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086
对于平南王太妃的寿礼,贾母已经列了一张单子。
说到投其所好,贾母就有些头疼,她跟贾滟说:“我正为此事头疼呢,这些玉如意,摆件什么的,送来送去,送了这么多年,也送不出什么新花样来。去年平南王太妃到过国公府来时,看到我摆出的那副‘慧纹’璎珞,倒是赞不绝口。”
旁边的鸳鸯听了,说道:“那副璎珞,老太太平时都舍不得拿出来,逢年过节时趁着大伙儿都在,才拿出来摆着观赏的。老太太喜爱的东西,从来都是上上品,平南王太妃见了,自然赞不绝口。”
“慧纹”的绣品,如今天下统共也就没几幅,价无上限,谁见了不想要。
贾滟听了只是笑,跟贾母说:“老太太,我明日想带两个玉儿一起回后巷看望母亲和芸儿。”
贾母看她上一刻还在跟她说平南王太妃的寿辰,下一刻就说要回后巷看卜氏和贾芸,有些纳闷。
可看贾滟笑意盈盈的模样,仿佛在卖什么关子似的。
她如今对贾滟也有几分了解,不由得问道:“你又在打什么鬼主意?”
贾滟却向贾母眨眼,神秘兮兮地卖关子,“秘密。”
贾母笑着看向鸳鸯,说道:“你看看这丫头,如今可不得了,竟还有事情瞒着我。”
鸳鸯跪下帮贾母整理衣摆,听见贾母的话,抬头看向贾滟。
贾滟向她眨眼。
鸳鸯见状,便抿着唇笑道:“说不准姑太太准备给您一个惊喜。”
“就她和姑爷那一出手就是两个庄子的做派,可别给我惊吓就行了。”
贾母说着,自己忍不住就乐了,她问贾滟,“如海说给玉儿置办庄子是你的意思,你怎么会想到这一茬呢?玉儿如今才几岁,你就给她置办了庄子,当心惹来觊觎之人。”
贾滟不以为意,“她如今有父母为她做主,又有外祖母为她撑腰,谁还能算计得了她?玉儿只是身体弱了些,平时聪明着呢。”
贾母听得好气又好笑,看了贾滟一眼,没再说什么。
说贾滟为林黛玉置办田庄有些胡闹不过是场面上说说,毕竟,荣国府的这些人听说这对夫妻给林黛玉置办了两个庄子当生辰礼物,也惊呆了。
可贾母觉得也没什么不好。
在林黛玉的事情上,贾滟也是用心良苦。
贾母自己曾经是当家人,知道荣国府如今的收入绝大部门来源于庄子。金山银山也有耗尽的时候,庄子要是管理得好,每年都有一笔可观的收入,财气细水长流。
==
翌日,贾滟带着两个玉儿回了后巷去看卜氏和贾芸。
她不想排场太大,只带了几个丫鬟小厮,由竹青充当马夫,回了后巷的四合院。
卜氏见了两个玉儿,高兴地合不拢嘴,一手牵着一个孩子,嘘寒问暖。
贾芸拉着贾滟在旁边嘀咕,“看妈,有了外孙就忘了儿。”
贾滟:“你三岁啊?跟两个玉儿吃什么醋?”
“我倒不是吃醋,她喜欢两个玉儿,我比谁都高兴。”
贾滟嘿嘿笑,少年如今窜高了很多,已经比贾滟高出小半个头了,他跟贾滟说:“昨天三妹妹到咱们家吃饭,陪妈聊天的时候,妈还在提起两个玉儿呢。”
三妹妹?
尤三姐?
贾滟神色狐疑地看向贾芸,“尤三妹妹到家里吃饭?”
贾芸点了点头,“嗯,妈年轻时的针线活不都很好么?那是老太太都夸奖的。三妹妹说她帮着陆姐姐绣图,有些配色或是劈线上的技巧不太懂,又不想让陆姐姐分心,就到咱们家来向妈请教了。”
贾滟:???
苏绣和京都的绣法是一样的吗?
隔行如隔山,贾滟虽然会做女红,但她不怎么做,真的不太懂刺绣。就她知道的,刺绣用的针法就有几十种,谁知京都流行的是什么针法,如今陆清洛绣双寿图用的又是什么针法。
卜氏连双寿图都没看过,尤三姐到家里来请教卜氏配色和劈线的技巧?
卜氏如今眼睛都不太好了,在配色上看不出什么差别的。
至于劈线的技巧……别说什么一根劈成四根、十根、十八根之类的高难度技巧,贾滟就十分怀疑自己母亲眼睛还能看得见一根正常的绣花线吗?
就在贾滟心里十万分好奇的时候,前院忽然传来尤三姐清脆的声音:“方才希儿回去说芸二哥在吗?怎么不见人?”
贾芸听到少女的声音,朝外面朗声喊道:“三妹妹,我在呢!”
少年笑着看向贾滟,说道:“姐姐,我出去带三妹妹进来?”
“家里又不是什么旁的地方,难道前头我不能去?”贾滟莞尔一笑,与少年一起走到前院。
尤三姐穿着一身翠绿色的袄裙站在庭院前,怀里还抱着一个小竹筐,框里是一些还没做完的绣工。
“三妹妹!”贾芸清秀的脸上带着笑,黑亮的眼睛望着尤三姐,“今天我姐姐带两个玉儿回来了,妈正在里头忙着跟两个玉儿说话。”
尤三姐望着贾芸,俏脸上不自觉染上笑意,见了贾滟,盈盈行礼,“林姑姑。”
贾滟微微一笑,“三妹妹怎么过来了?”
“我想做几个荷包和扇袋,还没想好配色,想来请教大娘怎么配色比较好。”
见了贾滟,尤三姐的态度就变得很恭敬,像是一个想要等人夸奖的小姑娘似的。她抬眼瞅向贾滟,试探性地问道:“最近姑姑都没去陆姑姑那里,是那府里很多事情要忙吗?”
“正月里事情比较多,前几日又是玉儿的生辰,没顾上去陆姑姑那里。”贾滟向尤三姐招手,“别在这儿站着,一起进去吧。”
尤三姐高兴地走到贾滟身旁,与她一起进了内院。
她是个性情活泼的人,又想亲近贾滟,此刻离贾滟这么近,有些紧张。一紧张,就忍不住说话转移注意力。
“……双寿图已经绣好了,陆姑姑说只等您去过目之后,就能装裱了。”
“你和二妹妹都辛苦了,想姐姐和母亲了吗?若是你们想她们了,我今日便带你们回东府,可好?”
尤三姐听贾滟说要将她和尤二姐送回东府,脚步听了下来。
贾滟看她没跟上,转头看向她。
少女站在原地,贝齿咬着下唇,十分为难的模样。
贾滟也不知道自己是哪句话说的不对,放柔了声音,“怎么了?”
“林姑姑……”少女拎着竹篮子的手握紧了,关节都泛着白,她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鼓起勇气跟贾滟说道,“我能不回去吗?”
贾滟打量着她,“你的长姐和母亲都在东府里,为何不想回去?”
“我听陆姑姑说,她和邬大哥哥要在京都里开一个绣坊,我想跟着陆姑姑一起做绣品。”
少女的脸上犹带稚气,那双漂亮的眼睛里写着渴望,“我回去东府,不过也是给长姐增添烦恼,不如留在陆姑姑这里。前几日我问过陆姑姑了,陆姑姑说只要我愿意留下,她不会赶我走的。”
贾滟嘴角微扬了下,好奇问道:“既然陆姑姑说了不会赶你走,那你怎么还要跟我说这件事情?”
在回廊说话不方便,两个玉儿和卜氏还在屋里聊天,贾滟还能听到林绛玉叽叽喳喳的声音和林黛玉悦耳的笑声。
贾滟没带尤三姐去后院的上房,只带着她到了后院。
初春阳光正好,后院光秃秃的那棵梧桐树长出了嫩芽,夏堇让丫鬟搬了两张椅子到后院的梧桐树下,又让人端了两杯热茶来。
贾滟整了整裙摆,坐在椅子上。
她双手交叠放在膝盖上,下巴微扬,指了指另一张椅子,跟尤三姐说:“站着做什么?坐呀。”
尤三姐不敢坐,她站在一旁,低头说道:“我不累,站着就好。”
贾滟莞尔,“你不累,我嫌抬头看着你说话累。”
尤三姐只好将拎在手里的竹篮子放下,侧着身体坐在贾滟对面的椅子上。
这两个月有尤三姐和尤二姐在陆清洛的四合院住着,陆清洛又常带着她们跟卜氏贾芸走动,只要不傻,都知道陆清洛要开的绣坊,是贾滟在做主的。
邬书君和陆清洛只是明面上的管事人,背后除了有贾滟,说不定还有贾府的其他人。
尤三姐坐得有些拘谨,她和贾滟接触得不算多,但是经常会听卜氏和贾芸提起到贾滟。
眼前的女子穿着一身淡樱色的衣裙,坐姿优雅,脸上带着笑容却不说话。
尤三姐目不转睛地看着贾滟。
贾滟随她看,片刻之后,才笑着问:“我脸上有什么脏东西吗?”
