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04章 李青下山

作者:青红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李姑娘失声道“连皇宫都不安全?”


    排除万贵妃的话,她实在想象不出……还有谁敢使坏。


    贞儿冷笑道“不然,我儿子为何会夭折?”


    李姑娘呆了呆,无言以对。


    “好了,言尽于此。”贞儿起身道,“我这只是建议,具体怎么做还得看你自己决定。”


    “我和小宝哪也不去,就在这儿待着。”李姑娘几乎都没思考,立即给出答案。


    贞儿却是笑道“你跟我说这个没用,我又不当家,跟皇上说好也就是了。”


    顿了下,“不过你也不用太过担忧,待皇子长大些懂事了,某些人便会息了使坏的心思。”


    李姑娘将信将疑地点点头,不禁问“姐姐以为……使坏的是谁?”


    “这个我不能告诉你。”贞儿摇头“你只需要知道,待在这里足够安全就是了,放心吧,我不会说你的事,你不必忧虑。”


    “哎,好。”


    李姑娘知道自己地位,便也不再多问。


    …


    两人又聊了会儿,起身出了厢房。


    幼童活泼好动,父皇堆雪人,他也‘添砖加瓦’,小手冻得通红而不自知。


    李姑娘心疼坏了,忙上前拉住他,捂着他的小手哈热气。


    她不敢说朱见深,只能凶儿子,“手长冻疮了咋办?”


    “无妨,小孩儿火力旺,”朱见深笑道,“再说了,哪有那么娇气?不碍事的。”


    贞儿白了他一眼,揶揄道“敢情长冻疮难受的不是你。”


    “呵!女人!”朱见深撇撇嘴,哼道“自古慈母多败儿,唉……”


    不过他也没坚持,伸伸懒腰,转身道“走,进屋喝杯热茶。”


    ~


    申时,两人才离开安乐堂。


    贞儿突然想起了什么,问“皇上,好些日子没见汪直了,他现在很忙吗?”


    “呃……忙,很忙。”朱见深清了清嗓子,道“朕对他寄期望甚深,嗯…要不,我让他回去伺候你一阵儿?”


    “不用了,臣妾就随口一问。”贞儿笑笑,“他没让皇上失望吧?”


    “没有,小伙子干挺好。”朱见深半真半假的说,“朕很满意。”


    “那就好。”贞儿放了心。


    回到宫时,已临近傍晚,朱见深没去别处,直接下榻在永宁宫,跟贞儿吃了火锅。


    朱见深夹起肉片,在唇边吹了吹,放在贞儿小碗儿,好奇道“今儿你俩都聊了什么啊?”


    “你猜?”


    “女人心海底针,何况还是俩,朕哪儿猜得到啊?”朱见深好笑。


    “试试看嘛。”贞儿笑道,“猜对了有奖。”


    “那朕猜猜看……”朱见深来了精神,沉吟了下,问“是关于小宝的事?”


    “姑且算是吧。”贞儿点头“我劝她不要着急进宫,等再过几年皇子长大了再说。”


    朱见深轻轻点头,随即笑道“贞儿,要不你做他干娘吧?”


    “啊?”


    “你不是最喜欢小孩子吗?”朱见深说道,“兴许有了这个干儿子,用不久你也能怀孕,有个现象是什么来着?哦,是了;


    母鸡不下蛋,在窝里放个引蛋……咳咳,朕这个比喻不太妥当哈。”


    万贞儿“……”


    翻了个白眼儿,她苦涩道“臣妾是没那个命了。”


    “贞儿你别悲观,你也才四十出头……呃,还很年轻呢。”


    贞儿轻轻摇头,忽的展颜一笑,“其实也没什么,过了这么多年,臣妾也看开了,有儿子没儿子都一样,反正……皇上有儿子嘛。”


    朱见深张了张嘴,跟着笑道“反正贞儿生不生儿子,也不影响朕喜欢。”


    “呃呀~”贞儿夸张地抚着双臂,“皇上你别这么肉麻好不?”


    “好啊,你现在是越来越放肆了,朕要罚你!”


    “别,吃火锅,吃火锅呢。”贞儿连连告饶,“臣妾错了,错了错了……”


    …


    ~


    武当山。


    一大早,众弟子就操练起来,尽显朝气蓬勃……


    现在武当弟子已近一千五百人,李青没有再招收,这个人数已经很多了,再多……恐引起朝廷忌惮。


    朝廷允许道教大兴,允许百姓信奉道教,却不会允许有太多弟子,毕竟……这也算是一种武装了。


    近半年来,李青将重心都放在了宣扬道教文化上面,而非招收弟子。


    当然,他只是规划发展方向,具体事宜都是玉真、玉玄等人在做,李青清闲的很。


    尤其是近一两个月来,他都快淡出鸟来了,也不是他懒,故意不干活儿,真是没什么可做的了。


    师父的‘道’已经讲完,相当一部分人都快吃透了,再说,也得给玉真掌门一些表现机会不是?


