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番外合集】

作者:秋水晴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第98章 番外:各种碎片(上)


    番外:各种碎片(上)


    (一)


    这是贾滟在京都林府过的第一个中秋。


    宁、荣两府今年还在孝期,所以今年的中秋节两府都没有大办。


    林府不存在孝期的问题,两个玉儿也渐渐独立,不再那么需要贾滟,所以她也有时间操办中秋节。


    林家如今人口简单,她和林如海加上两个玉儿,也才四个人。林绛玉喜欢热闹,裴行简和窦晴川还在扬州,贾滟干脆把裴辙接到林府来过中秋节。


    荣国府那边,贾母喜欢热闹,儿孙绕膝,可因着贾赦去年没了,贾琏、王熙凤和迎春等人都在孝期,不能大办。两个玉儿才离开荣国府没几日,兄弟姐妹们都在念叨着说想两个玉儿了,贾母想着林府今年改造修葺,也算是新居入伙,先前贾滟也跟她说今年中秋两府不能大办,老太太干脆带着孙子孙女们到我们家过,也能给我们家添点人气。


    贾母年事已高,又是国公夫人,出门一趟实在折腾。中秋节本就是团聚佳节,老祖宗不在府里,也不像。


    贾母不去林府,却不想让探春惜春和宝玉几个也在府里冷冷清清地过中秋节。于是让几个小家伙去林府跟两个玉儿热闹热闹,玩好了再回府。


    贾滟在京都林府过的第一个中秋热热闹闹,小家伙们热闹完之后,荣国府的几个小家伙被接回去了,裴辙则是留在林府的闲云阁里和林绛玉住一起。


    贾滟安排好两个玉儿和裴辙之后,就回了明雪堂。


    回去的时候,林如海正站在庑廊上。


    明月当空,一袭石青色长袍的男人长身玉立。


    见贾滟回来,英俊的面容带笑,向她伸手。


    贾滟心底变得柔软,走过去,与他十指相扣。


    两人一同站在庑廊上,看着挂在天上的一轮明月。


    林如海:“今天忙了一天,累吗?”


    “这话说的。”


    贾滟的语气带着些许娇嗔,反问林如海,“忙了一天,谁还不累啊?”


    林如海低声笑起来,与她相扣的五指微微收紧了又松开,“辛苦夫人。”


    贾滟微微一笑,没说话。


    林如海在朝堂上纵横捭阖,善于操纵人心,却无法控制贾滟的感情。


    无可否认,贾滟作为林夫人,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令人无法挑剔。


    可贾滟令他感觉若即若离。


    近在咫尺,明明一伸手就能触碰,却让人有种捉不住的感觉。


    见贾滟抬头看着天上的明月出神,林如海忍不住问道:“在想什么呢?”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我在想,不知道扬州的晴川是不是此刻是不是也在赏月。”


    也在想,不管在哪个时空,是不是都只有一个月亮。


    她想到父亲。


    父亲在另一个时空的异国他乡,也会跟她共赏一轮明月吗?


    心里也没什么遗憾,父亲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淡出了她的生活,与她牵绊很深的母亲和外祖父母都已经去世,也算是无牵无挂。


    贾滟的目光收回,转身,与林如海相对而立。


    “老爷,你从前想过回京都之后的生活吗?”


    林如海一怔,随即笑道:“想过为将来铺路,但没想过生活会怎样。”


    不管生活怎样,人总是要坦然面对。想得太多,于事无补。


    不如活在当下,珍惜眼前人。


    贾滟脸上笑容清浅,“我也没想过,但如今这样我觉得已经很好。”


    她到来这个世界的第三年,她觉得一切都挺好。


    虽然没想过以后的生活具体会是什么样,但她有种直觉,一切都只会越来越好。


    (二)


    王熙凤在嫁到荣国府第六年的春天,巧姐将近三岁的时候,再度怀孕了。


    贾琏袭了爵位,王熙凤被封了诰命夫人,王夫人自从几年前的一场大病之后,一心礼佛,不再管荣国府的庶务。


    别说是荣国府的庶务,便是贾宝玉屋里的事情,王夫人有时想管,也是有心无力。


    前几日宝玉屋里的几个丫鬟也不知在闹腾什么,没惊动贾母和王夫人,却惊动了王熙凤。


    说起来,竟是因为袭人回家看望生病的母亲,要在家住两天。


    平时宝玉睡觉都是袭人服侍的,袭人一走,其他丫鬟不比袭人细心宝玉一觉醒来,本来放在枕头底下的通灵宝玉竟然找不到了。


    一屋子的丫鬟脸都吓青了。


    翻天覆地地到处找,平儿过去送月钱发现人仰马翻的,便问是怎么回事儿,才知通灵宝玉不见了。


    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的命根子,若是让王夫人和贾母知道,这些人都免不了一顿罚。