尤三姐:???
贾滟:“如果我脸上没有脏东西,你怎么这样看着我。”
尤三姐这才回神,俏脸染上了淡淡地红晕,赫然道:“姑姑好看,我一时看忘神了。”
小姑娘还挺会哄人的。
贾滟看破不说破,只是将话题拉回了不久前她说的话。
“你方才说想留在陆姑姑身边。”
尤三姐点头。
“这件事情,你跟母亲和长姐商量过了吗?”
“……没有,我只是有这个念头。”
尤三姐对这件事情想了不是一天两天,她跟尤二姐说的时候,尤二姐很惊讶,但是没说不好。她们都知道母亲带着她们到京都来,是投奔长姐的。说到底,她们和长姐之间,也并不是亲姐妹,毫无血缘关系。
“长姐和母亲应该不会反对的。长姐与姑姑感情这么好,陆姑姑又与您情同姐妹,便是看在姑姑的份上,长姐也不会怪我。”
“依你这么说,我岂不是成了这件事情的始作俑者?”
贾滟好整以暇地看着尤三姐,笑着说道,“你在京都不是毫无依靠,你的事情,都是大娘和尤姐姐做主。你若是想留在陆姑姑那里,得自己想办法跟母亲和长姐说,不能拿我当挡箭牌。三妹妹,你的长姐在东府虽不容易,但也从未将你们视为累赘。”
尤三姐抬头看了贾滟一眼,心想她可不是想留在陆清洛身边。
外面忽然传来贾芸少年清越的声音,“不是说三妹妹过来找娘的吗?怎么不见人了?”
尤三姐听到贾芸的声音,脸上不自觉带上笑意,顾不得贾滟就在身旁,站起来踩着小碎步跑到庭院前方的小圆门前。
“芸二哥,我和林姑姑在院子里呢。”
贾芸闻声过来,见了尤三姐,带笑的声音含着些许无奈,“不是拎着小篮子过来要找我娘请教配色和劈线的?怎么跑到在这里?”
“大娘跟姑娘哥儿在屋里挺高兴的,我便没去打扰。刚好林姑姑也在,我问林姑姑东府的母亲和长姐如今可好。”
贾芸“哦”了一声,探头看了看,果然见到贾滟坐在梧桐树下。
他想着还是别打扰她们,正欲离开。
谁知尤三姐却把他喊住了。
贾芸:???
尤三姐的眼睛亮晶晶的,她望着贾芸,心里有些话本不想说,可想到如果自己当真和尤二姐回了宁国府,以后和贾芸说话的机会就不比如今方便。
少女的眼睛直勾勾地望着他,说:“我想给你做个扇袋,你喜欢什么样式的?”
贾芸讶然看向尤三姐。
只见尤三姐神色认真。
少年仿佛意识到什么,脸倏地红了起来。
在他们身后的贾滟看着在庭院门口相对而立的少年男女,秀眉微挑。
面对两个豆蔻年华的少年男女,灵魂来自后世的贾滟很难提醒他们要谨守男女大防,贾芸和尤三姐此刻的反应很纯情,他们可能只是在最近几个月的相处中,不知不觉地对彼此产生了好感,并没有什么出格的行为。
诗一样的年华,心中有风花雪月才是正常。
贾滟想起尤三姐和尤二姐在原著里的命运。
一个看上了柳湘莲,一心想嫁给他,最后因为柳湘莲退亲而自尽;一个当了贾琏的妾,被王熙凤玩弄于股掌之间,最后失去了刚怀上的孩子,吞金自尽。
都是红颜薄命。
自从来到这个世界后,贾滟在空闲的时候,也会想自己的未来会怎样。
未来怎样,其实是一眼就能看到头的。
她会是林太太,林如海不死,平步青云,她就能锦衣玉食。
林如海死了,大不了成为寡妇,可是凭着林如海留下的钱财,也够她和两个玉儿挥霍八辈子了。
虽然是在古时的世界,可她有穿越这个金手指,能规避掉一些风险,没什么好担忧的。
可心里还是会有遗憾。
所以她才会想着开锦绣坊。
就这样安安稳稳地过着自己的生活,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一些人,也伸手挽回一下自己当初看书时觉得遗憾的人和事,心里就会觉得很满足。
贾滟留了两个玉儿在卜氏的屋子里陪母亲说话,自己则待了锦葵跟着尤三娘到了陆清洛的四合院。
邬书君一大早就出门了,没在四合院。
陆清洛带贾滟去看已经绣好的《双寿图》。
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双寿图》已经完全绣好,寿桃的色泽,栩栩如生的几株菊花,还有那只活灵活现的小狸猫,跟贾滟的工笔图没什么两样。
就连林黛玉提的诗,都像是亲自写上去似的。
贾滟看着《双寿图》,赞叹不已。
“老太太看了这幅图,一定会喜欢。”
贾滟拉着陆清洛的手,笑着说道:“昨个儿老太太还在跟我说给平南王太妃的生辰礼物已经拟好了礼单,可还缺一件压轴的。我心想,这可不就在等着陆妹妹的《双寿图》吗!”
陆清洛完成了《双寿图》,神色也比较轻松,但她没有贾滟那么乐观,“希望还能入老太太的法眼。”
陆清洛在后巷住了几个月,经常听人提起贾府的事情,也经常听人提到贾母。
她从未见过贾母,只从旁人的言辞里了解到的贾母,是一个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女子。身为国公夫人,也是经历了很多的事情,可是这位老人家待人接物几乎没有架子,便是最贫寒的亲戚去找她,也不会觉得自己被冷眼相待。
后巷里的人提起贾母,没有人说她不好的。
陆清洛每次提到贾母,心中都十分尊敬的。
贾滟看向陆清洛,她提到贾母时,神色总是有些紧张。
贾滟忍不住取笑陆清洛,“老太太又不吃人,怎么每次提到她,你都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
陆清洛想了想,神色认真地跟贾滟解释,“因为夫人在我心里,便是神仙一般的存在。夫人已经那么好了,我实在无法想象夫人从前心中挂念的老太太,会是什么样的。”
贾滟想起陆清洛对贾敏的感情。
说陆清洛是贾敏的迷妹都不为过。
“我从未跟敏姐相处过,不知她平时到底是怎样的。但从你和老爷对她的感情,也能猜测一二。有道是言传身教,敏姐身上,免不了会和老太太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但她们与你我一样,都是人。”
贾滟杏眼含笑,望着陆清洛说道:“相信我,等老太太见过这副《双寿图》字后,她一定会想见你的。”
“太太别逗我了,我何德何能可以见到她老人家。”
这种事情,陆清洛连想都不敢想。
贾滟却说:“虽然俗话说女子无才便是德,但老太太可不那么认为。你从前在扬州也看到了,敏姐管家算账很有一手,但琴棋书画无一不精。老太太最爱有才之人,你的刺绣之能,别说放在荣国府里,便是放在京都,也没几人能赶得上。”
贾滟对自己画的《双寿图》和林黛玉提的诗很有信心。
对陆清洛的刺绣之能更有信心。
她有种强烈的直觉,贾母一定会喜欢《双寿图》,她也会将《双寿图》送去给平南王太妃。
活到这岁数,老人家看礼,不仅看礼的贵重,也看送礼的心意。
贾滟已经被封为三品诰命夫人,她亲自画的《双寿图》,吏部尚书林如海的长女亲自提诗祝寿,又请了江南小有名气的陆清洛花费几个月的时间将画变成绣品……贾滟觉得《双寿图》在贾母的礼单上,绝对是压轴的存在。
《双寿图》已经绣完,贾滟跟陆清洛说后面尤二姐和尤三姐的去处。
“……其实她们已经到了说亲的年龄,尤其是二妹妹,今年夏天她就要及笄了。她们的长姐想借老太太的力,帮她们说个好人家,因此我才带她们到这儿来与你一起绣《双寿图》。”
贾滟的话点到为止。
陆清洛聪明通透,也已经明白贾滟的用意。
她笑着说:“尤二妹妹性情娴静本分,老太太是心善的老菩萨,见了她一定会愿意出力帮她说个好人家的。”
贾滟听出弦外之音,看向陆清洛。
陆清洛:“只是尤三妹妹是个有主见的,这阵子她做刺绣倒也尽心尽力。昨个儿她问我,能不能让她留在这儿。”
“你怎么说?”
