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96章 辽东风云起

作者:薛定谔的虎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崇祯七年,二月初二。


    天津卫。


    自大同、宁夏、固原、甘肃四镇抽调的三万精锐兵马,早在年前就来到这里候命。


    对外宣称是准备乘船走海路去往南方,再从湖广进入贵州平叛。


    然而一直等到今天,驻扎在天津卫的边军才接到军令,全军登船开拔。


    将士们登上水师战船,又等了半天。


    有一支军队来到天津卫。


    从军服上可以判断,这支军队是京营的新军,人数约莫有万人。


    来自四镇的边军将领,都是十分诧异。


    怎么这次西南平叛,连京营的新军都出动了?


    草原一战,新军一不足万人,大败林丹汗近五万蒙古骑兵,因此名动天下,被誉为‘天下第一强军’。


    这次平息西南叛乱,也值得调动新军?


    这不是杀鸡用牛刀吗?


    等所有新军登船之后,战船离开码头,驶向外海。


    边军将领很快就发现了不对劲。


    运兵船队并非是向南,而是一路向北!


    紧接着,船上的军需官开始向将士们分发冬衣。


    边军们越发的困惑了。


    此时已经是二月,北方还十分寒冷,可哪里又用得上穿冬衣?


    将领们纷纷前去询问战船上的水师军官。


    得到的答复是,接到的军令,并非是南行,而是北上辽南。


    边军将领们顿时明白过来,然后振奋了起来。


    这哪里是去西南平叛,而是去辽东攻打建奴啊!


    不过他们不知道的是,大明天子就在距离他们不远的水师旗舰上。


    ……


    就在大军从天津卫出发,前往辽南的时候,建奴英武郡王阿济格带着十几名亲卫,自京城出发,直奔辽东而去。


    大明朝廷与建奴的和谈已经到了尾声,就等着皇太极点头,就可以签订和约了。


    阿济格这次返回辽东,正是携带和约文本,请皇太极过目的。


    由于阿济格一行带有兵部的通关文书,因此一路畅通无阻,通过蓟镇,越过山海关,一路来到三岔河。


    自从上次建奴在锦州大败,大明军队的兵锋一路北移,三岔河此时成了关宁军的最前线,祖大寿率领三万兵马驻扎在这里。


    阿济格带领卫队,通过三岔河关卡的时候,被守关明军拦截。


    “哪里来的建奴鞑子,竟敢堂而皇之地跑到咱们大明的地盘上来了?”


    “议和的使臣?朝廷里的文官老爷们,该不会把咱们给卖了吧!”尛說Φ紋網


    “咱们在前方卖命,那帮天杀的文官在后方抢功劳,太不公平了!”


    “杀了这帮驴日的畜牲,看他们还怎么和谈!”


    ……


    辽西的明军与建奴交锋多年,死在建奴的屠刀之下的将士、汉人,不知道有多少。


    此时见到阿济格一行,明军将士都是分外红眼。


    再加上朝廷主和,祖大寿等人上书请战,却受了处罚,让明军上下都是愤愤不平,要不是有军法约束,早就杀了这些建奴。


    阿济格也是羞怒不已。


    这次跟明国和谈,本就是极其屈辱的事情。


    双方达成的协议,在阿济格看来更是丧权辱国。


    这次回沈阳,非被王公贵族们给骂死。


    此时又被拦在三岔河,被明军刁难。


    几年前,明军见到金国大军,无不望风而逃,几十个斥候能赶着数千明军仓皇逃窜。


    如今怎么就变成这个样子了?


    正剑拔弩张的时候,一名明军大将走过来,对着将士们一通呵斥:“干什么,想造反不成?放行,立即放行!”


    正是何可纲。


    明军只得悻悻地放走阿济格一行。


    几名将领围住何可纲。


    “何将军,难道真的要跟建奴和谈,不打了?”


    “建奴杀了咱们那么多人,就这么算了?”


    “该不会朝里又有奸臣当道吧?”


    “云真人呢,他怎么不管管这事?”


    ……


    何可纲无言以对。


    他当然清楚,文官们主和,是想抢武将的功劳。


    牵扯到文官集团的利益,就连云真人也没办法左右。


    就在这时,一支商队来到关卡,被士兵拦住盘问。


    何可纲见状,顿时心中生疑。


    这里是对抗建奴的前沿,哪里来的商队?


    何可纲立即带人上前,正欲盘问时,看到商队中的一名老者,顿时大吃一惊。


    那老者,赫然正是内阁辅臣、蓟辽督师孙承宗。


    他此时一副行商装扮,戴着一个厚厚的棉帽子,用围巾包裹着口鼻,要不是何可纲对他极为熟悉,根本就没办法认出来。


    孙阁老这么鬼鬼祟祟的,这是要干啥?


    这时孙承宗给何可纲使了个眼色。


    何可纲顿时会意,朝军士们大声喝道:“这些行商形迹可疑,全部带走,本将军要亲自审问。”


    众多将士押着商队的人,进入军营当中。


    “你是领头的?带走!”


    何可纲命人将孙承宗带到他的军帐。


    孙承宗朝着边上的一名年轻人说道:“你先请。”


    何可纲这才留意到这年轻人,顿时大吃一惊。


    那不是国师云逍子又是谁?


    他怎么会偷偷来到三岔河?


    何可纲将孙承宗和云逍带到军帐。


    不等他参拜,云逍摆手说道:“让祖大寿过来议事!”


    何可纲知道有天大的事情,心中一凛,立即命人去请祖大寿。


    不多久,祖大寿匆匆而至。


    见到孙承宗和云逍,祖大寿也是大吃一惊。


    孙承宗沉声说道:“祖大寿,何可纲听令,后日拂晓,全军渡过三岔河,兵发沈阳!”


    祖大寿身体一震,“这是,这是……”


    “没错!”


    云逍颔首笑道:“陛下御驾已经抵达盖州,山海关、宁远、锦州的兵马,也相继自海路前往盖州。辽东,将一战而定!”


    祖大寿又惊又喜:“御驾亲征?陛下,竟然亲自率军到了辽南?”


    孙承宗道:“还能有假不成?”


    何可纲难以置信地说道:“朝廷,朝廷不是在与建奴和议吗?”


    孙承宗笑道:“那全都是陛下和国师麻痹建奴的计谋,为的就是这一战。”


    祖大寿与何可纲惊呆了。


    不光是把建奴,把满朝文武、朝野上下全都蒙在鼓里,布下这样的一个大局,这是何等惊人的奇谋?


    云逍拍拍手,站起身来,朗声说道:“二位,建功立业、名留青史的机会,我给了你们,接下来就看你们的了!”


    祖、何二人感到一股热血直冲头顶,慨然应诺。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