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086章您欢喜吗

作者:迪巴拉爵士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第1086章您欢喜吗


    嘉靖三十一年,注定是个纷乱的年份。


    蒋庆之南下,把整个南方搅成一锅粥,天下沸腾,京师反而格外的平静。


    直至蒋庆之回京,那些沉寂了许久的暗流猛地涌动,京师气氛骤然一边,杀气连塞外的俺答都感受到了,嘲笑说蒋庆之枉自为名将,却沦为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让他想到了前宋的狄青。


    蒋庆之回京后,窦珈蓝一案引发了宗室暗流。


    京师诸多反对势力正虎视眈眈盯着蒋庆之,等着他开口建言征伐倭国。


    这是双方角力的点,也是儒家和肉食者们在南方阻截新政失败后,选择的反击方向。


    这是一个巨大的漩涡。


    而现在,窦珈蓝就不知不觉的被卷了进来。


    刑部牢房中,窦珈蓝呆坐在全新的床铺上。


    她一直怀疑父亲的死因,一个意志力被赌瘾摧毁的男人,而且是在逃亡路上,怎么可能正面迎敌?


    可窦信身上所有的伤口……十余道伤口都在身体正面。


    她仔细查过,父亲的虎口有裂痕,也就是说,在最后的时刻,他依旧握着自己的长刀和对手厮杀。


    他的胸前被喷溅了不少血,可见对手也没讨好。


    很古怪的是,现场却没有留下对手的血迹。


    仿佛那些追杀窦信的人连同厮杀的痕迹都消失了。


    窦珈蓝在锦衣卫特地去学了些刑侦方面的知识,这才恍然大悟,知晓那不是第一现场。也就是说,窦信被杀后,凶手把他挪到了那条小巷子里。


    窦珈蓝知晓,父亲的死不简单。


    她处理完父亲的丧事,母亲托人传话,问她是否愿意去自己改嫁的那户人家。


    窦珈蓝自然不会去,她去了锦衣卫。


    要想查明父亲的死因,唯有进锦衣卫一途。


    但锦衣卫从未有过女子,别说是锦衣卫,放眼整个大明,从官府到军中,一个女子也无。


    窦珈蓝觉得此事万无可能,她想以此为由,哪怕在锦衣卫为那些人打杂帮厨都行。


    她需要的只是一个在锦衣卫做事儿的身份罢了。


    有了这个身份,她就能慢慢接触此事,一步步去查找原因。


    但没想到的是,陆炳竟然答应了。


    后来她知晓了陆炳的性子,对父亲的死因越发怀疑了。


    一个善于骑墙,善于谋身的锦衣卫指挥使,怎会收纳一个女子进锦衣卫?


    陆炳知情!


    窦珈蓝拼命想接近陆炳,可她发力过猛,陆炳察觉到了什么,渐渐的疏远了她。


    正好嘉靖帝令锦衣卫去查访自己的舅父,陆炳便把事儿交给了窦珈蓝。他本以为这事儿大概要弄了好几年,没想到窦珈蓝南下没多久就找到了蒋庆之。


    但天随人愿,不想见到窦珈蓝的陆炳根据道爷的吩咐,顺手把窦珈蓝送给了蒋庆之。


    这些年窦珈蓝在新安巷中一直沉默着。


    护卫们有假期,按照蒋庆之的安排,十日有一日假期。当值时窦珈蓝会琢磨父亲的死因,休假时便去查探此事。


    就这么时光荏苒,就这么渐渐的找到了些痕迹。


    那日去德昌侯府,窦珈蓝本想寻机潜入,没想到孙营竟然想见她。


    这不是瞌睡来了送枕头吗?


    窦珈蓝心中暗喜。


    等见到孙营喝的半醉,窦珈蓝越发欢喜了。孙营开口调戏她,窦珈蓝不怒反喜,用冷冰冰的态度激怒了孙营。


    果然,孙营在酒意的驱使下说出了那番话。


    经过多年的查找,窦珈蓝有九成九的把握父亲是死于孙营之手。


    加上那番话,十成十!


    ——你爹,死在本侯的手中!


    那一瞬,多年的艰辛一下涌了上来。


    当年的慈父……后来的赌徒。


    家破人亡。


    一瞬间,窦珈蓝忘掉了所有利害关系。


    她只想杀人。


    于是怒而一刀。


    牢中的阴影处,有狱卒的声音传来。


    “……长威伯大怒,令人抄了德昌侯家的赌坊,亲自带着骑兵冲进了侯府,令人拷打德昌侯的几个儿子和管事,惨嚎声整条巷子都能听到,说是连巷子里最凶的狗都缩在自己窝里不敢动弹……”


    窦珈蓝抬头,眼神有些茫然。


    “伯爷?”


    刚开始被送给蒋庆之时,窦珈蓝是极为不情愿的。


    她本以为自己会在新安巷格格不入,没想到蒋庆之却把人丁稀少的伯府经营成了一个令人不舍的大家庭。


    优渥的待遇,亲如一家的气氛……这一切令家破人亡的窦珈蓝倍感亲切。


    杀孙营的那一刻,窦珈蓝脑海中想着的是亡父,可接下来想到的却是伯府。


    那种不舍的情绪让窦珈蓝有些迷茫。


    为父报仇这个念头支撑着她走到了今日。


    按理她该释然了。


    该死就死,死亡对她而言不是折磨,而是解脱。


    可窦珈蓝心中的不舍之意却越发浓郁了。


    我这是怎么了?


    窦珈蓝不解的抬头。


    “……长威伯放话,当年窦信之死乃是殉职,谁能找到凶手,两万钱。啧啧,两万钱呐!”


    “话说那窦珈蓝只是个护卫,如今长威伯位高权重,却为了家中一个护卫大动干戈,这不对吧?”


