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056章民风,祖宗有灵

作者:迪巴拉爵士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第1056章民风,祖宗有灵


    码头此刻宛若地狱。


    “齐射!”


    鼓声猛地炸响。


    砰砰砰砰砰砰!


    密集的火焰猛地从那两艘战船的侧舷喷涌而出。


    硝烟中,对面猬集在一起的倭寇一片片的倒下。


    前方的倭寇在嚎叫,后面的倭寇掉头就跑。


    “是蒋庆之的麾下!是他的麾下!”武田行斋面色惨白,“蒋庆之就在船上,我发誓,他定然就在船上。撤!撤!”


    人的名,树的影,当听到蒋庆之就在那两艘船上时,王侍的心腹管事第一个撒腿就跑。


    武田行斋第二。


    军师没跑。


    因为他听到了马蹄声……就在不远的身后传来。


    那片笼罩在这片夜空之上的乌云缓缓散去,月色洒落……


    军师缓缓回身,只见乌压压一片骑兵正疾驰而来。


    马背上的骑兵们把长枪放平,身体微微前俯,动作熟练的令军师毫不犹豫的跪下,举起双手,“小人愿降……”


    马蹄声如雷,马背上的骑兵在军师的瞳孔中不断放大。


    噗!


    长枪轻松的越过了军师,刺入了他身后的倭寇身体中。


    军师瘫坐在地上,身下有水渍在蔓延。他知晓自己死里逃生了,但后续能否逃过蒋庆之杀俘的惯例,还得看上苍的意思。


    但,能多活一会儿,那也是好的啊!


    骑兵冲进了倭寇中,两艘船上有人喊道:“上刺刀,突击!”


    陈宇说:“让下官的人去吧?”


    火枪兵去突击,这个……有些不妥吧!


    火枪犀利是犀利,但和刀枪相比,近战时更像是烧火棍。


    带队的将领看了他一眼。“伯爷曾说,两军相逢勇者胜,要有刺刀见红的勇气,方是劲旅。”


    我是好心啊!


    陈宇看着火枪兵们列阵冲了上去。


    “杀!”


    标准的弓步,标准的刺杀。


    一看就是经过了无数次操练。


    而且,这些火枪兵配合默契,二人一组,一人正面迎敌,一人侧面袭扰,那些倭寇本就慌乱,此刻遇到这些配合默契的火枪兵,甫一接触就露出了颓势。


    “首领跑了。”有人喊道。


    顿时倭寇就炸锅了,不管是往前冲的还是被夹在中间的,发一声喊,全数掉头就跑。


    跑不掉的弃刀跪地,陈宇看到一个倭寇跪在地上喊:“小人是大明人,小人是大明人,自己人……”


    刺刀毫不犹豫的刺入了他的胸口,火枪兵一脚蹬倒倭寇,顺势拔出刺刀,继续往前冲杀。


    “追击!”陈宇看的热血沸腾,拔刀喊道。


    那些混乱的明军都看傻眼了,跳水逃命的在呼救,船上的人在发呆。


    郑源苦笑着,对那些面色难看的将领说道:“别看本官,此事本官事先也不知情。”


    诸将面面相觑,有人说:“难道长威伯只告知了陈宇?”


    没人回答这个问题。


    郑源摇着头,今夜之后,他知晓自己在水师中的日子不长了。


    蒋庆之只安排了陈宇应变,便是对他和诸将不信任之意。


    也就是说,蒋庆之觉得他们都有可能和豪强或是倭寇有联系。


    “陈宇那小子,命真好!”郑源幽幽的道。


    有人说:“当初王别走私的事儿咱们谁不知道?可谁管了?就陈宇出首,差点被王别给杀了。这是因果报应,种善因,得善果。”


    ……


    “老爷,大郎君,他跑了。”


    正在做着皇帝美梦的王侍打个酒嗝,“太子……太子跑哪去了?”


    太子?


    护卫一脸懵逼,看了边上一脸木然的管事一眼。


    这是咋回事?


    咱大明不是没太子吗?


    管事干咳一声,“不是在祠堂跪着吗?”


    “跑了。”


    管事担心王侍再喝下去会说出些让自己都忍不住想弄死他的话来,便吓唬道:“老爷,大郎君怕是去出首了。”


    他只想吓唬王侍,却没想到自己一语成谶。


    王侍的酒意瞬间没了一半,尽数化为冷汗,“追!”