“我自然不敢一口答应她。太太虽与我说,锦绣坊若是能开成,凡是有一技之长的女子,都能在此容身。可如今锦绣坊毕竟还没开,我也不敢胡乱许诺些什么。”
陆清洛在这些事情上很拎得清,她跟贾滟顺着抄手回廊往后院走,小声说道,“我与她说,她若是经过母亲和长姐同意,留在我身边跟我学针凿女红,我自然是愿意的。我也告诉她,如今我在京都,靠的是太太,不是旁人。她若是有什么想法,还是跟太太说比较好。”
贾滟忍不住笑,说道:“我给你送两个好帮手,到头来,你还给我一个烫手山芋。”
难怪今天在卜氏那里的时候,尤三姐会直接跟她说想留下。
陆清洛也没忍住笑意,“我在京都也是泥菩萨过江,只好将烫手山芋交给太太。太太如今在那府里头管事,今时不同往日,处理这些事情是最拿手不过的。”
贾滟想起先前在自家庭院看到的那一幕。
知好色,而慕少艾。
没想到贾芸和尤三姐也能看对眼。
倒也没什么不好。
只是还是要找机会敲打一下贾芸,可不要做出什么偷食禁果的事情。
第87章
087
贾滟从陆清洛那里将《双寿图》带走,回了荣国府就和王熙凤一起去见贾母。
贾母见了《双寿图》,果然很喜欢。
听说是贾滟画的画,林黛玉提的诗,更加欢喜得不得不了。
老人家杵着拐杖站在绣图前,笑得嘴巴都合不拢。
王熙凤扶着贾母,笑着说道:“姑姑为了这《双寿图》,可花了不少心思呢。老祖宗看看这画,多漂亮啊。还有林妹妹提的诗,我虽然不识字,可林妹妹的字确实我看过写得最好看的。做刺绣的妹妹也真有本事,竟能将林妹妹的字绣的像是亲自写上去似的。”
贾母也是赞不绝口。
想到这《双寿图》有贾滟和林黛玉的一份力,为贾滟和林黛玉的用心感动之余,竟生出了些许自家的宝贝还是藏起来,别往外送的念头。
“早就听说你自小就能画一手好画,却不曾见过。”贾母看向贾滟,语气慈祥,“难为你和玉儿还能想到为我准备送给平南王太妃的生辰礼物。”
“去年中秋,平南王太妃让人送礼来时,听老太太嘀咕了几句,说太妃十年如一日地对您嘘寒问暖,今年她八十岁寿辰,您得想个别出心裁的礼物才好。”
贾滟笑着说,“我是一时技痒,玉儿见了问我是什么,我便说是《双寿图》,祝寿用的。老太太知道的,您的外孙女才高八斗,听说是祝寿用的,便在上面提了一首诗。刚好遇上陆妹妹跟着夫婿到京都开绣坊,想到老太太珍藏的‘慧纹’,便灵机一动。《双寿图》自然不能和慧纹相比,胜在心意。老太太觉得能送就送,不能送就留着给我们自个儿平时观赏着玩。”
“能送,这怎么不能送。”
贾母目光在绣品上流连,赞美的意味溢于言表,“便是我最看重的鸳鸯和晴雯,做出来的绣品也不如这《双寿图》。”
贾滟和王熙凤对视了一眼。
王熙凤乐得眉飞色舞。
贾滟这一招要是真成功了,就意味着锦绣坊还没开起来,名气就能流传在外了。
王熙凤仿佛看到无数银子长着翅膀向她飞来。
贾母这才想起来,问贾滟:“这绣图是谁绣的?”
“是在苏州的陆妹妹,带着尤姐姐家的两个妹妹一起绣的,从十一月开始,绣了快三个月呢。”
苏州的陆妹妹?
贾母神色狐疑地看向贾滟。
贾滟:“她先前是敏姐为老爷选的姨娘,前年老爷放了她回父兄身边,她便帮着母亲在绣坊里指导绣娘刺绣。如今她与父兄信任的大掌柜有了婚约,一起到京都来开绣坊。敏姐生前待她如同妹妹一般,两个玉儿与她相处得也好,我想着她在京都人生地不熟,我能帮一把是一把。”
贾母闻言,高深莫测地“哦”了一声。
贾滟见贾母端着的高人范儿,忍不住笑着说:“不敢隐瞒老太太,我不是白帮忙,我看好陆妹妹的刺绣,她要开的锦绣坊,是我和凤妹妹出钱盘下的铺面。”
贾母有些意外,却没说什么。
“我以为你平日忙着帮忙管府里的庶务已经很累了,没想到还有心思琢磨这些事情。”
“府里的庶务不算累。锦绣坊的事情还没开始,很多事情都只是我在想。老太太见多识广,若是能给我和凤妹妹一些建议,那就更好了。”
姜是老的辣,贾母已经从贾滟的三言两语里猜到她想做什么。
老人家杵着拐杖,下颌微微扬起,指了指那幅《双寿图》,“若这个绣品能在平南王太妃的众多贺礼中脱颖而出,你希望我怎么向她介绍这幅《双寿图》。”
“老太太如实说便是,本就是我和玉儿献给老太太的心意。若是平南王太妃问起绣娘,老太太便告诉她是陆妹妹所绣。陆妹妹的母亲是苏州颇有名气的绣娘,针法自成一派,称为陆针。陆妹妹的母亲五年前重病后就不能再刺绣了,业内许多大师都十分惋惜,陆妹妹是苏绣陆针的唯一传人。”
这说出去,还挺稀罕。
陆清洛的绣品从未流落在外,母亲又是苏绣陆针的创始人。
贾滟觉得《双寿图》自然不能和价无上限的慧纹相比,但是逼格已经算是拉满了。
这份贺礼绝对能给贾母长面子。
贾滟看贾母神色便知她十分喜欢陆清洛的绣工,又笑着跟她说:“陆妹妹从前在扬州时,便常听敏姐提起老太太。她也给老太太准备了一份礼物,希望您能笑纳。”
陆清洛送给贾母的是一幅《听琴图》,绣的是北宋名迹的画稿,与《双寿图》的灵动活泼相比,《听琴图》空灵雅静,令人耳目一新。
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美。
贾母见了《听琴图》,更是高兴。
“好孩子,竟还能想到我这个老人家。她如今人在什么地方,可方便到家里来玩?”
王熙凤见陆清洛能讨贾母高兴,心里也喜欢。
她笑着跟贾母说:“哎哟,我的老祖宗,您没听姑姑说么?陆妹妹早就听说过您老人家,对你既尊敬又崇拜,您想见她,她自然是方便的。只是如今天色也不早了,等明个儿我们再让陆妹妹到家里来玩啊。”
王熙凤一边笑,一边还向贾滟眨了眨眼。
贾滟本来就心情很好,被王熙凤那么一弄,也忍不住跟着笑起来。
一时间,荣庆堂里都是欢声笑语。
贾滟和王熙凤从荣禧堂出来。
天色距离晚膳还有些时候,林如海这时候应该还没回来,王熙凤想跟贾滟到不羡园去。
谁知还没到不羡园,就见莺儿火急火燎地小跑而来。
见了贾滟和王熙凤,莺儿连忙停下脚步向两人请安。
贾滟见她神色慌慌张张的,“是你们家姑娘发生了什么事情么?这么急急忙忙的。”
“不是我们家姑娘,是我们家大爷醒了!”
薛蟠醒了?
这对薛姨妈和薛宝钗来说,可是件了不起的大事。
平儿听莺儿这么说,高兴说道:“这是天大的好事呢!你这是要去荣禧堂给太太送信儿吗?”
谁知莺儿却哭了起来,“大爷是醒了,可他谁也不认得了啊。话也不会说,脾气十分暴躁,手脚还没什么力气呢,就泼了我们家太太一身的药。”
贾滟和王熙凤对视了一眼。
王熙凤蹙眉,语气不悦,“哭什么?能醒就是好事,不认得人,不会说话,就去请大夫。病还没好,慢慢治就是。”
莺儿吓得噤声。
没有薛姨妈和薛宝钗在身边,她对王熙凤总是有些发憷。
薛宝钗和王熙凤是表姐妹,薛宝钗内心自视甚高,其实不太将王熙凤这个表姐放在眼里。
莺儿是薛宝钗的贴身丫鬟,对主子的心思是能察觉的。
平日跟在薛宝钗身边的时候,她心里暗搓搓地没少编排王熙凤。如今薛宝钗不在,她忽然生出点无所依仗的感觉,生怕王熙凤动怒,会拿出她对待荣国府仆妇的那套手段对她。
贾滟见状,笑着说:“你要去荣禧堂,便赶紧去吧。耽误了时辰,等会儿太太该去荣庆堂服侍老太太用晚膳了。”
本来王熙凤也是要荣庆堂服侍贾母吃晚膳的,自从她怀孕之后,贾母就不用她立规矩在旁边服侍了。
莺儿感激地向贾滟行了个礼,然后往荣禧堂小跑去。
平儿看着莺儿的背影,却有些纳闷地说道:“梨香院有跑腿送信的人,怎的是莺儿去荣禧堂给太太送信了?”
