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82章 攘外必先安内!

作者:二手青椒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伏俟城的收复让唐军掌控了战略主动权,尤其是吐蕃王族的被俘虏,给了范信巨大信心。


    就在唐军加紧休整时,河源城外八十里的伏牛山中,五万唐军正在此地安营扎寨。


    “秦刺史,我们一路走走停停已经八天了,再拖下去恐怕难以向范信交待啊。”


    吴亮披着棉被,一边烤着羊肉一边说道。


    “尽量拖吧,等赤塔大相把吐蕃主力调入河源城,我们就可以出发了。”


    秦数坐在木墩上喝了一口烈酒烦躁的说道。


    这次出征的大军里,有一部分是跟随他多年的老兄弟,让他把兄弟们亲手送进死地。


    说实话这种滋味并不好受。


    吴亮似乎知道他心中所想,叹息了一声。


    “想开点吧,你和我都是小人物,能保全自己的性命就不错了,哪里还能顾得上他们。”


    “只希望战争结束后吐蕃人能看在我们诚心投奔的份上,把允诺我们的东西给我们就知足了。”


    秦数点点头。


    “也只能如此了。”


    说话间,一名侍卫走过来,从怀中掏出一封密信,小声道。


    “二位将军,吐蕃大相传来密信请您查看。”


    “终于来消息了!”


    吴亮眼睛一亮,急忙抢过密信撕开火漆。


    当他看见赤塔在河源埋伏了十万大军,命他带兵进入圈套时,整个人都激动了。


    等了这么久总算熬到头了。


    “来人,传令大军集合,不得有误!”


    咚咚咚!


    急促的鼓声猝然响起,数万大军慌乱的从营帐中跑出,心里都在猜测是不是要打仗了。


    闻讯赶来的见李同两人穿上了重甲,眉头微皱道。


    “二位将军,深夜击鼓所谓何事?”


    “呵呵,本总管接到密报驻扎在河源城的吐蕃主力,已经南下伏俟城,城内正是防守空虚的时候。”


    “这个时候我们要是去偷袭,必然会给吐蕃人来个措手不及。”


    说到这,吴亮抬头看了一眼月色,催促道。


    “李将军事不宜迟,我们还是尽早出发吧,不然错过机会想要再拿下河源恐怕就难了。”


    见两人态度一致,李同心中冷笑一声,表面上作出一副认同的模样。


    “既然机会难得,我们确实应该试一试。”


    三人简单商议了一番便率领大军向河源城开赴而去。


    半途中,一支背插令旗手持虎符的亲卫追上来,对着三人大声道。


    “骠骑大将军有令,暂停行军,尔等速来面报!”


    闻言,吴亮和秦数对视了一眼,皆是皱起眉头,大军距离河源只剩下三十里了。


    这个时候范信找他们干什么?


    “敢问小将军,国公爷现在何处?能不能等我们打完仗再向他老人家禀报?”


    思虑一番,吴亮还是觉着应该问清楚。


    亲卫客气的朝其拱拱手。


    “回吴总管,国公爷目前就在军后二十里的风陵口,据说朝廷有新的旨意到了,让你三人一起去接旨。”


    “这样啊,那好吧。”


    其他事情吴亮还能以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为借口推掉,但朝廷的圣旨可不行。


    就是天上下刀子也得去接圣旨。


    不过为了防止意外,吴亮和秦数二人特意带了几百护卫,万一有危险还能保住性命。


    命人看管好大军,一行三人跟随亲卫向风陵口奔去,二十里的距离对战马来说连一炷香都用不上,很快便来到了风陵口。


    吁!


    勒住马缰,吴亮向风陵口扫量了一眼,只有一百多个穿着飞熊服,红中衣的千牛卫,不像有埋伏的样子。


    两人交换一下眼色,跳下战马向凉亭里的人走去。


    “下官吴亮,秦数参见王爷!不知深夜召我等来此所宣何旨?”


    话音刚落,凉亭之人转过身来哈哈一笑。


    “你是谁!”


    看到眼前之人并非是范信,吴亮二人吓了一跳,下意思往后退了两步。


    男子微微一笑,淡淡道。


    “本官乃是情报司司长李朗!二位,你们私通吐蕃,导致我大唐将士惨死殉国,该当何罪啊?”


