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十六章 武将与文官的区别!

作者:姜阿山小树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吴王府。


    当朱允熥率领锦衣卫返回府中的时候,天色已黑。


    今夜月色明亮,倒也无须点太多的火把。


    “大家辛苦了,今日就到此散了。”


    朱允熥向随行的锦衣卫吩咐道。


    蒋瓛上前问道:“殿下,锦衣卫要不要留一点人马下来,帮着看守?”


    朱允熥摇了摇头,道:“王府里有足够的护卫,就不劳锦衣卫的兄弟费心了。”


    蒋瓛闻言,这才道:“卑职遵命。”


    随后,便带着一众锦衣卫离去。


    朱允熥将蓝玉和傅叶两人带入房内,待下人都退去,便给蓝玉松绑道:“舅姥爷,得罪了!”


    蓝玉却是淡然一笑,而后跪下去拜道:“殿下今日救命之恩,蓝玉没齿难忘,日后若有机会,必粉身碎骨以报。”


    旁边,傅叶骤然睁大了眼睛。


    他亲眼目睹了今日的纷争,怎么也想不通为何两人会突然变成这幅模样。


    朱允熥将蓝玉扶了起来,道:“舅姥爷不责怪我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打你,骂你,让你难堪,允熥就放心了!!”


    他打骂蓝玉的时候,一直很担心蓝玉做出激烈的反应。


    但又不得不做。


    蓝玉轻轻摇头,道:“我蓝玉又不是傻子,岂会如此不明事理?”


    “自从那日在朝堂上,被殿下打了一记耳光,痛骂了一顿,我早已知晓自己如今的处境。”


    “只是想着,恐怕与殿下私下见面会有所不便,才一直没有登门。”


    “今日殿下率锦衣卫前来,我便什么都明白了。”


    “殿下这是在救我,救我的全家!”


    朱允熥笑道:“救舅姥爷便是救我自己,你我本就是一体,同进共退。”


    蓝玉拱手道:“昔日殿下父亲还在的时候,我便一直听命于他。”


    “那时以为殿下年岁尚幼,恐怕还支撑不起大梁。”


    “如今看来,自殿下父亲去后,殿下竟是一夜间成长了起来。”


    “好啊!好啊!”


    “从今往后,我可就唯殿下马首是瞻了。”


    两人对视,哈哈大笑。


    傅叶在旁边看得目瞪口呆,骤然开口道:“原来吴王殿下和大将军早就商量好了,一直在演戏?”


    “不是演戏!”朱允熥纠正道:“我们从来没有私下商量过。一切不过是顺其自然罢了,明日在朝堂上,还有一场真正的硬仗。”


    “能不能顺利过关,犹未可知!”


    傅叶只觉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蓝玉解释道:“吴王殿下来抓我,是为了保护我。”


    “若今日抓我的不是吴王殿下,而是其他人,那才是我蓝玉末日到了。”


    “但能否被定为无罪,闯过这一关,却不是吴王殿下一人可以做主,还要看明日朝堂上的公论。”


    听到这里,傅叶就算再傻,也明白了几分。


    他们两人不过是心照不宣的做了自己该做的事。


    看了看蓝玉,又转向朱允熥,他脸色有些窘迫不安,道:“原来吴王殿下是一番好意,却是我傅叶有眼无珠,错怪了吴王殿下,还望吴王殿下恕罪。”


    朱允熥瞥了他一眼,道:“本王知道你对大将军是一见忠心,不过,你心中根本没有本王,以下犯上。本王还是要罚伱。”


    “至于怎么罚,待明日上朝问罪之后再说吧。”


    “若是过不了明日这一关,那你就会身首异处,也不用本王来罚了。”


    这个时代的人,对于忠君,实际上有两种不同的理解。


    对于文人而言,忠君忠的是皇帝,而不是自己的上司。


    但对于武将和底层士兵而言,忠君更多的是一种江湖义气的扩展和延伸。


    对兄弟要讲义气,而上司是他们兄弟中的老大,所以,他们才对上司忠心耿耿。


    什么皇帝之类的,离他们太远。


    他们也不关心这些。


    什么君君臣臣,他们也不懂。


    就算哪天带领他们的将领说:“大家跟着我一起造反,杀了皇帝”,他们也会毫不犹豫的跟着加入。


    因为他们讲义气,简单而朴素的义气。


    是兄弟就要生死与共!


    闭着眼,跟着老大走就对了。


    老大说往东,他们就往东。


    老大说向西,他们就向西。


    老大忠君,他们就忠君。


    老大不忠君了,他们也跟着不忠了!


    但读过书的人就不一样,因为读书人受过专业的“忠君”训练。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读书人有自己的认知标准,会按照这个标准来分辨对错是非。


    读书人忠心的对象,并不是上司。


    读书人也不会和大头兵以及粗鄙的武将一样,盲目讲义气。


    若是哪个文官的上司说要造反,如果下属文官和他没有足够的利益绑定,不是迫不得已,那下属文官根本不会听上司的命令,更不会跟着他一起造反。


    相反,多半还会第一個跳出来,先将上司给干掉。


    这一方面是儒家思想的驯化。


    另一方面,也是利益使然。


    文官必须要依附于国家系统的运作来掌握权力,获取利益。


    倘若国家的秩序不复存在,国家的威严丧失,那文官们就什么都不是,号令不了任何一个人。


    百无一用是书生!


    基于此,读书人也不得不维护国家体系,不得不忠君!


    而武将在国家秩序崩溃之后,还能依靠自己手下的兄弟,割地为王!


    这也是为什么历朝历代,朝廷都喜欢以文制武的根本原因。


    文官可能在体系内系统性的腐败,堕落,只顾维护文官集团的共同利益,严重侵害国家利益。


    但他们无论怎么腐败,都必须依附于国家系统的运作而存在。


    脱离系统,他们就失去了权力来源。


    历史上的文官,“造反”的唯一途径,便是一步步掌握体系的权力,成为最大的权臣,逐渐取而代之。


    说白了,他还是要依托体系而存在。


    他不能去摧毁体系!


    而武将则由于拥有属于自己的“私兵”,相当于自身就是一个独立的系统。


    他随时可以脱离国家这个大系统,自建一个新的系统。


    武将的权力,并不一定需要来自国家的权威,也可以来自拥护自己的兄弟!


    有这帮兄弟在,哪怕国家不复存在了,武将也能继续拥有“权力”!


    来自暴力的“权力”!


    也正因为如此,武将个人无论多忠心,都永远是值得怀疑的。


    这是由武将的先天属性决定的!


    傅叶便是蓝玉的“私兵”,蓝玉让他干啥,他就会干啥。


    让他去杀皇帝,他都不会犹豫。


    这样的人,蓝玉手底下不只有一个,至少也有几百个。


    他们广泛分布于大明各军中。


    他们在军队里面,又还有自己的手下,自己的兄弟。


    他们每个人,都能拉起一批属于自己的人马。


    这些人加在一起,便构成了一张庞大的关系网。


    使得蓝玉在大明军中,拥有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老朱对蓝玉不放心,也正是因为这一点。


    朱允熥所想的,不是单纯的惩罚傅叶,又或者削弱蓝玉的权力。


    而是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这也不是针对蓝玉,而是要解决封建社会军队长期以来存在的顽疾。


    不消除这一点,皇帝便永远不可能真正信任武将。


    就算是他当了皇帝,也一样。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