    护卫低头,“小人看到大郎君被几个军士给带走了。”


    “老爷,老爷!”


    一个仆妇冲进来,“外面有十余军士堵住了大门,杨桃被他们抓住了。”


    杨桃便是那个小妾。


    瞬间,王侍的另一半酒意尽数没了。他面色惨白,“那个贱人!是她!定然是她!”


    可管事知晓,这事儿杨桃不知情。


    “老爷,杨桃怕是不知情吧!”


    王侍摆摆手,仆妇告退,出门就一溜小跑,准备回去收拾自己的值钱东西。


    “是大郎!是他!那个逆子!”王侍咬牙切齿的道:“老夫怎地就生了这么一个逆子!早知晓当初就该把他……”


    江南嫁女攀比之风盛行,嫁妆丰厚。哪怕是中产人家也叫苦不迭。至于中下阶层,生女儿号称能破家。


    这等事儿和国力、当地经济水平有着紧密关系。富庶之地少有此等事,比如说杭州。但温台等地却颇多。


    到了后来,不但溺女婴,男婴也难逃一死。原因依旧和经济有关系,生的太多了。


    用溺婴来规避日后的嫁妆,规避养孩子的成本,这在大明中后期成为一种现象。


    王侍这话自然不是因为养不起孩子,而是恨!


    他踉踉跄跄走出书房,抬头,只见天边火光冲天。


    “是码头方向。”管事说,可他的面色却格外惨淡。


    “那些人呢?”王侍猛地回头问。


    倭寇入城到现在,就算是蜗牛爬行,也该打到这边了吧?


    “老爷,您听。”


    管事指指北城方向。


    王侍往北边走了几步,面色疑惑,“谁在放鞭炮?”


    他缓缓看去,管事惨笑,“老爷,是火器。蒋庆之麾下的火器。”


    “砰砰砰砰砰砰!”


    一排排火枪兵轮换上前,用密集的火力把倭寇打的节节后退。


    “首领跑了。”有人回头见到佐佐千木和军师在数十心腹的簇拥下往水门那边狂奔。


    这是摧毁倭寇士气的最后一根稻草,至此,再无一人敢回头看一眼明军。


    “跑啊!”


    两侧的民居中,无数眼睛在门缝后观战。


    一户人家中,男主人李进从得知倭寇进城后就慌了,准备带着妻儿逃跑。可妻子却是个冷静的,说此刻外面兵荒马乱,出去是找死。


    倭寇的喊声和各种厮杀的声音不断传来,李进瘫坐在地上,妻子却跪在门口,从门缝中观战。


    “倭寇好些人,起码上千,不止,不止……”


    “他们来了。”妻子冲向厨房,李进喊道:“让大郎和大娘子走!”


    大儿子和大女儿在边上齐齐摇头。


    妻子再度回来,丢给李进一把菜刀,自己拿着柴刀说:“和他们拼了!”


    李进无力骂道:“你这个憨婆娘,那是官兵都打不过的倭寇,咱们……”


    砰砰砰砰砰砰!


    密集的枪声遮盖住了倭寇们的嘶吼声。


    妻子跑到门边跪下,从门缝往外看,只见一排排明军步卒列阵而来。


    “是长威伯的麾下!”妻子兴奋喊道。


    “长威伯的麾下?”李进大喜,跑过来准备观战,可脚下拌蒜,身体扑到了大门上。这扇守护老李家三代人的大门轰的一下就倒塌了。


    正在混乱中的倭寇,正节节推进的明军齐齐楞了一下。


    “有伏兵!”明军那边有人喊。


    倭寇那边亦是如此,有人喊道:“有伏兵!”


    李进满脸是血,抬起头来,突然发现自己成了焦点。一个倭寇下意识的举刀奔来……过往在劫掠时,每当发现躲藏的百姓,他们会争先恐后的去斩杀此人。


    但凡躲藏的,多半随身带着不少钱财。谁斩杀了此人,钱财便是谁的。


    李进的身后传来了妻子的咆哮,“老娘和你们拼了!”


    “爹!”女儿婉娘也冲了出来,可手中拿着的是啥……娘哎!是锥子!那玩意儿能杀人吗?


    看到妻子和女儿冲了上去,李进不知哪来的勇气,爬起来喊道:“杀倭寇!”