    “是啊!连我都听闻最近朝中许多官员正准备给长威伯当头一棍,他不去应对即将到来的麻烦,反而为了护卫大打出手,啧!让人不解。”


    一个狱卒走出从阴暗出走出来,见窦珈蓝在发呆,便叹息,“你倒是个有造化的。”


    按理杀人重案,而且杀的还是个侯爵,刑部就该紧锣密鼓的讯问凶手,可自从波尔来过一次后,刑部就把这事儿撂下了。


    不,是把事儿丢给了大牢。


    大牢这边哪敢讯问窦珈蓝,但样子是要做一做的,于是便每日三次问话。


    狱卒照例问话:“窦珈蓝,杀德昌侯之事,你招供的可是实话?”


    窦珈蓝突然笑了。在这死寂沉沉的大牢中,每个人的心境很难阳光。


    这一笑,让狱卒感受到了生机和光明。


    这是第九次问话,前面八次问话窦珈蓝都是一言不发。


    狱卒也习惯了,转身就走。


    “孙营意欲对我用强!”


    窦珈蓝不开口,那么就只能当做是杀人案来处置……不开口就是认罪。


    该如何处置按律就是了,连蒋庆之都没法出手相助。


    这些狱卒见多了各等人犯,知晓窦珈蓝这等状态就是一心求死。


    人犯没了求生的意志,长威伯在外面折腾也是白搭不是。


    狱卒身体一震,缓缓回身。


    “你说什么?”


    “德昌侯孙营对意欲对我用强!”


    一个男人对女子用强,女子在反抗中失手杀了他,有罪不?


    无罪!


    不但无罪,官府还得为这等烈性女子披红带彩,大肆宣扬一番。


    窦珈蓝对于刑部来说就是一个大麻烦,打不得,问不得,外界无数目光在盯着刑部,甚至不少人令人带话,让刑部钉死窦珈蓝的罪行。


    刑部自然不敢答应,多方施压之下,从尚书到小吏都为之焦头烂额


    最后尚书没办法,便说按律办事,如此两边都不得罪。


    可窦珈蓝不开口,这案子没法审啊!


    大牢这边便承受了所有压力,这个狱卒被安排来每日问话,他觉得自己最终会成为替罪羔羊,整日萎靡不振。


    尚书说了,谁能查清此案,重赏,升迁不在话下。可刑部上下没谁愿意去争抢这个注定拿不到手的功劳。


    老子没听错?


    狱卒缓缓回身,“窦百户……”


    “孙营说先父死于他手,并意欲对我用强,我……冤枉!”


    这是!


    我特么竟然破案了?!


    “案子破了!”


    在刑部大牢的欢呼声中,德昌侯府的大门被打开,大车余贯而出。


    “都是钱财!”


    外面围拢了不少人,大多身穿儒衫。


    “蒋庆之跋扈,他的护卫杀了德昌侯,这厮不说缩着尾巴做人,竟敢带着人马抄了侯府。”


    “这便是权臣呐!”


    “我等当为德昌侯鸣冤!”


    “正是。”


    就在外面暗流涌动时,马松出来了。


    他拿着一张纸,看了一眼。


    然后冲着那些儒衫男子笑了笑,轻蔑的道:“这些人是想顺势攻讦长威伯吧!”


    身边将领说:“定然是。”


    马松摇头,“自找苦吃,走,进宫复命。”


    到了永寿宫,道爷却不在。


    马松跟着内侍一路到了偏殿,内侍进去禀告,稍后出来说:“陛下让你进去。”


    马松微微垂眸进了偏殿,不经意就看到了墙壁上的一幅画。


    画中的女子神色慈祥,画前的帝王负手而立,眸色沧桑。


    “陛下。”


    “说。”


    “长威伯令我等拿下了德昌侯府一干人等,拷打后得知……”


    马松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当初陛下曾说权贵在军中关系盘根错节,当斩断。德昌侯……在军中关系颇多。侯府在各地开了不少赌坊,靠的便是各地卫所在维护。”


    这玩意儿有些像是后世的连锁店,但赌坊没有后台护着最容易出事儿。那些疯狂的赌徒输红眼了,什么事儿都干得出来。每家赌坊若是严查,那些阴暗之事能让人脊背发寒,对人性再无信心。


    不斩断权贵们伸向军中的手,大明军队会蜕变成什么样?


    沦为臣子们的打手,帝王的敌人。前汉末年的教训足够深刻。黄巾之乱后,各地军队就掌握在了那些臣子手中,帝王成了摆设和傀儡。


    彼时道爷和臣子争斗许久,他想动手,可才将露出这个意思,就遭到了军中将领的群起反对。


    这是谁的军队?


    道爷不寒而栗,于是便着手斩断外界伸向军中的黑手。可还刚开始,就被各方阻击,没多久就发生了宫变之事。


    “德昌侯安排了两个女子进宫,一人是家中管事的远房亲戚,当年宫变之事,便是那个女人带的头。”


    “锦衣卫查探此事,其中一个百户已经查到了侯府管事那里,孙营察觉,便令人杀了那个百户,处死了管事……”


    “那个百户……”


    “便是杀了孙营的那个女百户的亡父。”


    “朕知道了。”


    “奴婢告退。”


    “陛下,陆指挥使求见。”


    “臣陆炳,见过陛下。”


    “说。”


    “陛下,长威伯令人送来消息,当年宫变之事,起头的便是德昌侯孙营。宫中有人接应,另外,还有两户人家涉案,臣请示陛下……”


    “抄家,拿人!”


    “是。”


    道爷看着画像中的母亲。


    轻声道:“娘,当年咱们的那些对头一一被朕找了出来,您欢喜吗?”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