    他又不会一直待在山上,不能光顾着自己出风头。


    “唉…没想到发扬武当竟如此顺利,好是好,却也没事可做了……”李青苦笑。


    他本以为需要十几年,甚至数十年的光阴呢,不想才三年就给完成了。


    现在的武当,名气已经相当大,无需再做过多宣传,只需时间沉淀即可,他又无事可做了。


    水浒、三国等娱乐性质的小说,他都快翻烂了,早已没了乐趣儿。


    李青放下书,伸了个懒腰,叹道“该走了啊!”


    …


    “大师兄,你要上哪儿去啊?”玉真不想他走,劝道“都要过年了,有什么事儿年后再说呗。”


    “是啊大师兄,”玉玄也跟着劝,“武当不能没有大师兄,就像……天师府不能没有天师。”


    李青失笑“哪有那么玄乎?


    在山上待挺长时间了,我想去四处走走,效仿师父,行万里路,看遍大明山河美景。”


    玉玄还欲再劝,玉真却先一步说“大师兄心性豁达,晚辈拍马难及,对大师兄来说,留在山上却是在浪费光阴,不过……马上都过年了,不急在这两天吧?”


    “但也不多过年这两天,不是吗?”李青笑道,“好了,不用再劝,我又不是不回来。”


    玉玄问“大师兄什么时候回来?”


    “想回来的时候。”李青说。


    “……”


    李青取出药盒,拿出一粒,道“玉真,这颗天师丹你服用了吧,不用推辞,你是武当掌门,亦是排面。”


    “那……晚辈厚颜了。”


    李青笑了笑,取出一颗金丹“玉玄,这个你服用了。”


    略一沉吟,他收起一枚天师丹,将药盒交给玉真,“余下两枚金丹,你交给资质尚佳的弟子。”


    “晚辈谨遵大师兄吩咐。”玉真珍而又珍地将药盒收起。


    李青却是笑道“师父的《金丹直指》、《金丹秘诀》等经典,你多钻研钻研,未必炼不出这种级别的丹药。”


    “大师兄说的是,晚辈定将刻苦钻研。”玉真认真点头。


    李青颔首“别的也没什么了,保持现状即可,别太急,武当发展够快了,需要时间沉淀。”


    “晚辈谨记。”


    “嗯,走了。”李青转身迈步,晃了晃手背,“不用送。”


    “送大师兄!”二人作揖。


    许久,才缓缓直起身子,玉玄叹道“大师兄可真是拿得起,放得下,就这么走了。”


    “是啊……”玉真也唏嘘不已,“或许,这也正是张祖师收大师兄为嫡传弟子的原因。”


    顿了顿,“大师兄对武当的发展,有不可磨灭之功,玉玄,年后你下山按着大师兄模样塑一法身,摆放在主道观张祖师身边稍靠后的位置。”


    “这…大师兄正当年,塑法身不太妥当吧?”


    “无妨,大师兄道行深厚,承受得起!”


    玉玄迟疑了下,点头道“师弟年后就去办。”


    “嗯……”


    ~


    “去哪儿呢?”


    李青站在路口,茫然四顾,却发现自己没特别想去的地方。


    来回踱步好一会儿,李青叹了口气,道“先回去看看吧,还真有些想他们了……”


    他嘴角牵起一抹笑,有念想的感觉真不错……


    李青暗暗打算,先回金陵一趟,再去看看于谦,然后带上三宝的海航图,逛完大明,再然后出海逛逛……


    昔年,三宝完善了海航图后,李青出于安全考虑又复制了一份儿,就存放在永青侯府的藏书阁。


    跟永乐大典存放在一起。


    当然,在这时代环游世界就有些痴心妄想了,尽管李青有那个时间,但…他没那么大精力。


    真环游一圈不知要耗费多少时间,兴许回来大明就大变天了。


    他只是想在大明的邻国转转,比如沿着海岸线,逛逛交趾、暹罗等国;亲眼看看海上贸易后的这些年,对这些国家的影响。


    …


    李青不急着赶路,就靠一双腿,累了就歇歇,有人的地方住宿,没人的地方以天为被,以地为床……乐在其中。


    到金陵时,已然成化九年,二月。


    他提前化了妆,将一头乌黑浓密的长发盘起,尽数包在头巾内,这才前往永青侯府。


    不到万不得已,他不想重头再来,太耗费精力了。


    反正按照年龄算,他也才六十出点头,人都说好人不长寿,祸害活千年。


    他一‘祸害’,长命百岁很合理吧?


    ‘铛铛铛……!’


    李青敲响大门,很快,府门打开,一小厮冒出头。


    “您是……李老爷?”


    这小厮竟还认得他。


    李青含笑点头“告诉你家朱老爷,速来迎接!”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