这些姑娘身边的贴身丫鬟,都是挺有地位的。
平时跑腿送信的这些粗活,用不上她们。
王熙凤不想深究,她想到薛蟠就觉得晦气。
自从薛蟠到了荣国府之后,时常和贾珍贾蓉这些人凑在一起玩,也没少跟贾琏玩。
贾蓉还没出事前,王熙凤对贾蓉这个侄儿也是挺喜欢的,贾蓉长得漂亮,嘴巴又会说话,婶婶前婶婶后的,很会奉承人。
王熙凤听贾蓉提起过薛蟠,说起薛蟠时便是感叹从未遇见这么会玩的人,又色胆包天,看上漂亮的小姑娘也就罢了,好看的小男孩,他也喜欢。
平时大家心里明白,不拿到面上去说也就罢了。
后来薛蟠在贾氏家塾里的那堆破事被人捅到贾政那儿去,谁不说他伤风败俗,王夫人都被这件事情气得本来已经好转的病情又加重,王熙凤心里巴不得他死了才好。
因此在薛蟠出事后已经快两个月了,王熙凤统共也就去过那么一回梨香院去看薛姨妈和薛宝钗,聊表一下亲戚的情分就算了。
——本来也没多少情分。
薛蟠醒了,刚好家里有个林绛玉,贾滟便让竹青陪着林绛玉去梨香院看薛蟠,毕竟,去年薛蟠让人摘了新鲜的桂花,梨香院的小厨房赶新鲜做了桂花糕,薛宝钗还特地来不羡园邀请两个玉儿去尝鲜。
赶人情这种事情,要走个过场。
再说,贾滟现在也还管着荣国府内宅的事情,于情于理,也是要派人过去看的。
林绛玉去梨香院的时候,碰见了贾宝玉。
两人在梨香院看过薛蟠之后,一同回了梨香院。
“……薛大哥哥瘦得不成样子了,只会嗷嗷呜呜地叫,他不认得姨妈和宝姐姐,也不认识我们了,脾气看上去很坏。”
林绛玉和贾宝玉待在西书房里跟林黛玉说话,除了林黛玉,还有荣国府的三春都在。
自从薛蟠被人暗算昏迷之后,薛宝钗晨昏虽然也到荣庆堂和荣禧堂里向贾母和王夫人请安,但已经不像从前那样总在各个院子里走动。荣国府的三春平常跟着李纨学习,贾母看贾滟性情随和也有耐心,有时也让三春跟着贾滟学习管家。
所以三春如今经常到不羡园走动,一来,几个小姐妹就待在林黛玉的西书房里玩耍说话。
迎春还没有除服,贾赦去世还不满一年,她要还要为贾赦戴孝一年多,过年时候的衣服都是以素色为主。
探春和惜春早就除服了,两人小姑娘如今穿着样式相同的鹅黄色袄裙,眨巴着眼睛听林绛玉和贾宝玉说薛蟠醒后的模样。
其实小姑娘们也想去看薛蟠,但贾母不让。
贾母说薛蟠昏睡了那么久,如今醒了也像是失了魂的模样,那地方想来晦气,再说男女有别,便是表兄妹,其实也没那么亲,心意到了就行,不必非要到场去看。
至于贾宝玉,他听说薛蟠醒了,想起平时薛蟠虽然荒唐,但有什么好吃好玩的也想着他,如今人醒了,不管怎样,都该去看一趟才能心安。
贾宝玉是个善良又容易心软的少年。
他非要去,贾母拿他没办法,只好让他揣了一对辟邪的符咒在身上,又让他将通灵宝玉带在身上,才让他去。
贾宝玉去了,林绛玉去问题自然也就不大。
但是家里的几个小姑娘,贾母是无论如何也不让她们去的。
惜春对薛蟠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平时几乎都不见面的,听说他醒了什么人都不认得,又想起平时听的那些鬼怪故事,就问贾宝玉:“他这样是不是撞了邪?要叫太太去请神婆到梨香院跳大仙吗?”
“啊?这……”
贾宝玉被问得有些发怔,反问惜春,“四妹妹,神婆跳大仙真能用管用吗?”
兄妹俩大眼瞪小眼。
迎春无动于衷,只靠着窗棂看窗外初春的景色。
探春看贾宝玉和惜春的模样,说道:“跳大仙若是有用,早就该请神婆来跳了。薛大哥哥许是被人打伤了脑子,一时记不得人,慢慢治总是会好的。”
她对薛蟠如何也并不关心,只是想到薛姨妈和薛宝钗,感叹道:“幸好薛大哥哥醒了,否则宝姐姐和姨妈日后都不知该要怎么办。”
靠着窗棂的迎春这才回过头看了探春一眼,淡声说道:“他若是谁也认不得,又不会说话,便是醒了,宝姐姐和姨妈也是要伤心难过的。”
林黛玉从没见过薛蟠,薛蟠对她而言只是一个陌生人。
若是个好人,他的遭遇兴许还能让林黛玉感伤一下。
可薛蟠实在说不上是个好人,林黛玉就是再多愁善感,也没法用在这个人身上。
她想起了香菱,忽然说道:“不知道香菱如今怎样了,贾先生为她找到父母了吗?”
说到香菱,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安静了下来。
香菱年龄只比西书房里年龄最大的迎春大半年,性情可人,模样又长得十分出挑,几个小家伙对香菱都很喜欢。
别说是几个小家伙,就是荣国府里的其他稍微有良心一点的人,譬如贾琏之流,跟薛蟠一起吃喝玩乐的,见了香菱,都得说这么个人跟了薛蟠,真是糟蹋了。
林绛玉伸手戳了戳贾宝玉的胳膊,说:“贾先生平时到府里找舅舅的时候,舅舅最喜欢让宝玉哥哥去见贾先生了,宝玉哥哥,你不如问一下贾先生。”
贾宝玉却蹙眉,说道:“这种诨人,能不见还是别见的好!”
贾雨村在应天府尹不过半年,随着林如海回调京都,贾雨村也回了京都。他回京都之后,频繁到荣国府来。偏偏贾政对贾雨村表现得很看重,每次贾雨村来,都让贾宝玉换了衣服到前头去见客人。
一见贾雨村,听的又是那些贾宝玉最讨厌的那些话。
不是奉承贾政就是奉承林如海,在不然就把话题放在他身上,劝他好生读书考取功名。
贾宝玉烦不胜烦。
林黛玉听了,竖着柳眉,轻斥道:“你说谁是诨人呢?”
好歹也是她的老师。
探春见状,抿着唇偷笑。
林绛玉“啊哦”了一声,眨巴着那双葡萄仁似的眼睛,看看贾宝玉,又看看林黛玉。
贾宝玉连忙向林黛玉赔笑,“好妹妹,你别多心,我不过一时失言。贾先生先前在扬州给你当老师的时候,自然不会跟你说那些浑话。别说他是诨人,我也是诨人。男人都是泥做的,平日我跟你们待在一起,都自惭形秽,生怕脏了你们的地。”
林绛玉第一次听贾宝玉这些话,瞠目结舌,大声反驳:“宝玉哥哥,我才不是泥做的!”
贾宝玉:???
林绛玉神色不快,“你想当泥做的人,自己当便是,说什么男人都是泥做的,我也是男人!”
贾宝玉一脸懵逼:“……”
哄林妹妹还不够。
还得哄林弟弟?
贾宝玉也不知道自己今天是倒了什么霉,怎么就在两个玉儿跟前动辄得咎?
晚上林如海回不羡园,贾滟问林如海香菱的事情如今办得怎么样。
“元宵节之后,才将香菱托付给贾兄,让他帮香菱寻亲。如今才过一个月,约莫还在帮她找呢。”
林如海觉得奇怪,问贾滟:“怎的忽然又问起她的事情来?”
贾滟于是将薛蟠醒了的事情告诉林如海,“玉儿和府里的几个姑娘,平日都喜欢香菱那个小丫鬟。今日听说蟠哥儿醒了,谁也不认得,又不会说话,便想起香菱,说也不知香菱如今怎样。”
林如海走到西此间将身上的外袍换下才出来,贾滟穿着一身杏色的常服歪在炕上,手里还拿着一本书。
他走过去坐在贾滟身旁,将她手中的书取出来放在炕上的茶几上。
贾滟顺势窝进了他的怀里,抬头,杏眼含笑望着他。
林如海轻声笑了笑,将人抱起来让她坐在腿上。
贾滟双手搂着他的脖子,在他耳旁小声说道:“老爷,明天去问一下贾先生,香菱的事情如今可有眉目了,好不好?”
