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71章 皇帝是青天大老爷

作者:薛定谔的虎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阿弥陀佛!”


    老僧念了一声佛号,露出悲天悯人之色。


    “老衲只是怀着慈悲之心,怜悯天下百姓,并无攻讦朝政之意,更不曾想过要为官绅发声。”


    “公子刚才一番话,让老衲如醍醐灌顶,方知自己不过是井底之蛙,之前所言大错而特错。”


    “望公子海涵!”


    老僧说完就垂下眼帘,缄口不语。


    云逍不再追问,只是瞥了王承恩一眼。


    这个老和尚谈吐不凡,不像是个和尚,反倒像个儒生,浑身透着一股子酸气。


    并且他的言语极具煽动性,跟后世的那些个在网络上卖弄嘴皮子的公知、恨国党,颇为相似。


    必须查一查他的底细。


    王承恩当即会意,深深地看了老僧一眼,将他的容貌牢记在心里。


    该死的秃驴,敢在万岁爷和国师面前大放厥词!


    国师的心眼小……虚怀若谷,可也容不得一个老秃驴这样质疑。


    彻查!


    哪怕没什么问题,也要让这秃驴吃点苦头。


    老僧虽然闭着眼睛,却也能感受到王承恩不怀好意的目光。


    他的心里暗暗叫苦不迭。


    自己堂堂……这两年隐姓埋名,剃光了头发,扮成和尚,就是为了躲避锦衣卫的追缉。


    今天这是怎么了,居然就管不住自己的嘴?


    想到这里,老僧恨不得狠狠地抽上自己几个嘴巴子。


    崇祯难得有与百姓近距离接触的时候,此时来了兴致。


    他看向坐在对面后边的一名工匠,开口问道:“你叫什么,做什么营生?”


    那男子惶恐地答道:“小人贱名苟四,别人都叫我四狗子,是匠户出身,如今在做泥瓦行当!”


    众人一阵哄笑。


    大名将普通民户分为三等,"曰民、曰军、曰匠"。


    匠籍处于社会的最低层,因而最为卑贱。


    这个叫苟四的泥瓦匠,不仅身份低贱,名字也贱,被人嘲笑也是正常。


    崇祯和颜悦色地问道:“这几年,日子可有什么变化?”


    “咱大明的匠户,以前过得那叫日子?”


    “以前当官的根本不把咱们匠户当然,那日子过的,连猪狗都不如啊!”


    苟四一声叹息。


    云逍也跟着在心里一声叹息。


    大明的匠户,说起来都是血泪。


    大明的匠户制,是承袭元朝的旧制。


    匠籍,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隶属于工部,世代相袭,不得改籍。


    也就是说,只要是成了匠籍,就更螨清的铁帽子王一样,世袭罔替。


    以后子子孙孙都是匠籍,工匠的全家老幼都要参加生产,不得改业。


    跟匠籍一样低贱的是军户,可军籍还有逆天改命的时候。


    军籍可以通过参加科举考试,来改变自己的户籍和命运,张居正其实就是军户出身。


    而匠籍却连参加科举的资格都没有,断绝了一切脱籍的途径。


    官员、读书人常说的‘黎民百姓’,并不包括匠籍。


    在他们眼里,匠籍根本就不是人,而是"梓人"、"贱役",是可以随便役使的牲口。


    工匠又分为住坐匠和轮班匠两种。


    住坐匠常驻京师,每月上工十日。


    而轮班匠按距离京师的远近编为班次,每三年一班,轮番赴京做三个月的工。


    工匠做工属于义务劳动,没有任何报酬,只在上工期间领取一定的月粮和直米。


    轮班匠每班虽只服役三个月,然而路途遥远的,往返于途中便花费三、四个月的时间。小說中文網


    并且途中的一切费用,都要自己承担,不仅旅途奔波耗费家资,更耽误家中正常的生计。


    很多匠籍全家应役﹐除了官府发给的盐粮和偶尔赏赐的衣物之外﹐没有其它收入﹐因而生活艰难﹐衣食不给﹐常常发生质典子女之事。


    工匠苦不堪言,到了明朝中期经常出现逃班、逃亡的现象。


    后来朝廷没办法,被迫修改了匠户制。


    嘉靖四十一年起,轮班匠一律以银代役,官府则以银雇工。


    这样匠籍者可自由从事工商业,总算是能喘口气。


    但是管理局﹑院的各级官吏﹐往往巧立名目,层层盘剥,匠籍的日子依然是猪狗不如。


    “现在的皇帝,就是咱匠籍的青天大老爷啊!”


    “他一道圣旨,就废了匠户制,免了天下匠籍的代役银子不说,匠籍可以随便做什么都行,做手艺、跑生意,甚至读书当老爷都成!”


    苟四看上去性情木讷,此时说到动情处,却变得能说会道。


    皇帝是青天大老爷……王承恩偷偷看了崇祯一眼。


    还好,崇祯不仅没有动怒,反倒是眉开眼笑、龙颜大悦。


    “你们知道,我到遵化城的工程队里干活儿,一个月挣了多少?”


    “三两!整整三两银子啊!”


    “咱们苟家,祖祖辈辈都没挣过这么多的银子啊!”


    “那天我到街上去买了二两肉,给婆娘和儿子、闺女一人买了一身衣衫。”


    “可怜咱一大家子,一辈子都没沾过荤腥,一辈子没穿过新衣……这都是皇帝给咱的啊!”


    苟四说着说着哭了起来,然后跪在地上朝着京城方向使劲地磕头。


    众人见状无不恻然,几名工匠也跟着跪在地上磕头起来。


    崇祯朝王承恩使了个眼色。


    王承恩赶忙上前,将苟四扶了起来。


    崇祯看了云逍一眼,心中既是感慨,又是愧疚。


    取消匠户制,正是云逍的提议。


    当初廷议的时候,遭到极大的阻力。


    大明的匠户,高达120万之多。


    革除旧制,不仅是造福这些匠户。


    同时也推动了手工业以及工业的繁荣。


    没有那么多的工人、匠人,也就没有那么多的煤矿、钢厂、工程。


    朝廷如今又怎么可能岁入破亿?


    崇祯心里很是愧疚。


    如今天下的匠户,都对自己这个大明皇帝感恩戴德,却不知这些都是叔父的功劳。


    要不要下旨,敕封叔父为天下工匠的祖师爷?


    罢了,叔父不喜欢这些。


    “工钱能否及时领到手?”


    “有没有劳保,是否为工匠购买了保险?”


    云逍又向苟四询问了一番。


    苟四答道:“我在遵化干泥瓦匠,工钱倒是每个月都能领得到,至于劳保、保险……那是个啥子东西?”


    云逍眉头微蹙。


    “小的倒是听说过保险这东西。”


    “听人说,京城西山的煤矿,前些日子塌死了十几个工人。”


    “煤矿公司和保险公司相互扯皮,官司打到顺天府衙门,现在都还拖着。”


    一名工人在一旁插话。


    云逍的脸色顿时阴沉了下来。


    西山煤矿公司的经理,正是云昊。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