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67章 火烧赵家楼?

作者:薛定谔的虎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孔府的檄文,终于传到京城。


    一石激起千层浪。


    朝野上下,一片哗然。


    寻常官员、士子,无不怒火中烧。


    堂堂圣人苗裔,竟遭地方官员如此欺辱。


    所有人都感到自己的精神信仰,遭到了无情的践踏。


    感觉就像是在他们祖宗的坟头上泼粪。


    朝中的官员震骇之余,立即嗅到了机会。


    前几天,刘宇亮、王家桢、刘兴祚受惩,已经给他们指名了风向。


    如今群情沸腾,即使是皇帝,也难压众怒。


    哪怕是谪仙人、当世圣人,也不可能再有翻盘的机会。


    此时不出手,更待何时?


    当天,十几道弹劾云逍的奏章,被送到通政司。


    等到了第二天,弹劾奏章的数量倍增。


    甚至有人,一天连上数到奏折。


    一时间,山雨压城。


    云逍子这座大山,也处于摇摇欲坠之势。


    这种状况下,崇祯无法再保持沉默,不得不发话。


    “事情尚无定论,等衍圣公入京,再做定论。”


    崇祯的这句话,不免让人浮想联翩。


    皇帝不是不想处置国师。


    而是单凭衍圣公一面之词,不足以下定论。


    原本怀疑崇祯和云逍联手下套的大臣,此刻也不得不断定,皇帝这次是下定了决心。


    甚至连许多‘云党’,也产生了动摇。


    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让将军享太平。


    国师也难逃‘兔死狐悲、鸟尽弓藏’这个怪圈啊!


    官员们静等衍圣公孔衍植入京。


    容易热血上头的读书人们,却是坐不住了。


    衍圣公府的檄文传入京城后,经过三天的酝酿,终于演变成一场轩然大波。


    刚开始,只是三三两两的读书人,自发到清华园大门口静坐示威。


    后来迅速就发展成为大规模的抗议,谩骂、张贴大字报,甚至向清华园内抛掷石块、杂物。


    朝廷始终保持沉默。


    清华园大门紧闭,从始至终也无人出面。


    这就更加助长了读书人的气焰,到清华园的人越来越多。


    这一天,清华园门口汇聚近万之众。


    有翰林院的清贵翰林,有国子监的监生,也有生员。


    魏藻德也被人抬了过来。


    在锦衣卫中享受了半个月的贵宾待遇,身上的伤还未痊愈。


    他的这般惨状,却反倒成了众多读书人心中的英雄,如同当年受了皇帝廷杖的忠直之臣。


    在周围气氛的刺激下,魏藻德的神智却恢复了几分。


    他看着清华园大门,满脸亢奋,恨不能从担架上站起来,冲进园子,亲手抓住云逍子。


    然后将锦衣卫的‘五毒俱全’,一个不漏地在云逍子的身上施展一遍。


    愤怒的呐喊声,响彻八方。


    “云逍子,蛊惑君王,祸国殃民!”


    “残害圣人后裔,罢黜儒学,云逍子乃华.夏千古罪人!”


    “我辈圣人门徒,当誓死卫道,铲除妖人!”


    “云逍子,滚出来!”


    ……


    清华园内。


    周遇吉率领勇卫营将士,刀出鞘,箭上弦,火枪也全都装填完毕。


    后园,书房。


    云逍听到自园子外传来的声音,轻描淡写地一笑:“火烧赵家楼,将要在我身上上演吗?”


    “国师,暂避一下吧!”


    “热气球已经准备妥当,随时可以升空,国师和夫人们立即离开清华园。”


    乙邦才在一旁苦苦劝谏。


    云逍不在意地摆摆手,“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一帮读书把脑袋读傻了的读书人,又能成什么事?”


    乙邦才还要相劝,云逍挥手打断他的话:


    “去告诉夫人,把房门、窗户关紧点,免得惊扰到胎儿。”


    “另外告诉周遇吉,尽量不要伤人,吓唬吓唬就是了。”


    乙邦才无奈,只得领命而去。


    大门外。


    云逍始终没有露面,让众多读书人越发的愤怒。


    打算挖咱们的祖坟,咱们找上门来,居然连面都不露一个。


    瞧不起谁呢!


    “诸位,云逍子躲在园子中不敢露面,咱们冲进去,将他揪出来!”


    一名二十出头的年轻儒生,跳到大门前的石狮子上,振臂大声高呼。


    此人名为冒襄,字辟疆。


    他生于世代仕宦之家,少负盛名。


    十岁即能作诗,十四岁就刊刻诗集,董其昌亲自为其作序。


    董其昌甚至把冒襄比作初唐的王勃,称他“点缀盛明一代诗文之景运”。


    他出现在这里,纯粹是为了报仇雪恨。


    原因无他。


    四年前,冒公子在江南终日宴安鸩毒,骄奢淫逸,恣意纵情,好不快活。


    谁知突然就遭了飞来横祸,莫名其妙地被东厂番子抓了,押解到京城,打入厂狱之中。


    冒襄在厂狱中被关了半年之久,吃尽了苦头。


    其父四处奔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这才打通王承恩的关系,将他放了出来。


    后来经过打听,才知道其中缘由。


    原来是国师云逍子,无意中说了一句“冒辟疆这个渣男”,被王承恩听到。


    于是乎,就遭了半年的牢狱之灾。


    冒襄自然不会知道,云逍当初是因为董小宛,顺嘴这么一说。


    哪能想到会让冒襄,遭受这样的无妄之灾?


    冒襄本就年少轻狂,性情矫激抗俗。


    无缘无故吃了这么大的闷亏,哪有不记恨在心的?


    今天终于等到机会,自然是要挺身而出。


    他的一番号召,顿时得到众人的响应,一窝蜂冲向大门。


    也有一些身手矫健的,试图从翻越围墙进入园子。


    就在这时,从不远处传来一阵整齐的脚步声。


    就见数百人排着整齐的队伍,朝这边大步而来。


    这些人都是清一色的精壮青年,神情凶悍,一身灰色毛呢制服,手持大棒。


    正是军备学堂的生员。


    队伍来到清华园大门前止步。


    所有生员将手中大棒,重重地在地上一顿。


    地面震动,声威惊人。


    “国师乃大明擎天之柱,更是生民命脉之所关!”


    “谁敢对国师无礼,须跨过我等尸骸!”


    为首的一名生员,指向众多读书人,高声厉喝。


    正是前国子监监生,后来投笔从戎,转入军备学堂的张煌言。


    队伍中,徐虎大声怒吼:“我一家人的性命,都是国师给的,谁跟国师过不去,咱就要他的命!”


    “杀,杀,杀!”


    众多生员齐声怒喝,声震八方,杀气冲天。


    近万读书人,面对这区区数百军备学堂生员。


    此时竟是哑口无声,无不两腿发软,面露惧意。


    百无一用是书生,说的就是这些人。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