    王熙凤平时跟宝玉关系好,他屋里的丫鬟如何,她从不插手。听平儿说通灵宝玉不见了,便说道:“横竖都是在屋里,一遍找不到,就再找几遍,横竖是能找到的。”


    后来才发现宝玉竟然掉在了宝玉的靴子里。


    怎么掉进去的,至今还是个迷。


    平儿跟王熙凤感叹道:“平日袭人在等时候,宝玉屋里的事情井井有条,连太太都挑不出毛病的。”


    王熙凤手里端着一杯养生茶,她平时有贾滟提点,对很多事情的态度和做法都有所改变。


    她和贾琏如今感情也算和睦。


    有陆清洛这个例子在,王熙凤也不再害怕平儿会夺走她一些什么,不论是贾滟还是生前的贾敏,都能和陆清洛相处得那么好,平儿自小就是她调|教出来的,没人比她更了解平儿。


    一年前,王熙凤就已经让贾琏纳了平儿当妾。


    平儿和鸳鸯、袭人差不多的年龄,平儿当了贾琏的妾,陪伴在贾母身边的鸳鸯也到了要放出去的年龄,可是鸳鸯不愿意,跟老太太说只想陪伴在老太太身边。


    贾母身边如今也离不了鸳鸯,可丫鬟到了年龄就是要放出去的,这都是多少年的规矩了。


    头疼。


    王熙凤脑子转得快,见贾母为鸳鸯的事情操心,便笑着说:“鸳鸯女红极好,埋没了可惜。不如我在锦绣坊的管事里挑个好的,看她愿不愿意。若是愿意,便让两人成了好事。日后鸳鸯不用服侍老太太了,便让她到锦绣坊去,不至于埋没了手艺。”


    横竖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贾滟和王熙凤的锦绣坊如今办得风生水起,连当今尚书令杜阁老都收藏锦绣坊的绣品,可见其成功之处。


    锦绣坊里人才济济,有名的绣品多数是由贾滟和林黛玉等人供的字画,贾滟等人各自的号已经是锦绣坊的招牌,总有人慕名而来说想要谁谁谁所供字画做成的绣品。


    贾母听王熙凤那么说,觉得这个主意不错。虽然鸳鸯说想永远服侍她,老人家早就是知天命的年纪,还是希望鸳鸯有个好归宿。


    鸳鸯秋天就要和锦绣坊的管事成亲,成亲之后依然会留在贾府服侍贾母。


    贾府的几个大丫鬟,平儿已经当了姨娘,鸳鸯要出嫁,唯独袭人还在宝玉的屋里。


    王熙凤此时听平儿提到袭人,便笑着说道:“袭人也该要放出去了。”


    平儿一怔,看向王熙凤。


    袭人要放出去?


    老太太放了两个丫鬟在宝玉的屋里,一个是袭人,一个是晴雯。


    袭人为人周到本分,王夫人很喜欢她,总会有一些额外的赏赐给她。至于晴雯,针线活极好,平常主要给宝玉和老太太做针线活。


    王夫人大概天生不喜欢长相明艳,性情活泼的人,她对晴雯并不喜欢。


    按照荣国府的传统,贾宝玉成亲前会有两个通房丫鬟。


    晴雯和袭人都是众人心里默认的通房丫鬟,以后是要抬姨娘的。


    王熙凤看着平儿有些意外的神色,笑道:“觉得很奇怪?”


    平儿点头。


    因为袭人的月钱原本是从贾母屋里出的,后来便直接从王夫人屋里出了。


    袭人的月钱份例跟姨娘一样,就差个名份而已。


    王熙凤笑着说:“宝玉身边要放什么人,太太说了不算。”


    这些事情,是贾政决定的。


    贾政自从当了族长之后,对很多事情都很谨慎。


    王熙凤提醒平儿,“袭人本是老太太屋里的人,一声不吭的,去年便成了太太屋里的人。”


    不仅成了王夫人屋里的人,待遇跟姨娘也没区别,只是还没有名分。


    平儿:“……”


    那时袭人得了姨娘的待遇,她还觉得对袭人而言,这是喜事。


    如今想来,却觉得心惊。


    老太太平日与太太看着颇为和睦,可太太说把袭人放在自己屋里,这不是明摆着不管是太太还是袭人,在这件事情上都没把老太太放在眼里吗?