贾雨村是知道香菱的身世的。
他在应天府处理薛蟠和冯公子的案子时,肯定考虑过各种各样的可能性,甚至将知情的人都处理完,无后顾之忧了。
香菱又说她不记得从前的那些事情了,家在何处,父母是谁,她也不记得。
香菱未必是不记得,只是不敢说。
知道香菱身世的贾雨村如果真的想帮香菱找回父母,顶多就是费点心思,编一个逻辑上说得过去的故事,大概就能办成此事。
既然插手,当然要善始善终。
贾雨村的为人,贾滟不太放心,还是得让林如海去敲打敲打他。
林如海笑着应下。
贾滟见林如海答应,心情大好,双手捧着他清俊的脸庞,在他的嘴角亲了一下。
小妻子人前端庄有礼,人后热情主动。
林如海已经习惯她在四下无人时的这些亲密的举动,被她亲了一下,低笑一声,在她将要离开的时候,伸手按在她的后脑上,向她索吻。
两人在炕上耳鬓厮磨,过了片刻之后,交缠在一起的男女才分开。
贾滟的衣襟有些凌乱,松开的领口隐约能看到雪白的肌肤上有几个小红点。
林如海坐到了另一侧,中间跟贾滟隔着一个小茶几。
男人清俊的脸上带着笑意,目光不着痕迹地从贾滟的领口掠过,状似不经意地问道:“听说你和玉儿今天给老太太送了一份大礼。”
贾滟知道林如海说的是《双寿图》,于是将事情的始末告诉了他。
林如海知道贾滟自从到京都之后,除了管荣国府和林府的事情之外,还和陆清洛王熙凤忙绣坊的事情。
外面的事情贾滟不太关心,都交给王熙凤和邬书君去忙了。
至于绣坊日后要卖什么绣品这些事情,贾滟有时也会跟林如海嘀咕,但她说的那些事情,林如海觉得有些异想天开。
虽然异想天开,但也无妨。
就像贾滟常与他说的那般,即使这个世间有着种种不堪,但她还是愿意与他一起做梦。
梦想着终有一天他的抱负得以实现。
梦想着她的愿望能成真。
贾滟已经将松开的领口整理好,她笑盈盈地跟林如海说:“老太太很喜欢清洛,让我和凤妹妹安排哪天将清洛带到府里来见她。《双寿图》如果能在平南王太妃那堆积成山的寿礼里脱颖而出,那锦绣坊就算是打出名气来了。”
林如海微笑着听她说,等她说完,又问:“你打算以后给清洛出画稿?”
“不仅是我。”
贾滟的眼睛亮晶晶的,“以后若是有人擅长画画,又能过得了我这一关,都能提供画稿给锦绣坊。我们会在每幅绣品上标注谁供的画稿和诗词。”
林如海微微颔首,笑道:“这主意倒是不错,就是不知夫人的号是什么。”
贾滟:“晴方好。”
水光潋滟晴方好。
贾滟让林如海帮忙关心香菱寻亲的事情,没几天,贾雨村就托了人来说还没找到香菱的亲人,倒是他的妻子娇杏见了香菱之后,觉得她的眉目与她从前服侍的甄太太有几分相似,但问起香菱年幼时的事情一概不知。
贾雨村说既然有几分相似,如今香菱也记不起来自己家在何处,拐卖她的人牙子去年秋天时暴病身亡。没有任何线索,为香菱寻亲,无疑于大海捞针。
贾雨村说甄太太的丈夫甄士隐,对他有知遇之恩。夫妻俩本有一个小女孩名甄英莲,在她五岁时的元宵节走丢。女儿走丢之后,甄士隐经历了一连串的巨变,后来看破红尘,遁入空门。只有甄太太如今住在娘家,还想着能找回失散多年的女儿。
贾雨村说既然香菱的眉目有几分像甄太太,不妨将香菱送去甄太太身边。
如此一来,香菱也算是找到了母亲,甄太太也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女儿。
两全其美,岂不圆满?
贾滟听说,也笑着跟林如海说:“也算是圆满,辛苦贾先生。”
确实是另一种形式上的圆满。
二月底,王熙凤腹中的孩子出生,是一个女孩,取名贾巧。
就是原著的巧姐。
去年不如意的事情太多,在众人心里都蒙上了一层阴霾。新生命的到来,让人仿佛看到了新的希望,荣国府上下都沉浸在巧姐出生的喜悦之中。
第88章
088
巧姐出生,荣国府的长辈都给她送了礼物。
贾滟也送了两个赤金手镯和一个长命锁送给巧姐。王熙凤还在月子里,旁人听说荣国府长房喜得千金,都前来慰问和送礼。
因为贾琏和王熙凤还没除服,巧姐的满月酒不打算大办,到时就是宁、荣两府的人聚在一起吃顿饭庆祝就行。
巧姐的满月酒是在三月二十,这个月二十八,又是平南王太妃八十岁生辰。
王熙凤出了月子,她生产的时候很顺利,虽然经历了疼痛,但从见红到生下女儿,也就花了五个时辰,稳婆也说这么顺利的情况很少见,可见是托了祖先庇佑的福。
王熙凤在月子期间,一概不让管荣国府的庶务,让她安心养身体。
贾滟没生过孩子,但也知道产妇在生下孩子之后,有大概四十多天的产褥期。如果顺产,恢复得好,一个月也差不多。
王熙凤在孕期的时候就被照顾得很好,生下巧姐之后,也听长辈的劝,尽量将屋里的事情交给平儿打理,在巧姐满月那天,王熙凤红光满面,气色更胜从前。
满月之后,以王熙凤的性子,肯定是闲不住的。
贾滟将荣国府的庶务全数还给王熙凤操持,自己一身轻松。
三月二十八,平南王太妃的生辰到了。
贾母带了三春和林黛玉一起去给平南王太妃贺寿,《双寿图》果然在一众贺礼中脱颖而出,分外得平南王太妃的喜爱。
贾母送去的礼单有三分之一的东西被平南王太妃送了回来,《双寿图》平南王太妃很喜欢,专门让人用《双寿图》定做了一个紫檀木屏风放在自己的停鹤堂观赏。
平南王太妃听说画稿是由晴方好特供的,还让人来给贾母说——
“这位晴方好大师不知是什么人,画的寿桃和菊花很好,最妙的是那只在寿桃旁的小狸猫,画的绒毛都活像是真的。画得巧妙,绣品更是巧夺天工,不知是哪个绣娘所绣?”
除了问晴方好,又问绣娘和题诗的人。
陆清洛年幼时有小名,取自《诗经·野有蔓草》的蔓字,家人喊她蔓娘,因此在外说起陆清洛时,贾滟等人都称她为蔓娘。
贾母笑着跟平南王太妃派来的人说,“晴方好是我的干女儿,因着知道太妃寿辰将至,花费了将近一个月画《双寿图》,题诗人潇湘妃子,是我的外孙女儿。那日去给太妃贺寿时,她与我府中的几个姑娘一同去给太妃贺寿了。至于绣娘,是来自苏州的绣娘,她的母亲是苏绣陆针的创始人。”
因为《双寿图》,陆清洛开始小有名气。
晴方好和潇湘妃子的名字也开始流传,但除了平南王太妃和贾滟身边的个别人,谁也不知道晴方好和潇湘妃子的真实身份。
清明后,当今圣人下了圣旨,让朝廷三品及以上官员的嫡子到宫中崇闲馆读书,林绛玉将要开始每天起得比鸡早的日子——他要去崇贤馆读书了。
林绛玉生平第一次要离开太太和姐姐,感到非常不安。
贾滟和林黛玉正在不羡园的正房里画扇面。
春去夏来,很快姑娘太太们就要拿上宫扇了。贾滟打算画几个扇面拿去给陆清洛绣出来,做成宫扇送给身边的人。
林绛玉本来就不想离开太太和姐姐的身边,此时见到贾滟和林黛玉两人商量是画兰花扇面好,还是莲花扇面好,心里更加难受了。
他哒哒哒地走到两人跟前,怏怏不乐地咕哝道:“为什么一定要去崇贤馆呢?难道不能就让我待在家里吗?宝玉哥哥是在家里外书房读书的,裴哥哥也是在家里的外书房读书的,怎的我就不能在家里外书房读书呢?!”
因为郁闷,林绛玉顾着腮帮,活像一只小河豚。
林黛玉心情很好,她抿着嘴笑,伸出纤细白皙的食指去戳弟弟的嫩脸,“为什么非要在家里读书呢?在家里只得你一人,你要是去了崇贤馆,就认识很多人了。”
林绛玉摇头,“我不想认识那么多人。”
他认识贾兰贾环贾宝玉还有裴辙……这么多小伙伴呢。事实上,林绛玉有时觉得光是认识贾兰贾环就有点多了,因为贾兰和贾环总是很容易拌嘴,林绛玉有时也会被他们吵得心浮气躁。
林黛玉有些不解地看向林绛玉,林绛玉平时不怕人,他在荣国府里可受人欢迎了,就是贾政的卿客们都非常喜欢林绛玉。
林黛玉:“为什么不想认识那么多人?”
林绛玉一脸认真地跟林黛玉说道:“太多人了,就很容易闹哄哄的。平日里若是只跟裴哥哥玩,或者跟裴哥哥一起读书,应该是最好的。跟宝玉哥哥一起也还凑合,但和兰哥儿和环哥儿一起的时候,我都有点怕他们吵。要是我去了崇贤馆,我方才在舅舅外书房时,詹子亮跟我说,会有几十个跟环哥儿和兰哥儿差不多的人与我一起,那我岂不是被吵死?”
