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94章带队的是蒋庆之

作者:迪巴拉爵士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第694章带队的是……蒋庆之


    清晨,孙重楼早早就醒来了。一个更夫正在蒋庆之驻地外的巷子里缓缓而行。


    “时辰差不多了吧?”更夫看了看天色。


    驻地里,孙重楼已经出了卧室。


    他伸个懒腰。


    “少爷,起床啦!”


    刚准备喊时辰的更夫被这声呐喊惊到了,一屁股坐在地上,“天神,有鬼啊!”


    更夫连滚带爬的跑了,此后没事儿就和人说自己那日凌晨在长威伯驻地外遇到厉鬼的事儿。


    随后他亲眼目睹了长威伯和厉鬼大战三百回合,最终长威伯一招险胜。


    渐渐的听者如潮,更夫终于发现了自己的说书天赋,丢掉更夫这个很有前途的职业,摇身一变,变成了大同镇赫赫有名的说书先生。


    而他所说的故事,无一例外的都和蒋庆之有关。


    “那一年啊!长威伯进了大同城,没多久,就听闻马角寨被敌军攻打……”


    ……


    “叫魂呢!”


    蒋庆之扯着嗓子喊道。


    昨夜他挂念有孕的妻子,直至子时中才睡。


    起床,推门出去,蒋庆之就看到了两个黑影,下意识的一脚踹去。


    “啊!”


    尖利的惨叫声中,蒋庆之发现是女人。


    两个侍女互相扶着站好,狼狈的低着头。


    “奴二人奉命来服侍伯爷。”


    “谁让你等来的?”蒋庆之问道。


    其实不用问,能通过徐渭和莫展等人的审视,必然是张同。


    “是……张总兵。”


    “狗曰的张达,别的没学会,就特娘的学了这一手。”


    蒋庆之骂骂咧咧的,“回去告诉张达,回头让他自己来伺候老子!”


    两个侍女狼狈回到总兵府……蒋庆之抵达当日,张达就准备把宅子腾出来给他暂住,蒋庆之却断然拒绝,选在总兵府不远处的一处空置民宅落脚。


    宅子的主人听闻是长威伯要住,屁颠屁颠的赶来,发誓这宅子此后就是伯爷在大同的别业,啥时候都能入住。


    蒋庆之自然不会干这等事儿,但由此可见城中军民此刻的忐忑心情。


    吃了早饭,张达来请罪。


    “没事儿少琢磨这些有的没的。”蒋庆之蹙眉道。


    “是。”在孙重楼幸灾乐祸的目光中,张达干笑着应了。


    “到了你这个地步,想升迁难上加难。难道去做兵部尚书?”蒋庆之指出了张达如今的尴尬处境。


    “伯爷神目如电。”张达苦笑,“我从军多年,在大同也数年。如今却不知将来何去何从。”


    “将来。”


    蒋庆之拿出药烟,“武人就该沙场觅功勋。”


    “总不能在九边一辈子吧!”张达显然是静极思动了,过来熟稔的为蒋庆之点燃药烟,正好徐渭过来,见状笑道:“石头,入伙烟啊!”


    孙石头没精打采的道:“老张跟少爷比你早。”


    “谁说在九边一辈子?”蒋庆之吸了一口药烟,“北边,南边,天下之大,何处没有用兵的机会?”


    “伯爷是说……以后大明要主动出击?”张达眼前一亮,


    “为何不能?”蒋庆之率先走出大门,“寇可往,我亦可往。”


    张达搓着手,“若是有去塞外犁庭扫穴的机会,伯爷可别忘了我老张。”


    徐渭笑了笑,他知晓张达在蒋庆之的眼中守成有余,进取不足。若是大军出征,蒋庆之不会建言让张达独领大军。


    “塞外有什么好。”孙重楼吃着肉干,徐渭逗他,“那你说哪里好?”


    “倭国。”


    “倭国?为何?”


    “少爷说什么……倭国女人最是柔顺,让干啥就干啥。”


    卧槽!


    孙重楼!


    蒋庆之看了孙重楼一眼,发誓晚些收拾这个家伙。


    柔顺?


    张达下意识的想,莫非自己安排的两个侍女不够柔顺,这才被伯爷拒绝?


    就在他琢磨这事儿的时候,总兵府到了。


    尤青急匆匆的出来,见到蒋庆之行礼,“伯爷,有被掠走的百姓逃了回来。”


    “哦!”这是个打探敌军消息的好机会,蒋庆之当即令人把那些百姓叫来。


    十余男女被叫了来,看着颇为可怜。


    “见过伯爷。”


    得知是蒋庆之后,十余百姓不是欢喜,而是跪下大哭。


    “这是……”


    张达蹙眉看了带着百姓进来的小吏一眼。


    一个男子抬头,“伯爷,俺答那些人,他们……他们不是人,是畜生啊!”


    蒋庆之一怔,“发生了何事?”


    一个妇人抬头,眼珠子发红,“奴的孩子啊!伯爷,他们活生生的烧死了奴的孩子!”


