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031章 蒋庆之站队了,裕王站队了

作者:迪巴拉爵士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蒋庆之对两位皇子的态度历来都是不偏不倚,别人当他们是皇子,蒋庆之当他们是大侄子。


    该呵斥呵斥,该玩笑玩笑,杨锡曾嘀咕,说这位爷也不担心此后某位皇子上位后想到这段岁月,由此对你不满?


    蒋某人压根不在乎。


    但在北征时这个一碗水端平的格局却被打破了。


    北征一战,裕王声名鹊起,有心人都在琢磨道爷和蒋庆之此举的用意。


    太祖高皇帝和成祖皇帝都是马背上的帝王,仁宗是个怪胎,但在位时间很短,忽略不计。宣德帝朱瞻基也能率军出征……


    随后的帝王也有祖辈的尚武之心,比如说英宗,可惜是个棒槌,土木堡惨败,让大明和草原局势从此失衡。


    到了武宗,这位爷没事儿就给自己封官玩,憧憬着率军出征,但最终被文官们压制住了。


    嘉靖帝继位,一心只想革新国内弊端,对率军出征,或是对外用兵看似没什么兴趣。


    文官们对此很是满意,哪怕双方斗的眼珠子发红,依旧觉得成就满满。


    没事儿你就在宫中玩女人不香吗?


    玩什么御驾亲征,吃饱撑的。


    但没想到的是,道爷和蒋庆之横插一杠子,让裕王随军北征。


    皇子随军不是稀奇事,若是不出战,做个人样子也还行,可以鼓舞士气,积攒声望。


    可特喵的,裕王竟然出战了,而且浴血奋战,据说还亲手斩杀了几个敌军。


    消息传来,百官第一反应是蒋庆之在为裕王造势,什么浴血奋战,什么斩杀敌军……得了吧!


    就裕王那等没卵用的性子,也敢去厮杀?


    随后源源不断的消息涌来。


    裕王他真的站在关头浴血奋战,真的斩杀了敌军。


    卧槽尼玛!


    京师舆论哗然,然后懵逼。


    多少年了?


    多少年了!


    成祖后,宣德帝虽说也有征战之心,但显然力不从心。


    在文官们看来,大明帝王的分野出现在了成祖后。在成祖后,帝王就进入了一种垂拱而治的状态。


    大伙儿就在京师画地为牢,玩盛世游戏。


    至于外敌,交给卑贱的武人就是了。


    这个格局双方心知肚明,都在小心翼翼的维系着平衡。


    但平衡被打破了。


    蒋庆之这厮想把裕王教导成什么样……有人发出了灵魂之问。


    这关系到大明未来的走向。


    有人说,蒋庆之是想教导出一个成祖般的帝王。


    成祖……只是想想,就让群臣胆寒。


    靖难之役后,成祖登基为帝。这位帝王雄才大略,五征草原,令郑和带着庞大的船队出海宣威贸易,把整片亚洲海域变成了大明的后花园……


    他把大明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


    文官们从开始反对到了结束,但成祖用铁腕压制住了臣子,在位期间,自己的意志从未动摇过。


    这位帝王强硬的令臣子畏惧,哪怕到了当下,但凡提及成祖皇帝,臣子们依旧心有余悸。


    他们最惧怕大明再出一位成祖式的帝王。


    那日子没法过了。


    所以从北征归来后,裕王就发现文官们对自己的态度变了。


    原先是漠视,如今却多了审视之意,偶尔有人上疏建言立储,对他的态度也没有那么坚定。


    ——立长!


    这是北征之前朝中的呼声。


    北征之后,这个姿态就含糊了许多。


    ——立储!


    立长第一次在文官们的呼声中被削弱了。


    裕王仿佛一概不知。


    他依旧读书,依旧每日去永寿宫请安,依旧和景王不时勾肩搭背,躲在那间废弃的宫殿后偷偷喝酒……


    偶尔,去过问一下长乐的情况。


    他就像是一个普通人家的长兄,照顾弟弟妹妹,孝顺老父亲……


    日子平静的就像是一潭死水。


    以至于臣子们都忘记了那件事儿。


    直至此刻。


    他开口,为蒋庆之和墨家担保。


    顺带还敲打了重臣们。


    没错,是敲打。


    严嵩,徐阶,这是宰辅。五部尚书——礼部尚书是徐阶。朱希忠、崔元是帝王身边的近臣……


    可以说这是一个超豪华阵容,大明的绝大部分事儿都能在这个小圈子内解决。


    以往的裕王多半会选择沉默。


    就算是道爷让他开口,他也会含糊以对,不站队。


    但今日他却格外清晰直白的表态了。


    我,站墨家!


    在场的都是官场老鬼,马上联想到了蒋庆之此次南下的动作。


    清洗松江府和南直隶,这个举动符合蒋某人的尿性,不动手则以,一旦动手,必然是霹雳手段。


    但景王竟然跟着他。


    若是景王有意夺嫡,就不能站在士大夫们的对立面。


    也就是不能站在儒家的对立面,否则天下读书人一起反对,道爷再宠爱这个小儿子,也不敢把他立为太子。


    蒋庆之这是要亲手毁了景王夺嫡的美梦!


