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章 小皇帝果然要搞事

作者:青红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这话李东阳岂敢乱说,只得道“尚书有云……”


    “别整这个了。”朱厚照没好气道,“方才还君明则臣直,这会儿朕就不明了?”


    “……皇上恕罪。”李东阳告罪,沉吟了下,道“那臣就知无不言了。”


    “这才对嘛。”


    李东阳斟酌了措辞,道“诗经有载,汉初时,山河四省冬日几乎不结冰,小麦一年两熟,甚至三熟;武帝能打出中原王朝的威武霸气,除了本身能力强,粮食丰收也是关键;


    到了汉末三国时期,温暖气候彻底不复存在了……


    隋唐时期,温暖气候再次归来……其实,眼下这般并非大明独有。”


    简单阐述了下史载,李东阳问“皇上可听过晏子使楚的典故?”


    “自是听过。”


    “晏子使楚时曾说过一则名言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李东阳道,“晏子虽是反讽楚王,却也符合当时情况,而唐汉时期,北方却能生橘。”


    顿了顿,“从结果来看,气候寒冷会导致大旱。”


    朱厚照缓缓点头“李大学士真是博学啊!”


    “哪里,皇上谬赞了。”李东阳矜持道。


    “呵呵……博学就是博学嘛,这些朕就知之不详。”


    李东阳笑道“皇上胸中装的是天下,细枝末节处难免有所疏漏,臣不言,皇上他日也会得悉。”


    朱厚照蹙起眉头,问“我大明人口乃历史之最,如若一直这般,当如何是好?”


    “这个……”李东阳迟疑了下,道“臣以为,不甚打紧。”


    “哦?何也?”


    “仅凭永乐豆、宣德薯,这两种高产作物,便足以弥补不足。”李东阳道,“昔年三宝太监出海远洋……”


    似乎觉得如此大功,理应按到帝王身上,他改口道“仰仗太宗雄才大略,我大明完全不必为粮食发愁,今灾患虽频,却远不至于大规模闹饥荒,亦不会危及江山根本。”


    “可若人口一直增加呢?”朱厚照皱眉,“如今工商业发达,可也侵占了许多农田啊,商业的利润远大于农耕,到那时,若强迫地主富绅改种粮食,他们肯吗?”


    “呃…,这个……”李东阳无言。


    这些他还真没往深处想过。


    不过,他却明白了皇帝的意思,惊道“莫非皇上欲打压工商业发展?”


    “民以食为天!”朱厚照这般说。


    李东阳沉默少顷,继而坚决道“皇上,此事万万不可,大明在海上通商这条路走了许久,上到商绅,下到百姓都德惠其中,如若强行中断会出大事的。”


    “呵呵……朕也没说要一步到位,慢慢来嘛。”朱厚照道,“李爱卿可愿支持朕?”


    李东阳不知如何作答,直到这时,他才后知后觉的明白小皇帝的真实目的。


    在庙堂待了这么多年,李东阳对政治的理解不说登峰造极,亦不远矣,自然明白小皇帝打压商业的根本,还是为打压盘根错节的官绅势力,以巩固皇权。


    工商业大兴表面看一片大好,却会实实在在的威胁到皇权。


    于帝王而言,百姓穷点不怕,百姓苦点也没什么,只要能填饱肚子就不会造反,可日益膨胀的官绅则会严重冲击皇权。


    这一点,身在局中的李东阳自然明白。


    可他更知道,若是强行改变这种发展模式,会牵动很多人的利益,这些……具有大能量的人。


    “皇上,如今商税的贡献越来越大,才是大明财政收入的大头。”李东阳道,“今府库充盈,海商功不可没啊!”


    “爱卿无须激动,朕只是怕商业造成粮食危机,让百姓饿肚子,并非是要对商业搞一刀切。”朱厚照轻笑道,“好了,朕要忙公务了,爱卿也去忙吧。”


    诚然,工商业的高速发展让他这个皇帝有种危机感,不过,朱厚照也明白,在未来很久很久,都不会危及到皇权根本。


    如今,他不过是释放一个信号罢了。


    朱厚照想看看这一石头下去,能砸出多大水花。


    可这些,李东阳哪里知道,以小皇帝的往昔表现,大刀阔斧的搞改革并非不可能。


    “皇上三思,今大明一片祥和,实不宜大动干戈啊!”李东阳苦口婆心,“说起来,开海通商还是太宗创的先河呢,大明能有今日也多赖……”


    “李爱卿且去忙吧。”朱厚照打断他,他最反感别人拿祖宗压他。


    李东阳还欲再言。


    朱厚照却抢先道“退下吧!”


    “……臣,告退。”李东阳颓然行礼,之前的轻松不复存在,且更为沉重。


    小皇帝果然要搞事!