林黛玉平时喜静,却也爱凑热闹,只是热闹的时间一长,她也就觉得厌烦。这时听林绛玉说几十个人一起在崇贤馆里,不由得十分同情地看着弟弟。
林黛玉摸了摸林绛玉的脑袋,用爱怜的语气说道:“被吵死了也没法子,要不你跟父亲说不去崇贤馆上学了。”
林绛玉顿时垮下脸,有气无力道:“我不敢说。”
贾滟被两个玉儿弄得啼笑皆非,她笑着跟林黛玉说:“好了,别跟绛儿说这些了。”
林黛玉也笑,“又不是我不说,他就可以不用读书的。每个人都要读书,不管是读什么书,总该是要读的。”
林绛玉求救的目光看向贾滟。
贾滟坐在椅子上,杏眼微弯,语气温柔地向林绛玉招手,“绛儿,过来。”
林绛玉一听贾滟温柔的声音,扑到她怀里撒娇,“太太,我不想去宫里读书,可以吗?”
贾滟笑着轻拍他的后背,“不可以哦。”
林绛玉觉得委屈极了,抬头看向贾滟,幽幽道:“太太,你变了。”
扑哧。
林黛玉忍不住笑。
原本在贾滟怀里撒娇的林绛玉看向姐姐。
林黛玉用食指刮着脸,取笑道:“你都是要读书的人了,还跟太太撒娇耍赖。下次太太带我去裴府,我告诉裴哥哥,当心他取笑你。”
林绛玉连忙从贾滟的怀里出来,大声反驳,“裴哥哥才不会取笑我!”
“你又不是他,你怎么知道他不会取笑你?他嘴上不说,在心里偷偷取笑你,你也不会知道。”
林绛玉听着林黛玉的话,感觉好像有点道理,然而想了想,又皱着眉头,“他嘴上不说,但他其实没在心里取笑我,你也不知道。”
林黛玉听了,咬着唇笑道:“我又没说他肯定取笑你,我只是叫你当心他会取笑你。”
林绛玉:???
林绛玉听得脑子有点发晕,到底裴哥哥是会取笑他?还是不会取笑他?
论口才跟诡辩,整个荣国府就没几个能比得过林黛玉的。
旁边的贾滟看着这对姐弟,忍不住哈哈笑。
林绛玉被姐姐那么一打岔,不再执着于翌日要进宫读书的事情。
贾滟吩咐竹青帮林绛玉收拾好东西,看好身边的小厮之后,就让林绛玉回东厢房歇下。
林黛玉和贾滟商量好画一个兰花扇面和莲花扇面后,也回了西厢房。
贾滟送走两个玉儿,好心情一直维持到林如海回正房。
林如海回去见她眉宇都浸润在一片笑意,仿若春花似的动人,趁着她帮自己宽衣的时候,将人搂进怀里,低头就去亲她噙着笑意的唇瓣 。
忽如其来的亲吻让贾滟略微忡怔了一下,随即回过神来,脚尖踮起,藕臂缠上林如海的脖子,回应他。
她的回应令林如海更加动情,搂在她腰肢上的手臂忍不住加了几分力道,她整个人都快被他抱起来。
来自她身上的花香萦绕在鼻端,催动着他的欲|念。
在感觉快要失控的时候,林如海松开了她,伸手抚了抚她的鬓角,低声问道:“什么事情那么高兴?”
贾滟仰头看着他,将晚上林绛玉在正房里和林黛玉的对话学给他听。
林如海也忍不住朗声笑了起来。
贾滟拉着他的手回了西稍间。
楠木床边点着一盏琉璃灯,她看着灯光下的林如海。
男人的眼里含着笑意,看向她时,目光温柔。
贾滟觉得自己的心,好像也化在那温柔的目光里。
也不知道是谁先凑近了彼此,再贾滟回过神的时候,她已经又和林如海缠在了一起。
快乐会上瘾,享受也会上瘾。
自从林如海回到京都之后,两人的情事变得频繁。贾滟觉得林如海这辈子大概是不会再有孩子了,于是在这些事情上也毫无后顾之忧。
年轻的女子也有欲|望,也喜欢感官上的刺激。
被放倒在床铺上的时候,她向林如海伸出双手,平日里总是清亮含笑的杏眼此刻眼神妩媚勾人,她坦然面对自己出于本能的欲|望,咬着唇向林如海笑,在他耳旁轻声说道——
“我想要,给我。”
林如海凝望着躺在床上的年轻的女子,这些妩媚和诱|惑的举动,在她那里如此理所当然,于是勾|引也带着些许天真的感觉。
他压了上去,一只手抄过她的纤腰,与她耳鬓厮磨,“叫我。”
贾滟的眼角泛起一片红,“老爷。”
“不对。”
他咬着她的耳垂,声音既沉又轻,在她耳旁笑着哄道:“再叫。”
贾滟的呼吸乱了,声音有些破碎,“……如海。”
林如海将人捞了起来,抱在怀里。
夜色清寒,芙蓉帐里春色无边。
第89章
089
四月份的时候,锦绣坊终于开张。
陆清洛是锦绣坊的首席绣娘,邬书君也在京都招了十几个绣娘在锦绣坊里。
平时贾滟会画一些写意画拿去锦绣坊给陆清洛,陆清洛会让绣娘们照着贾艳给的画稿绣一些扇面和荷包。
自从平南王太妃的寿辰之后,锦绣坊还没开,就已经在京都的贵夫人圈里小有名气。
荣国府长房喜得千金,虽然没有大办,但是很多人送礼。
贾滟做主,在每份回礼上添了一份来自锦绣坊的手工,或是宫扇,或是香囊,又或是荷包。
虽然简单,但精致。
无一例外都在手工上绣上了锦绣二字。
在锦绣坊开张那天,平南王太妃也很给力,给锦绣坊送了贺礼,主持大局的邬书君礼数周到地将平南王府派来的人请入锦绣坊。
林绛玉已经到宫里的崇贤馆读书,回来之后,功课也有林如海考查,贾滟平时没事,除了晨昏到荣庆堂之外,偶尔会和林黛玉一起回正在改造修葺的林府宅子去看看,平时大多数时间都在不羡园正房和西书房里打发时间。
惜春自从知道贾滟就是锦绣坊的画师之后,平时就喜欢到不羡园找贾滟。
她平时的性情就比较乖张,又是东府的姑娘,李纨平时不太敢拘着她,见她到不羡园找贾滟,心中松了一口气。
虽然松了一口气,但还是有意无意地跟贾母说:“如今绛哥儿到宫里读书去了,府里的庶务如今又由凤丫头管着,四妹妹喜欢画画,我看她这阵子总喜欢去不羡园找林妹妹和姑姑,若是林姑姑愿意,能教四妹妹画画也是不错的。”
李纨是独善其身的人,能少些麻烦当然是少些麻烦好。
贾母听了李纨的话,没有吭声。
王熙凤是个脑子活络的,听了李纨的一席话,便开玩笑似的说道:“嫂子最是会为自己省事的,老太太将府里几个姐妹交给你,你心里却想着偷懒。”
“凤丫头的这张嘴,还能说出什么好话来?”
李纨“呿”她一声,笑道:“几个姐妹在我那里,不嫌弃我当然是好。我也不过是认得几个大字,哪有什么学问,更别提什么工笔画写意画来。四妹妹会画画,与姑姑在一处,是知己逢知己。”
贾滟坐在贾母左侧的位置上,手里端着一个茶盅听李纨和王熙凤这两个妯娌斗嘴。
深宅大院里的女人,平日里都无聊得很。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除了看看花听听戏,没什么好玩的。
可李纨哪能说得过王熙凤呢?
整个荣国府,辩才能跟王熙凤抗衡的就只有林黛玉。
很快,李纨败下阵来,向贾母求助,“老太太,快帮我来管管凤辣子这个破落户,让她再这么说下去,说不定我都要成卖小姑子求荣的坏嫂子了!”
贾滟闻言,凑趣道:“若是惜春丫头到不羡园来跟我一起画画,我便为她取个号,将她的画拿去给陆妹妹做成绣品放在锦绣坊里卖。如此一来,你不就变成了卖小姑子求荣的坏嫂子了吗?”
贾母等人一听,哄堂大笑。
李纨也跟着笑了起来。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这天贾滟和林黛玉回不羡园的时候,惜春说想去不羡园看画,想跟着一起。探春一听惜春说要去不羡园,十分机灵地说道:“林姐姐说她昨日作了几首诗,我想去看看。”
贾宝玉一听林妹妹作了诗,也想凑热闹。
谁知探春却横了他一眼,说:“今夜老爷要考你功课,你赶紧回去温习。等老爷从工部回来考你功课你答不上来,可是要挨揍的。”
正月后,贾政对贾宝玉的功课十分上心。
贾宝玉想起贾政平时不苟言笑的严厉模样,暗中打了个哆嗦,只好按捺下要跟着探春惜春一起去不羡园的冲动。
贾滟带着几个小姑娘回了不羡园。
迎春却没去,她站在庑廊下,目送几人走远。
贾宝玉不由得问道:“二姐姐,你怎么不去林妹妹那里玩?”
