此,大明遭到了一些术忽人的怨恨,仇便是由此结下。


    而这些便是他们中的守旧派,依旧保留传统习俗,固执不与外族通婚,所以相貌上还是有一定的差别。


    至于放贷这种事,在这面前,还真是小事了。


    陈操整理完情报之后,不由得感叹,蛮夷畏威不怀德,古人诚不欺我。


    “出了扬州,你们打算在哪里闹事?”


    陈操手持鞭子,挑了挑被困在十字桩上的唐兴,饶有兴趣问道。


    闻言,唐江垂下头,苦笑道:“太快了,某就知道,原本山东曲阜会在扬州纷乱之后便会起事,可一切都太快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