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1章 老夫聊发少年狂

作者:方格化十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2005从拿走苹果气运开始》全本免费阅读


    单晶镍铁高温合金项目,并没有让翘首以待的人失望。


    在连续突破了两个钛合金项目之后,杨振再次用事实证明了,他不是那昙花一现似的流星,而是天赋与才能兼具的现象级存在。


    于是,京航这边还没有把上报材料给整理出来,那边中航一集团的老总林铭,就已经出现在了京航里。


    不但对整个研发团队嘘寒问暖的给予了慰问,还在接下来和校领导的碰头会上,毫不吝啬的对接下来将要上马的项目,表达了倾力相助的鲜明立场。


    这已经不是一般意义的看好了,而是一种深层次上的高度重视。


    作为一集团的老总,林铭太清楚这几個科研成果出来的意义了。


    所以,他想不重视都不行的,毕竟是被列入了国家五年计划的重要项目,谁敢轻视?


    说白了,材料就是航空航天事业发展上,最大的制约。


    攻克不了材料这一关,就谈不上什么工艺技术。


    这就和硬件和软件的关系差不多,虽然看上去彼此相互依存,然后协同发展,但事实上,限制往往取决于硬件。


    这就是材料的重要性了,它本身就是一个基础。


    而且,航空航天领域代表着什么,那是一国综合实力的展现,是一个国家民族未来维持稳定的保障。


    所以,只要在材料这个点上破了局,那么在很多相关领域,就必然能形成以点带面的全面性突破。


    零部件、高端设备、系统和数据……都将会迎来新一轮的革新。


    就这一点而言,杨振这个隐形的主导人,毫无例外就算得上是居功至伟了。


    不夸张地说,赞一声国之栋梁都不为过……


    所以,林铭这次的不请自来,虽然还是没有见到杨振,但是对于他的兴趣,却愈发的大了。


    中航不缺人才,但像杨振这么耀眼的,还真找不出来几个。


    关键还在于对方在年龄上的巨大优势,这样的潜力股,谁不想招揽至麾下?


    这,同样是他此次忽然出现在京航的一个原因了……


    当然了,杨振自己是有自己的主见的,对于中航集团,也没有太多其它的心思,反正在他看来,重点不在于他人在哪儿,而是他能做多少事儿。


    所以,他没有想过太遥远的未来,能尽快把魔改版的F22给搞出来,就是他的目标。


    要求,就是这么一个!


    于是就在林铭在京航一行的第二天,路海洋还在和其它院里各系的教授,就新一轮的研发项目展开论证的时候。


    杨振已经把厚厚的一大摞结构图,送到了刘恒教授面前。


    从总体结构设计到单元体分解图,再到附件甚至是FADEC和检测系统,详尽到了每一个零件的各种规格参数和材料标号。


    3级风扇、6级高压气极、带气动喷嘴、浮壁式火焰筒的环形燃烧室、单级高压涡轮与高压涡轮转向相反的单级低压涡轮、加力燃烧室和二维矢量喷管、传动机匣……


    真的是庖丁解牛一般,几乎细化到了一颗螺丝钉的圈数上。


    这就是那款在F119航发的基础上,经过无数次的优化改进,才终于推导出来的内部结构设计图。


    即使如今早就开始用专业的设计软件绘制了,但杨振还是选择了手绘制图。


    倒是恰好迎合了这位的口味!


    而且刘教授作为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老资格教授,在这方面自然是专业的。


    心里瞬间对杨振又高看了一眼。


    因为抛开别的不说,之前看到这些图纸的第一眼,他心里冒出来的念头就是“够专业”。


    然后再一张纸图纸看过去,速度越来越慢,眼睛却越来越亮。


    至于其它的,就基本上不作他想了……


    虽然里面一些东西,甚至让他都看得有些似是而非,不完全明了,但却还是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用一句甘之如饴来形容,都毫不为过。


    专业的人看专业的东西,就是总有种挠到你的痒处,进而死死攥住你心神的神秘力量,让你忘却所有,进而不能自已。


    即使只是一个走马观花的浏览,无法做到细究。


    但其中屡见不鲜的新颖亮点和开拓性的突破,却已经足够让他如获至宝了。


    这,就是的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了。


    倒是被特意请过来的顾教授,一开始看的还行,再翻到后面,就基本上一脸懵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