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83章 宗主国没有忘记咱们

作者:薛定谔的虎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回宫!”


    皇太极强撑着走出大殿。


    由于心神恍惚,脚下被绊了一下,直接扑倒在地上。


    边上的内侍、侍卫慌忙上前将他扶了起来。


    “拖出去,杀了!”


    皇太极一脚将一名内侍踹倒在地上,怒喝了一声,然后大步离开实胜寺。


    回宫的路上。


    皇太极强迫自己迅速冷静下来。


    人家刘备一败再败,最终还不是三分天下。


    大清国现在面临的困境,又算什么?


    一番思索之后,皇太极心中已经有了应对之策。


    回到皇宫。


    皇太极立即召见莽古尔泰,命其亲自率领八千正蓝旗精兵北上,务必击退进犯的蒙古人。


    此时明国兵锋直抵辽阳,危及国都沈阳,这种状况下,分兵无疑是十分愚蠢的举动。


    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粮食没了,可以另想办法。


    可一旦后方不稳,以前被收服的海西女真,以及野人女真,就会趁机作乱。


    等到了那时候,可真的叫回天乏力,等待清国的只能是……灭国!


    明知是明国的阴谋,此时也不得不被牵着鼻子走。


    安排走莽古尔泰。


    皇太极恨声说道:“云逍子,好狠的毒计!”


    可恨归恨,总得要面对现实。


    北方的粮食现在是指望不上了,也只能把希望放在东边。


    朝鲜已经刮不出多少油水了,唯一的希望就是?过。


    现在也只能选择跟丰臣国松合作,自朝鲜派兵渡海,帮助丰臣国松在?国立足。


    粮食,粮食,粮食!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当务之急是要搞到粮食,不然今年冬天又要难熬了。


    至于多尔衮将来尾大不掉,现在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


    不管怎么说,多尔衮是自己的族人、亲弟弟。


    再说了,如果大清国借此机会在?国立足,说不定将来是一条退路。


    万一在辽东和朝鲜无法立足了呢?


    如今的明国,实在是太强大了啊!


    皇太极立即让人拟旨,同意多尔衮的计划,然后以八百里加急送往朝鲜。


    接着他又写了两封密信,让人立即送往明国京城,一封交给布木布泰,一封交给杨嗣昌。


    在给布木布泰的信中,皇太极诉说了当前的危急,让她想方设法,让云逍子尽快答应和谈……嗯,任何办法,听说云逍子好色。


    给杨嗣昌的信,除了让他加快和谈,哪怕是做出巨大让步。


    如今的大清国,实在是扛不住一场大战了,得缓口气再说。


    另外还谈了?国的事情。


    皇太极是想征求杨嗣昌的意见,如何防止多尔衮做大后脱离掌控。


    杨爱卿如同卧龙一般足智多谋,一定能想到两全其美的办法。


    一番安排之后,皇太极依然忧心忡忡。


    此时的朝鲜,成了重中之重,可千万不要出什么乱子才好。


    皇太极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此时朝鲜已经出了大乱子。


    上半年的时候,皇太极派遣多尔衮,率领正白旗入侵朝鲜,攻占汉城,杀死仁宗李峼,扶植光海君李珲重登王位。


    为了给辽东提供粮食,多尔衮在朝鲜疯狂搜刮。


    并且还远远不止是搜刮粮食。


    建奴本就是没有完全开化的野蛮人,之前在大明面前屡次吃了败仗,此时将怒火发泄到朝鲜人身上。


    烧杀掳掠,甚至大规模屠杀、奸淫,堪比后世发生在华.夏的那场?乱。


    ‘人家皆烧尽,鸡豚鹅鸭无所见,只有犬吠,饱人肉而狂走’,这就是朝鲜此时真实的写照。


    如今大半年过去,原本就十分贫瘠的朝鲜,如今不能说是饿殍千里,只能说是尸横遍野。


    各地的义军纷纷起事,然而在建奴军队的帮助下,很快就被以铁血手段镇压了下去。


    平安北道。


    这里西临西海,北隔鸭绿江此时在东北部的崇山峻岭,一处密林中,十几人在这里聚集。


    这些人个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如同是荒年的饥民。


    不过他们比朝鲜此时的饥民可要强多了,至少还有衣服蔽体。


    这些人,正是来自朝鲜各地的义军首领。


    他们有的是忠于前国君李峼的朝鲜军队将领,有的则是为了生存而奋起反抗的百姓。


    “建奴肆虐我朝鲜,视朝鲜百姓为猪狗,肆意屠戮、奸淫!”


    “光复朝鲜,解救朝鲜百姓于水深火热的时机,终于到了!”


    一人挥舞着双拳,兴奋地叫嚷着。


    这人身上穿着破烂的朝鲜官服,戴着官帽,并且官阶不低。


    他名为洪翼汉,本是平壤庶尹。


    因为建奴入侵,他不愿为光海君傀儡政权效力,于是带着一支军队起义。


    因为他的身份,在起义军中的威望极高。


    (史上确有此人,建奴入侵朝鲜时,洪翼汉奋力抗击,失败后被清军押至沈阳当众行刑,被朝鲜史书称为‘三义士’之一。)


    洪翼汉的一番鼓动,显然没有什么效果。


    众多义军首领都是一脸的麻木。


    建奴军队人数虽然不多,战斗力却是惊人。


    之前义军曾经多次跟建奴交锋,每次都是死伤惨重,跟送人头也没有什么分别。


    光复朝鲜,嘴上喊喊可以,可每个人心里都清楚,这不过是痴心妄想而已。


    对于众人的反应,洪翼汉早有预料,奋力挥手说道:“单凭我们,当然无法赶走建奴,然而我们的身后,背靠着宗主国大明!”


    顿了一下,洪翼汉得意地说道:“大明的辽南总督卢象升,已经派使者联系到我!”


    (在卢象升攻占鞍山驿堡之后,就被升为辽南总督,统领辽南以及朝鲜诸事。)


    众多义军首领无不精神大振,甚至有人热泪盈眶。


    宗主总算没有抛弃朝鲜,还惦记着咱们!


    受华.夏文化影响千年,朝鲜一直自诩为“小种花”,认为他们是种花文化的正统继承人。


    并且大明救过朝鲜,帮助朝鲜击败进犯的?奴。


    因此朝鲜对大明是真心崇拜,五体投地的那种。


    反观建奴,刚刚开化,野蛮未脱,朝鲜对他们极其鄙视。


    建奴崛起于辽东之后,朝鲜从官方到私人文书,怎么难听怎么骂,什么建奴、虏贼、胡虏、虏酋。Www.XSZWω8.ΝΕt


    对努尔哈赤,朝鲜人更是恨不得生食其肉,称其为奴贼、奴儿、奴酋。


    以前仁宗李峼和光海君李珲之争,其实就是朝鲜内部的派系相争,李峼忠诚于大明,而光海君李珲主张投靠日渐强大的建奴。


    此时听说大明派来了使者,对于这些陷入绝境的义军首领而言,无异于抓住了救命稻草。


    “大明使者带来卢总督的亲笔信!”


    洪翼汉从怀中取出一封信,得意洋洋地高高举起。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