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39.第 39 章

作者:紫鱼儿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在乔家,除了乔老太太之外,最天不怕地不怕的就属这两个宝,安排他俩拿东西,肯定能拿得出来。


    二宝知道苏榛是管事儿的,直接笑嘻嘻地跑去问苏榛:“我俩去拿石灰,能多给我们一块儿苕皮吃不?”


    “能啊,不止有苕皮,我还给你们做滑梯玩儿。”苏榛打算围着冰屋给谨哥儿造点儿儿童设施,免得大人都在做事,他个小可怜儿太无聊。


    “滑梯是个啥!!!”大宝眼睛都亮了。


    “我姐做的不管是啥都好,大宝叔你赶紧去拿石灰来。”谨哥儿适时出现,小大人儿一样懂得轻重。


    虽然谨哥儿只有五岁,但大宝莫名就觉得他的话得听,便领着二宝一溜烟儿往家跑,没一会儿果然拎出一包石灰来。


    做灶的事情苏榛自是不必管了,就由乔大江和寒酥一起负责,但烟道不用砖砌、用铁皮。


    苏榛考虑得比较长远,一来冰屋化了之后砖道也得砸掉,而铁皮筒子却可以套叠着收起来,来年冬天继续用。


    于是确定好烟口尺寸后,寒酥拿上钱、又麻烦乔大江带着他往村里铁匠家跑了一趟,眼下这季节铁匠家里直接便有薄铁皮烟筒子卖,买现成的就是,一共花了一百五十文。


    这钱花得虽然流水似的,但行商客栈的苕皮今天儿就能全部做完。苏榛便想着明天或后天就提前送下山去,顺便再采购一些围猎的必需品。


    琐碎的事儿都安排完,萧容跟寒酥便先在冰屋子里处理下午捞的几十斤鱼,这里面也有乔大江的一份儿。


    乔大江做黄泥灶倒是不用谁帮忙,但瞧着一群娃娃们跑来跑去的碍事儿,索性一并“收编”了,指使他们挖土、和泥、剁干草。


    土里加些干草碎、石灰会防止泥灶烧裂。


    苏榛见黄泥和得有点多,索性请乔大江另外多做个物件儿:黄泥锅盖。


    她先用树枝先搭出个大概尺寸的圆形框架,乔大江只需要在上面涂满黄泥,确保它就是个锅盖的样子。顶部同样也用树枝插好、黄泥糊上去当锅盖提手。


    乔大江见这东西简单,便一并应承了,让苏榛腾出空去忙别的。而其他女眷们也是各做各的,尤其要做好苕皮的收尾工作。


    苏榛便安下心先弄晚食,心算了一下,自家有五口、乔大江家三口,再加上山梅和大宝、二宝。李家有舒娘、李采、李佑、李和。


    共计十五口人,干脆把乔家送来的两只野鸡做成她家乡的特色菜泉水鸡,一鸡两吃,鸡杂也能炒个其他的菜。再焖一锅鱼、煮个汤就行了。


    但她做菜可以,处理带毛的鸡可是不太行,正想着喊寒酥帮忙,方才不知道跑到哪儿去的李和回来了,又给萧家提来了两只野鸡、一篮子白菘。


    是舒娘让他回家拿的。


    舒娘知道苏榛一定会请大家晚食的,而李家过来的人这么多,又都是能吃的小子们。不过帮着干了一点儿活而已,哪好意思让萧家破费。


    苏榛惊讶的想推辞,可也明白推辞是一丁点儿用都没有,便只有好好的道谢。


    李和红着一张脸也不说话,却真是有眼力,不等苏榛说,便默默地把处理四只野鸡的活儿都搅了。但晚食只做两只就够,另外两只处理好就还是冻进“冰箱”。


    说实话,苏榛越来越喜欢白水村,正是因为白水村有李家、乔家这样的人。


    当然,乔老太婆除外。


    趁着李和处理野鸡的功夫,苏榛把米饭先单独蒸上。


    又拿碗盛了些糯米炒至发黄,倒在石臼中晾晒,这是她要做耐饥丸的食材,见缝插针的先完成了其中一道工序。


    几乎是她手上活儿刚停,李和的野鸡便处理干净、且按她的要求剁成了小丁儿。


    她做事就爱这种节奏,一件接一件的完全不会浪费时间。


    紧接着就开始做她个人也馋了很久的菜:泉水鸡。


    这道泉水鸡相传确实是用泉水烹制的,起源店就在她家乡的一座山上。


    沿革到了苏榛生活的时代,泉水鸡已经不止是一家店的招牌、而是整座山头的一整条街都在卖。


    那座山上有火锅、有泉水鸡、还可以俯瞰底下整座城的夜景。苏榛最爱开车上去,寻一家没什么客人的店、一个人点一大锅慢慢的吃。


    不必担心没客人的店会不好吃,苏榛的城市就没有不好吃的店。


    NND,怎么一边做又一边想哭了呢……


    苏榛收起自艾的心思,用盐、酒和姜片先把鸡块儿腌上。


    至于鸡杂,只留了鸡肠、鸡郡肝、鸡肝和鸡心,尤其是鸡郡肝里黄色的厚膜也要撕干净,再用番薯粉和少量盐把所有鸡杂抓匀、再洗。


    然后把鸡郡肝,鸡肝,鸡心切片,鸡肠切小段。装入碗中加豆瓣酱、黄酒、胡椒粉,番薯粉拌匀继续腌着,入味了再炒才不会腥。


