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54章 联手

作者:迪巴拉爵士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海门卫城前,陈勃跪在地上瑟瑟发抖。


    蒋庆之目光转动,“本伯此行本有巡查南方卫所之责,这一路行来,看着南方官兵糜烂,本伯恨不能杀几个罪大恶极的,以震慑诸卫。可仔细想想,这一切从何而来?从文官而来。”


    陈勃不敢置信的抬头,“伯爷!”


    “土木堡之败后,文官打压武人成了惯例,动辄呼喝责骂。谁愿意冲着别人赔笑讨好?谁愿意被人骂为看门狗?是爷们都特么的憋了一肚子火气。”


    “可这火气啊!面对这天下的士大夫们却只能憋着。憋一憋的,就把原先的武勇尽数憋成了龌龊,憋成了窝囊废!”


    “伯爷啊!”陈勃双目含泪,一方面是听出了蒋庆之并无杀自己之意,另一方面蒋庆之一番话说到了他的心坎上。


    “下官也不愿蝇营狗苟,下官也曾想马革裹尸。可每当下官鼓起血勇时,却只看到了漂没。那些粮饷从上面发下来,漂没三成便算是上天开眼。有时甚至会漂没五成。无钱无粮,下官看着面黄肌瘦的兄弟们……这如何去厮杀?”


    陈勃泪流满面的看着蒋庆之,“下官也曾质疑过,被上官斥之为糊涂。且要下官此后谨慎些,否则一旦被那些人知晓,下官怕是没什么好下场。不是去蛮荒之地,便是被寻个由头罢官,乃至于被处置了。伯爷,没人为咱们说话呀!”


    蒋庆之默然。


    唐顺之叹道:“这大明就靠着这些官兵护卫,能维系到几时?”


    徐渭淡淡的道:“荆川先生有所不知,在士大夫眼中,武人便是一群送死的短命鬼。若是有外敌入侵,驱赶他们去送死就是了。再强大的异族,面对着一群不怕死的短命鬼,他也得怕了不是。”


    “可我看到的却是畏敌如虎。真要有异族入侵,便如庆之所言,一触即溃。那些人啊!”唐顺之摇头,“从根子就坏了。”


    “咦!”徐渭讶然,“荆川先生也是如此看吗?”


    唐顺之点头,“那日我与庆之谈及了当下的教育,我说根子在儒学,庆之却说根子在人。争论许久,庆之问读书为何,我说自然是为这个天下做些什么。可庆之却再问,先生们如何说的。我竟无言以对。”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嗬嗬!”徐渭怪笑道:“伯爷说这是从小就给孩子们灌毒,长大了人人都是贪腐能手,都是挖大明墙角的好手。就这么一个教育法,这个大明不亡才见鬼了。”


    “得从根子去改!”唐顺之叹道,“可谈何容易。”


    “荆川先生,既然从头再来颇为艰难,那为何不另起炉灶呢?”徐渭盯着唐顺之。


    “另起炉灶。”唐顺之一怔,“墨学?”


    “没错。”徐渭一边观察着他的神色,一边说道:“我墨学宗旨是以机械革新改变大明,以儒家所谓的奇技淫巧改造大明。”


    “那么治国之道呢?”唐顺之问道。


    徐渭抚须笑道:“治国之道……伯爷曾说过,所谓治国之道,实则便是内政外交之策,也就是态度。对内,我墨家追求的是尽可能让百姓越来越富裕,但不可忽视这里。”


    他指指太阳穴,“要让每个百姓知晓,这个大明是所有人的大明。为此,教育必须先行。”


    “那么对外呢?”


    “对外?”徐渭神色古怪,“这事儿还是荆川先生自己去问伯爷为好。”


    “为何?”唐顺之见蒋庆之拍拍陈勃的肩膀,便知晓这场收拢人心的大戏快结束了。


    蒋庆之不可能四处树敌,陈勃此人虽说胆子小了些,可和九边大军看着数百敌骑不敢出击相比,敢于派一百骑出来的陈勃已经算是不错了。


    矮个子里拔将军,虽然显得寒碜,但在当下的大明,蒋庆之别无选择。


    “伯爷的那些话,说实话,我听着都觉着……”徐渭眯着眼,“伯爷说是星辰大海,可在我听来,那是尸山血海!”


    “你说的我越发感兴趣了。”唐顺之可不是迂腐之辈,心学传承到了今日,无论文武,唐顺之都敢说自己在心学中无人能及。


    学以致用,在这位心学大佬的身上展示的酣畅淋漓。


    阳明先生文能开辟一宗,武能平定一方。


    而唐顺之便是他这种文武双全的真正继承者。


    “伯爷,请!”


