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35章 香料种植

作者:一灯阑珊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年底正是祝明月几人最忙的时候,盘账卖货,恨不得一人分出三个分身来。


    医馆年底清闲,军营也进入“积极怠工”阶段,于是筹备过年的事落到段晓棠林婉婉头上。


    林婉婉敲打自己的肩膀解乏,“以前怎么觉得过年,是那么简单的事呢?”


    段晓棠:“你是说在网上买一堆零食,年夜饭在酒店预订,剩下的假期瘫在床上刷剧看小说?”


    林婉婉哀叹一声,“是啊!”


    好在去年经历过一回,大宗采买祝明月早就联系商家送到家里。


    何金从马背上提下来一个大包袱,放在桌子上。“祝娘子定的货,都在这儿。”


    有些东西李记香药行没有,便从同行处借调一些。


    祝明月买香料的品类,和寻常大户人家不同,人家是熏的,她是用来吃的。


    三人刚来长安,一两胡椒都舍不得买,现在虽然不是动辄几斤,但买几两炖羊肉不成问题。


    不放胡椒的羊肉汤没有灵魂。


    林婉婉送上一杯茶,配上刚出炉的蛋糕,请何金吃。


    段晓棠:“今年在外头走动,太平吗?”


    何金喝口茶,觉得心尖上的油腻都去了两分,叹息道:“老样子,和去年冬天不能比。”


    实际和往年相比,还要乱些。


    去年冬天,关中匪患扫荡一空,就算有一二漏网之鱼,也是缩紧脑袋做人。


    何金和法依则借着机会,往潼关跑了好些趟,接了不少货回来。


    再后来胆子大些,两人干脆各带一批人跑,货物也不只局限香料范围。


    何金:“右武卫何时再出动剿匪?”


    把法依则的缺德主意漏漏风,“我们在外头跑商,被那些土匪祸害惨了,经过他们地盘的时候都要提着小心。”


    段晓棠摇摇头,“得看王爷和大营各位将军的意思。”


    通常而言,剿匪缴获少军功也少,“志向远大”的未必看得上。


    林婉婉坐在旁边,问道:“何金,你们香药行,收不收花椒?”


    花椒除了是一道调料,一味药材,还是一种香料,可谓用途广泛,横跨三界。


    何金:“林娘子有?”


    林婉婉:“我种了几十颗。”


    论品质肯定不如蜀地,但凑合凑合够用了。


    何金:“种?”


    这玩意不都野生的吗!


    林婉婉:“种来试验的,长势良好,应该能结果。”


    何金:“树多大了?”


    林婉婉:“刚种一年。”


    何金:“后年就能见果子了!”


    林婉婉在商言商,“嗯,如果结果,我请你来看货。”


    说不定,能把长安的花椒价格打下来。


    何金答应林婉婉保密,提着一篮子年礼回家。


    林婉婉伸个懒腰,“辛辛苦苦种药材干嘛,我该种香料啊!”


    论单价,香料比药材高点。


    段晓棠:“热带香料能在长安生长?”


    目前的情况,搭不出暖棚,温度和光照只能保证其一。


    林婉婉掐指一算,以为是算命,实际是算账。


    半晌在椅子上扭来扭去,“啊——为什么不把我们投到南方去!”


    段晓棠呷一口茶水,“岭南吗?”


    林婉婉换做一副端庄模样,“算了,还是在长安吧!”


    岭南荔枝虽好,但怕没命享受。蛇虫鼠蚁、瘴气……温室里的娇花经不住。


    等晚上祝明月等人回来,林婉婉不顾小伙伴辛劳,热情贡献出发财大计。


    祝明月四个字戳破虎皮,“长安能种?”


    以她们现在的实力,不可能远赴千里,去西域开荒。


    林婉婉语气一弱,“想一想,不是罪!”


    吃过晚饭,戚兰娘和赵璎珞往外走。


    林婉婉:“这么晚了去哪儿?”


    戚兰娘:“作坊和步步糕出货量太大,三班倒,我两晚上去盯着。”


    忙的只有这一阵,临时招工来不及,哪怕招进来,也只能做最基础的工作。


    不如现有的工人晚上多轮一班,多赚一份工钱。没有嫌辛苦,只有高兴的。


    祝明月对林婉婉道:“明晚换我俩去。”


    林婉婉一口答应,“没问题。”


    第二天不死心,找到在药柜后头,拿鸡毛掸子掸灰的赵大夫。


    林婉婉:“除了花椒,其他值钱的香料都不能种吗?”


    赵大夫想了一番,昂贵的香料多是从西域以西,千里迢迢运来。


    虽未曾亲自踏足,但亦听闻产地气候炎热,雨水充沛,和长安实在不搭。


    但如果目标不放那么高,种一些稍微“平价”的香料调料。


    两人借柜上的纸笔,一通勾画。


    林婉婉:“好像只有小茴香。”


    四野庄没有安家落户在一块风水宝地上。


    赵大夫:“再寻摸寻摸!”


    比药材值钱多了,若真能种出来,还能补贴补贴,他们起步艰难的药材种植事业。


    去年种下去的药苗,尤其是田地里那一份,枯萎不少,年后开春要继续补苗。


    当然若是活下来的,长势大多比山上的更好,只看最后药效的差别。


    林婉婉自觉是个好师父,给徒弟们放的寒假,足足一个多月。


    当然必要的寒假作业也不能少。


    从未有一刻,如此怀念《寒假生活》。


    赵大夫忽而问题,“你明年还收不收徒弟?”


    长安像林婉婉这样,大方厚道有前途的师父可不好找。


    除了费家长、累点,偶尔剑走偏锋,比如去验尸外,没其他缺点。


    林婉婉难得迟疑,“我也在纠结,”伸出一只手,“现在五个徒弟,勉强能安排下。”


    “但再添人,济生堂容不下了。”


    如果早就决定,林婉婉会在放假前宣布,让学生回家吹风。


    几家借过年走亲访友,把消息放出去。


    林婉婉能把几个女孩子从内宅拉出来,恰是因为她能给徒弟提供坐堂问诊的机会。


    若不提供就业机会,只招收能自谋出路,或者本家有医馆,不避讳女子坐堂的人。


    哪怕付出高昂的束修,也与林婉婉培养徒弟耗费的心力不成正比。


    赵大夫本想说,林婉婉门下未必都做大夫,也可以做药农。


    转念一想,还是将话咽回去。


    种药辛苦,药农哪有大夫体面。


    赵大夫:“不然停一年?”


    林婉婉点点头,“嗯。”


    她也是头一遭当师父,徒弟太多,未必带得过来。


    喜欢谢邀,人在长安,正准备造反请大家收藏:()谢邀,人在长安,正准备造反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