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34章看你表叔耍猴儿玩

作者:迪巴拉爵士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第934章看你表叔耍猴儿玩


    这个世界从封建王朝向现代制度转进的历史进程众说纷纭,史学家说早在远古时期就有了商议的制度,封建王朝也有君臣坐而论道的传统。这只是制度的一角。


    在蒋庆之看来,这个演进的过程最为关键的节点和标志便是生产力的大跃进。


    从刀耕火种到发明出各种农具。


    从石器到青铜器,到铁器……这又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节点。


    但最关键的节点,也是人类进入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还是蒸汽机。


    蒸汽机带来的生产力发展是指数级别的跃升。


    生产力的爆发,让人类第一次拥有了无穷无尽的资源。


    而人类用这个资源做的最多的却是杀戮。


    征服,杀戮……这便是生产力爆发带给人类的回报。


    而在此之前,也就是生产力爆发的前夜,各国,各个民族都在幽暗中探索出路。


    倭国便是其中之一。


    所谓倭皇做了多年傀儡,就如同中原当年的周天子,诸侯提及这位天子都是拱拱手,随后把他当个屁。


    倭皇也是如此。


    幕府大将军走马灯般的换了一茬又一茬,可无论是谁上位,第一件事儿便是牢牢的压制住倭皇。


    足利氏便是如此。


    足利幕府风光多年,却在近些年露出了颓势,势力不断萎缩。到了当下,据闻为了避难而四处流浪。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足利氏衰微,倭国内部开始了新一轮的厮杀。


    最后是猴子成功逆袭。


    而猴子一统倭国后,首先盯着的便是大明。


    一如前唐时那样,倭人看着富庶而辽阔的中原垂涎欲滴,猴子迫不及待的起大军出击,首先攻伐半岛,妄图以此而立足点,进一步攻伐大明。


    万历三大征,靡费最大的便是救援半岛。


    可以这么说,正是救援半岛的损耗让大明提前谢幕。


    如今,倭国的使者来了。


    看着颇为恭谨,甚至是仰慕。


    蒋庆之眯着眼,徐渭有些奇怪老板的态度,低声道:“伯爷,这是使者……”


    蒋庆之拿出药烟,波尔不在,孙不同麻溜的进来为老板点火。


    蒋庆之吸了口药烟,开口说:“倭国多年来一直以中原的弟子自居,前唐时想翻身做主人,白江口一战惨败。随后蛰伏多年。今日使者再度前来为何?”


    蒋庆之一开口就提及了前唐时中原和倭国的恩怨。


    徐渭淡淡的道:“说起来中原对倭国恩重如山,从未索求过回报。”


    “倭国却不知感恩,不断恩将仇报!”张居正补刀。


    这二人怎地有些互相捧哏的味儿?


    蒋庆之莞尔。


    这番话是调子,三条心中一凛,说:“外臣来之前,陛下曾说,过去的都让它过去。作为中原的弟子,我国的一切都来源于中原。从文化到建筑,到城池,乃至于衣食住行……是中原教导了这一切,我国上下……感恩不尽。”


    这态度够卑微的。


    所谓礼下于人,必有所求。


    蒋庆之开口道:“是吗?那倭寇是怎么回事?”


    徐渭冷笑,“倭寇在东南为祸多年,为何倭国无动于衷?”


    张居正笑了笑,心想从老板到徐渭,一人一句话,就把话题往倭国国内局势上引。


    “那是……”三条叹息,黯然道:“人说家丑不可外扬,不过此事倒也无需隐瞒。当下国中有些逆贼不服王化,擅自兴兵作乱。陛下不能……制,那些战败者逃出国内,便来大明这边避祸乞食……”


    ——那些令大明不安的倭寇,只是战败者而已。


    这话里藏着锋芒……只是战败者就令大明乱作一团。若是大军来了呢?


    三条在试探蒋庆之的态度,以及他的底气。


    蒋庆之笑了笑,“当年本伯南下剿倭,杀了多少人?”


    徐渭说:“怕是数不清,不过京观在,回头行文地方,让他们数一数就是了。”


    张居正说道:“朝中曾群情激奋,都说当遣大军浮海而去,攻伐倭国,擒其君王于御前请罪。可有人却说倭国乃是太祖高皇帝所列不征之国……祖训在,不好妄动!”


    “否则……”徐渭冷笑道:“大军早已兵发倭国!”


    两个智囊互相配合在挤兑三条,这也是试探。


    蒋庆之抽着烟,看似悠闲,实则也在观察三条。


    三条竟然眼中猛地迸发出了异彩,瞬息消散。


    但没瞒过蒋庆之的关注。


    这是欢喜?


    不!


    有些像是得意,仿佛徐渭和张居正的一番话说到了三条的痒处。


    蒋庆之在琢磨三条的来意,三条说:“不知此事……长威伯可能做主?”


    来了!


    戏肉来了!