    王熙凤瞅了平儿一眼,笑道:“有的事情,你还是得多想想。”


    平儿默了默,心想袭人放出去了,晴雯就是宝玉屋里的大丫鬟了。


    晴雯还是老太太屋里的人。


    王熙凤仿佛也知道平儿心里想什么,慢悠悠地喝着养生茶,“晴雯你倒不必多为她担心,她若是不在宝玉屋里了,自有她的好去处。”


    平儿闻言,忍不住笑道:“是奶奶和姑太太早就看中了晴雯的针线活吧?”


    自从王熙凤和贾滟一起盘下铺面做锦绣坊之后,王熙凤除了管理荣国府的庶务,很多心思都放在锦绣坊上。


    如今锦绣坊名声在外,绣品一件难求。就连宫里的皇后娘娘,都喜欢锦绣坊的绣品。


    贾滟和王熙凤盘算着明年在江南开一家锦绣坊的分店,网罗人才。


    王熙凤没否认,心情颇好地说道:“我和林姑姑自然是爱才之人,那也要看未来的宝二奶奶是不是也一样慧眼识珠。”


    贾宝玉已经说亲,对方是礼部尚书的千金。


    说起未来的宝二奶奶,平儿才是唏嘘。


    本来以为贾宝玉是要和林姑娘凑一对的,谁知林姑娘早有良缘。


    少年裴辙两年前就过了童生考试,明年秋闱要是顺利,后年就能参加春闱了。


    宝玉虽好,可裴辙更出色,也不像宝玉屋里养着那么多丫鬟。


    林黛玉和裴辙的婚事虽然还没明说,但早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贾母再疼爱宝玉,也知宝玉多有不如裴辙的地方。


    平儿心里感叹着,笑着与王熙凤说道:“老太太和老爷把关的,想来未来的宝二奶奶是个聪慧贤淑的,自有容人的雅量。”


    而此时,贾宝玉正在不羡园的庑廊前站着。


    自从贾滟和两个玉儿搬走了之后,不羡园就空着。贾宝玉平时烦闷的时候,喜欢到不羡园里待着。


    窗外微风吹过,落英缤纷。


    从前不羡园有多热闹,如今就有多寂寥。


    林妹妹在不羡园时,就常与他说:“人生有聚有散,聚时欢喜,散时落寞,你喜欢大伙儿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的,我却不然。”


    少年裴辙过于出色,他便是心悦林黛玉,也无法嫉妒裴辙此生能和林黛玉厮守。


    贾宝玉看着满地落花,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第99章 番外:各种碎片(下)


    099


    (三)


    薛宝钗的日子过得有些平静。


    一年前,她跟母亲从京都带着刚清醒的兄长薛蟠回了金陵。


    薛蟠如今能勉强站起来,但还是无法走路。


    母亲说薛蟠能醒来,还能认出母亲和妹妹,已经是天大的福分。这都是当日在京都的时候,听了马道婆的建议,将香菱放了的福报。


    金陵的秋天微凉,薛家院子里的枫树红了叶子。


    薛姨妈跟薛宝钗坐在园子里,不远处是丫鬟小厮扶着薛蟠让他练习走路。


    薛姨妈看着薛蟠那笨拙吃力的模样,既心疼又欣慰。


    “……如果可以,真宁愿受伤的人是我。”


    伤在儿身,痛在娘心。


    薛宝钗理解母亲此刻的心情,温声安慰:“若不是经过这件事情,哥也不会像今日这样懂事。”


    薛蟠从前胡作非为,吃了大亏之后,如今倒是变得懂事,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恢复得像从前那样健康。


    薛姨妈最近两年心态改变了很多,很多事情已经是非人力所能,那就顺其自然。


    她想起香菱。


    薛姨妈:“不知香菱如今怎样。”


    “前阵子云丫头给我写信还提到香菱。”


    薛宝钗扶着母亲走上园中的小径,微笑着说道:“她挺好的,听说贾大人为她找到了家人。她原本也是好人家出身的,父亲姓甄,家中只得她一个女儿。她在元宵节与父母走失之后不久,家中就遭遇了火灾,父亲后来出家了,母亲还在外祖父母家里。她的母亲一直没放弃过找寻她,如今母女能团聚,也是皆大欢喜。”


    薛姨妈微微颔首,然后又问:“香菱从前的名字叫什么?”