    呯!


    邻居家的门开了,有妇人尖叫,“大郎,回来,回来!”


    可少年却拿着木棍子喊道:


    “婉娘,我来了!”


    “和他们拼了。”


    两家人都冲了出来,接着,更多人家的大门打开,男人们拿着各种兵器冲出家门,三五成群扑向倭寇。


    那些倭寇此刻只顾着逃命,身后明军紧追不舍,将领喊道:“驱赶他们。”


    有人说:“千户,百姓挡住了咱们的道!”


    将领刚想喊话,有人说:“千户,这是好事儿。”


    “什么好事儿?”


    “伯爷曾说过,尚武乃是强国之基石,如今百姓也敢追杀倭寇,这不是好事儿吗?”


    “特娘的,伯爷何时说过这话,本官为何没听过?”


    “在武学。”


    “你是……”


    “下官杨胜。”


    “那个十五岁的总旗?”


    “是。”


    “那你以为此刻当如何?”


    “伯爷曾说,军民团结如一人,天下无敌。”


    “好!”千户拔刀,“护着百姓……一路追杀!”


    消息传到了蒋庆之那里,陈铮说,“这不是胡闹吗?”


    可蒋庆之却笑吟吟的,“战后把有斩获的百姓尽数叫来,本伯亲自嘉奖!”


    徐渭说:“伯爷一直头疼民风孱弱,江南更是以柔弱为美为荣,这是难得的契机。”


    他没说的是,更难得的是以此为契机,让民意站在开海,站在征伐倭寇的一边。


    想想,当朝中百官反对,而南方百姓却高呼当灭此朝食时……


    想来不少官员会跺脚,大骂南方反水。


    儒家大本营反水,这事儿……太特么解气了。


    倭寇逃到水门,争先恐后想登船逃跑,可船就那么多,一时间大部分人被挤落在水中,有人被踩踏呼救,有人挥刀冲着自己人砍杀……


    身后明军和百姓组成的队伍在追杀。


    那些往日里听闻倭寇就瑟瑟发抖的百姓,此刻眼中都是兴奋之色,他们追打、追砍着倭寇,从刚开始害怕,到后续觉得倭寇不过如此……


    一个倭寇跑不动了,回身跪下,“我愿降!饶命!”


    一个少年举着木棍子,犹豫了一下,“爹,这就是倭寇?你不是说倭寇悍不畏死吗?”


    一个中年男子冲过来,楞了一下,“这……”


    父子面面相觑。


    少年突然说:“爹,他们也是人,和咱们一样。”


    “是,他们也是人。也会惧怕!”


    “杀倭寇!”


    越来越多的百姓加入了进来。


    ……


    数骑来到了王侍家。


    “罪人该死!”


    除去大儿子王健和小妾杨桃之外,王侍一家子整整齐齐的跪着,


    当看到自己派去带路的管事被带过来时,王侍心中绝望,但随即就笑了。


    “人算不如天算,人算不如天算。”


    就算是没有王健出首,管事被擒,王侍依旧在劫难逃。


    “勾结倭寇,你是该死!”带队的小旗官冷笑,“拿下!”


    马蹄声传来,一个军士急匆匆进来,低声和小旗说了一番,小旗蹙眉,回头看了一眼。


    “大郎!”


    门外站着王健,“爹。”


    小旗冷冷的道:“伯爷吩咐,王侍勾结倭寇,罪在不赦。不过其子王健出首有功,除去王侍之外,有罪之人,罪减三等!”


    王侍大喜,他哽咽道:“多谢伯爷,多谢伯爷!”


    “你该谢你这儿子。”小旗说。


    “大郎。”


    “爹。”王健跪下,“儿……该死!”


    “不,你是对的。”


    王侍微笑着,看着颇为慈祥,“若非你,这一家子都会被老夫带累。”


    他缓缓拔下了发簪。


    这是发簪,也是挖耳勺。


    尾部为金制,簪身为银制,头部颇为尖锐。


    王侍猛地把发簪插进了咽喉中,用力搅动。


    他嘴里咯咯咯的,指着王健……


    “爹!”


    王健连滚带爬冲过来,抱住了王侍。


    王侍嘴角颤抖,不断的说着,声音细微。


    王健低头,只听王侍断断续续的说:


    “我儿……说的没错,祖宗……有……有灵。”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