    蒋庆之笑了笑,这话他自然不屑于回答。


    张居正卖相最好,看着仪表堂堂,且有官威,所以由他来开口最合适不过了。


    张居正板着脸,“伯爷如今统领新政,执掌一干朝政,外交也在其中。”


    三条突然想抽自己一巴掌。


    是了!


    眼前这位俊美且威严不可测的年轻人,可是大明仅有的名帅!


    他刚在那场万众瞩目的大战中击败了北方宿敌,据闻捷报传到京师,万众为之欢呼。


    这样的人岂能雌伏?


    再联想到礼部和鸿胪寺官吏提及蒋庆之时的态度,三条大悔。


    我错了!


    就在此时,一个仆役进来禀告,“伯爷,二位皇子来了。”皇子?


    三条心头巨震。


    嘉靖帝就两个儿子,未来的帝王必然会出自于二人之间。


    两个皇子进来,率先……竟然率先行礼,“见过表叔。”


    蒋庆之呢?


    他竟然就坐在那里,笑吟吟的道:“今日怎地得空出来?特别是老四。”


    景王看了三条一眼,“父皇令我二人来新安巷听从表叔调遣。”


    这是来观摩蒋庆之如何与倭国使者打交道。


    蒋庆之仿佛看到了道爷一脸恶意的说:“你等去,看你表叔耍猴儿玩。”


    蒋庆之莞尔,两个皇子走到了他下首坐下。


    大明的皇帝可不是倭皇那等傀儡,嘉靖帝和臣子之间数十年交手从未低头,在倭国还引发了些议论。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有人说由此可见帝王不得人心,有人说由此可见臣子跋扈是传统……


    这么一位强势的帝王,竟让他的两个皇子来向蒋庆之学习。


    看二位皇子的姿态,分明对蒋庆之一直就是这么恭谨。


    此人!


    是货真价实的权臣!


    严嵩万万不可比!


    三条深吸一口气,“外臣三条见过二位殿下。”


    裕王淡淡的道:“贵使远来辛苦。”


    景王一言不发。


    三条收敛心神,而在外面等候的智囊却已经傻眼了。


    判断失误了!


    若他们先前判断蒋庆之乃是大明首屈一指的权臣,那么三条先前的试探都是多余,乃至于有激怒蒋庆之的可能。


    如今蒋庆之不怒,但必然不满。


    如此,此行的目的……但凡蒋庆之发句话,就会成为梦幻泡影。


    想到大将军的处境,智囊顾不得规矩,干咳道:“使者,陛下在国中翘首以盼呐!”


    门外,莫展冷冷道:“无礼!”


    一个武士突然发飙,咆哮道:“怎地,还想羞辱我等不成?”说着,武士拔刀。


    倭国当下混乱不堪,各个势力互相攻伐混战。


    在乱世地位最高的便是武人,倭国更是如此。


    从登岸开始,一路上那些明人官民都在嘲讽他们矮小粗鄙,武士们憋了一肚子的怒火,在新安巷口子外被点燃了。


    此刻武士拔刀,刀指莫展,“来,让我来领教上国武士的刀法!”


    草泥马……智囊大怒,里面的三条更是如此,他刚想低头,可却被这个武士坏了气氛。


    “住手!”三条暴怒,准备出去处置武士,可蒋庆之却淡淡的道:“莫展。”


    “伯爷。”莫展仗刀而立,眯眼看着武士。


    “那就,让他见识见识何为上国的刀法。”


    “是。”


    话音落,武士就挥刀了。


    “这是偷袭!”


    “卑鄙无耻!”


    “……”


    外面护卫们叫骂着。


    但智囊却发现没有谁露出担心之色,心想,此次随行的武士都是大将军身边的好手,以一敌十不在话下。


    这般轻敌……就怕出事儿。


    若是伤到了蒋庆之的人,所谋之事危矣。


    “住手!”智囊喝道。


    刀光却不管不顾的闪过。


    呛啷!


    拔刀声中,智囊眼前一花,觉得有匹练般的光闪了一下。


    接着,他就看到莫展退了回来,刀尖朝下,手腕一转,抖了个刀花,鲜血从刀身上顺着滑下去,滴落地面。


    莫展收刀。


    回身看着对面的孙重楼,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而那个武士此刻站着不动,脸颊颤抖,突然,他的双腿打颤,胸腹处的衣裳猛地崩裂。


    嗤!


    鲜血从崩裂处激射出来。


    武士缓缓跪下,低头……


    内脏随即从胸腹处涌了出来。


    这可是大将军身边的用刀好手,竟然……一刀都没挡住?


    而且莫展是后发制人。


    在被偷袭的情况下不闪不避。


    后发先至。


    这刀法……


    智囊又看了孙重楼一眼,这位看着就如同是巨灵神,正一脸不怀好意的看着自己的脖颈。


    智囊下意识伸手挡在脖子前,退后一步。


    里面,蒋庆之抖抖烟灰。


    缓缓说:“方才,说到哪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