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35章 老书童点醒顾余生文宫初显

作者:瓜瓜瓜七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黄岑的话,好似灵光一现,让顾余生有一种醍醐灌顶之感,隐约间,他好似看见修行入七境的那一道门又近了一些,可依旧有很远的距离。


    一啄一饮.


    冥冥之中好似天意。


    顾余生拱手道:“多谢老先生指点修行,令晚辈豁然开朗。”


    “指点修行?”黄岑捻须一笑,“小友,我虽有修行之境,却非修行中人。世上的纷扰,争斗,更是早早离我远去,常与书为伴,此生足矣,毕竟几人得真鹿,不知终日梦为鱼。”


    “老先生自谦了,晚辈近日困于瓶颈,不得突破,先生刚才之言,令晚辈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黄岑本是洒脱之人,顾余生的敬意,他也坦然受之,一边酌饮夹菜。


    过了一会。


    他见顾余生端坐在前,宛若受教的学生,保持着谦逊,守礼,脸上也并无半点浮躁,坐在面前,给他一种非常温和之感,加上顾余生在陪饮之时,悄然把锅里好吃的东西都暗拨在他筷子能触及的地方,足见其品性淳良。


    数千年来,黄岑已身若文曲,不染五心,早已宠辱不惊的地步。


    见到顾余生这般,心有微澜,放下筷子,也端坐正身子,对顾余生言道:


    “圣人云,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乃是好事,你困于境,可能是限于认知、与规则。”


    黄岑拂动手,从井里漂打来一桶水,放在顾余生面前。


    “认知就如同这一桶水,当你看见水时,你觉得它满了,它的确是满了,可当你忽略这一桶水,你会发现他未必真的满。”


    黄岑抓起一把盐轻轻洒进桶里。


    顾余生的眼睛越发明亮,隐约间抓到了一些关键,可尚未等他明悟,黄岑又抬起袖子,把那一桶水推倒进溪水,让桶里的水流得一滴不剩。


    “它现在还满吗?”


    黄岑问顾余生。


    顾余生答道:


    “空的。”


    黄岑点点头,又摇头道:


    “你觉得它是空的,是因为你用眼睛看见。”


    “倘若你以身为佛,木桶它还空吗?”


    顾余生答:“回先生,见者空,心者非空。”


    黄岑满意道:“然也,佛经云: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你与人辨佛,本已佛心圆满,可曾见如来否?”


    顾余生认真想想:“晚辈无心遁入空门,所以未见如来。”


    黄岑摇头道:“不,不是,佛心禅道,意在看破虚妄,你能过心观,当知自己是如来。”


    顾余生心恍若明镜,似有顿悟,可他总觉得有一道魔障在心间,无法观我相。


    黄岑混浊的目光陡然变得深邃。


    他起身道:“人生在世,八苦相随,历三灾九难十劫。这些劫数,厄难,灾苦在佛门找得到答案。在道宗,儒门同样会寻得到答案。小友,你年纪轻轻,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却掩藏不住一身的暮气。”


    “你太在意从前,许多发生过的事,都在无形中成为你的包袱,压得你喘不过气来,既然佛家很难让你放下。那就把包袱寄存在某个地方,从书中寻找答案,从道家学会顺其自然。有句话说得好,昨天是段历史,明天是个谜团,而今天,是天赐的礼物。”


    说到此处。


    黄岑挥动袖袍,飘然越在牛背上,只见他满头苍发须白,精神矍铄,虽非仙人,却宛若尘世中的智叟,他遥遥一指顾余生的摆放书房的地方,说道:“圣人言,君子欺之以方,难罔以非其道,你持剑寻剑,虽有道而难行。合道,归一是圆满,金丹之境如同作茧自缚而后破立,先满一桶之水,则金丹可成。”


    听见老书童的话,让顾余生好似拨云见日。


    他起身送别老书童。


    快速奔向厢房,以手抚千书万卷。


    那架子上的一本本书虽非修行宝典,却能一幕幕的浮现在顾余生的脑海。


    当更多的文字化作智慧。


    顾余生的神海之中,一座文宫初显,初见日月!


    山外云雾。


    六先生楚离歌屹立舟上,斩龙山一老一少对坐而饮,老少对话,皆入耳。


    楚离歌一动不动,阖目静听。


    她眼睑周围的魔影渐渐淡去,最终消于无形。


    黄岑骑牛乘风而来,大袖飘摇,手持一书,看得入神。


    楚离歌双手前伸,目送老儒生远去。


    良久,她才轻启贝齿:


    “多谢前辈以圣人之音压制晚辈心中魔种。”


    岑黄的声音从云海传来:“我非夫子,难传大道,所言之真,不过是讨两碗酒,几块肉吃而已。你的魔种已深,难以救赎。那少年心中魔障也不逊于你,唉……果然,世人有世人的烦恼,不如读书自在,好自为之。”


