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13章捷报打脸

作者:迪巴拉爵士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第713章捷报打脸


    从决定出兵开始,户部就没消停过。吕嵩更是忙的脚不沾地。大军只要有一日在外,这粮草就得不停的往北方转运。


    今日吕嵩终于得了清闲,却有人上门求见。


    “宫中对新安巷厚待太过,外面都有些看不惯。人说捧杀捧杀……”


    陈湛微笑着,吕嵩的目光从文书上缓缓抬起,看着他,面无表情的道:“长威伯家中无长辈,无亲人照拂产妇。那么谁来?”


    陈湛说道:“君臣君臣,先论君臣,方能再论亲情。”


    “蠢货。”吕嵩毫不客气的骂道:“那是别人家事,拿这等事来作伐,谁的主意?转告老夫的话……无聊!无耻!”


    陈湛平静告辞,走出值房,一个官员和他错身而过,进了值房后禀告道:“尚书,南京那边说,下一批粮草在集结中,不过要晚五日。”


    吕嵩的咆哮传来,“快马南下,告知南京,别说迟五日,一个时辰都不成!若是粮草延迟,老夫亲自南下,拿了那些狗贼的首级!”


    “是。”官员显然习惯了自家老大的这种作风,出来就一路小跑,“准备快马!”


    所有人都脚步匆匆,只有陈湛看着无所事事。


    他怔怔的看着这一幕,喃喃道:“怎地……不同了?”


    他走出户部,正好遇到一个相熟的官员,官员笑吟吟的道:“蒋庆之离了京师就飞扬跋扈,把严嵩也抛在一边。严世蕃为老父出头,给了他一刀。”


    “后续如何?”陈湛心中微动。


    “只等战报,若是不顺……那可就热闹了。”


    陈湛闭上眼,“必然会不顺。”


    “谁说不是呢!”


    官员笑的很开心。


    户部中,那些官吏来去匆匆,每个人都在为了大军的粮草而殚思竭虑,每个人都在为了大明的国运而竭尽全力……


    这个老大帝国从未被彻底打趴下的原因有很多,根植于骨子里的这种信念功不可没。


    ……


    “万众一心,这是开国时我大明将士所向无敌的原因。”


    兵部,王以旂拿着手中的一份文书,面色铁青的道:“大军在外征战厮杀,可却有人在背后捅刀子!”


    在场的官员们愕然,心想这是谁?


    户部忙碌,兵部相形之下显得清闲了些,但王以旂的火气却越来越大。


    “这份文书中说,长威伯无视众人建言,乃至于把元辅的告诫也抛之脑后,独断专行,擅自出兵!”


    王以旂冷笑道:“谁的建言?不外乎便是那些文官。老夫也是文官,还是兵部尚书,难道老夫没他们懂战阵?”


    侍郎吴华讥诮的道:“正如尚书所说,大军出击,本该万众一心,可这些人在干什么?这是非议!”


    有官员说道:“此事倒也简单,若是长威伯出兵取胜,那便是狠抽他们的脸。”


    什么辩驳,没必要。


    用战绩来说话。


    王以旂点头,“老夫对长威伯有信心。”


    但转瞬老王就进宫,先去直庐寻朱希忠商议。


    “安心。”老纨绔老神在在,“庆之用兵鬼神莫测,就俺答麾下那些棒槌,不过是送人头罢了。”


    “老夫有数了。”


    王以旂起身告辞,准备去求见嘉靖帝,刚准备转身,见朱希忠的桌子上有张纸,上面好像画了些什么……


    怎么像是大同那边的地形?


    而且还有敌我双方……


    在见到嘉靖帝之前,王以旂一直在想着此事。


    朱希忠那个老纨绔竟然这般勤勉?


    这不正常!


    “见过陛下。”


    王以旂行礼,嘉靖帝手中拿着奏疏,抬眸看着他。


    “大同那边传来几份文书,都是……说长威伯独断专行。臣不敢擅专,特来禀告陛下。”


    王以旂可以压下此事,但作为宦海老将,他知晓这些人一旦出手必然不简单,除去兵部之外,弄不好嘉靖帝这里也会接到奏报。


    嘉靖帝神色平静,王以旂心想果然如此,旋即怒火升腾,“陛下,长威伯领军在外,连陛下都不曾遥遥指挥,那些人何德何能,竟敢冲着他指手画脚?”


    道爷都不曾哔哔,你们一群见到俺答铁骑就腿软的蠢货,竟也敢非议长威伯用兵吗?


    嘉靖帝放下奏疏,“此事无需处置。”


    “是。”王以旂觉得道爷是要用事实来狠抽那些人的脸。


    “那些人的名字……”嘉靖帝指指黄锦。


    这是要秋后算账……王以旂大乐,觉得道爷果然是英明神武,他脱口而出,“陛下英明。”


    道爷淡淡的道:“看好兵部,出了岔子,朕不轻饶。”


    “是。”


    王以旂告退,黄锦把他送出去,说道:“大军在外,许多事陛下无法及时得知。”


    王以旂闻弦知雅意,“老夫会每日把军报送来。”


    以往道爷对军报没什么兴趣,只要结果。


    这次却不同。


    是因为国战的缘故?


