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 77 章 视频:华夏危已

作者:学做饭的兔子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历史直播,从长城开始》全本免费阅读


    秦朝


    “民间个人能有几十万卷藏书……”


    听闻这个数字的嬴政眼中全是恍惚,之前竹简对比商周的金文,他还感触不深,现今纸张对比竹简,这改变,简直是翻天覆地!


    “秦宫内的这些典籍,放在后世,怕是连士人都能拥有的了吧?”


    没有什么比物质财富更能对比差别,嬴政微微叹息,道:


    “古今,好一个古今,我等古人,当真是不如后人!”


    不过。


    嬴政的眼中逐渐多出几分笑意。


    这样的不如,也是好事。


    若两千年下来,士人还是用着竹简,穿着麻衣,一切都和如今没有差别,那样的后世,岂不是一潭死水!


    “世有更替,唯变方新啊。”


    【造纸和印刷的影响,除去使得书籍越来越多之外,它还产生了一些更加有趣的影响。


    由于纸张的充沛,人们的书写变得宽松起来,这使得白话开始逐渐盛行,风气逐渐蔓延到皇帝头上。


    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出征高丽的时候,给李治写私信,直接写‘耶耶忌欲恒死!忆奴欲死!’


    用现代话翻译一下就是,爸爸想死你啦!】


    唐朝


    看着没有王羲之笔迹,准备回胡床坐着,好在火炉边烤火的李世民默默顿住。


    后世人怎么什么都后乱往天上放,这是私信,私信啊!


    还有,朕说句想死你了怎么啦!


    知道李治是谁的长孙皇后举起袖子遮住脸上的笑意,而没看过天幕的李承乾心里生出股子醋意,他从胡床下来,冲着李世民跑过去,扯着衣摆大声喊道:


    “耶耶以后也要想我!”


    长孙皇后还在旁边看热闹,李世民无奈,将儿子抱起来,往屋里走,边走边应:“好好好,想你,天天想!”


    【到了宋朝,宋太.祖赵匡胤手下有个在翰林院做草拟文件公告的陶穀,他努力表现文才,在翰林院很拔尖,想更进一步,于是向赵匡胤求升职,而皇帝的回复是:‘此官司职甚难做?依样画葫芦,且做且做。’


    明朝的朱元璋由于出身的缘故,发圣旨就更加随便了,比如明朝初,倭寇在东南沿海劫掠百姓,他直接发了这么一道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昭曰,告诉百姓每(们),准备好刀子,这帮家伙来了,杀了再说。钦此。’


    清朝的皇帝们就更加放松,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在,直接在奏折上批‘知道了’。


    而现存康熙奏折中,还出现了大量的,诸如‘朕安’‘再打听再奏’‘知道了’‘再打听’‘可笑’等现代还在使用的白话词汇。】


    伴随着天音,天幕还放出了黄色的圣旨,折起来的奏折,以及字体不一的‘知道了’。


    秦朝


    嬴政越发的面无表情起来。


    谢谢,虽然朕能接受后世一代更比一代强,但朕并不想听


    后世的皇帝书写有多么放松!


    汉朝


    “不听不听——算了。”


    刘彻放下自己捂耳朵的手,觉着自己还能挣扎下:


    “朕还是督促工坊赶紧把纸造出来吧!”


    唐朝


    “这后世的皇帝,看起来越发的随意了。”


    坐在胡床上的李世民有些疑惑:“不过,为何后世人要提这个?”


    天幕虽然废话挺多,可不会平白无故的说某种现象,最后肯定会有某种原因,这次,又是为何呢?


    【而在语言的简化的同时,书写又开始有了韵律,格式的要求,大量惊艳的文章和诗词歌赋,也开始井喷。


    这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唐诗,宋词。


    王勃送友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豁达。


    李白‘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侠气。


    白居易:‘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诗意邀约……】


    秦朝


    “好一个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喜好信陵君侠义的刘邦冲着天空挥了挥拳头。


    “快哉!”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豪迈、雄壮。


    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愁苦。


    李贺‘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的诡谲……】


    唐朝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当真是好生豪迈!”


    李世民叹息:“恨朕不能与其相见,得读全诗啊!”


    唐朝,邢国公府


    “来煎人寿,嘶——”


    房玄龄品着‘煎’字,叹道:“此人当真是鬼才!”


    【现今收录的全唐诗,接近五万首,全宋诗22万首,诗词太多,不再赘述。


    随着词语、韵律、格式的发展,古代的文章开始往冗词赘句上发展,朱元璋时,茹太素上书一万七千字的奏折,最后重点总结出来只有五百字,气得朱元璋直接给了他三十大板。


    大臣们咬文嚼字,苦的是当时的学生,宋往后的语言


    越发白话,而需要考核的内容却还是四书五经,所以,几百年前的小学生和我们当年上学时看文言文一样,都是满脸的呆滞。


    奥对,古代小学生和现代一样,也有月考,期中,期末考。


    就比如,明代的沈鲤制定的课程表,除正常讲课和学生写字外,还有‘每月朔望考’‘每岁腊月望日总考’。】


    说到这里,天音没忍住笑了两下,又假惺惺的补充道:


    【这可真是(干)太(的)惨(漂)了(亮),为他们点蜡。】


    汉朝


    看着天幕,刘彻顿了顿,有些无语。


    天音,下次你的幸灾乐祸,可以少点吗?


    唐朝()


    等了半天,最后等来一个小学生学习痛苦的李世民有些蒙。


    ?想看学做饭的兔子的《开局给汉武帝直播世界地图》吗?请记住[]的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就这?!


    天幕你绕这么大圈子,就是为了说学生一个上课学习难?


    李世民不理解,他对着长孙皇后吐槽道:


    “上学难有什么说的意义!”


    唐朝,邢国公府


    “这个后世人啊。”


    房玄龄有些哑然,他无奈的摇头,叹道:“总喜欢拿事情取乐!”


    听过上个视频的杜如晦适应良好,帝王陵墓都能被拿来玩笑,更何况这种事情?


    他笑道:“这‘视频’看起来本就是为取乐所做,不必多在意,倒是这考试,我觉着很有用处啊。”


    另处。


    杜如晦的儿孙不知道为何,突觉背后一凉。


    【开玩笑,除去学生倒霉之外,造纸术也推动了古代的剧作和小说发展,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元曲和四大名著,但造纸术在中国古代的影响,还不够颠覆,真正的变革,是在西方展开。


    中国古代对非‘关键’技术,不会采取保密措施,所以造纸术从魏晋南北朝开始传播至朝鲜,越南,日本,印度,乃至全世界。


    在此,阿拉伯人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他们将造纸术传到了欧洲,这个时间,是12~14世纪。】


    天音的语气突然没了之前的玩笑,而是带上了几分严肃。


    【13世纪,意大利人在蒙地法诺建立了第一家批量化生产的纸场。


    14世纪至17世纪,欧洲开始了文艺复兴。


    要知道,欧洲之前没有纸张,只能用牛羊皮书写圣经,书籍只存在于教会,如果不是造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