    楚离歌微愣在原地。


    她身影浮动。


    来到斩龙山。


    她经过剑道场,看见三把未铸成之剑,心中微微惊讶。


    又穿过一片林海,回转道路尽头,小溪,院落忽见。


    漫步走在通幽小径,小溪边的火还在燃着,锅里肉香飘荡。


    偷饮桃花酒迷醉的宝瓶睁开稀松的眼,准备禀报自家公子,却被楚离歌以言阻止:“你家公子宦游书海,不要去打扰,把你家公子私藏好吃的拿来,我也尝尝味道。”


    宝瓶自知执拗不过这位六先生,加上又偷饮了公子的酒,初时不知该如何应付,可她跟着公子从青萍州到敬亭山,一路上也学了不少公子的路数,虽然知道公子没有私藏好物,却也学会泰然应对。


    宝瓶先化身为剑,制作三个青竹杯,将公子的桃花酿盛满,两手作揖道:“六先生先饮着,我去钓些鲜鱼,寻些野果美味来。”


    阵阵桃花作烟霞,弥漫斩龙山。


    不一会。


    秋菇,野菜,竹笋,鲜鱼,兔肉,麂肉等齐齐入锅烩了。


    又找来一根竹筒,往火塘加了柴,鼓着腮帮子一阵吹火。


    火塘明亮。


    土锅里散发出香气。


    宝瓶双手叉腰,身为小主人,本来有些得意,忽然‘呀’的一声,有些恼道:“方才那位老先生来噌吃噌喝,教公子做人修行的道理,把公子存的盐霍霍了,我去寻些来,六先生千万别偷吃,少盐,味会淡一些。”


    宝瓶化作一朵桃花飞入云海。


    所有的动作,都落入楚离歌的眼里。


    她一开始只是觉得这剑灵有趣,可渐渐的,她发现宝瓶的动作,其实是顾余生平日做人做事的写照。


    小小剑灵。


    待人待客。


    不失礼节。


    风趣幽默。


    点点滴滴皆可入心间。


    嗅着锅里的香气。


    楚离歌仿佛唤醒了千年未进人间烟火的味蕾。


    她尝试去握筷子。


    动作已然有些生疏。


    她取来木勺,取半勺热汤轻轻入口,细细品尝。


    汤汁鲜美,回味无穷。


    “人间有味是清欢。”


    楚离歌以手敲打盘坐的腿,放下木勺,取一杯酒浅尝。


    陈年的桃花酿。


    让她眉头轻锁。


    待眉梢舒展。


    轻叹道:“好酒,怪不得能抓小师妹的心。”


    “六师姐。”


    莫晚云飘然而来。


    宝瓶躲在莫晚云的肩头后方,偷偷探出个小脑袋。


    她觉得六先生长得漂亮,身上还透着邪性,那一双眼睛摄人心魂,难以自控。


    她来时不急不忙。


    若要在斩龙山多多停留。


    万一公子眼中生出别的念头,那样不太好。


    还是得去叫莫姑娘来心安一些。


    于是借故少盐跑路传信。


    “师妹,来与我共饮。”


    楚离歌招招手,又看一眼宝瓶,立即明白这小剑灵的心思,不由地对顾余生的剑灵更感兴趣。


    莫晚云提了食盒而来。


    不见顾余生。


    心中有所牵挂。


    楚离歌说道:“十五师弟受学海无涯的老先生指点,如今正在顿悟凝聚文宫,小师妹耐心等待,时间稍迟,但终会见着的。”


    莫晚云脸微微赧红。


    对坐在地上,要将食盒的东西取出来。


    楚离歌摆手道:“我已惹十五师弟心中厌弃,你给他备的食物,我更不能吃了,这一锅人间清欢,别有滋味,师妹不妨尝尝,是那小机灵做的。”


    “宝瓶,我叫宝瓶,公子起的名字。”


    宝瓶探出脑袋来,自豪的对六先生介绍自己。


    “嗯,我记着了。”


    楚离歌端起酒,与莫晚云共饮一杯。


    楚离歌放下杯盏,说道:“小师妹,这酒不错,十五师弟也不错的,你们这般年纪相识,胜过这一锅人间清欢,余生,要好好珍惜呀。”


    “是,六师姐。”


    莫晚云点头应答,她心思机敏,读出六先生话里藏着深意,放下杯盏,关切道:可是余生有麻烦,还是有变故?请六师姐直言相告。”


    楚离歌肃然道:“十五师弟虽然获得斩龙山的传承,可他的修为境界毕竟稍低了一些,他在后山,我们自然会护着,可总有一天,他需要出山历练。五师兄在闭关前,嘱咐过一定要让十五师弟先去五心殿炼心,然后才可以去洗心湖问心。”


    “五心殿?”莫晚云的手微微抖了一下,“六师姐,我替余生做主,不愿意五心殿!”


    “小师妹,我明白你的心思,他未入元婴,神魂未定,入五心殿的确有极大的风险。”楚离歌轻叹一声,“可小夫子的魂灯,就在五心殿,只有他,才能为小夫子续命魂。他也能通过五心殿寻找到背剑人秦先生的下落,这对于十五师弟解开心结大有好处,最重要的是,用五心殿尽早洗去他内心的心魔,避免以后道心魔种,步我后尘。”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