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564.第563章大明需要文理双修

作者:迪巴拉爵士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第563章大明需要文理双修“从头操练?”颜旭愕然。


    “对,从头操练。”


    蒋庆之吩咐道:“把那些东西弄进来。”


    一辆辆大车驶入营地,随后卸货。颜旭过去看了一眼,“是木棍子?”


    “每人一根。”蒋庆之说道:“马上就换。”


    颜旭嘴唇动了动,最后还是没敢询问,“领命。”


    “伯爷为何不解释呢?”有护卫不解的道。


    孙不同说道:“军中令行禁止,上面让你去死,你唯有去死。这才是虎贲之师。伯爷这是在考验虎贲左卫!”


    每人都分到了一根木棍子,随即各种声音都出来了。


    “这是要咱们拿着木棍子去厮杀?”


    “那咱们从此是练棍法?”


    直至陈堡带着执法队出现,这些声音才消失。


    “可惜了。”陈堡遗憾的看着这些行走的五十文……按照蒋庆之吩咐,从今日起,抓到一个犯错的,赏执法队五十文。


    “列阵!”


    当蒋庆之久违的出现在阵列之前,所有人都心中一凛。


    阵列齐整,而且和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是紧密阵型,几乎是一个挨着一个。


    “举起木棍!”


    蒋庆之亲自示范。


    将士们有些陌生的跟着学。


    蒋庆之回身,蹙眉,“把木棍子举到眼前,看那里,前后两个凸起,对,三点一线……什么?不懂三点一线?”


    从头来过说来简单,可做起来却很是繁琐。


    蒋庆之从三点一线开始教起,到模拟扣动扳机。


    “第一排后撤!”


    “第二排上前!”


    “举枪!”


    “放!”


    “后撤!”


    “轮换要快,在沙场上但凡慢了一瞬,敌军的骑兵就能用长刀割了你等的脑袋!”


    蒋庆之折腾了半天,欣慰的看着有模有样的阵列,对徐渭说道:“比我想象中的要快许多。”


    徐渭笑道:“我虽不懂战阵,可也知晓触类旁通。文章写得好,学别的也就学得快。”


    蒋庆之想到了以后有句话,叫做什么学好了八股文章,什么吟诗作词,随便就有。


    若是那些读书人把这等劲头用在攀登科技树上,这个民族何至于此?


    这不是人种不够聪明,不够进取,而是思想被束缚住了。


    而这个束缚有个名字,叫做……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回家的路上,蒋庆之路过一家私塾,听着里面的读书声,他不禁微微摇头。


    “从一开始就错了。”


    从束发受教以来,孩子们学的都是什么玩意儿?


    都是修心、修身的东西。


    也就是文科。


    而这个大时代需要的是什么?


    理科!


    蒋庆之看着那些摇头晃脑读书的孩子,轻声道:“大明需要的是文理双修!”


    “这是……”先生看到了他们一行人,出来行礼,抬头后,“是长威伯。”


    先生随即变脸,冷漠的道:“不知长威伯有何见教?听闻墨家对世间万物有自家认知,在下请教……”


    蒋庆之一怔,心想这位老先生为何敌意这般重?


    “先生!”


    这时几个读书人过来,手中提着礼物。


    “文志?”先生笑道:“你不是在准备明年的春闱吗?为何有空来这里?”


    为首的读书人叫做钱正,他说道:“许久未曾见先生,正好弟子有些疑惑想请教先生,便来了。对了,听闻有人请先生出山做事?”


    先生点头。“那些人蝇营狗苟,老夫不屑与之为伍。”


    钱正笑道:“先生当年曾与大儒辩驳,令其掩面而去。那些人因此疏离了先生许久。怎地,如今又上杆子来求先生……可是有难处?”


    钱正看了蒋庆之一眼,眼中有些傲然之意,“苏州府那事之后,京师士林士气低迷,那些人想请老夫出山,便是看中了老夫的名头,想让老夫帮他们对付那位。”


    “蒋庆之此次在苏州府干的事儿太过血腥,说实话,弟子闻讯后也颇为惊讶。拿人也就罢了,竟然当场枭首十余人……难怪京师不少人说他是屠夫。”


    钱正缓缓看向蒋庆之,“这位是……”


    “在下便是你口中的那位屠夫!”蒋庆之淡淡的道。


    钱正:“……”


    “老夫王庭相!”先生拱手,“书院辩驳时,老夫曾见过长威伯,那日长威伯以一己之力令众大儒无言以对,老夫回来后沉思许久,觉着长威伯的说法有些偏颇之处。”蒋庆之点头,“请说。”


    王庭相说道:“长威伯说我儒家只说不做,可我儒家做的是心。”,他指着心口,“万事皆由心而发……”


    啧!


    听到这个,蒋庆之不禁就觉得牙痛,他觉得这位老先生和唐顺之估摸着会有共同语言。


    “……心不正,则国不稳。我儒家教化天下,君臣父子,官民秩序一定,如此王朝稳固……而墨家只知晓打造器物,再强大的器物,可能抵御人心反复?”


    王庭相从容说道:“就算是手握无上利器,可人心不正,也只会沦为藩镇与野心家作乱的工具。长威伯以为然否?”


