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92章 灭其教会,毁其庙宇

作者:薛定谔的虎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王承恩跟着奏报:“据天主教余孽供认,瞿太素此前还专程带领佛郎机人,前往辽东为建奴制造火炮。”


    崇祯心中一凛,“还有这等事情?”


    大明最大的仪仗就是火炮,否则努尔哈赤早就带着建奴攻破关宁防线,直逼山海关。


    其实火炮最大的用处,是用于攻坚,而不在于防守或是野战。


    在逍遥神威炮现世之前,大明境内最强的就是红夷大炮。


    建奴哪怕是造出次于红夷大炮的火炮,对于擅长守城而不擅野战的明军而言,无疑是一场灾难。


    到那时候,什么样的雄城险关,都会成为摆设。


    事实上,历史上的建奴之所以能夺取天下,耿精忠、尚可喜先后带去的火炮制造技术当居首功,这也是二人封王的原因。


    王承恩接着说道:“也多亏咱大明有了逍遥神威炮,瞿太素带的佛郎机人,让建奴造的火炮完全没啥用处,奴酋皇太极气得半死。”


    崇祯看了云逍一眼,心中暗自庆幸。


    王承恩继续禀报:“据天主教余孽供述,瞿太素还通过天主教的教皇,指使盘踞于吕宋岛的佛郎机人,不断袭扰我大明海上商船,以此来切断海外贸易。”


    “如此国贼,非除不可!”


    崇祯冷哼一声,双手在椅子扶手上重重一拍。


    “天主教中枢,叫什么来着?”


    王承恩答道:“罗马教廷,教首为教皇。”


    崇祯沉声说道:“向罗马教廷派出使臣,勒令教皇解散耶苏教,交出瞿太素。否则,我大明必将兵锋压境,灭其教会,毁其庙宇!”


    云逍暗自竖起大拇指。


    如今的大侄子,有点老朱的风范了。


    当然了,直接派兵消灭天主教,不大现实。


    倒是可以通过扶植新教等教派,打压天主教,让其一蹶不振,逐渐在欧洲消亡。


    崇祯接着道:“传旨刘兴祚,遣精干锦衣卫,不惜代价,诛杀国贼瞿太素!生擒此獠者,封侯,诛之,赐伯爵!”


    王承恩心中艳羡不已。


    杀个人就能赐爵,瞿太素的人头实在是太值钱了。


    “至于祸首利玛窦……掘坟墓,挫骨扬灰!”


    “杨廷筠、惠世扬、李日宣等主犯,忠烈祠前凌迟,夷三族!”


    “昭告天下,数典忘祖、卖国求荣者,列入不赦之罪,殃及三族!”


    崇祯杀气腾腾,宛如老朱和朱老四附体。


    顿了一下,他又接着说道:“传旨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立即着手准备与佛郎机战事,此战,朕要将南洋纳为大明海疆!”


    云逍欣慰地笑了。


    被成功洗脑……不,解放了思想的大侄子,如今已经放眼世界,摆脱了以前历代帝王的思想藩篱。


    大明日不落,未来可期!


    -------------------


    三月初一。


    忠烈祠前,人山人海。


    自古以来国人喜欢看热闹,尤其喜欢看砍脑袋。


    何况今天的刑罚,是比砍脑袋更为刺激的凌迟。


    并且处决的罪囚,还是曾经的朝堂高官、数典忘祖的国贼。


    经过这些年的教化,国家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加上普天之下的百姓,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享受到了国家强盛带来的红利。


    因此百姓对国家的认同感,达到史上未有的高度。


    每次处决汉奸,百姓们都会拍手称快。


    这次处决的是比汉奸还要可恨的国贼,围观者自然是趋之若鹜,堪称是万人空巷。


    首先举行的是升国旗仪式。


    早在三年前,升国旗仪式就被列入《大明律》的礼律,并且在《大明集礼》中规定了详细流程。


    如今不仅是京城,天下各州县,官府各衙门、府学,但凡是重大场合,以及每个月的初一、十五,都必须举行仪式。


    身着红漆皮盔、青布绦穿甲的锦衣卫,护送国旗至国旗台前,忠烈祠前瞬时鸦雀无声。


    神乐观的乐舞生,八音(金、石、土、木、革、丝、竹、匏)齐鸣。


    古筝扫弦模拟金戈交鸣,编钟的浑厚低音,磅礴的战鼓声……


    肃穆庄严、激昂震撼的乐声中,大明国旗冉冉升起。


    无论官绅、百姓,肃立仰望,齐声高歌:


    “巍巍山河,煌煌天工。


    龙旗蔽日,万邦朝宗。


    文承周礼,武继汉风。


    千秋基业,日月同隆。


    金戈铁马,卫我疆封。


    圣德昭昭,泽被九重。


    四海宾服,百族和融。


    乾坤一统,盛世无穷。


    天命所归,帝业恢弘。


    礼乐昌明,农桑岁丰。


    儒道辉光,匠艺精工。


    大明之威,浩荡苍穹。”


    ……


    人群中,一名身穿儒服的老者看着升起的国旗,热泪满面。


    “国师金玉良言,在国家与民族的利益面前,个人的宗教信仰又算什么?”


    “是我太愚了,险些酿成大错,成为国家与民族之千古罪人!”


    老者喃喃自语,满脸愧疚与自责。


    升旗仪式后,杨廷筠、惠世扬等死囚,被押到临时搭建的行刑台上。


    百姓们群情激愤,怒骂声响彻云霄。


    老者转身朝人群外走去。


    跟着他的一名老仆问道:“老爷,不是说好了要来送别的吗?”


    老者摇头道:“一帮被所谓信仰蒙蔽了心智的愚人,不送也罢!”


    二人来到街头,上了一辆马车。


    老者吩咐车夫:“直接回府!”


    老仆不解地问道:“老爷原本是要去拜会国师,怎么又改了主意?”


    老者摇头苦笑:“老夫这有罪之人,哪有面目再去见国师?”


    这老者,正是徐光启。


    这些日子,身为前天主教三柱石之一的老徐,日子可不好过。


    杨廷筠入狱,徐光启因为念及旧情,四处奔走营救。


    却怎么也没有想到,接着又扯出天主教余孽的大案,他也不可避免地被牵涉进去。


    以往的故旧、亲友,对他如同躲瘟疫一样避之不及。


    徐光启心里很清楚,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要不是云逍暗中庇护,可不只是东厂登门询问那么简单,此时多半就是行刑台上等待处决的一员。


    老徐重情,今天来忠烈祠,本来是打算送故友最后一程,同时也算是送走他曾经的信仰。


    然后目睹升国旗的盛况,他终于幡然醒悟,彻底打消了念头。


    “给陛下的折子,托人送上去了没有?”


    “老奴已经让人转交给首辅大人了。”


    徐光启点点头,叹道:“好,这样我也能安心去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