    李东阳明白,今日君臣这番奏对一直都是小皇帝在主导,自己从始至终都在被牵着鼻子走。


    ‘新君能力素质确优于弘治帝,然,未必是好事啊!’


    李东阳抬头望天,心中忧虑。


    这都不能称之为上来就开战了,简直……直接刨祖坟。


    士绅官僚们会答应吗?肯答应吗?


    断然不会!


    一想到会出现的局面,饶是宦海半生的李东阳,也不禁惊出一身冷汗。


    他深刻明白,溅起的绝不是水花,而是滔天巨浪!


    ~


    “张永啊。”


    “奴婢在。”


    朱厚照批阅奏疏,一边问“想不想有个差事做?”


    “若能为皇上分忧,奴婢肝脑涂地,在所不辞!”张永纳头便拜,激动的面孔张红。


    “呵呵……不用你肝脑涂地。”朱厚照失笑,“先起来。”


    永爬起来,心情激动,满怀期待。


    朱厚照放下朱笔,沉吟道“你去延绥一趟,帮朕看一下边防建设,接触一下杨一清这个人。”


    “是,奴婢遵旨。”张永谄笑道,“皇上这是要掌控杨总督,进而掌控陕甘边军啊!”


    朱厚照脸色一沉,淡淡道“你知道你跟刘瑾差在哪儿吗?”


    “奴婢失言,奴婢多嘴。”张永绝不笨,立即意识到自己说了不该说的话,猛抽自己大嘴巴。


    他倒不是别有用心,只是跟小皇帝太熟了,对小皇帝的敬畏,一时间还未完全从‘太子’转变成‘皇帝’,说话就随意了点。


    不怪他如此,前几日蹴鞠,小皇帝还跟个孩子似的,与他这个奴婢打成一片,今日却……太割裂了。


    这一刻,张永才体会到伴君如伴虎。


    同时,对小皇帝的敬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张永在心里暗暗警醒自己皇上可以跟你打成一片,可皇上就是皇上,万不能再犯此等低级错误了!


    “好了。”朱厚照摆摆手,道“好好做事,朕亏待不了你。”


    “是是,皇上放心,奴婢定不负所望。”张永按下忐忑心情,郑重表示。


    “嗯…,朕会给你一道密旨,不过……”朱厚照道,“到了延绥那边,切不可大张旗鼓,只需接触杨一清这个人,释放朕之善意即可。”


    “是,奴婢定会小心谨慎,绝不让……”张永顿了下,问“皇上,是否要绕过王伴读?”


    “不必,接触杨一清前,可先从老王那里了解一下。”


    “奴婢明白了。”张永试探道,“那奴婢明日就出发?”


    朱厚照点头“可,去准备一下,稍后来取密旨。”


    “是,奴婢告退。”


    “慢。”


    张永止步,“请皇上吩咐。”


    “朕也没责怪你的意思,干嘛把自己弄得……拿热毛巾敷一下。”


    “哎永心头一暖,心中的忧惧化作感动,又躬身行了一礼,这才退下。


    张永刚走没一会儿,刘瑾就来了。


    他双眼充满血丝,恭敬行礼,“奴婢参见皇上。”


    “嗯,有事?”朱厚照头也不抬,继续审阅奏疏。


    他倒不是针对刘瑾,相反,他是想用刘瑾的,如此只是欲扬先抑。


    刘瑾恭声道“过不久就正德元年了,新年新气象,新君新国策……”


    “说重点!”


    “是,奴婢琢磨了些东西,想……呈给皇上。”


    “什么东西?”朱厚照狐疑了下, 继而明悟过来,嗤笑道,“刘瑾,你可知太监干政是何罪?”


    “奴婢万没有这个胆子呀。”刘瑾骇然,忙道,“奴婢只是想……只是想……”


    一时间无从辩驳,他干脆实话实说,“奴婢知皇上心忧国事,只是想提供一些思路讨皇上欢心……真没别的心思。”


    “你一太监,连书都没读过几本,能为朕提供什么思路?”朱厚照嗤笑摇头。


    随即想到刘瑾还是要用的,不宜打压过狠,又道


    “拿来看看。”


    “是,请皇上过目。”刘瑾取出熬夜琢磨出的点子,双手奉上。


    朱厚照接过展开。


    别说,还真有那么点意思。


    清查府库,两淮盐引,清丈军屯、农田……字写的七扭八歪,还有好多错别字,不过,大体上却不为错。


    然,也终归是些大道理而已。


    有些朱厚照本来就要做,有些……则不宜现在展开。


    不过,也有一些新奇的东西。


    比如鼓励寡妇再嫁,比如官员请假时间过长,要扣除相应俸禄……如此云云。


    朱厚照瞧着颇为得趣儿……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