    接着,苏榛再把姜和蒜拍散切成沫,豆豉剁碎备用,随后又加了她的秘制万能调料粉,可惜今晚孩子多,她便没放香辛的料。


    铁锅入一锅底油,油热了就把方才的料丢进去炒香,再加豆瓣酱进去炒成了红油。


    仅这一下子,整间屋子就全是香味了。


    外头的乔大宝、二宝一闻到,说什么也不干活了、也不玩了,冲进灶间不走了,眼睛直钩钩的盯着锅,那架势好像少看一眼就少块儿肉。


    春娘怕苏榛做菜有什么忌讳,出来骂了他俩,但毫无作用。


    苏榛也是即无奈又好笑,忌讳倒没有,但怕他俩离太近被油烫到,便让他俩搬着板凳坐远一些,看就看吧。


    料炒好,便重新洗了锅再放油,这次油放得足,有小半锅。


    时下村里人家炒菜的少,乔大宝、二宝一年也没吃过两三次,尤其没吃过放这么多油的。


    俩活宝居然开始鼓掌……


    把苏榛逗笑了,心说这熊孩子倒也有熊孩子的可爱。


    他俩鼓掌不要紧,掌声把外头的谨哥儿、小树、甚至李采都勾进来了,一人搬了个小板凳排排座,像看大戏一样。


    其他孩子倒还好,李采……


    在外头做事


    (function () {var id = "2377029035902478992-21409";document.write(''<ins style="display:none!important" id="'' + id + ''"></ins>'');(window.adbyunion = window.adbyunion || []).push(id);})();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的寒酥瞥了眼灶间的人堆儿,像是不经意似的问了李和一句:“李采弟弟今年可有束发?”


    李和点点头,“嗯,上个月刚满的十五。”


    “哦。”寒酥微笑着点点头:“比我小两岁。”


    停顿片刻,像是没什么特别意思的补充:“比我家榛娘也小些。”


    李和开始没懂,又反应了好一会儿才想明白,赶紧进屋把李采带了出来,压低声音训他:“男女授受不亲没听过吗?人家小娃盯着苏娘子无事,你盯个什么劲儿!”


    李采怔了下,立马委屈的反驳:“我没盯苏娘子啊,我盯的是锅。”


    “锅也不能盯,没出息!干活去!”李和踹了李采屁股一脚,这事儿算完。


    寒酥倒是没再往李家兄弟这儿瞅了,毕竟方才的一切都跟他无关……


    苏榛倒是没空儿想这么多,毕竟在她心里连寒酥都是小屁孩儿。


    约摸着锅中油烧至了七成热,便下鸡块炸至金黄捞出沥油。再把多余的油倒进其它容器,锅中再烹方才炒好的料、重新加入炸好的鸡块儿继续翻炒片刻,便加了之前买的猪骨炖了两个时辰的汤,放香菇等配菜,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炖。炖至鸡肉熟透,汤汁浓稠,加入香油提香,最后出锅装盘,并撒上寒葱碎、芫荽。


    大概也是这个时代的食材格外新鲜,菇又是用了长虚山最好的元蘑和松磨,整盘泉水鸡放灶上一温,简直是异香扑鼻。


    乔大宝、二宝已经是满脸要馋哭的可怜样儿。


    二宝跑到苏榛面前装可怜:“苏姐姐,我能尝一块儿吗?就一块儿,我真的好饿,只吃了早食过来的。”


    还没等苏榛开口,谨哥儿先拒绝了:“不可以,人没坐齐,小孩儿也不能先吃!没礼貌!”


    “谁说的!”乔大宝扯着脖子反对,“我家都是我们小孩儿先吃,否则会全被我奶奶一个人吃了!”


    “但你现在是在我家,要懂礼貌!”谨哥儿坚持着。


    其实平时做完饭,苏榛也会给守嘴的谨哥儿先尝一块儿的,但经过一天的“权威体验”,五岁的谨哥儿莫名就多了一份当扛把子的官儿瘾,连他自己都不遵守的规矩在此刻成了严格的规矩。


    苏榛哑然失笑,却也自然要给谨哥儿撑起来,便竖起大拇指夸赞:“好孩子!”


    得了表扬的好孩子谨哥儿脸愈发的红扑扑,维持秩序的精神头儿更足了,指挥大家仍旧排排座,在灶间鼓掌就成!


    炖鸡的功夫,另外一个灶就用来做酱焖鱼,鱼块儿是现成的,早就去了鳞去了内脏,搁“冰箱”里存了很多。


    这鱼之前给几家人都送过,可惜乔家这几人都没尝到,苏榛便做得多些,让他们今晚能吃个饱。


    鱼焖上,接下来就是炒鸡杂。


    时下没有青椒、泡椒这类的配菜,苏榛便用在成树家买的什锦瓜齑,还特别挑出口感最脆的豉瓜、酱姜、腌萝卜、腌寒瓜,全部切成丁儿,又单独切了半头蒜片。等泉水鸡炖得差不多了就换陶罐盛,再放到旁边的小炭盆上继续煨着。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