    “甄英莲。”


    “倒是个好名字。”


    “不管是香菱还是英莲,只要能找到家人,就都好。”


    “香菱在我们家时说已经不记得家人了,如今可想起来了?”


    薛宝钗看着园中的秋色,淡声说道:“或许那时不是不记得,是不敢记得。”


    薛姨妈一怔。


    薛宝钗:“我五岁时的很多事情,至今还记得很清楚。香菱是家中唯一的孩子,千娇万宠,那些事情应该是记得的。只是后来被人拐走了,若是敢说记得家人,肯定少不了一顿打骂。”


    “这孩子!”


    薛姨妈语气有些不高兴,说道:“她到了我们家,便该知道我们是好人家。她若当真记得家人在哪儿,难道我们不会让她回去吗?”


    那肯定是不会的。


    薛蟠能从人命官司里脱身,多亏了贾雨村斡旋。


    香菱或许不记得贾雨村,贾雨村却记得甄士隐。


    如果香菱告诉她们,她的父亲是甄士隐,她还记得自己家在什么地方。


    薛宝钗觉得她不可能会让香菱回家,甚至她会关香菱一辈子。


    让香菱回去,那岂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贾雨村为了帮薛蟠,忘恩负义的事情?


    说什么对错没有用,有的事情注定是无解的。


    只是谁也没想到,峰回路转,香菱最终还是能与母亲相认。


    薛宝钗笑了笑,安抚母亲道:“她年纪小,估计早就被吓坏了,不敢说很正常。”


    薛姨妈不想再提香菱,她提起薛宝钗的婚事,“窦家上门提亲,你意下如何?”


    薛宝钗回金陵之后,王夫人托人给她说亲,选了好几个人家,都不满意。后来看上了江南窦氏,窦氏也是江南大族,与贾滟交好的窦晴川便是出自江南窦家。


    说亲的是窦家三房的一个年轻人,二八年华,排行第七,按理说这个年龄应该已经定亲了的,可这个窦七爷出身窦家,却还没说亲,显得很诡异。


    王夫人为此还特别让贾滟向窦晴川打听窦七爷的情况。


    窦晴川出嫁多年,而且窦家情况复杂,跟三房走动得不算亲近,但基本的情况还是了解的,据说是这位窦七爷之所以没说亲是因为太过沉迷读书,与家人说不过童生考试就不说亲,家人看他年龄也不是太大,也就随他去了。


    好不容易过了童生考试,捞了个秀才,他的父母才赶紧为他安排亲事。


    窦晴川的说法跟王夫人听到的说法一致,王夫人这才放下心来。


    说起亲事,薛宝钗的神色终于有些不淡定,她低着头,跟薛姨妈说道:“我听妈和姨母的。”


    那就是愿意。


    薛姨妈心想如今她的宝丫头都快十五了,还是得赶紧把该准备的准备齐了,好让她体体面面地出嫁。


    窦家七爷比不上贾宝玉,但也是难得可以与薛宝钗匹配的人了。


    再说,贾宝玉无心仕途,屋里又养着那么多丫鬟,自家女儿便是嫁给了他,也不见得能过得舒心。


    想到这儿,薛姨妈脸上便露出一个笑容该,跟薛宝钗说道:“如此,我便答应窦家的提亲,让他们择日上门请期。”


    (四)


    林绛玉今年十五岁,已经是举人。


    相比起父亲年幼便失去了父母,林绛玉这个少年郎显得有些幸运。


    他的生母在他还不到两岁的时候去世,父亲娶了母亲的族妹当续弦。林绛玉关于母亲的记忆和印象,都来自继母贾滟。


    林绛玉不知自己的生母是怎样的,但在他心里,继母贾滟既美丽,又温柔。


    贾滟跟林如海成亲多年,一直没有属于自己的孩子。


    很多人都在劝贾滟应该要想办法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孩子,可贾艳却表现得很淡然。