迎春看了贾宝玉一眼,神情冷淡道:“我既不会画画,又不是写诗,去了也挺没劲儿的。”
贾宝玉:“……”
贾宝玉被迎春的话噎了一下,随即又笑着说:“怎么会没劲儿呢?林姑姑那里好玩的东西挺多的,就是不会画画写诗,也还有其他的事情可以玩。林姑姑在院子里种了一株茶花,叫十八学士,已经挂了花苞,这时候应该快开花了,你去观赏一下那棵十八学士也应该的。”
迎春还是一副兴致缺缺的模样,她摇了摇头,叹气道:“还是不去了。我回那边屋里待着。”
迎春带着司棋和奶娘回去。
贾宝玉立在庑廊下,看着少女远去的背影,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贾滟和林黛玉带着探春和惜春回不羡园,王熙凤也跟着去凑热闹。
惜春想去看贾滟画的画,贾滟笑着跟她说:“如今我这里没几幅画了,都拿去锦绣坊给陆姑姑对着做绣品了。”
惜春问贾滟:“姑姑,我的画也能拿去给陆姑姑吗?”
惜春听说了,贾滟在锦绣坊里的称号是晴方好,林黛玉是潇湘妃子。一人作画,一人题诗,然后就成了一幅完整的画稿。
刺绣这种事情,是慢工出细活的。
锦绣坊如今在京都圈小有名气,平时有卖一些小物件,荷包香囊扇袋扇子之类的,那些小物件虽不是出于陆清洛之手,但也精致大方。
贾滟对锦绣坊如今光是小有名气,却没有门庭若市的现状并不担心。
凡事慢慢来,存在感也得慢慢刷。
一下子存在感拉满了,以后上升的空间就有限。
王熙凤本来有些焦虑,可看贾滟整日气定神闲的模样,也不自觉地变得淡定。
……有林姑姑在,总是会越来越好的。
王熙凤这么安慰自己。
此时听惜春问贾滟能不能将她的画拿去给陆清洛,笑问:“好端端的,怎么想到拿画去给陆姑姑呢?”
“姑姑的《双寿图》如今在京都很出名,昨个儿老太太还说平南王太妃进宫的时候,还跟皇后她们说起《双寿图》。大姐姐在宫里听说《双寿图》是老太太送给平南王太妃的,还问老太太如今锦绣坊可还有这样的绣品呢。”
惜春今年七岁,平时贾敬不太管她,她想要什么就给什么,至于学习规矩,针凿女红之类的这些事情,一概托付给贾母。
贾母对几个小姑娘一视同仁,心中虽然也有偏爱的,但吃喝用度确实是半分不差的。
荣国府的几个小姑娘性情各异,迎春看上去木纳,但围棋下得很好,林绛玉平时喜欢找迎春下棋。
探春聪明伶俐,文采飞扬,心有沟壑又会管事,平时喜欢和林黛玉一起看书读诗。
至于惜春,年龄虽小却有灵气,平时喜欢画画,气质有点像父亲贾敬,不走寻常路。
惜春跟王熙凤说:“姑姑能用晴方好的号在锦绣坊当画师,我怎么就不能?万一我的画,也会被人喜欢呢?”
不管是王熙凤还是贾滟,都喜欢自信的人。
贾滟听惜春那么说,“不用万一,你的画当然会有人喜欢。可是把画送去给陆姑姑做绣品,可不能用你的名字。你想用什么号呢?”
惜春还没想好自己要用什么号。
贾滟笑盈盈的,开始跟她描绘光明的前途,“我将你的画送去给陆姑姑,让锦绣坊的绣娘绣出来。若是能卖出去,买绣品赚到的盈利,让陆姑姑跟你四六分成,好不好?”
惜春歪着脑袋,天真问道:“我六她四吗?”
贾滟摇着手指纠正她,“是她六你四。”
惜春想了想,说:“好吧。”
小姑娘也不太到底自己能有多少银子,她只是想自己的画也能被人看到。
探春在旁边听着惜春和两个大人的对话,忍不住凑过来,“那我能在四妹妹的画上题诗吗?就像林姐姐在姑姑的画上题诗那样。”
还不等贾滟说话,林黛玉就笑了起来,“当然可以!但你和四妹妹得先取个号。”
于是,几个小姑娘兴致勃勃地取了西书房去取号。
王熙凤和贾滟一起进了正房。
宁国府的秦可卿下个月要生产了,生下孩子之后,孩子弥月之喜肯定是要办的。
“……东府如今都没人了,卿妹妹腹中的孩子生下来,不论是哥儿还是姑娘,东府的大老爷肯定是要摆宴席的。”
王熙凤跟贾滟一起坐在炕上,一只手托着下巴,语气徐缓地说道,“昨个儿大嫂子来跟我商量孩子弥月之喜的事情,说巧姐弥月时我们西府给客人们的回礼十分别致,问能不能让锦绣坊再准备一批手工。我与她说只要银子到位了,自然是可以的。”
打开门做生意,该算的账是要算清楚的。
不管是贾滟还是王熙凤,都不会白做人情。
贾滟可以帮尤氏,也可以帮尤二姐和尤三姐出风头,但尤氏是尤氏,宁国府是宁国府,宁国府如今还没亏空,每年还有几万两都白银入账,银子不挣白不挣。
“这件事情,你还是交给邬掌柜去跟来升谈。”
贾滟摆弄着炕上茶几上的茶具,慢条斯理地煮着茶,她看着茶壶中冒着青烟的茶水,不紧不慢地说道:“买卖上的事情,还是让邬掌柜出面。如今尤姐姐的三妹妹就在陆妹妹的四合院里住着,尤姐姐也该知道锦绣坊运营的事情,大多由邬掌柜做主。”
人情可以做,要有的放矢。
王熙凤也不操心这件事情,她都问清楚了,邬书君也是林如海的人,不论是林如海还是贾滟,都是胆大心细又谨慎的人,既然他们信任邬书君,她没道理信不过。
王熙凤这次到不羡园,是有其他的事情要求贾滟。
“下个月便是我婶婶的生辰,她曾在平南王府看到太妃的《双寿图》,十分喜欢,我想给她送一个寿字。”
贾滟看向王熙凤,莞尔笑道:“你想要个寿字,求你林妹妹给你写一个。”
“光是林妹妹还不行。”王熙凤说,“说是寿字,难道就真的写个斗大的寿字吗?我想姑姑给我画一棵松树,松树下站着一只仙鹤。然后林妹妹再帮我提一首诗,就再好不过了。”
松和鹤都是象征长寿。
贾滟秀眉微挑,“想不到你要求还挺多。”
王熙凤笑着央求贾滟,“好姑姑,就应我这一次。”
应王熙凤倒是没问题,问题是——
“陆妹妹恐怕是没时间亲自上阵帮你绣了,倒是可以让她指导锦绣坊的绣娘帮着绣,你不怕你的婶娘不高兴?”
六月份是林如海的恩师杜阁老六十大寿,杜阁老如今官至尚书令,给他的寿礼不能轻忽。
君子如兰。
贾滟想用杜阁老为锦绣坊打广告,跟林如海商量她画一幅风雨兰的写意画,让林如海题字之后,画稿交给陆清洛做成绣品。
既然是送给杜阁老的,陆清洛肯定是主力。
王熙凤听贾滟那么说,笑着说:“不要紧,陆妹妹只得一个,只要姑姑和林妹妹一起给的画稿,交给锦绣坊的绣娘来绣也无妨。”
锦绣坊的绣娘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针线活好得很。
不是谁都能让陆清洛亲自上阵做刺绣的,但王熙凤觉得都是锦绣坊出品,能让贾滟和林黛玉一起出的画稿更稀奇些。
两人有的没的闲聊了一小会儿,王熙凤忽然说到贾芸。
“……琏二爷昨个儿还跟我夸芸儿,说芸儿很不错,假以时日,肯定是出息的。琏二爷说他那边有朋友见了芸儿,很喜欢,问他说亲了没有。”
贾滟一怔,看向王熙凤。
王熙凤:“芸儿今年也有十三了,年龄不小,三嫂子有没有想着给他说亲?”
王熙凤称呼贾滟为姑姑,是因为她是贾母的干女儿。卜氏跟王熙凤是同一辈的,她提起卜氏的时候都称呼嫂子。
贾芸都已经十三了。
这个年龄在这个世界,是该要说亲了。
如今谁不知道他是吏部尚书林如海的小舅子,又背靠荣国府,说出去,好歹也是贾家草字辈的年轻一代,前途无量的。
贾滟想起在四合院看到贾芸和尤三娘在一起的场景,侧首看向王熙凤。
“你想帮芸儿说媒?”
“琏二爷只是让我问一下。”
贾滟微微一笑,说道:“这事不急,过阵子我回家问问妈心里有没有看中哪家的姑娘。”
看中肯定是有看中的。
就尤三姐常去四合院陪卜氏说话,又时常跟贾芸碰面,说不好卜氏都将尤三娘视为自己未来的儿媳妇了。
第90章
090
送走王熙凤,想到尤三姐,贾滟干脆去了一趟宁国府。
她去宁国府的时候,尤氏正和尤大娘说话,闲着无事,两人在为秦可卿将要出生的孩子做鞋袜。
因着如今东、西两府的女眷走动比从前更加频繁,贾滟到宁国府,下人们早就见怪不怪,也不用通报,直接给贾滟打了帘子,“太太,西府的姑太太来了。”
尤氏和尤大娘听说贾滟来,站起来。
尤氏:“姑姑今个儿怎么过来了?”