    此言一出,吴亮二人脸色微微一变,右手悄悄摸上了刀柄,警惕道。


    “胡说,你有什么证据说我们私通吐蕃人,国公爷呢,我们要见他!”


    “好吧,既然你们不见棺材不掉泪,那本官就让你彻底死了这条心!”


    话落,一名贼眉鼠眼的男子从梁柱后面走出来,看模样赫然是先前给吴亮传信之人。


    “是你!”


    “呵呵二位将军好记性,还认得在下。”


    “你这个叛徒竟然出卖我们!”


    眼见事情败露,吴亮和秦数顿时眼冒凶光,拔出佩刀大喝道。


    “亲卫何在,给我杀了这些假冒千牛卫的奸细!”


    然而无论他们怎么呼喊,身后的护卫都不敢动弹,因为不知何时风陵口的四周出现了大量的千牛卫。


    早已将密密麻麻的枪口对准了他们,只要动弹一下就会被射成刺猬。


    “本官奉劝两位一句,趁早交代你们犯下的罪行,不然这些箭矢可不长眼睛。”


    李朗笑眯眯的说道。


    吴亮脸色青一阵,白一阵,最终咬着牙扔掉了手中的兵器,秦数更是不堪,直接瘫在了地上。


    命人将二贼押走,李朗来到李同面前。


    “李将军,国公爷有令,一旦吐蕃主力离开河源,你们务必要以最快的速度拿下此城。”


    “然后和神机营,重炮营一起前往伏俟城与国公爷里外夹击吐蕃大军!”


    李同脸色一肃,抱拳道。


    “李司长放心,末将一定按照国公爷吩咐,按时抵达伏俟城,若有迟延愿意提头来见!”


    “拜托了!”


    李朗点点头,转过身冲贼眉鼠眼男子道:“钱华你精通吐蕃语,立即将伏俟城陷落的消息通知赤塔。”


    “遵命!”


    钱华一抱拳,登上战马向着河源奔去,经过数个时辰的赶路,终于在太阳升起时到达了城门口。


    “站住,来者何人!”城门上一名吐蕃守军朝马前射了一箭。


    “吁!”


    打马在原地转了两圈,钱华举起手中令牌。


    “我是吴亮将军的亲随,有重要消息面禀赤塔大相,速速打开城门!”


    “你是吴亮的亲随,我怎么没见过你?”帅府里,赤塔皱着眉头打量着钱华,眼中有着怀疑之色。


    钱华出身情报司,什么场面没见过,闻言,用吐蕃语回道。


    “回赤塔大相,卑职与吴总管是老乡,蒙其不弃一直在军中行走,所以您没见过在下。”


    听见钱华说的吐蕃语,赤塔一怔,神色间的警惕松懈了几分。


    “原来是这样,难怪本相没有见过你,对了,本相听说吴亮喜欢吃鹅肉有这么回事吗?”


    钱华心中冷笑一声,若非事先调查吴亮时知道了他的秘密,还真难过吐蕃人这一关。


    因此摇摇头说道。


    “都是谣言,吴副总管背上生有疮毒,最忌讳的就是吃大鹅,他怎可能会碰此物呢。”


    见钱华连这个秘密都知道,赤塔心中一点怀疑也消失了,脸色陡然肃穆起来。


    “好了,闲话少说,吴亮让你来此目的是什么?”


    “回大相,我们中计了,五万大军攻打河源是假,占领伏俟城才是真。”


    “您的弟弟赤度连同吐蕃王族已经被俘虏了!”


    “你说什么!”


    赤塔脸色勃然大变,直接站起来,死死盯着钱华,眼中有着浓浓的震惊之色。


    他万万没想到范信这家伙,竟然真的放弃了河源,选择了更加难以攻伐的伏俟城。


    一想到吐蕃王族和数不尽的粮草落入唐军手中,一股巨大的压力铺天盖地袭来,压得他喘不过起来。


    “大相,我们谁都没想到范信那厮竟然亲自率领三千唐军,从伏俟城的山背爬了上去。”


    “等到我家总管发现不对时姓范的已经占领了伏俟城。”


    为了让自己表现的哀伤一点,钱华眼睛都红了,似乎在为大军的阵亡感到悲伤。


    良久,赤塔轻叹了一声。


    “难怪这么久了五万唐军还不见踪影,原来只是为了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好一个范信,本帅小看你了。”


    说到最后赤塔虚眯起眼睛,冷冷道。


    “传我相令,所有统兵大将全体集合,本帅有重要任务交给他们!”