    陈勃起身。


    一行人进城,随即蒋庆之就先安顿了下来。


    刚换了便衣,唐顺之就来了


    “荆川先生。”蒋庆之坐下,“恕我无礼,这一路赶的太急,如今腰酸腿疼,咱们就别弄那些虚礼了。”


    “正该如此。”唐顺之也觉得如此正好,他坐下,孙重楼带着人送来了凉茶。


    “这天气小心脾胃。”唐顺之知晓些医理,看得出蒋庆之有些先天不足的意思。


    “这边还好,只要不起风就不算冷。”蒋庆之喝了一口凉茶。进入秋季后他就有些上火,幸而李恬给他准备了不少药材,叮嘱孙重楼根据情况给他熬煮。


    唐顺之喝了一口,“有些意思。”


    “是陛下给的方子。”蒋庆之觉得味道不错。


    唐顺之神色从容,“先前和文长聊了聊墨家对大明的看法,在对外之策上,徐渭语焉不详,庆之可愿告之?”


    “没什么可守密的。”蒋庆之喝了一口凉茶,他知晓这玩意儿喝多了伤脾胃,所以让孙重楼少放了些药材。


    “对外,陆路的话在西南必须打通通道,一直通往海边。”


    唐顺之心中一动,“那么必然要从云南过,沐氏那边……”


    “沐氏,那也是大明的臣子不是。”蒋庆之微笑道。


    可唐顺之却嗅到了些煞气。


    “在北方,大明必须持续推进。”


    “北方气候寒冷,不好立足。”


    “别人能立足,大明为何不能?”蒋庆之蹙眉道:“哪怕是每年把那些人犯丢过去,大明也得在北方不断推进。”


    “推进到何处?”


    “直至遇到一个强大的对手。”


    蒋庆之笑的很是和气,“随后大家坐下来谈谈。”


    孙重楼在边上嘟囔,“每次少爷这么笑,就会有人倒霉。”


    唐顺之问道:“那西边呢?”


    “西边同样如此。”蒋庆之想到了那块地方的丰茂,“荆川先生,那地方无论是种植棉花还是矿产,都能让人疯狂。”


    大军一路西进,直至控制住那片土地,如此进可攻,退可守。


    “那么,南面是大海,大明当如何?”唐顺之问的繁琐,可蒋庆之却越发暗喜。


    他和墨家需要朋友,而心学便是一个可以拉过来的帮手。


    心学好歹也是儒家的分支,一旦被拉拢过来,便能从内部分化儒家。


    把自己的朋友弄的多多的,把敌人弄的……也多多的。


    “在南方,大明将打造一支庞大的船队。”


    “多大?”


    “能遮蔽海洋的大!”


    “遮天蔽日吗?”


    “对。”


    蒋庆之拿出药烟,在案几上顿了几下。


    “海外……”


    “海外有许多人迹罕至的岛屿,大的比之大明还大。那些肥沃的土地就这么白白荒废着,无数金银矿藏在地底下等着人去发掘……”


    唐顺之问道:“你如何知晓这些?”


    “前汉独尊儒术后,我墨家黯然隐退,随后不少人曾出海寻找心中的乐土。他们中有的回来了,带来了海外的不少消息。


    荆川先生,这个世界很大,超乎你想象中的大。


    儒家关起门来自娱自乐,自以为是什么天朝上国,中央之国。可他们哪里知晓,海外那些大国如今正在磨刀霍霍,纷纷把目光转向了东方。”


    数十年前葡萄牙人就来到了大明,想和大明通商。但大明……怎么说呢!可爱的儒家官员们觉得这群臭烘烘的家伙就是蛮夷,甚至蛮夷都不如,于是便拒绝了,理由是大明乃是天朝上国,只接受朝贡体系的贸易方式。


    葡萄牙人如今便猬集在大明沿海岛屿上,不断通过转手贸易挣钱。再过十年,他们将大规模进入澳门……


    “海外那些大国比之大明如何?”唐顺之觉得自己被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不弱。”蒋庆之很认真的道:“不但不弱,且他们富有冒险精神,为了一个目标,敢于驾舟远渡重洋,把生死置之度外。荆川先生,如今的马六甲等地便在他们手中。”


    “马六甲,我听闻过。”唐顺之低声道:“海外大国,北方异族,这边尚有倭寇……”


    “敌人遍地,可对?”蒋庆之笑道。


    “墨家准备如何应对这等局面?”


    “我为何说要以工事为重?没有强大的兵器,如何去攻伐强敌?没有更高的粮食亩产,如何让更多人脱离田地,走进军营,走进工坊?走向这个世界?”


    蒋庆之仿佛是在镌刻着一幅蓝图,目光炯炯,“大明需要一支强大的军队,从陆地到海洋,我们需要全面出击。荆川先生,这是个大时代。而我……”


    蒋庆之指指自己,“我要做的便是,用血与火,用尸山血海,来为儿孙打下一个太平盛世!”


    他看着唐顺之,“这是个艰难而令人兴奋的旅程,荆川先生可有兴趣与我同行?”


    这是一个邀请。


    唐顺之含笑看着他,缓缓伸手。


    呯!


    二手拍击。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