    他站队了。


    就在两个皇子离出宫建府还有些时日的时候,蒋庆之选择了裕王。


    裕王从军,赢得了军方的好感。道爷走出西苑的第一步选择了控制军权,裕王此举便有异曲同工之妙。


    景王此次南下之旅,便是和儒家为敌之旅。


    恨屋及乌,南方的士大夫们会把景王视为敌人。


    这特么还怎么夺嫡?


    道爷并未反对,难道是默认了裕王将会成为太子?


    而且,就在蒋庆之南下没多久就来信京师,让裕王隔几日就去城外墨家基地实习。


    是的,蒋庆之在书信中用的是实习这个词。


    群臣沉默的看着裕王兴致勃勃的去城外,看着他有些疲惫的回城……


    每日忙碌不休。


    至此,再无人怀疑蒋庆之的立场。


    从头到尾,这厮支持的都是裕王。


    作为未来的太子,皇子的姿态该是谦逊的。面对重臣,他甚至该拿出学生的姿态来。


    虚心,谦逊……


    但平静已久的裕王今日突然开炮,姿态咄咄逼人。


    严嵩一怔,想到了严世蕃对当下宫中局势的分析。


    ——蒋庆之看似一碗水端平,可我敢打赌,他支持的是裕王。


    至于原因,立长!


    严嵩赞同这个看法,在他看来,除非皇长子是个棒槌,或是有什么缺陷,否则这个规矩不能打破。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一旦这个规矩被打破,后人就会有样学样,至此再无宁日。


    崔元叹息,说蒋庆之城府深沉,在两个皇子之间维系平衡多年而不动声色。


    但最大的一个问题浮现。


    裕王,该站在哪一边。


    或是说,他会站在哪一边。


    舆论认为,裕王会站在中间。


    也就是不偏不倚。


    墨家是儒家死敌,站队墨家会让此刻依旧是个庞然大物的儒家愤怒,随后带来的压力会让裕王苦不堪言。


    新政是一次冒险,道爷聪明,不会把两个儿子拉进来。


    所以,外界认为裕王于公于私都不会站队。


    但今日!


    他站队了。


    我站墨家!


    墨家背后是谁?


    蒋庆之!


    儒家死敌!


    蒋庆之代表着什么?


    新政!


    新政的目的是什么?


    吃儒家的肉!


    卧槽尼玛!


    瞬间,重臣们不淡定了。


    未来的太子,他竟然站队了?!


    作为过街老鼠,徐阶最近很是沉默。没事儿不开口,没事儿不表态。


    就像是一个傀儡。


    徐阶飞快看了道爷一眼。


    道爷的眼中多了些诧异之色,显然也有些意外。


    新政之事,朕和庆之一力为之,两个皇子不该卷进来。


    徐阶竟然有一种想大笑的冲动。


    帝王不想儿子卷进这个乱局中,可儿子却主动跳坑。


    这事儿,越发有趣了啊!


    道爷迅速恢复了平静,“散了吧!”


    重臣们告退,出殿时,每个人的目光都在裕王身上停顿了许久。


    裕王平静的微笑着。


    仿佛不知道自己那番话会带来什么。


    当外界得知他站队墨家和蒋庆之后,会引发什么,他仿佛也不知道。


    “殿下,哎……”朱希忠本想说些什么,最终化为一声叹息。


    王以旂追上朱希忠,“裕王表态可是长威伯的安排?”


    朱希忠摇头,王以旂一怔,“裕王为何如此不智?”


    “你问我,我问谁去?”朱希忠苦笑,“原先裕王木讷,自从跟着庆之读书后,那木讷之后的锋芒不时闪现。令人头疼。”


    殿内,道爷盘膝坐下。


    黄锦点燃了几炷香,烟雾飘渺中,道爷淡淡的问,“为何?”


    门外,裕王说:“宫中孤寂,我和老四有个私密地方,不时聚聚,想来父皇知晓。”


    道爷点头,“小孩子的玩意儿,朕没在意。”


    “有一阵子,我生病没去。一次我心血来潮,悄然去了那里。见到老四和身边内侍争吵。那内侍说,如今裕王多病,正是殿下翻身的好机会,先生们都说了,让殿下没事儿就出宫去转转,去城外狩猎……让外界看看殿下的身子骨强健……”


    裕王干咳一声,“那阵子我感染了风寒,病情缠绵。”


    这年月一场风寒就能送走人,道爷为此还紧张了一阵子,永寿宫的医书被他几乎翻烂了。


    “事儿不大。”裕王停顿了一下。但在道爷和黄锦看来,若是景王照做,就是在缠绵病榻的裕王背后捅了他一刀。


    可这无可厚非,不是吗?


    “老四如何说的?”道爷问道。他最不希望看到兄弟阋于墙的那一幕。


    “老四说……”


    裕王再度停顿,这一次停顿的时间很长,不像是回忆,而像是有什么情绪在涌动,他需要先整理一下心绪。


    “告诉那些人,我宁可为民,也绝不会在背后捅三哥一刀!”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