    “是!”


    传令兵离开没多久,军营中便响起了聚将鼓,紧接着数十位身穿铠甲的吐蕃大将来到帅府。


    当他们听说范信利用五万唐军作为诱饵,奇袭了伏俟城时,全都呆住了。


    继而义愤填膺起来。


    “大相,伏俟城乃是大非川核心,如今被唐军占领,无异于在我们的腹部插了一把短刃,随时都可以主动出击,我们不能不管啊。”


    “没错,此地春夏时拥有最肥美的草原,是土谷浑最重要的养牧之地,一旦丢了这里,我们拿什么向国内和赤都赞布交代?”


    “抛开这些不说,伏俟城藏有我们大量的军需粮草,没有了他们,大军如何持续作战?”


    面对众将的嚷嚷,赤塔坐在帅椅上脸色无比阴沉。


    他当然知道伏俟城的重要性,可范信摆明了是想把他耗在伏俟城,这样余下的唐军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收复河源以及赤岭等地。


    可以说这场战争从范信到来以后,完全发生了逆转,他的吐蕃大军军已经被对方牵着走了。


    赤塔是一位真正的帅才,经过权衡之后还是觉着继续攻占大唐领土才是破解之道。


    让范信带着他的唐军主力龟缩在伏俟城,随着土地沦陷越多,大唐朝廷对其就会越加不耐烦。


    从而再次抢夺回战争主动权。


    可惜想法是好的,但现实却无比的残忍,当吐蕃众将听说大相打算置伏俟城里的王族于不顾时,顿时怒了。


    因为在座的众将虽然归属赤塔管辖,但他们效忠的却是土藩王族。


    “大相三思,您的弟弟和几位吐蕃王族都被唐军关押在伏俟城,若是逼急了对方,难免会狗急跳墙伤害他们。”


    “到时候朝中大臣和吐蕃王怪罪下来,我们担待不起啊。”


    这一次韩杰等几位心腹大将也破天荒的反对赤塔,苦口婆心劝道。


    “大帅,您是高瞻远瞩的帅才,不能不重视此事在朝中的影响,一旦给您的政敌留下把柄,难免会步入论钦陵的后尘。”


    “还望您能三思而行。”


    看着这么多人反对自己的决定,赤塔终于体会到了论钦陵自杀前的心情。


    最终,他答应了众将的请求。


    “罢了,传我相令,大军即刻开赴伏俟城,范信不是要把本相耗在伏俟城么。”


    “本相就满足他这个心愿!”


    啪!


    毛笔应声而断。


    伏俟城。


    此时的这里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数千名身穿面甲的将士屹立在城头上,目光警惕的望向远处。


    城内的唐军只有一万多人,都是范信的嫡系部队,虽然仗着地势险要,山高墙厚,与吐蕃大军有一战之力。


    但毕竟敌众我寡,压力比高山还要巨大。


    “少爷,李朗来信他们已经抓住了吴亮和秦数,吐蕃大军恐怕用不了多久能要来到伏俟城了。”


    城墙上,六子跟在范信身后说道。


    闻声,范信停下脚步,眺望远处的恺恺白雪,眼中有着说不出的怅然。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一万多兄弟随我前来,也不知道还能不能活着回去。”


    六子犹豫了一下,开口道。


    “少爷,面对十万吐蕃精锐围困,纵使地势险要恐怕也无法坚持太久,要不小的送您离开吧?”


    “留末将等人在这里咬住吐蕃主力也是一样的。”


    范信回头瞥了他一眼,淡淡道。


    “兄弟们尚且悍不畏死,我范信多个什么,再提此话,休怪本官不留情面!”


    六子还是第一次见范信发火,当即惶恐道。


    “少爷恕罪,小的只是担心您的孩子刚出生就没了父亲,殿下会接受不了。”


    “这都是命,如果本官真死在了伏俟城,只能怪这孩子没有福分吧。”


    蓦地,数十道身影向城内奔来,一边跑一边大喊。


    “报!前方三十里发现吐蕃大军,人数十八万,赶快守城!”


    呜呜呜!


    低沉的号角声猝然响起,一万多大军齐齐涌上城墙,一言不发的望向山坡下。


    在那里密密麻麻的吐蕃人正向上而来,看人数至少比预判的多了一半!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