    “还有小人的妻子,被他们蹂躏致死,那些畜生还强迫小人在旁观看,小人……”


    十余百姓的哭嚎声令大堂内的文武官员们面色铁青。


    武人无能,以至于百姓被掳走。


    文官无能,以至于国势衰微。


    蒋庆之面色发青,“确定是林思源所部?”


    “是。”小吏说道。


    “他们在何处?”蒋庆之问。


    一个百姓说道:“就在大同西北外十余里,小人愿意带路。”“西北十余里……”蒋庆之眯着眼。


    “林思源这是要去何处?”有人分析,“难道那边是俺答主力?”


    “不,巴尔斯的前锋。”有人说道。


    “伯爷。”胡宗宪进来,“赵文华来了。”


    这个鸟人来干啥?


    蒋庆之此刻胸中都是怒火,赵文华进来后,他问道:“元辅让你来何事?”


    这厮是吃火药了……赵文华不满的道:“元辅让本官前来告知长威伯,在大军到来之前,需谨慎行事。”


    老元辅的态度透过这句话就看出来了,稳,再稳!


    稳字当头。


    严嵩这是吃饱撑的……蒋庆之的怒火猛地一提,徐渭干咳一声,“伯爷知晓了。”


    赵文华发现气氛不对,“可是有事?”


    一个文官说道:“有百姓被虐杀。”


    “大战当前,此等事先搁置。”赵文华随口道。


    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无一错版本!


    “此地是你做主,还是本伯?”蒋庆之的怒火突然迸发。


    赵文华一怔,刚想反驳,却见蒋庆之身后的孙重楼不怀好意的看着自己。


    娘的!


    这是军中,是战时。


    赵文华想到了出发前严世蕃曾提醒过自己,莫要给蒋庆之收拾你的机会。


    他脊背汗湿,随即默然。


    “斥候马上去哨探。”


    蒋庆之吩咐道。


    随后他问了大军情况,得知两日后抵达,便说道:“告知元辅,大同无事。”


    赵文华却不走了,说是要留在大同为严嵩打前哨。


    蒋庆之随他,赵文华出了总兵府后,就去见了黄茂。


    “蒋庆之跋扈。”黄茂一见面就毫不犹豫的表露了立场。


    “此人一贯如此。”赵文华刚吃了瘪,冷笑道:“不过元辅随即就会赶来。”,他看着黄茂,意味深长的道:“许多时候,势单力孤的总是会吃亏。”


    黄茂抚须微笑,“元辅德高望重,本官一向是敬佩有加。”


    赵文华微微一笑,“本官来之前,元辅曾交代,让本官与黄藩台好生亲近亲近。”


    “哦!”黄茂笑道:“来人。”


    随从进来,黄茂吩咐道:“准备酒菜,为通政使洗诚尘。”


    “这是战时……”赵文华犹豫了一下。


    此人色厉内荏,果然不是干大事儿的……黄茂知晓赵文华是慑于蒋庆之的态度,担心被抓把柄,“通政使放心,蒋庆之此刻没工夫搭理咱们。”


    “你是说……”


    “那些百姓被虐杀,蒋庆之若是坐视不理,回头把消息传到京师……”


    不等蒋庆之派出的斥候回来,就有斥候带来了一个坏消息。


    “林思源所部围住了马角寨。”


    张达面色难看,“伯爷,长新寨丢了之后,马角寨就是大同外围的最后一只眼。”


    “这厮果然是不死心!”尤青说道:“若是再让他拔出来马角寨,此战咱们就成了瞎子。”


    “伯爷,下官愿领军前去救援马角寨!”


    “下官愿往!”


    几个将领主动请缨。


    就在此时,蒋庆之派去的斥候回来了。


    “伯爷,那些百姓就在西北那边,距离大同十三里。”


    带着被掠的百姓必然走不快。


    “多少人马押解。”徐渭问道。


    斥候说道:“六百余骑,随行的还有百余大车,带着的都是劫掠而来的东西。另有不少牛羊。”


    这特么就是匪徒啊!


    “伯爷,动手吧!”尤青说道。


    蒋庆之缓缓看向众人。


    “马角寨……要保住。”


    这是必须的,否则对士气打击太大。


    “尤青。”蒋庆之点将,“你领军前去救援马角寨,记住,莫要激进。”


    “领命!”


    尤青行礼,随即告退。


    “伯爷,下官愿前去救援那些百姓。”有人请缨。


    蒋庆之看了他一眼,“本伯亲自去。”


    张达犹豫了一下,“伯爷,要不,下官去?”


    这是婉转的建言:您是统军大将,犯不着亲自出马吧!


    “不把那些畜生弄死,老子心中不安!”


    蒋庆之眸子里都是杀机,“京观也该增添些新货色了。”


    ……


    “什么?蒋庆之率军出击了?”


    赵文华和黄茂喝了一顿酒,一觉睡到了下午。


    “是,说是去解救那些被掳走的百姓。”


    赵文华爬起来,“义父让他谨慎,谨慎,这厮却置之不理。来人,赶紧去禀告元辅,就说蒋庆之擅自出击……”


    ……


    大同城外,明军骑兵正在驱逐一股敌军斥候,敌军斥候拼死冲杀,逃走了数骑。


    “去禀告都督,大同出了千余骑兵,往西北方向去了,带队的是……蒋庆之!”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