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82章 事情闹得越大越好

作者:薛定谔的虎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与齐家庄一水之隔,临河有一座茶楼。


    此时茶楼的一个包间里,一名中年文士正站在窗户边盯着河对岸。


    这人满脸焦灼,眼睛里布满了血丝,浑身酒气,显然是喝了不少酒。


    茶座旁,还坐着身着一袭青色直裰的青年,


    笑着劝道:“韩兄只需在此静候佳音就是,又何必如此心急?”


    中年文士这才悻悻落座,端起茶盏一饮而尽。


    然后将茶盏重重地放下,恨声说道:“此番定要让那锦程女塾,身败名裂不可!”


    “女子就该遵从妇德,在家相夫教子。”


    “这锦程女塾,却教唆妇人不守妇道,败坏民风,韩兄此举也算是正民风、除民害!”


    青年儒生口中称赞着,然后给中年文士倒了一杯茶水。


    “只可惜了我那可怜的女儿!”中年文士又饮了一杯茶,恨意未消。


    此人名为韩奎,是户部的一名员外郎。


    说起他的家世,曾经也是显赫一时。


    他出身山西蒲州韩氏,是前首辅韩爌的亲侄。


    韩爌历经万历、天启、崇祯三朝,是颇具影响力的东林党元老。


    再加上晋党在朝堂上的庞大力量,以韩奎的资历,现在至少也是个侍郎。


    只可惜韩爌于崇祯三年去职,朝中受晋商牵连的山西籍高官,几乎被一网打尽。


    韩奎由于官职低,再加上韩爌当年的声望极高,反倒保住了官位。


    可他的官也就此做到头了,四十多岁的年纪,依然还是从五品的员外郎,在衙门里基本上就是混吃等死的状态。


    韩奎有个女儿,嫁给了吏部左侍郎的儿子。


    由于韩爌倒台,韩家就此落势,韩氏在夫家的地位也随之一落千丈。


    去年的时候,女婿病亡,韩氏由于未能生育,被夫家一纸休书给休了。


    韩奎的面子上挂不住,又不敢去为女儿讨要公道,反倒逼着韩氏自缢守节。


    不曾想,韩氏却是个有主见的,不仅没有遵从父命,反倒孤身离开娘家,靠为人浆洗衣服自食其力。


    去年底的时候,韩氏进了锦程女塾接受护士培训,年初进了皇家科学院名下的一所医馆做事。


    二月二这天,民间有接女回家的风俗。


    韩奎的妻子想念女儿,将其接到家中。


    韩奎听说女儿当了护士,专门给人打针、端屎端尿,顿时勃然大怒。


    称韩氏是娼妓,锦程女塾就是专门培养娼妓的青楼,并请出家法打了韩氏一顿。


    韩氏也是个烈性子,直接就跳了韩府中的水井,等捞起来已经没了气息。


    韩奎见逼死了女儿,本就心中有愧,接着又被妻子哭闹。


    郁闷之下,找了平日要好的同事喝酒解闷。


    这位同事名为宋征舆,松江府华亭人氏,跟董其昌是老乡。


    此人今年不到二十,却是才华横溢,在江南颇有诗名,以前与陈子龙交好。


    宋征舆现为户部照磨所的一名照磨。


    其主要职责,就是是掌管文书的照刷磨勘,即对户部往来的各种公文、账目等进行审核,检查是否存在错漏、欺隐等问题。


    虽品级不高,但在户部却是至关重要。


    宋征舆交游广泛,连韩奎这种混吃等死的官员,私交也是不错。


    听了韩奎的遭遇之后,宋征舆有意无意地将他的仇恨引到了锦程女塾上。


    韩奎本是个怂人,这次也是酒壮怂人胆,竟然花钱找了一群光棍到锦程女塾去闹事,以此来泄愤。


    这时河对面隐隐约约传来一阵喧闹声,韩奎顿时精神大振:“银子没白花,果然动手了!”


    “韩兄现在心里舒坦了吧?”


    宋征舆笑道,心中却是一阵冷笑。


    锦程女塾是国师云逍子倡议,又挂着皇后娘娘的名。


    事情闹大了,你一个区区从五品,芝麻绿豆大的小官儿,能担的起?


    “可惜事情还不够大啊……”宋征舆在心里盘算着。


    他之所以挑拨韩奎,自然是大有深意。


    崇祯九年已经或是即将发生的大事,让京城的很江南籍官员惶惶不安。


    第一件事,就是最近朝廷又开始重新追查天主教的事情。


    听说孙元化都被叫到东厂问话,东厂番子甚至还去了徐光启府邸。


    苏州府、浙江曾经是天主教的大本营。


    上一次的大清洗,东林党、复社几乎是全军覆没。


    然而隐藏在民间的天主教徒,却并不在少数。


    继续追查下去,还不知道又有多少人头落地,也不知道有多少官员受到牵连。


    第二件事,就是皇帝南巡的事情。


    这几年,江南的工商业发展速度惊人,有很多人大发横财。


    当然了,旧的秩序被打破,新的秩序还没有完善,很多财富的来路都是见不得光的。


    皇帝南巡,肯定是要狠狠地敲打官绅、富商,杀上一批人,以此震慑江南。


    老朱家的前两任皇帝,当初就是这么做的。


    并且从内阁传出来的消息称,上海、昆山是皇帝必去的地方。


    接下来就会把这两地当做是县级行政体系的革新样板,然后逐步在各级、各地推行。


    这可是颠覆官场体系的大事,到时候受损的是整个江南官员、商人集团的利益。


    因此江南各地的官绅,对皇帝南巡一事,绝大多数是不欢迎的。


    然而国师云逍子发话了,不仅力挺皇帝南巡,还要伴驾随行。


    抄家真人去了两次江南,那真是叫血流成河,第三次去了,哪有官绅的好果子吃?


    宋征舆以举人之身,进入户部做了照磨所的照磨,也正是得益于江南籍官员的举荐。


    并且他的家族,与江南的新兴商业势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次挑拨韩奎到锦程女塾闹事,也是想给皇帝和国师添点乱。仦說Ф忟網


    不过这点乱显然还不够,顶多也就是恶心一下人。


    宋征舆在心里琢磨着:“得设法做点文章,将事情的动静闹得越大越好……”


    宋征舆看了韩奎一眼,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韩奎的叔父是韩爌,虽然现在退下了,影响力却依然不容小觑,大可以利用一二。


    这时,包间的房门重重地被人推开。


    正在喝茶的韩奎手一抖,一杯茶有大半泼到裤裆上,不由得大怒。


    “老爷,大事不好了,那些进锦程女塾的光棍,全都被抓了,还有一个被当场给杀了!”


    韩奎大吃一惊,酒也醒了大半。


    宋征舆的眼睛陡然一亮。


    韩奎满脸不可思议:“锦程女塾的那帮贱妇,能有这么大的胆子,敢动手杀人?”


    “今天有贵人到锦程女塾,杀人的正是随行的侍卫,听人说是宫里的禁卫!”


    韩奎两腿一软,一屁股坐到椅子上。


    宋征舆却如同打了鸡血一般兴奋起来。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