    王以旂缓缓在宫中行走,突然想到了朱希忠的那张纸。


    嘴里对蒋庆之信心满满,可实际上却在暗自担心。


    朱希忠如此,陛下也是如此!


    老夫呢?


    回想起最近自己的火气,王以旂苦笑,原来老夫也是如此。


    他看着北方,叹道:“捷报何时能到?”


    哒哒哒!


    马蹄声在官道上急促穿来。


    驿站中,驿丞只是听了马蹄声就喊道:“准备换马,准备食水,要快!”


    一个驿卒慢了些,被驿丞一脚踹开。


    驿丞亲自把马牵出来,骂道:“这是加急,若是慢了半分,那人必死无疑。”


    驿卒揉揉屁股,“那是他的事儿啊!”“草泥马!”驿丞面色铁青,指着驿卒说道:“不知晓大军正在北方厮杀吗?这是谁的事儿?狗东西,回头就滚!滚的远远的。”


    马蹄声在外面刚一停住,就有人喊道:“备马,准备食水。”


    “都有。”驿丞冲出去,扶着一个信使进来,“快,给他温水,加盐了吗?”


    “加了。”


    一碗温水送来,驿丞亲手端给信使,信使就着他的手喝了几大口,驿丞回身,“包子!”


    一个大包子送来,驿丞说道:“就着水吃快些,省的在马背上颠簸伤胃。”


    信使几口吃了大包子,把最后的盐水喝了,接过干粮水囊,牵着马小跑出去。


    “对了,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驿丞忍不住问道。


    信使上马,催动马儿开始加速,他在马背上回头,“好消息!是捷报!”


    “阿弥陀佛,漫天神佛护佑大明!”


    请...您....收藏_6191书1吧(六\\\九\\\书\\\吧!)


    驿丞闭上眼,一脸虔诚的祈祷。


    “小人……”挨了一脚的驿卒过来请罪。


    “驿站看似不起眼,却连着京师与天下各处。岂能轻忽?”驿丞冷冷道:“你这等坏了心思的人不能用。回吧!”


    驿卒苦苦哀求,驿丞坚定摇头。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强盛,不是靠几个人,也不是靠一群人,而是靠这个天下的每个人。


    当每个人都能齐心协力时,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势头必将不可阻挡。


    当信使看到京师城门时,正好一群读书人出城秋游。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有小谢又清发。俱怀逸之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一个读书人摇头晃脑的吟诵诗词,有人笑道:“王兄这是愁绪万千呐!”


    “正是如此,在下愁的是北方战局。有人说那蒋庆之独断专行,连严嵩都不放在眼里。狗咬狗是热闹。可这是大战呐!此人竟然不顾大局……若是战败,后果不堪设想。”


    马背上的信使听到了这话,顿时大怒,“闪开!”


    一群读书人堵在城门那里,闻言有人骂道:“贱狗奴……”


    皮鞭挥舞。


    啪的一声!


    读书人捂着脸惨嚎,信使策马从他们中间疾驰而过,骑术之精湛,令几个准备来维持秩序的军士不禁暗自叫好。


    “拦住他!”有人回身喊道。


    几个军士有意无意的挡住了他,其中一人说道:“那是急报,别说是抽一鞭子,就算是撞死了也是白撞!”


    “何人闹事?”就在读书人们准备闹腾时,一个百户过来。


    军士把事儿说了,百户冷冷道:“那是加急军报,别说是诸位,就算是阁老见了也得避让。”


    几个读书人面面相觑。


    那个挨抽的读书人咬牙切齿的道:“去打听打听,看看是什么军报。”


    “是了,蒋庆之不听劝阻出战,消息也应当来了。”


    “走,去问问。”


    直庐,一个小吏冲进值房。


    “小阁老,大同急报!”


    “人呢?”严世蕃霍然起身。


    “被带去了陛下处。”


    “走。”严世蕃急匆匆走出值房,对面崔元正好走出来,“东楼。”


    “知道了?”


    “嗯!”


    “希望是好消息!”


    “定然是好消息。”


    信使被带到了永寿宫。


    “陛下,紧急军报!”


    黄锦进来禀告。


    正在看奏疏的帝王缓缓抬眸,“传。”


    信使被带进来,大气都不敢出。


    他行礼后,拿出了文书。


    黄锦接过,检查了一番封印后,说道:“并未动过。”


    “陛下,兵部王以旂求见。”


    “陛下,严寺卿求见。”


    “陛下,成国公求见。”


    黄锦用小刀弄开军报,随即递给嘉靖帝。


    嘉靖帝点头,外面几个重臣鱼贯而入。


    都眼巴巴的看着嘉靖帝手中的军报。


    最好是蒋庆之小挫……严世蕃双手拢在袖口中,暗自握拳。


    定然是大胜,大胜……朱希忠目不转睛的看着军报,若非理智还在,怕是会冲过去劈手夺过来。


    王以旂深吸一口气,准备的几手准备都在脑海中闪过。


    嘉靖帝缓缓抬头。


    神色依旧平静。


    但!


    握着玉锥的手猛地发力。


    帝王缓缓开口:


    “长威伯大败俺答大将林思源,斩首三千余,筑京观于大同西北!”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