“我在那边府里也没什么事情,便想过来看看姐姐和大娘。”
贾滟搀扶着尤大娘坐下,没见到尤二娘,便笑着问:“怎么不见二妹妹?”
尤大娘:“她身上不舒坦,在屋里歇着呢。”
贾滟关心地问要不要请大夫来看。
尤大娘这才小声跟贾滟说是小日子来了,腹痛,已经让大夫来开过药了。
贾滟又关心几句,跟尤氏母女拉起家常来。
经过两年多的时间,贾滟现在变得很会聊天,跟谁都能说上几句,想要问什么事情也很会旁敲侧击。
她说前几日老太太还在问怎么的不见尤姐姐带着两个妹妹到西府去玩。
“三妹妹如今在陆妹妹那里学刺绣,半个月都不回这府里一趟,托老太太的福,二妹妹的婚事已经定下来,男方下个月便要来请期了,二妹妹如今忙着准备成亲的事情,我这边还要操心小孙子的出生和弥月之礼,事情多得恨不得一天十二个时辰能掰成二十四时辰来用。”
出了正月,尤氏是真的很忙。
先是从陆清洛那里回来的尤三姐跟母亲和长姐说想留在陆清洛身边学刺绣。她都跟陆清洛商量好了,只要母亲和长姐同意,陆清洛是很愿意让她留在锦绣坊里的。
尤氏原先只想两个妹妹能找个好人家,省得尤大娘天天为她们的以后发愁,却没想到尤三娘回去之后,一门心思想留在陆清洛身边。
“陆姑姑既然是林姑姑信任的人,刺绣又那么好,是老太太都喜欢的。我好不容易才求陆姑姑让我待在她身边,求长姐成全我。”
小妹妹下定决心,一脸倔强地跟尤氏说清自己的主意。
尤氏为此感到发愁,尤大娘带两个女儿到京都,是要为她们找个人家,好让她们下半辈子衣食无忧的。可如今小妹却奔着要当绣娘的路去了,说出去,尤氏也怕别人说她连自己的妹妹都安排不好。
但尤三姐铁了心,说她想跟着陆姑姑学刺绣,要是日后能在锦绣坊有一席之地,死了也愿意。
尤氏还为此去找贾滟,问她意见如何。
贾滟只是笑着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今日的好人家,未必明日就是好。三妹妹要是真心想留在蔓娘身边学刺绣,自然是可以的。姐姐放心,耽误不了她嫁人。若她能像蔓娘那样,有技艺傍身,以此谋生,也是好事。世上有几人的的绣品能像蔓娘那样得到平南王太妃和老太太的喜欢呢?”
尤氏见贾滟那么说,又想想尤三姐与她说话时的毅然神情,轻叹一声,也就想开了。
她连宁国府的事情都操心不过来了,哪还有什么心思管尤三姐那么多呢?
人各有命,尤三姐执意如此,以后有什么事情,也是自食其果罢了。
倒是尤二姐借着《双寿图》在贾母跟前出了个小风头,贾母帮着她在史家找了个后生。
后生是史家五房的人,自幼父母双亡,跟在史鼎侯爷身边,去年乡试中了秀才。
只是因为幼失庭训,家中无父母帮衬,还迟迟没有说亲。但贾母说了,后生是有出息之人,日后若是能科举入仕,不管是史侯爷还是荣国府,都会拉他一把。
后生跟着贾琏等人到宁国府时,尤二姐悄悄躲在一侧,见他长相清秀又文质彬彬,心中也欢喜。
史家后生和尤二姐的亲事就这么定下来,下个月男方来请期,尤二姐要出嫁大概也是今年秋天的事情。
尤氏跟贾滟说道:“两位妹妹还没到我家,我便嫁到了东府,与她们的感情说不上十分亲密。三妹妹性情果断又有主见,我也不敢与她硬着来。虽然三妹妹倔强,好在二妹妹娴静听劝,心里也是想安分过日子的。二妹妹的亲事如今定下来,我也总算是对得起母亲。”
尤大娘在旁边听着,连忙握着尤氏的手说道:“你可千万别这么说,便是二丫头的亲事定不下来,你也已十分对得起我们了!”
尤二姐本来是有婚约的,男方叫张华。但张华家条件不好,尤大娘跟男方家也久不来往,尤二姐不想嫁给张华。
尤二姐和张华的婚约,还是尤氏找人出面去解决的。
尤氏向尤大娘露出一个笑容,随后跟贾滟说道:“蓉儿媳妇昨晚睡觉时脚抽筋,今日走路都疼,我让她在屋里待着,别到我这边来。”
孕妇在后期的时候,因为身上的营养和钙质都被腹中的孩子吸收了,很容易会抽筋。
贾滟虽然没有生过孩子,但也知道孕妇到临生产前一个月会非常难熬。
身体里的内脏都被挤到不知什么地方去了,身体又重,胸闷喘不上气来,再抽几次筋,那滋味简直了。
而且这时候的孕妇还很容易贫血。
王熙凤已经熬过来,卸货了。
秦可卿还在煎熬中。
贾滟跟尤氏一起去秦可卿的院子看她,因为怀孕的原因,秦可卿的脸变圆润了一些,她本就是长得极美极有韵味的人,如今有孕在身,添了几分成熟的性感。
她见了贾滟和尤氏,扶着腰站起来。
贾滟看到她的大肚子,比她还紧张些。这么大的肚子,比王熙凤生产的时候还要大。
孕妇最后一个月的时候,肚子都会像是吹了气似的大起来。
秦可卿还有一个月才能生呢!
贾滟看着秦可卿吃力的模样,有些心惊地问道:“这肚子里真的只有一个孩子吗?”
秦可卿笑道:“难不成还能有两个吗?”
贾滟心想这可说不定啊。
她真的从来没见过哪个孕妇有这么大的肚子。
如果秦可卿怀了双胞胎……贾滟赶紧打消自己的念头,现代社会怀个双胞胎都是十分危险的事情,更何况这是在古代,万一生了一个,另一个还在肚子里产妇却没了力气,分分钟是两条人命。
贾滟看过秦可卿,又跟她说了一会儿闲话,就回荣国府了。
今年春天之后,荣国府的气氛比去年好了很多。
大概是因为贾元春在宫里被封了贵妃,又因为荣国府里又添了巧姐这个小生命,大家已经逐渐从消极的情绪里走出来。
荣国府总体情况还好,只是王夫人自从去年两场大病之后,身体一直不见好。如今贾元春在宫里当了贵妃,王夫人的地位也跟着水涨船高,但这些仿佛影响不了王夫人,她如今一心礼佛,平时总在小佛堂里念经拜佛,很少过问荣国府的庶务。
虽然很少过问,但王夫人在王熙凤重新接管庶务的时候,就已经跟王熙凤说了对下人不能过于严苛。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荣国府有今日之势,离不开这些奴才。上天有好生之德,管教奴才还是应当恩威并施。
王熙凤嘴上应着,心里却在嘀咕,说的倒是轻巧,做起来可难了。
但她自从有了孩子之后,改变了很多,比从前能容人一些。她插手金哥和纪家公子的婚约之事,让她赢得了一些好名声。
在巧姐的弥月之礼上,已经和纪家公子成亲的金哥特地带上一车子的贺礼和百家衣百家被来给她庆贺。
金哥说她走遍长安县,向各家各户要了碎布来做的被子和衣服,希望巧姐能被万家保佑,一生喜乐。
光是听金哥说她走遍长安县这件事情,王熙凤心里就觉得很感动。其实她帮金哥不过是举手之劳,可是却能得到她那样真诚的回报。
贾琏如今对她也越发体贴,他本就是个耳根软的,从前与他一同厮混的贾珍和贾蓉没了,贾政如今对家风族风又十分重视,贾琏如今倒是比从前长进了许多。
虽然在外头免不了逢场作戏,但从前喜欢认混账老婆的毛病倒是改了。
王熙凤也渐渐懂得做人留一线的道理,对贾琏,对尽心护主的平儿多了些理解,她屋里的气氛竟比从前祥和了许多,贾琏好比是被她抓在手里的风筝,太紧了不好控制,适时松手,给他自由飞翔的空间,反而比从前安分了。
要给锦绣坊提供画稿和题诗的惜春和探春想好了自己的号,惜春叫藕榭,探春叫芭蕉客。
这两个小姑娘给自己起好了号之后,惜春就画了一幅睡莲图给探春题诗,然后交给陆清洛。
陆清洛让人来请示贾滟两位姑娘的画稿要怎么做?
贾滟让陆清洛选两个绣娘将《睡莲图》做成绣品,摆在锦绣坊里给人观赏。
惜春的画自带空灵之感,加上探春的字和诗,与京都流行的重色绣品相比,显得灵气脱俗。
文人墨客最爱这一挂,肯定会有识货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