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 29 章 视频后续:前去军中(朝中讨论结束)

作者:学做饭的兔子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历史直播,从长城开始》全本免费阅读


    刘彻立刻高兴了。


    不管怎么说,五胡之乱,的确是压在他心里的一颗大石头。


    哪个帝王,想担一个亡国灭种的骂名?


    这简直是要刻在史书里,和商纣王、暴秦的始皇一样,遗臭千古!


    主父偃提出的这条新理由,实在是说到了他的心坎上。


    刘彻眯了眯眼睛,又想到一个新佐证:


    “这般说起来,朕和朕下一代,绝非是什么亡国之君。不然,卫青与去病,不会在后世得到如此褒赞。而且——”


    说到这里,刘彻有些得意:


    “天音在提到朕时,没有多少贬意,还是有些推崇的。”


    呃……


    几位心腹都别开了眼。


    天音在讲述卫青霍去病两位时,偶尔是提到了陛下。


    其声音透露的情绪上,也的确没有多少反感。


    可仅凭这一点给自己贴金。


    实在是有些过了啊!


    毕竟她可是提到了您在两位将军死后,还在打仗,还选错了将领,打输了!


    这可是明晃晃的不满。


    您到底从哪里听出来的,她对您很推崇?


    因为对方未曾直呼其名啊!


    刘彻眯了眯眼睛,心里有些得意。


    身居本朝的人,普遍会对前朝之人,没什么尊敬。


    对避讳,也不会怎么在意。


    就像天音再尊敬卫青、霍去病的功绩。


    也是直呼其名。


    而在提及自己上,她却一直在称朕的谥号。


    虽然刘彻对后世还是未知全貌,但仅凭天音放出来的救灾举措、人口,对待外戚,贵族,文人的态度。


    他便敏锐的察觉到,后世的政体。


    必然产生了极大的变化。


    更加的有……先贤之风。


    简单点说,就是对皇帝可能也没什么恭敬了。


    若非在意朕的功绩、对朕推崇,她早就同卫青,霍去病那般,直接直呼其名了!


    就像是现在一些人在议论秦朝时,经常也直呼嬴政啊!


    毕竟称呼为始皇,那就太抬举他了。


    这样来看,朕的功绩,在后世看来,应该不亚于卫霍二人。


    可惜不知道这天幕是否还会再出现。


    若是能说说朕的功绩,那该有多好啊。


    刘彻有些遗憾。


    他道:


    “罢了,数年之后的事情,暂且先别想了,再商讨下卫青提出的计策,应对匈奴才是要紧的事情。”


    这倒是。


    心腹们纷纷应合道:


    “是。”


    长安。


    光怪陆离的天幕,终于消失。


    看到自己没有受伤,也没有发生天塌地陷的事情。


    城中的百姓,胆子比较大的,也陆陆续续从家里走了出来。


    毕竟对于他们来说(),干一天活?()?[()]『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就有一天钱。


    不干?


    那就饿肚子吧!


    而除了这些受限于生存压力,不得不暂时忽略掉天幕影响的人。


    还有一些胆小的,被吓到的人,看天幕恢复正常,赶紧去找德高望重的老人解惑。


    又或者直接去那边巫觋,占卜吉凶。


    还有一些贾商,小贩。


    因为天幕发生时,太过于恐慌。


    丢了自己的摊子就跑。


    导致好多货物,直接丢在了路上,或者是无人看管。


    直接被人偷了去。


    此外,抢劫,偷盗,斗殴等事件。


    更是比以往多了数倍。


    好在,这些事件持续时间门并不长。


    随着官府下达命令,官吏出面调解。


    天幕造成明面上的影响,逐渐开始消散。


    至少没有发生死人的现象。


    至于底层的暗潮汹涌。


    一天之内,还是解决不了的。


    毕竟,只是维.稳,就让长安中低层的官吏,忙的脚不沾地儿。


    下面的人忙成狗。


    上面的人倒是可以轻松些。


    还有时间门五成群、聚在一起商讨如何应对天幕的事宜。


    能够上朝的那些官员,也不回家了。


    直接在官属里开吵。


    至于那些功勋贵族,各自按自己的圈子、利益,领头人,聚集起来。


    除了抱团的人,也有一些聪明人,谨慎的不发表任何意见。


    而是先回家,准备好好梳理今天听到的内容,再和幕僚商量,要如何处事。


    整个长安原本还算稳定的局势。


    因为天幕的到来。


    而变得风云诡谲起来。


    下午,卫青头脑有些胀痛的走出未央宫。


    不只是他,桑弘羊、主父偃,张汤。


    都没有好哪儿去。


    高强度的思考,实在是太耗费精力了。


    四个人都提不起来精神说话,互相告别之后,赶紧各忙各事。


    在这五六个小时中,卫青为自己争取到了进入军中的权力。


    按照大汉现在的制度,将军在日常是没有军权的。


    将军只能在


    战时由陛下任命,手握虎符,率领军队。


    京内只有校尉可以带兵。


    现在,卫青也拥有了特权。


    这种特权是模糊的,并没有确定下来,卫青能够领多少兵,带多少人。


    而是一个巧妙的,军中行走、挑选卫队的权力。


    这个权力看起来是很微小的。


    但涉及皇帝,卫青又是皇帝身边的近臣,这种权力就可以无限的扩大。


    就像是侍中这个职位。


    本质上来看,侍中干的活确实是很低下的。


    只是掌管皇帝的车轿衣物


    () 器物。


    但当陛下开始询问侍中国事(),而侍中提出的建议?()?『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真的可以影响皇帝抉择,甚至可以实施的时候。


    这个职位的隐形地位,权力,便越发大了起来。


    而如今,卫青便如同这个侍中一样,明面上没有什么。


    实际上权力大的惊人。


    当然,这种权力的来源是皇帝,而且它并不正规。


    “不怪司马迁会讨厌我啊。”


    看着宫墙,卫青轻声自嘲道:


    “如此行事,确实有佞幸之嫌……”


    卫青读书不多。


    毕竟早些年他不过是个马奴而已,哪有机会读书?


    也不过是近些年才有了学习的机会。


    而他其实很好学。


    正因为他好学,他才能明白,做佞臣有多危险!


    佞臣不如朝中大臣那样,有正式的任命,合理合规,百官承认。


    他们是依靠奉承皇帝,才获得的虚幻权利。


    这种权力来源于皇帝,一旦被皇帝厌弃,依靠皇帝得来的权力,自然会立马消失。


    而他之前得罪的那些人,也绝对不会放过他。


    所以,佞臣都没有好下场。


    要当能臣,有能力的大臣,才能活得更久一些。


    只是现在,卫青不得不当一段时间门的佞臣。


    而佞臣,也不是想当就能当的。


    皇帝的喜爱,从来都是有条件的。


    卫青清楚,皇帝对他的要求,便是要取得对匈奴的胜利。


    而他要是做到了这点,那便是从佞臣,转向了能臣。


    只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