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5. 第 5 章

作者:翌日南华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相公他打得一手好算盘》全本免费阅读


    “今天我们换一个上课方式。”统领全司的亲事官跟下边六位指挥使稍微一通气,今天一大早课程安排就改了方向,让生员们围成一个大圆圈,中间单独摆上一面桌子:“大家不要拘束;先抽一个搭档,讲好自己的文章以后,再准备几个针对搭档文章的问题,即兴答辩。”


    当众……宣讲?


    哈,大庭广众下对自己熟悉的故事侃侃而谈,这是游三清的拿手好戏。


    互相……提问?


    哈,众目睽睽时用犀利的语句来刁难别人,这是胡仲山的看家本领。


    生员们没人知道上台的次序。不过对游三清而言,次序不重要;本来这篇文章就是她自己一直以来对做探事的思考和梦想,哪怕睡到半夜把她拎起来,她也能对答如流。


    游三清更在意的,是台下有没有叫板捣乱的人。


    事实是,一个人怕什么,大多就来什么。


    胡仲山抽到游三清做对答搭档的时候,右边嘴角又按捺不住地翘了起来,露出腮上的酒窝。


    游三清嗓音一亮,如雏凤新啼,刚开场就吸引了全班师生的目光。她以三保太监下西洋为例,慷慨陈词,表示身为探事即使不在朝堂,不在边境,只要每位探事有报国之志,奉献之心,哪怕每日所做的事情只有一分一毫对民生民心的帮助,都可以功在千秋。


    胡仲山耐下性子,听她把文章——不,是她一片丹心的爱国故事讲完,先给她面子上捧了个场,以常人一般的速度,慢慢地鼓掌:“游姑娘真是有心,文章写得很漂亮。”


    游三清以为胡仲山开口就要把她从头挑剔到脚,没想到先是谦和温润的评价,不禁有点意外;定睛一看,周围的其他生员都眼含热泪,明显是被游三清文章中的拳拳报国之心感动了。


    然而,胡仲山猜想,亲事官甚至指挥使安排今日的课程来做宣讲和答辩,就是为了培训期结束时,给每位学员的考核分级做准备。


    四十个生员,全国十三省,平均下来每个省都要分配三人左右。但全国十三省,并不是每个省的日子都一样好过,决定每个人适合哪个省探事司的因素有很多,譬如钱粮天气,譬如,长官的性子。


    那今日这个答辩环节,就是为了测试,每个人的性子,再由资深的探事司指挥使们去比较、分配。


    这和三叶钱庄招聘员工的流程,十分相似。胡仲山虽然有幸从未需要参加入职的测试,却和父兄在饭桌上,听了不少相关的闲话。


    据说有个人来三叶钱庄应聘,胡老爷随口问了问他对某件事的看法,结果这个人估计是听说了三叶钱庄左右逢源的名声,直接来了个八面玲珑,四边不沾,说了半天跟没说一样,完全听不懂这个人的立场和思想有什么明显的亮点。


    胡老爷当时描述自己听完这个人一通胡诌的感受,说是端上来一盅汤,喝完才知道是涮锅水。


    当时他们爷儿仨就笑了。


    胡仲山从此记得,如果该发表意见的时候,只是来来去去地说些不得罪人的车轱辘话,那不仅得罪听话的人,更得罪要求说话的人。


    今天胡仲山想表达的,是自己甘心做一柄刀枪的决心。


    别人都道他们胡家财大气粗,滑不溜手,不好摆布;但他现在如果不想被分配到边陲荒地,就得非常清楚地让统管全司的亲事官知道,胡仲山还有别的潜力和可能,他不是一个少爷般的烫手山芋,而是匣中待飞的、国之玉璋。


    “只是游姑娘激情有余,考量不足;我等当以上级的调令和指派为尊,好好地寻找消息,理解消息,传达消息,利用消息,这才是我们身为探事的根本。”胡仲山先抛出自己文章的观点,“我还有一问:游姑娘有没有调查了解过,为什么先帝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停止了下西洋这些活动,休养生息呢?”


    游三清被胡仲山问住了。今早她被他紧紧地堵在墙边,差点失去自己的初吻,登时七魂吓去了三魂半,往日口若悬河,现在脑子里只剩一团浆糊。被朱祁莲误会,她不怕;被人误会和胡仲山怎么样,她怕。


    该死,当年游大娘跟她一起把下西洋这段奇遇改成书段子的时候,光挑那些奇闻逸事来讲了,压根没考虑过这背后的事。


    胡仲山看她答不上来,从容为她解围:“因为下西洋这件事,虽然顺利替我朝建立了朝贡和邦交,也带进来许多新鲜物事,但在进行了很多年后,其中的弊端也渐渐显露出来。就比如这带回来的财物,充入内庭;但造船钱和工匠钱,都是工部专项的拨款。”


    指挥使低眉微笑不语,却也没有打断胡仲山这番“妄议朝政”。


    “再者言……”胡仲山看了看指挥使的脸色,领了他的情,便继续往深处说:“我朝下西洋的时候,因为钱币不通,大多是以物易物,非常简朴的贸易方式。所谓‘投之以木瓜,报之以琼瑶’;比如我朝送人家一匹丝缎,藩商送我们一斤胡椒;我们送人家一只葫芦,藩商送我们一把蘑菇。”


    同座的马浩脑门一震。祖籍云南的他,老家和安南接壤,对胡仲山口中的这种礼尚往来交易,记忆犹新。正是这外边送来的稀奇蘑菇,让他好心办了坏事,糊里糊涂地药翻了自己的心肝宝贝。


    “若是这些物品是些木材香料,或许宫中还能容易脱手,转卖给民间的百货行;可咱们泱泱大国,物产丰富,若是下西洋贸易的对手,是个只出产胡椒的爪哇小国,人家也拿不出别的,就一个劲地给咱们胡椒,你觉得会发生什么?”胡仲山卖了个关子。


    指挥使已经藏不住自己的笑声了,眼中充满了“深得我心”的惬意,赞许地向胡仲山点头。


    这小子,要超额完成任务了。


    其他学生不知道胡仲山的潜台词,向他投来迫切求知的目光。


    “那便是以定价估算这些胡椒的利益,然后分发给各地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