    贾滟的心思除了放在林家,更多的是放在了锦绣坊的经营上。


    十几年过去,锦绣坊已经名满天下。


    晴方好、潇湘妃子等人的号也人尽皆知。


    过去大家都认为女子的女红字画等作品不能在外流传,可锦绣坊出现后,这种风气渐渐淡去,因为给锦绣坊供稿的人多数是出自闺阁的女子,如果没有她们将自己的作品交给锦绣坊,世人也不能欣赏到那么优秀的绣品。


    日子无声无息地在指缝流过,贾滟对林府和身边人的影响仿佛春雨,润物细无声。


    林绛玉每次想到贾滟,都觉得温暖而安心。


    明年春闱,林绛玉如果能在考试中脱颖而出,那就会成为林家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进士。


    他的父亲林如海十七岁进士及第,被人称道不已。


    如今父亲已经入阁为相,是本朝最年轻的尚书令,又是太子太傅。他肯定要比父亲年少时更出色,才不枉费这些年家人在他身上所花的心血。


    (五)


    林黛玉和裴辙的亲事,是在她十四岁那年定下的。裴家想在她及笄那年与裴辙成亲,但那一年春天,贾滟生了一场大病,林黛玉一是想服侍贾滟汤药,二是想着太太养病,终日在府里无聊,她若是出嫁了,更加无趣,也不利于贾滟养病。


    窦晴川和贾滟相交多年,情同姐妹。


    在两个孩子的事情上,一切以林家的意见为准。


    贾滟也有心要多留林黛玉两年。


    自从贾宝玉成亲后,林黛玉的身体明显变好。可到底是自己放在心尖上的孩子,从小就生怕她有一点的不舒坦不如意,一旦嫁到婆家,婆家再好,也不比在自己家里自在。


    于是,贾滟以自己的病情为由,将林黛玉和裴辙的婚事推迟了一年。


    林黛玉去林府东边的祠堂给母亲上香,求母亲保佑弟弟明年秋闱能考出好成绩。又去母亲生前常去礼佛的小佛堂给菩萨上香,求菩萨保佑贾滟长命百岁。


    林绛玉去佛堂找姐姐的时候,林黛玉正在佛堂里给菩萨磕头。


    林绛玉见状,也点了三炷香,跪拜菩萨。


    姐弟俩从佛堂出来,庭院阳光普照。


    林绛玉被明媚的太阳照得忍不住微眯了下眼,跟林黛玉说:“我方才去潇湘阁找姐姐,紫娟说你去了祠堂给母亲上香。”


    林黛玉听了,便笑着问道:“那你怎么到了这儿?”


    “每次你去了祠堂给母亲上香之后,必定还要到小佛堂来的,我在祠堂不见你,便知道你肯定在小佛堂。”


    言下之意,是林绛玉也去过祠堂,给母亲上过香了。


    有的事情姐弟俩彼此心里都很有默契。


    林绛玉双手背在身后,少年如今长得要比姐姐高出一个头,只是身板还单薄。


    他跟林黛玉说:“太太生病了,裴哥哥专门过来给太太请安。”


    林黛玉愣住,“他从扬州回来了?”


    今年不巧,贾滟生病了。在扬州的老太傅也生病了,裴辙是老太傅最宠爱的孙儿,爷孙俩凑一起的时候,裴辙总把老人家气得吹胡子瞪眼,可一听说老太爷病重,马不停蹄地就赶回了扬州去看老人家。


    随即,她又问道:“老太傅如今身体怎样,都好了吗?”


    林绛玉眼里含笑,说道:“这么想知道,亲自去问他不就行了吗?”


    林黛玉看向林绛玉。


    林绛玉:“他已经见过太太了,如今在闲云阁等你。”


    少年舟车劳顿,回到京都后甚至都没休整就到林府来向长辈请安,固然有关心长辈病情的因素在,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也是为林黛玉而来。


    他跟林黛玉虽是未婚夫妻,但为了避嫌,还是在林绛玉的住处闲云阁等她。


    林黛玉嗔怪地横了林绛玉一眼,“怎么不早说?”


    少女拎起裙摆就快步往闲云阁走,到了门口,却又放慢了脚步。


    林绛玉慢悠悠地跟在姐姐身后,最后停在闲云阁的大门,没进去。


    透过大门,能看到里面两个年轻的男女站在小桥的两端,相视而笑。


    无声胜有声。【`xs.c`o`m 网】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