    老夫子后面这番话让本想离去的蒋庆之动了心,他微笑道:“在我看来,儒家乃是文,可对?”


    王庭相点头,“正是如此。”


    “那么墨家是工。”


    “正是。”


    “文,教化天下。可要强盛大明,需要的是什么?工!”


    “非也,人心教化,则国稳固……”


    “可如何抵御外敌?”蒋庆之目光炯炯的道:“难道也用人心,用教化?千年以降,汉唐是用刀枪教异族做人,而前宋却是用赔款来消灾,最终难免被一阵毒打,从汴京滚到了南方苟延残喘。先生何以教我?”


    王庭相说道:“君贤明,臣尽心,整顿军队就是了。”


    钱正说道:“上次清洗京卫,先生就说此乃正道,对那些反对之人嗤之以鼻。”


    蒋庆之的兴趣越发浓郁了,“异族有铁骑,有野蛮,令九边将士闻风丧胆,那么,儒家对此可有办法?”


    王庭相干咳一声,就在蒋庆之等着老夫子的糊弄时,只见他叹息一声,“难。”


    能主动说出难这个字,令蒋庆之不禁多了几分敬意,“二十年前佛朗机人在广州外海与我大明水师厮杀两场,坚船利炮令我水师震怖。儒家可有解决之道?”


    王庭相仔细想了想,蒋庆之说道:“王先生从小读书学的都是文,对于此等工事怕是一无所知吧?”


    王庭相叹息,“正是。不过……”


    不过什么?


    钱正见先生局促,忍不住反驳,“此事自然有工部,有工匠去为之。我等教化人心就是。”


    “匠户乃贱籍,且统御他们的乃是儒家子弟,他们懂工事否?外行人统御内行,且做事的都是贱籍,你觉着如此构架,可能改变现状?”


    钱正说道:“只要朝中重视,在下以为不是问题。”


    “可朝中衮衮诸公在忙什么?”蒋庆之反问。


    钱正说道:“辅佐君王治理天下。”


    “非也!”蒋庆之说道:“他们忙着争权夺利,忙着蝇营狗苟为自家捞好处。另外,不是没人看出火器的犀利之处,可朝中群臣为何视而不见?是眼光狭隘?不,是因他们不懂!”


    蒋庆之看着王庭相,“遇到不懂的事儿,他们不是说躬身去问,去学,而是把头抬起来,倨傲的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他们为何视而不见?是因倨傲,是因心虚!”


    “他们倨傲什么?从小……”蒋庆之指着课堂里那些好奇看过来的孩子们,“从小他们就被灌输儒学至高无上,当遇到麻烦时,他们自然会想着从圣贤的文字中去寻求答案。若是寻求不到,他们便会无计可施……可却放不下身段,于是便把事儿丢在脑后……”


    蒋庆之轻声道:“前宋国势式微时,那些文人可有法子?没有。他们是如何做的?装作不知晓……宁可等死,也不肯做出一点改变。”


    王庭相反驳:“前有范文正,后有王安石,我儒家也有仁人志士。”


    “可谁赞同,谁反对?”蒋庆之看着他,“谁在反对?”


    王庭相默然。


    “先生准备把这些孩子教导成什么模样?依旧是从圣贤书中去寻觅钱财,寻觅名利欲望吗?”


    “老夫教导弟子……”


    蒋庆之不知今日是怎么了,格外咄咄逼人,“书中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在教孩子什么?教他们……”,他指着那些看着依旧纯真的孩子,“这是在教他们,读书便是为了功名利禄,为了钱财,为了金钱美女……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出仕,他们脑子里会想什么?想着去捞钱,去享乐,去嫖妓……就特么不会想着去为这个大明做些什么!”


    “伯爷!”徐渭从未见过这等愤怒的蒋庆之,轻声干咳。


    蒋庆之的怒火却抑制不住了,在苏州府见到的那一切,让他怒不可遏,那些怒火一直压抑到了现在。


    “你等口口声声说什么君子,说什么家国天下。可看看那些孩子。”蒋庆之招手,没孩子答应他,他就问:“你等为何读书?”


    王庭相回头。


    钱正等人抬头。


    蒋庆之说道:“谁来回答,不许说假话,那么……今日给他放假。”


    他看了王庭相一眼,王庭相点头,一个孩子举手,“要挣钱。”


    另一个孩子回答,“要娇妻美妾。”


    “要让爹娘过上好日子。”


    “要做人上人……”


    听到能放假一日,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回答着。


    终于,一切安静了下来。


    王庭相仿佛老了十岁,佝偻着腰,“竟无一人为了这个大明吗?竟无一人……为了这个大明吗?”


    “老夫错了?”


    “还是……”王庭相回身,“长威伯……”


    可蒋庆之早已没影了。


    “先生。”钱正扶了他一把,“后面再慢慢改吧!”


    “老夫一直困惑于为何我儒家弟子一朝出仕便如狼似虎,哪怕不出仕,在地方为豪强,也多为祸一方,今日终于有了答案。老夫……走!”


    王庭相甩开弟子的手,“去新安巷!”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