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68章 东方快车谋杀案

作者:天上掉下个居八戒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其实,阿婆所创作的波洛系列作品数量颇丰。


    如《东方快车谋杀案》《abc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无人生还》《阳光下的罪恶》等。


    许参首先推出《罗杰疑案》,是因其创作手法上的独树一帜。


    而拿出《东方快车谋杀案》,则是这部作品也有它的独到之处。


    这部小说深入剖析了在法治缺失的背景下,私人复仇行为所引发的情与法的激烈碰撞。


    以及人情正义与法律原则间错综复杂的纠葛。


    更为开创性的是,还巧妙地构建了合作实施谋杀的情节模式。


    若要为波洛侦破的所有案件进行排名,高达八成的读者会毫不犹豫地将《东方快车谋杀案》置于榜首。


    合作杀人诡计的先驱之作,一部引得无数文坛竞相模仿的经典巨着。


    其结局更是颠覆常规,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全员恶人”震撼场景。


    不,或许更准确地说,是“全员善人”的深刻反思。


    这部作品还是很有代表性的。


    正所谓,好事成双。


    光有《罗杰疑案》无疑的孤单的。


    再说了,许参是打算将波洛系列全搬出来的。


    正好趁热打铁,也算是没有浪费《罗杰疑案》创造的热度。


    许参还有个想法,要把波洛的招牌打响。


    让所有人都全面地认识这名大侦探。


    读者们看到这条消息,都是惊呼连连。


    “什么情况,还来!不过我喜欢!”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严重怀疑小叁有存稿!”


    “哈哈哈哈哈~这次该不会又是叙轨吧!放心,我不会再上当了!”


    ……


    高桥信也和霍华德也看到了许参的动态。


    霍华德说:“这次又会是怎样的惊喜!”


    高桥信也感慨道:“还真是没有创作瓶颈啊!”


    大家都在第一时间点开了这本小说。


    从简阅网给出的数据来看,同时在线观看的人数超过了五亿。


    这个数据,着实有点吓人。


    钱守仁激动地表示:“奇迹,奇迹啊!”


    但随后,他又平复了情绪,自言自语道:“淡定,要习惯这样的场面!”


    《东方快车谋杀案》的设定是在火车上。


    波洛就在这趟列车上。


    当看到波洛的名字,所有读者都是眼前一亮。


    毫无疑问,这个留着两撇精心梳理的八字胡男人,瞬间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霍德华自言自语:“难道他要创作以波洛为首的系列作品?”


    好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


    但显然现在不是思考这个的时候。


    大家继续往下看。


    列车上,一名乘客被刺死在了包厢中。


    波洛作为列车上的乘客之一,被邀请参与调查此案。


    他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开始逐一盘问车上的乘客和乘务员。


    在调查过程中,波洛发现了每个嫌疑人身上都存在疑点。


    同时逐渐揭露了死者过去的罪恶行径。


    包括多年前绑架并杀害一名儿童的罪行。


    经过深入调查,波洛终于明白了案情的真相。


    原来,十二个人联合起来,精心策划了这起谋杀案。


    也就是说,车厢内所有人,包括列车员一共十二人都是凶手。


    他们无一不与那个曾历经悲惨的家庭有着深厚的渊源,并且都曾深受其恩泽。


    正因如此,在目睹那个罪孽深重的受害人逍遥法外,逃脱了应有法律制裁之后,他们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以私刑之名,亲手将其终结。


    但这十二位嫌疑人所提供的证词,相互佐证,为彼此构建了看似完美的不在场证明。


    基本上没人能够猜到,这十二个人都是凶手。


    他们共同编织和参与了一场惊天大案。


    最后,在列车被积雪困住、警察即将到达的紧急情况下,波洛把选择权给了他们。


    最终,大家都选择了隐瞒真相。


    其实,波洛也是这么想的。


    否则,他不会把选择权交给凶手们。


    最终,波洛决定以侦探的身份,从这起错综复杂的谋杀案中抽身而退。


    故事的结尾,并未直接揭晓那十二个凶手的最终命运。


    不过,在


    阿婆的另一部小说《死亡约会》中,明确提及,波洛最终选择了沉默,没有将那十二个人的罪行公之于众。


    读完这部小说,霍德华内心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他被这种精妙绝伦的合作杀人模式深深吸引,其复杂性与巧妙性让他叹为观止。


    然而,更令他震惊的是波洛最终的抉择。


    在霍德华的价值观中,罪犯理应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这是不容置疑的。


    他难以置信,在任何一部作品中,怎能容许杀人犯逍遥法外,逃脱正义的审判。


    “他怎么敢的?!”


    高桥信也同样震撼异常。


    在他的字典里,从没有想过这样的设定。


    然而,许参就这样明目张胆地写出来了。


    但却并不让人反感。


    作家协会的安文礼,看完《东方快车谋杀案》后,久久不能平静。


    他提笔写下了:“闻恶不可就恶,恐为谗夫泄怒;闻善不可即亲,恐引奸人进身。”


    这句话是出在《菜根谭》。


    意思是说,听到人家有恶行,不能马上动怒,恐怕是喜欢说闲话的人故意泄愤;听说别人的善行,不要立刻相信并去亲近他,否则将使狡诈的人靠近。


    恶行之下或许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冤屈。


    善行背后也可能只是巧妙的伪装。


    人的内心世界与外在表象、日常举止往往并不总是一致的。


    倘若仅仅依据外在的表象就草率下结论,不仅可能无故伤害他人,更可能为自己引来意想不到的灾祸。


    正如这起案件所展现的,如果波洛仅凭双眼而不去用心洞察,那么他将永远无法揭开事情的真相。


    波洛退出,是他所能展现出的最为深沉与温柔的慈悲。


    自这篇故事起,波洛的形象不再局限于一台冷酷无情、只知破案的机械。


    他也不再是绝对法律的冰冷化身。


    相反,他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血肉与情感。


    成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一个能够理解复杂人性、感受世间冷暖的侦探。


    喜欢一首军中绿花,唱哭边境两万里。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