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8章 士气可用

作者:方格化十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2005从拿走苹果气运开始》全本免费阅读


    忽然被灌了一口鸡汤的钟诚,忽然被撑到了,汤饱的那种。


    这让他有些不适应。


    甚至有些被教育了的感觉。


    因为杨振说的那些话,听起来似乎好有道理,但再仔细一想,又觉得好像其实他啥都没说似的。


    最后千言万语,终于汇成了一句粗口,“靠!”


    因为确实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杨振都给兜底了,你还能要求什么?


    铁了心硬上呗!


    最多也就是再次吐槽一下国内企业的不争气了。


    因为别说边框和金属后壳,就连卡针、卡托、振动马达、摄像模组、耳机、扬声器等,这会儿在国内,都找不到能达到合乎产品要求的合适企业。


    产业链的国产化,时不我待啊……


    他想来想去,除了一个电池,外加被杨振催熟的正河电子、京东方和福耀之外,似乎真就找不到第5家国内零部件供应商了。


    这就有些尴尬了。


    不过再想想,好像也不怎么奇怪。


    毕竟,截止到目前为止,国内在功能机上的核心零部件,都还没有实现国产化呢。


    更不要说这种注定会成为划时代产品的智能机了……


    算了,也只能一步步来吧。


    反正心急也吃不了热豆腐!


    钟诚再一次被“说服了”,然后打算找时间,亲自去东洋解决这个问题。


    却不知道别看杨振表面上轻松,其实内心深处,也是有点儿急迫感的。


    虽然“造不如买”的论调,如今依然被国内很多人奉为圭臬,但其背后究竟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东西,这個没多少人清楚。


    但记忆里很多血淋淋的教训,让现在的杨振有了完全不一样的认知。


    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是什么?


    答案是独一无二的技术、丰富的创造力、不断突破的革新力。


    说白了一句话,人无我有,才是真正最具价值的。


    所以,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可不是说说而已的,而是真实存在于各个行业领域的……


    甚至在国家层面上,也不会例外!


    因此他需要做的事儿,还有很多……


    。。。。。。


    10月中旬,陈亚军的芯片研发工作正式告一段落。


    在经过杨振的亲自验证微调之后,顺利通过。


    他其实都不需要再跑一遍综合和仿真验证。


    毕竟,几个芯片的总体设计和逻辑设计,基本上都是他亲自搭建起来的框架,不太可能出现什么差错。


    而功能设计上的功能、操作速度、接口规格、环境温度、消耗功率等规格。


    以及硬件模块和软件模块的划分和规划,各个功能模块上IP核的实现等。


    也基本都没有偏离他指出来的方向。


    所以,他相信这么简单的一款SoC芯片设计,完全是可以直接拿下的。


    之所以这么自信,也是源于很多成熟技术上的运用。


    比如处理器架构、比如各种算法的加速、比如比较特殊的射频、存储技术等。


    即使他现在拿出来的,都是一些在他看来不怎么起眼的东西,但是放在当前这个年代,那也是可以领先一大截的。


    这就是前瞻技术上的领先优势了。


    因此所谓的验证,也基本不涉及什么相应的行为级验证,以及芯片电路综合和仿真测试。


    最多也就是在脑海里,再模拟了几遍,查缺补漏一下而已……


    而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由陈亚军亲自带队,去中新国际做流片了。


    流片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


    一个月都算是短的了。


    而且一般情况下的流片,一次性成功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小的。


    当然了,杨振却对自己还是d不怎么担心,如果连这点儿把握都没有,那可就真是白瞎了那份开挂人生了。


    他也没有忘记兑现自己当初的承诺。


    所以即使陈亚军要带几个人去流片,整个芯片研发小组人员,却还是享受起了带薪休假、奖金拿到手软的待遇。


    这也让研究院的很多同事,都被直接刺激到了。


    今天起飞的是搞芯片的,下一个会轮到谁,那就要看大家各自的努力了。


    于是,大家伙儿的工作热情,也开始徒然高涨,风气瞬间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