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301章 河南巨变,竟然能吃饱饭了?

作者:薛定谔的虎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云逍急忙走出船舱,来到甲板上。


    就见运河西岸,人头攒动,黑压压的一片。


    看人数,怕是没有五万,也有个三四万的样子。


    云逍通过望远镜,看到那些人都是风尘仆仆,蓬头垢面,八成是流民。


    如此大规模聚集,多半不会是什么好事。


    要是闹出流民冲击皇帝御舟,那乐子可就闹大了。


    御舟上的人全都紧张起来。


    侍卫们剑拔弩张,如临大敌。


    侧舷的火炮也是蓄势待发。


    但凡岸上有任何异动,弓弩、枪炮就会齐射。


    御舟很快驶远,所幸并没有发生什么意外,众人这才放松了戒备。


    云逍随着太监来到主舱,见到崇祯。


    崇祯本打算去开中河的地方走走看看,闹了这么一出,被扫了兴致,于是打消了念头。


    二人刚说上几句话,王承恩就匆匆前来禀报。


    原来刚才运河西岸的那些人,并非是什么流民。


    而是专程从河南赶到运河边,来拜迎圣驾的河南官绅、百姓。


    周王朱恭枵、河南巡抚南居益,以及工部右侍郎李精白都在其中。


    “朕已经传谕运河两岸地方,御舟所到之处不得迎送。”


    “河南怎么就置若罔闻,如此大动干戈,劳民伤财?”


    崇祯勃然大怒。


    当皇帝的,最是恼火下面的人阳奉阴违。


    河南官绅这次,还不是阳奉阴违,而是明着抗旨了。


    要知道,如今的大运河可不走河南,这里已经是徐州府的地界。


    “还有周王,身为藩王,没有旨意怎敢擅自离开封地?”


    “南居益、李精白也是擅离值守,必须严惩!”


    崇祯余怒未消。


    云逍也是眉头大皱。


    南居益、李精白这次,怎么就做出这样的糊涂事?


    王承恩小心翼翼地说道:“万岁爷,周王是奉旨移藩前往朝鲜,恰好遇到御舟。”


    崇祯这才想起一件事。


    如今朝鲜已经纳入大明版图。


    移藩朝鲜,朝廷早有定议。


    如此一来,既可以减轻宗藩压力,又可以让宗室取代李氏坐镇朝鲜,可谓一举两得。


    前周王朱肃溱去年底薨逝,由世子朱恭枵继承王位,并移藩朝鲜。


    除了周王,另外还有两位宗藩,一并移往朝鲜就藩。


    目的是为了互相制衡,避免一家独大,为将来留下隐患。


    “前往朝鲜,怎么就跑到徐州地界来了?”


    崇祯冷哼一声,神色却缓和了下来,“南居益、李精白,还有那么多的官绅、百姓又是怎么回事?”


    “二月的时候,南居益和李精白就河南水利、烟厂等事宜,上书面圣述职,万岁爷是准了的。”


    “至于那些百姓……据南居益奏报,早在两个月前,陛下要南巡的消息传到河南,就有百姓自发前来徐州府,迎候圣驾,叩谢天恩!”


    “多数百姓是步行而来,一路风餐露宿,先后走了一个多月。”


    王承恩的一番话,彻底打消了崇祯的怒火。


    他接着又问:“百姓果真是自发的?为什么非得要来徐州府谢恩?”


    “崇祯七年,太子与国师替天巡行河南,不光是解决了蝗灾,还施恩于河南百姓。”


    “百姓们对万岁爷感恩戴德,听说御舟要从徐州府经过,自发前来者趋之若鹜!”


    王承恩一边答话,一边偷偷看了一眼云逍。


    河南百姓要感谢的,其实是国师。


    这个当然不能说,万岁爷会吃味的。


    崇祯顿时一扫刚才的震怒,龙颜大悦,那表情,就跟吃了蜜蜂屎一般。


    王承恩趁机说道:“万岁爷要不要让周王等人觐见?”


    “国师,你怎么看?”


    崇祯心痒难耐。


    皇帝也是人,也有虚荣心,想在人前显圣啊!


    云逍点点头,“见一见吧,免得寒了河南百姓的心。”


    崇祯立即传旨下去,御舟靠岸,接见河南官绅、百姓。


    等一切准备妥当,已经是一个多时辰后的事情。


    河南官绅和百姓,赶到御舟前。


    崇祯一身盛装,出现在甲板上。


    众人山呼‘万岁’,声震四野。


    崇祯飘飘然,这种被万人膜拜的场面,哪个皇帝不喜欢?


    当即传旨让周王以及河南官绅和百姓代表,上御舟觐见。


    一共十几人有幸登上御舟。


    除了云逍认识的周王朱恭枵、南居益、李精白等宗室和官员,还有几张熟面孔,举人张民表也在其中。


    崇祯的心情不错,和颜悦色地跟周王说了一会儿话。


    又向官员询问了一些政务,这才跟士绅、百姓代表交谈。


    “你就是举人张民表?”


    “太子自河南回京后,多次向朕提及你,称你是士绅之典范。”


    崇祯看向一个老举人,颔首说道。


    “张民表感激涕零!”


    张民表感动的差点掉泪,再次朝崇祯行跪拜大礼。


    “平身,赐座。”


    崇祯让太监给他搬来锦墩。


    见他满头白发,虽然之前换洗过,却依然是满脸风霜。


    崇祯心中颇为感动,“一路劳顿,辛苦了!”


    “草民有幸得见天颜,本是三生之幸。”


    “圣上解民河南于倒悬,草民能有幸代表河南百姓面圣,岂敢称‘辛苦’?”


    张民表惶恐地奏对。


    崇祯见他应对得体,点点头,又问:“朕尚在潜邸时,就知道河南多灾,民生艰难。如今可有改善?”


    “何止是改善?”


    张民表顿时眉飞色舞。


    随即意识到君前失仪,赶忙起身谢罪。


    崇祯不在意地摆摆手,笑着说道:“畅所欲言,不管有无逾礼,朕都恕你无罪!”


    张民表滔滔不绝地叙说起来。


    从黄河水患治理,到水利灌溉工程。


    又从烟草、烟厂,说到河南的工商业。


    如今的河南,又何止只是改善?


    称之为天翻地覆,也不为过。


    说到最后,他突然哽咽起来:“如今河南,竟有过半百姓,一天能吃一顿饱饭,每月能吃一口荤腥,一家人都有齐整的衣裳穿了啊!”


    御舟上瞬时沉默了下来。


    几名百姓代表,忍不住泪流满面。


    一顿饱饭,一口荤腥,一身衣服。


    看似再也寻常不过的要求。


    对于多灾多难的河南百姓而言,这就是神仙才有的日子。


    做到这一点,其中的艰辛和劳苦,远远超出常人的想象。


    云逍看了一眼苍老的不成样子的南居益,以及跟黑猴子似的李精白,微微点了点头。


    河南能有今日,这两个功不可没。


    这可都是自己选出来的官儿。


    不愧是自己,目光如炬,慧眼识英才。wWW.xszWω㈧.йêt


    “国师……”


    张民表刚一张口,就迎来了云逍凌厉的目光。


    有些搞不清主角了是吧?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