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62章 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之圣贤绝学

作者:薛定谔的虎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说大明不征收商税,其实是误解。


    商税,跟后世人想象的有些不一样。


    老朱对商税有定义的,涉及的对象饮食、果蔬和牲畜等百货,这类是三十税一。


    这与后世的商税,囊括的范围是完全不一样的。


    老朱之所以这么弄,是因为他对商税较为抵制。


    实际上这玩意儿也收不到多少钱,反而更容易害民,所以收的少,并且对于自用的诸物进行免税。


    大明除了赋、役以及商税,另外还有盐、茶、矿税,以及关税、杂税。


    不仅税种杂,而且乱。


    就拿关税而言。


    凡是要通过大明境内设置的关卡,以及延边的海关,都要收关税,种类多得数不胜数,并且重复收。


    关税主要分为钞关和海关税。


    钞关其主要设置在长江和运河,对所过船舶载重进行课税,这是税收的大头。


    其他类似的还有工关税,门税,过坝税,船税……


    不仅种类极其繁多,税率也他娘的随时在变,随意性大。


    以至于商人不得不靠贿赂官吏来避税,官府反倒收不到多少税,全都肥了官吏。


    至于海关税,大明对海关进行管理的机关是市舶司,主要对象是朝贡贸易的贡品和私货。


    贡品对接皇室不进行课税,而对于贡船捎带的“私货”,施行“抽分”,就是抽取实物,税率是十取二。


    终明一朝,海关税并不算发达,税制也混乱不堪。


    至于收税的方式,也跟后世人想象的不一样。


    那就是包征制和代征制。


    以前各种商税,由课税司征收。


    后来因为商税实在是没油水,收来的税钱还不够课税司的开支,于是由牙商代为收缴。


    嘉靖年间开始,商税开始以“门摊科派”的形式,由“牙商”和“坐商”平摊税额。


    牙商对商税征收的形式,也变为按年承包商税,按季度以“包纳税银”的形式,将商税上交官府。


    国家的税务,交给商人来承包,这就十分扯淡了。


    如今江南的工商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期,以后将会以几何倍数的增长。


    再将商税包征、代征,这要流失多少税收?


    并且没有规范的税收管理,必将严重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因此必须改为官征。


    当然不只是恢复以往的由课税司来征收那么简单。


    而是采取一系列税收改革措施,实行更加统一和规范的税收制度。


    包括增加现有税种的税率、征收新的税种,以及对税收征收方式的全盘革新。


    云逍接着说道:“其三,征税的重心,由土地税向工商税转变,由间接税向直接税转变。”


    见毕自严等人有些迷糊,云逍又是一番耐心解释。


    什么叫直接税和间接税?


    田税、丁税(人头税),这些不能转嫁的税,就是直接税。


    那些能转嫁的税,就叫间接税。


    最常见的,关税,增值税等等,这些税不需要纳税人直接交,最终却要纳税人承担,这就是间接税。


    说的更直观点。


    直接税就是那种从你手里扣的税。


    间接税,就是那种已经算到商品里的。


    毕自严的眼睛亮了起来,“好一个间接税,妙,妙极!”


    妙在哪里?


    这种撸羊毛的方法,比田税、丁税可要高级多了。


    撸了羊毛,羊不知道痛,甚至不知道自己被撸了。


    其实在后世……咳咳!


    云逍又提出了几种税制,比如累进税,增值税和所得税。


    目的是为了杜绝富人少交税,甚至是不交税,而穷人却要承受重重负担的现象。


    说到这里,云逍今日的授课也就结束了。


    毕自严仔细梳理了一番,越想越是觉得云真人提的新税制之高明。


    大明现有的税制拿来一比较,只能用粗糙、混乱来形容,根本就不在同一水平上,云泥之别。


    李标叹道:“若是真的照此推行,不出十年,大明远迈汉唐有望矣!”


    “何止是远迈汉唐?”


    云逍笑了笑,随即笃定地说道:“民富国强,开创千古未有的盛世,绝不是什么妄言!”


    历史上的不列颠,是怎么迅速崛起的?


    正是因为进行税制改革,为财政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商业和贸易的发展,加速了经济增长和崛起。


    这才有钱打造出强大无敌的舰队,从何成就日不落帝国。


    大明若是真的完成税制革新,不仅只是国力胜过汉唐,百姓也将彻底摆脱‘兴也苦,亡也苦’的怪圈。


    云逍想了想,朝王承恩说道:“将刚才我时候的整理一下,上书给陛下,请他斟酌!”


    大侄子一心想中兴大明,成为中兴之主。


    在盛世明君、大明日不落这样的胡萝卜的诱惑下,由不得他不动心。


    王承恩忙应承道:“小人立即照办。”


    “我也会向陛下进言。”张嫣也跟着说道,税制改革干系重大,又牵连甚大,她也想凭借自己对崇祯的影响力加以推动。


    “让你费心了。”云逍点点头,不愧是一代贤后,明事理,识大体。


    “你们现在开始,就要筹划具体方案来,有不明之处可以随时问我。”


    云逍又朝李标、毕自严等官员一番叮嘱。


    几人连连点头,急不可耐。


    尤其是毕自严,事情要是搞成了,他们将如同王安石、张居正一样名留青史。


    不,名声更要胜过二人,毕竟二人的革新都是以失败告终。


    而此时的税制革新,有如此完备、科学的制度,又有云真人的支持,失败的可能性不大。


    云逍又看向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几位可以组织文社,研究新税制,以及其他新政,为朝廷建言献策。”


    顾、黄二人属于理论派,而陈子龙、夏允彝等人,则是属于实干派,完全可以成立一个智囊团。


    不光是研究政策,更重要的是进行舆论造势,逐渐改变世人的思维。


    “云真人今日所言,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之圣贤绝学!”


    “我等能参与其中,实乃叨天之幸,敢不呕心沥血,殚精竭虑?”


    顾炎武站起身,朗声说道。


    黄宗羲等人也都欣然领命,满脸激动之色。


    儒家张口闭口都是仁政。


    可全都是一些空泛化的仁政理想,没什么卵用。


    云真人今天所讲的,这才是最大的仁政。


    能够参与其中,那是何等的荣幸?


    “秦祥一案,本以为他是要惩恶!”


    “没想到他竟是借此机会,追本溯源,革除税制积弊。旷古未有的盖世之才,又有济世安民之仁心!”


    张嫣看了一眼云逍,又看看柳如是。


    她的心中没来由的生出一丝嫉妒:“这女子,能与他朝夕相伴,又是何等的造化?”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